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椎体后缘离断症好发于腰椎,颈椎椎体后缘离断症临床少见。我院2011年9月收治1例颈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横断位、矢状位CT表现,探讨其发病机制和命名。方法对18例患者共19个部位进行CT扫描并进行矢状位重建。结果突出的椎间盘和离断的骨片突入椎管,横断位显示骨片后移,相对应的缺损区有髓核组织充填;矢状位上有15个显示离断骨片呈条状后翘,与椎体后缘形成一“V”形缺损区,4个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15个与椎体离断;4个仍然相连。椎体后缘有骨性缺损,缺损边缘硬化。结论其主要的发病机制是椎间盘突出对椎体后缘的挤压,骨片离断是椎间盘突出的继发改变,建议用“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这一称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将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分为侧方型及中央型,采用椎板拉钩法的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12例,均为男性;年龄23~40岁,平均30岁;病程17.9个月。侧方型10例,其中离断骨块位于L4椎体后下缘1例,L5椎体后上缘3例,S1椎体后上缘6例,均合并同侧椎间盘突出;中央型2例,离断骨块均位于S1椎体后上缘。侧方型采用单侧椎板间开窗,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摘除椎体后缘骨块;中央型采用双侧椎板间开窗,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摘除椎体后缘骨块。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2~36个月,平均22.5个月,按照Macnab术后评定标准:优10例,良2例。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的优点,可完整摘除椎体后缘骨块,是一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椎体后缘骨骺离断症(PRAS)合并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好发于青少年,如伴有神经根、马尾压迫症状,手术治疗是最主要且最有效的手段。针对术中是否需要完全切除离断的椎体后缘骨块,目前尚存争议。本研究通过1例PRAS合并LDH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文献回顾,探讨该病的诊疗措施,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一种特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被越来越多地认识.我们自1996年以来收治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腰椎椎体后缘离断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探讨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10例腰椎后缘离断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方法选择。结果 10例患中,6例表现为单侧腰腿痛,4例为双侧;4例合并间歇性跛行,其中2例伴有马尾神经受压。CT检查显示全部病例腰椎椎体后缘形成突向椎管内的骨块,其相应的椎体后角骨缺损区为椎间盘髓核组织,其中7例椎间盘突出物超过椎体后缘骨。10例均行手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其中6例同时行离断骨块切除。全部病例经3~36个月随访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本病发病机理主要还是由于青少年时期椎体后缘环状骨骺变异或损伤逐步引起椎间盘突出的继发改变,最终造成神经根和硬膜囊的压迫。椎体后缘骨块仅部分参与神经根压迫。椎管内神经根及硬膜囊的彻底减压才能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影像学诊断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影像学诊断特点并探讨其价值。方法 :对 3 2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2例中X线平片显示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2 1例 (65 6% )、CT平扫显示 3 2例 (10 0 % ) ,行MRI检查 2 1例 ,显示 2 0例 (95 2 % )。结论 :CT平扫是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MRI可显示髓核退变后突和硬膜囊受压的程度 ,X线平片则是检查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并间盘突出症(附9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腰椎椎体后缘离断并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进行研究。方法:对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手术所见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结果:9例患者均有典型的腰腿疼痛或(和)下肢间歇性跛行,共有10个腰椎椎体后缘离断骨块和椎间盘共同突向椎管,1例患者有L5下缘和S1上缘两个骨块,其相对应的椎体后缘骨缺损被髓核组织所充填,7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减压后症状消失。结论:其发病的主要机理是青少年时期椎体后缘的离断以及在此基础上与椎间盘的突出相互作用,离断骨块和椎间盘共同构成了对硬膜囊或(和)神经根的压迫,产生间歇性跛行或(和)下肢疼痛,减压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1]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常与椎间盘突出并钙化、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骨化等难鉴别。本院自2000年6月-2006年5月共手术治疗16例患者,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就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本组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19~51岁,平均36岁;病程3个月~15年;16例患者中13例均有反复发作的腰痛及下肢疼痛或麻木,其中双侧8例,单侧5例;3例合并下肢神经性间歇性跛行。16例CT扫描均表现椎体后缘骨缺损低密度区和缺损后缘离断骨片后移突入椎管,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矢壮位重…  相似文献   

10.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9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所有病例均行X线片、CT扫描检查,其中2例行MRI检查,并对照症状体征进行诊断,手术加以证实。结果:病变主要见于L4、5椎体后上缘或下缘,典型的X线表现为病椎后角有一骨质缺损,其后有一骨块突入椎管;CT扫描均可见椎体后缘类园形或囊状骨质缺损,呈典型的许莫氏结节,椎体后缘突向椎管内的骨块与椎间盘髓核组织一起构成中央管或神经根管的狭窄,压迫马尾或神经根。结论:椎体后缘离断的征象可能是青少年时期椎体后缘环状骨骺陈旧性损伤及其继发改变的结果,X线片、CT、MRI检查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