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能否成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10例甲状腺滤泡型腺瘤和10例甲状腺正常组织进行了p53蛋白表达的研究,并对可能影响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病人预后的有关因素进行了logrank单因素生存分析和Cox逐步回归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7例(17.5%)甲状腺癌的p53蛋白表达阳性,而甲状腺滤泡型腺瘤及正常组织的表达均为阴性;表达阳性的病人其术后复发率较表达阴性者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logrank检验及Cox逐步回归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p53蛋白阳性表达病人术后复发的风险比是阴性表达者的4.32488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有一定的表达,表达阳性的病人其术后复发率较表达阴性者明显升高,p53蛋白阳性表达是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预后指标。建议应加强对此类病人的治疗和随访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能否成为甲状腺乳头状腺 独立预后因素。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10例甲状腺滤泡型腺瘤和10例甲状腺正常组织进行了P53蛋白表达的研究,并对可能影响 腺乳头状腺从预后的有关因素进行了log-rank单因素生存分析和Cox逐步回归多生存分析。结果 7例(17.5%)甲状腺癌的P53蛋白表达阳性增高 而甲状腺滤泡型腺瘤及正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c-Met mRNA和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甲状腺腺癌(甲状腺乳头状腺癌20例,滤泡状腺癌20例和嗜酸细胞腺癌10例)、50例甲状腺腺瘤(甲状腺乳头状腺瘤20例, 滤泡状腺瘤20例和嗜酸细胞腺瘤10例)及10例瘤旁上皮组织中c-Met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甲状腺腺癌组织中c-Met mRNA(78%)和蛋白(84%)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腺瘤组织(48%,60%)(P<0.01),且滤泡性腺癌组织中(70%)均明显高于滤泡性腺瘤组织(30%)(P<0.05).结论:甲状腺癌组织中c-Met基因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强,检测c-Met基因的表达有助于阐明甲状腺肿瘤的发病机制,并为甲状腺肿瘤的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探讨其作为甲状腺癌诊断和预后评价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 2 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 0例甲状腺滤泡状癌、2 0例相应癌旁甲状腺组织及 9例甲状腺腺瘤组织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亚基的 m RNA。结果 :40例甲状腺癌组织端粒酶水平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及癌旁组织。 2 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阳性检出率为 90 %,2 0例甲状腺滤泡状癌阳性检出率为85 %,2 0例癌旁组织端粒酶均为阴性 ,9例甲状腺腺瘤阳性检出率为 1 1 .1 %。端粒酶活性与甲状腺的类型、分化程度及分期无关。结论 :端粒酶可以成为一种用于甲状腺癌辅助诊断、预后判断的重要标志 ,物并且在甲状腺癌的基因治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VEGF、p16蛋白与CDFI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甲状腺肿瘤组织中VEGF和p16的蛋白表达情况及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宏观血流情况.结果 VEGF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3.8%)明显高于甲状腺瘤组织(24.0%),差异有显著性(P<0.01).VEGF在甲状腺滤泡状癌和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甲状腺癌与甲状腺瘤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CDFI显示: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癌的血管结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滤泡状癌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16蛋白与VEGF在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并可作为判断甲状腺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CDFI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中有明显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层粘连蛋白在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层粘连蛋白 (LN)在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10例甲状腺正常组织和 4 6例甲状腺腺瘤、19例甲状腺癌组织中LN的表达 ,对LN表达率两两比较。结果 :LN在甲状腺瘤与甲状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在甲状腺癌组织中与甲状腺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LN在甲状腺癌细胞及出现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组织中的乳头状腺瘤细胞胞浆中有表达。结论 :LN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癌变 ,可作为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指标之一。LN免疫反应物出现于肿瘤细胞胞浆很可能是良性肿瘤转化为癌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癌是预后较好的恶性肿瘤之一 ,腺叶次全切除或单纯肿瘤切除术后再发率约在 80 %以上 ;腺叶全切除、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 ,对侧甲状腺叶癌再发率 1 0 % [1 ] .故近几年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较统一 ,但其手术难度大 ,术中处理不当可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对我院 1 995年 1月~ 2 0 0 1年 1月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人手术操作的技术问题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分化型甲状腺癌 96例 ,男 2 4例 ,女 72例 ;年龄 1 6~ 72岁。其中乳头状腺癌 81例 ,男 1 6例 ,女 65例 ;滤泡状腺癌1 5例 ,男 8例 ,女 7例。就诊时甲…  相似文献   

8.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22例甲状腺癌包括18例乳头状腺癌和4例滤泡性腺癌及20例甲状腺腺瘤的突变型p16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突变型p16在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腺瘤表达于细胞核,甲状腺癌阳性表达率为45%,甲状腺腺瘤阳性表达率为10%。两者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乳头状腺癌及滤泡性腺癌表达率分别为44.4%及50%,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p16基因突变在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涎腺腺癌中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光  李宁毅  王青  杨宪勇  侯刚  王延秀  赵峰  石亮 《潍坊医学院学报》2003,25(2):106-108,T001,T002
目的 研究微血管密度 (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涎腺腺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预后关系。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 4 3例涎腺腺癌中MVD和VEGF的表达 ,采用SPSS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  6 5 .12 %的涎腺腺癌组织呈VEGF阳性表达。VEGF表达阳性的涎腺腺癌组织MVD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 (P <0 .0 5 )。VEGF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而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无关。VEGF阴性表达的病人术后 5年生存率较阳性表达者高。结论 涎腺腺癌组织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是涎腺腺癌主要的新生血管诱导因子之一 ,VEGF可做为涎腺腺癌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癌及癌旁甲状腺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及癌旁甲状腺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 2 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 0例甲状腺滤泡状癌及 2 0例相应癌旁甲状腺组织端粒酶逆转录酶 ( TERT)亚基的 m RNA。结果 :2 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阳性检出率为 90 % ,2 0例甲状腺滤泡状癌阳性检出率为 85 % ,2 0例癌旁组织端粒酶检测均为阴性。端粒酶活性与甲状腺癌的类型、分化程度及分期无关。结论 :端粒酶活化在甲状腺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端粒酶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恶性肿瘤标记物用于甲状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甲状腺肿瘤组织中VEGF、p73蛋白表达的研究,探讨两者的表达意义以及相互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甲状腺癌,21例甲状腺腺瘤及11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VEGF和p7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VEGF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71.43%、85.71%;p73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90.48%、92.86%,VEGF和p7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甲状腺与甲状腺肿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VEGF蛋白表达阳性的甲状腺腺瘤组织中有15例(100.00%)p73蛋白表达阳性,6例VEGF蛋白表达阴性的甲状腺腺瘤组织中4例(66.67%)p73蛋白表达阳性;36例VEGF蛋白表达阳性的甲状腺癌组织中有35例(97.22%)p73蛋白表达阳性,6例VEGF蛋白表达阴性的甲状腺癌组织中4例(66.67%)p73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VEGF、p73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无表达,甲状腺肿瘤中呈高表达,可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两者在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中表达均呈正相关,VEGF、p73蛋白对诊断甲状腺肿瘤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Galectin-3、CD44v6在滤泡上皮起源甲状腺肿瘤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Envision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lectin-3、CD44v6在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1例甲状腺滤泡癌,3例甲状腺未分化癌及9例甲状腺滤泡腺瘤中的表达.甲状腺肿瘤旁甲状腺组织作为阴性对照组.结果:Galectin-3在乳头状癌、滤泡癌、未分化癌及滤泡腺瘤各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30/30)、100.00%(11/11)、100.00%(3/3)、33.33%(3/9),各组与对照组的阳性表达(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0%(27/30)、81.81%(9/11)、66.67%(2/3)、66.67%(6/9),各组与对照组的阳性表达(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alectin-3与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9,P<0.05).在甲状腺滤泡癌中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0.63,P<0.05).结论:联合检测Galectin-3、CD44v6可能是滤泡上皮起源甲状腺肿瘤病理鉴别诊断及临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滤泡状腺癌是甲状腺癌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甲状腺癌的20%,仅次于乳头状癌而居于第二位.与乳头状癌比较,甲状腺滤泡状腺癌易发生血道转移,预后差.部分甲状腺滤泡状腺癌分化非常良好却发生了转移.甲状腺滤泡状腺癌有较强的侵袭力,癌细胞常不同程度地浸润包膜组织,血管侵润较常见,而淋巴管浸润较少.往往分化程度很高,却已有不同程度的包膜及血管的浸润.一般地,甲状腺滤泡状腺癌10年死亡率约10%,有浸润及转移的10年死亡率约为50%.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肿瘤中细胞周期蛋白D1、pRb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甲状腺肿瘤中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 D1)、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 (p Rb)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在 115例组织切片中 ,甲状腺癌组与非毒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滤泡性腺瘤及正常甲状腺组织组的 Cyclin D1、p Rb表达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乳头状癌组 Cyclin D1的表达率与滤泡性癌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p Rb的表达无差异性 ;甲状腺癌不同的分期比较 , 期中 Cyclin D1的表达水平与 、 、 期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p Rb的表达无差异性。提示 :Cyclin D1、p Rb表达水平的检测可作为判断甲状腺肿瘤良恶性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同时 Cyclin D1的检测可对甲状腺癌的恶性程度及其组织学类型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100A4蛋白的表达及与甲状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130份(例)甲状腺石蜡标本的S100A4蛋白表达情况,其中甲状腺癌80份(例)(乳头状癌55例、滤泡癌15例、髓样癌1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50份(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滤泡型腺瘤各25例);癌旁甲状腺组织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5例(对照)。结果:S100A4蛋白表达甲状腺癌组织阳性率77.5%(62/80),甲状腺良性肿瘤阳性率16.0%(8/50),癌旁甲状腺组织、甲状腺正常组织均呈阴性。甲状腺癌组织与后三者比,S100A4蛋白的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S100A4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3%(25/30)和74.0%(37/50)(P<0.05)。有配对淋巴结转移的30例甲状腺癌中,S100A4表达率淋巴结转移癌高于相应原发灶(P<0.01)。结论:S100A4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过表达与转移有关,有希望成为一个能够预测肿瘤病情发展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钠碘同向转运体(NIS)在新疆维吾尔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标本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后经临床病理证实的新疆维吾尔族甲状腺乳头状癌存档标本7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IS在甲状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分析NIS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各参数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IS表达阳性率为80.56%,在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NIS阳性表达率为3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Ⅰ、Ⅱ期甲状腺癌组织中NIS表达阳性率为87.88%,Ⅲ、Ⅳ期甲状腺癌组织中NIS表达阳性率为74.36%,随着临床分期的递增,甲状腺癌组织中NIS表达阳性率出现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NI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97%和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肿瘤直径≤2cm和>2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I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3.02%和6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IS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增加而逐渐降低,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NIS的表达显著增加,同时随着瘤体体积的增大NIS的表达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人类甲状腺癌中ret癌基因的活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RT PCR技术研究甲状腺癌新鲜组织中ret癌基因活化形式PTC基因的表达。结果  2 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 6例 (2 4% )PTC基因表达阳性 ,主要分布于Ⅱ级以上肿瘤中 ;而甲状腺滤泡型癌、甲状腺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TC均为阴性。结论 PTC基因是ret癌基因新的活化形式 ,ret基因的活化仅限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类型中 ,可能是乳头状癌的特殊遗传事件 ,因此检测PTC基因可作为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鉴别诊断和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的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癌术前辅助检查对于病理分型和术式的选择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瑞  李南林  张震  王岭  杨华 《医学争鸣》2004,25(18):1673-1676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特征,结合术前辅助检查对判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病理分型的作用,并根据病理分型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 方法: 以术后石蜡病理切片结果作为确诊甲状腺癌的金标准,将483例甲状腺癌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乳头状腺癌(Ⅰ组)、滤泡状腺癌(Ⅱ组)、未分化癌(Ⅲ组)和甲状腺髓样癌(Ⅳ组),对各组的临床特征、甲状腺核素扫描、甲状腺B超检查和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与恶性肿瘤病理分型的相关性. 结果: 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分别占68.1%, 23.4%, 2.9%和5.6%;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和髓样癌的患者年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与未分化癌患者年龄差异显著;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女性患者比例分别为78%, 74%, 50%和100%;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和髓样癌患者的结节直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与未分化癌差异显著,结节直径>4 cm的患者未分化癌可能性大;甲状腺结节数目比较,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未分化癌与髓样癌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结节质地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髓样癌结节质地柔软;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与未分化癌、髓样癌的冷结节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乳头状腺癌与滤泡状腺癌、未分化癌、髓样癌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对甲状腺癌病理分型无意义. 结论: 应重视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术前辅助检查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综合判断结节的病理分型,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对于结节直径<1 cm的患者,提倡B超检查随访,必要时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以排除甲状腺微小癌;对于结节直径>1 cm 年龄40岁以上患者应积极采取外科治疗为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方法,探讨CK19与TPO蛋白表达在甲状腺肿瘤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130例,滤泡性癌10例,髓样癌5例,滤泡性腺癌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6例,桥本甲状腺炎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对CK19、TPO蛋白进行检测。结果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癌、髓样癌、滤泡性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9.2%、40%、40%、10%、12.5%、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滤泡性腺癌,滤泡性癌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滤泡性腺癌(P〈0.05)。TPO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癌、髓样癌、滤泡性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9%、60%、0%、100%、100%、100%,滤泡性癌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滤泡性腺瘤(P〈0.05)。结论通过CK19和TPO蛋白的表达,可以有效地对甲状腺肿瘤进行诊断,特别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标志性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met和半乳糖凝素-3(Gal-3)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特点及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PV-6000通用型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甲状腺腺瘤25例、甲状腺滤泡癌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1例、甲状腺未分化癌2例中c—met和Gal-3的表达。结果c—met和Gal-3在滤泡癌、乳头状癌及未分化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c—met表达的强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Gal-3表达的强阳性率与甲状腺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met和Gal-3表达均为阴性。甲状腺癌c—met的阳性表达与Gal-3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c.met和Gal-3过表达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甲状腺肿瘤的鉴别以及预后的评估有-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