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测定自配的蠊洁杀蟑毒饵对德国小蠊的防制效果。方法将毒饵施于有机玻璃方箱内或有蜚蠊活动的模拟现场和酒楼现场,评价该毒饵对德国小蠊的灭杀效果。结果蠊洁杀蟑毒饵对德国小蠊具有极大的引诱力,施药后几秒至几十秒内,施药点周围的德国小蠊均被引诱到药点取食,取食乙酰甲胺磷毒饵的蜚蠊,在取食后18—20h后达到击倒高峰,24h后全部被击倒,30h后供试蜚蠊全部死亡;取食硼酸毒饵的蜚蠊,在取食后2224h出现死亡高峰,3638h后死亡率达100%;模拟现场条件下,取食2种剂型毒饵的德国小蠊在48h内均全部死亡;在酒楼现场防制试验结果显示,施药3d后,酒楼各处再未见蜚蠊活动,杀灭效果达100%。结论蠊沽杀蟑毒饵对德国小蠊具有良好的防制效果,商品化后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旅客列车德国小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控制旅客列车德国小蠊危害的防治措施.方法调查德国小蠊对不同列车、不同车厢的危害程度,以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情况,研究将两种杀虫剂混配的效果,并用于现场防治.结果德国小蠊危害严重,对10种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抗性,三氯杀虫酯和敌敌畏分别与菊酯类混配增效不明显,0.025%右旋苯氰菊酯与0.025%顺式氯氰菊酯混配室内效果比单独的顺式氯氰菊酯效果好,前者对德国小蠊全部击倒时间为14 min,24h死亡率80%;后者全部击倒时间为20min,24h死亡率只有23.3%.混配制剂现场防治结果表明0.025%右旋苯氰菊酯与0.025%顺式氯氰菊酯混配制剂优于氟氯氰菊酯单剂,杀灭率分别为84.76%,47.71%.而混配制剂对硬座车厢的保护较好,对餐车车厢的保护较差.结论单独的化学防治难以达到控制列车上德国小蠊危害的目的,尤其是对餐车化学防治技术难以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掌握灭蜚蠊毒饵对德国小蠊的防制方法和效果,合理选择和使用毒饵控制蜚蠊密度。方法按照GB13917.7-92、GB13917.892和GB/T17322.8-1998进行实验室药效试验;选择有德国小蠊侵害的小型宾馆进行现场药效试验。结果5%残杀威饵剂、20%硼酸饵剂和2.5%吡虫啉胶饵实验室内对德国小蠊的呱。分别是1.46、2.04和1.28d,72h死亡率分别为98.00%、96.00%和100%;现场试验,在投饵后第20天的杀灭率分别为83.52%、81.50%和89.24%。结论3种毒饵对德国小蠊具有较好的实验室和现场防制效果,能够有效地降低德国小蠊的密度,药效持久,使用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集贸市场蜚蠊侵害情况、种群分布及德国小蠊的抗药性,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测法调查蜚蠊侵害情况,用粘蟑板测定其密度,用药膜接触法测定抗药性,采用敏感和低抗的药物进行综合防制.结果 集贸市场蜚蠊侵害率为86.67%,密度为4.19只/(张·夜);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残杀威、毒死蜱、敌敌畏、氯氰菊酯、氯菊酯、胺菊酯、甲基吡(嗯)磷9种杀虫剂的抗药性分别为2.65、3.82、1.77、3.51、11.19、5.21、6.51、12.00和2.11倍;用敏感和低抗药物进行防制,杀灭率达96.19%.结论 武汉市集贸市场蜚蠊侵害率较高,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对敌敌畏、胺菊酯已产生高抗性;应采取环境治理及化学药物杀灭等综合防制措施,将蜚蠊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水平.  相似文献   

5.
贵阳市德国小蠊对七种杀虫剂的抗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贵阳市区3个野外种群德国小蠊(C1、C2、C3)对7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以便通过抗性水平来指导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方法药膜接触法。结果贵阳市区3个野外种群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二氯苯醚菊酯、残杀威和DDVP等7种杀虫剂的平均抗性倍数分别为4.20、6.31、3.22、2.31、18.42、1.03和5.11倍。3个野外种群德国小蠊对二氯苯醚菊酯已产生高抗,抗性倍数在13.63~22.11之间;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敌敌畏已不同程度地产生抗性,抗性倍数在1.52~8.28之间;对残杀威敏感,抗性倍数在0.92~1.13Z间。结论3个野外种群德国小蠊对6种杀虫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对1种杀虫剂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10%硼酸胶饵实验室及现场灭蜚蠊效果,以及滞留喷洒和胶饵灭蜚蠊效果比较.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GB/T 17917.7-2009和GB/T17917.10-2009进行实验室和模拟现场的毒效观察;采用目测法,在现场先后滞留喷洒和施用胶饵观察蜚蠊下降率,评价杀灭效果.结果 实验室和模拟现场施药后2d德国小蠊全部死亡,现场实验施药前德国小蠊平均密度为169.25只/15 min,10%顺式氯氰菊酯悬乳剂+80%敌敌畏乳油复配滞留喷洒处理后第1周和第2周,德国小蠊平均下降率分别为9.60%和6.29%;之后采用10%顺式氯氰菊酯乳剂和20%残杀威乳油复配滞留喷洒,处理后第3周和第4周德国小蠊平均下降率分别为6.63%和5.51%;最后采用硼酸胶饵杀灭蜚蠊,第1周和第2周德国小蠊平均下降率分别为94.10%和100%,1个月后进行密度调查,德国小蠊平均密度为1.38只/15 min.结论 对抗药性极高的德国小蠊采用滞留喷洒杀灭效果不明显,而10%硼酸胶饵对蜚蠊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不易产生抗药性,建议多采用胶饵杀灭蜚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试复配毒饵对3种蜚蠊的室内毒效。方法 实验室试验,观察蜚蠊死亡时间和死亡率。结果 复配毒饵处理后3d内,蜚蠊死亡率为100%;毒饵对德国小蠊的LT50为1.2h,LT95为22.3h,时间-死亡率回归方程为:Y=4.9138+1.2846t。结论 在室内试验条件下,复配毒饵对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具有极好的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杀灭德国小蠊的方法,为有效控制德国小蠊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毒饵法和喷洒法杀灭德国小蠊的现场试验,分析不同方法的控制效果。结果毒饵法和喷洒法的近期杀灭效果分别为89.97%和86.44%,中期杀灭效果分别为97.56%和67.69%,远期的杀灭效果分别为100.00%和13.39%。结论毒饵法杀灭德国小蠊优于喷洒法,特别是在产生抗性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指导全区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和提高德国小蠊杀灭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粘捕法捕捉蜚蠊,分类鉴定后通过广口瓶药膜接触法检测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共捕获蜚蠊1026只,其中德国小蠊占97.95%,为优势种;龙岗区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双硫磷、残杀威和仲丁威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抗性系数依次为25.27、10.65、12.73、4.55和14.59,其中高效氯氰菊酯抗性最为突出(抗性系数>20)。结论深圳市龙岗区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双硫磷和仲丁威已产生高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合肥市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氯菊酯、胺菊酯和敌敌畏的抗药性现状,为指导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药膜接触法。结果合肥市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氯菊酯、胺菊酯、敌敌畏6种杀虫剂的KT50分别为9.01、7.20、7.32、15.14、8.41、19.57min,其抗性系数分别是敏感德国小蠊的2.30、1.51、1.20、3.03、2.42、1.80倍。结论合肥市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和胺菊酯产生了抗药性,以氯菊酯抗性为最高。对顺式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敌敌畏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宜春市蜚蠊种群分布、季节消长及侵害状况,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调查,将捕获蜚蠊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宜春市有2种蜚蠊分布,其中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59.13%;黑胸大蠊占40.87%。6-8月为蜚蠊活动高峰期。以农贸市场密度最高,其他依次为餐饮店、居民区、宾馆、医院。结论德国小蠊现已成为宜春市主要优势种,应将其列为今后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大连市蜚蠊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等动态变化规律。方法统一使用粘捕盒诱捕。结果全市共有3种蜚蠊分布,其中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96.89%;日本大蠊和黑胸大蠊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3.02%和0.09%。蜚蠊以7—10月为其活动高峰期。行业分布以农贸市场密度最高,其他依次为居民区、餐饮业、宾馆、医院。结论德国小蠊现已成为大连市主要优势种,应将其列为今后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区蟑螂的种群分布及构成变化,为合理灭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粘捕法进行监测,晚放晨收,每月监测1次;对捕获的蟑螂进行计数和分类鉴定;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2年的监测数据表明广州市城区有蟑螂2科2属5种,其中,主要是德国小蠊、美洲大蠊、澳洲大蠊,占98.48%~100%;德国小蠊在各种环境类型下,渐渐替代美洲大蠊,成为优势种群;在餐饮以及居民环境类型下,优势种群由美洲大蠊过渡到德国小蠊。结论自2006年起,广州市城区蟑螂优势种群已由美洲大蠊转为德国小蠊,且在各种环境类型下均占绝对优势,提示蟑螂防治重点及方法应随优势种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成分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的适口性差异及其杀灭效果,为合理选择杀蟑胶饵提供可靠的技术指导.方法 每个玻璃方箱放50只德国小蠊成虫,雌雄各半,放置食物和水源,正常饲养24h之后取出食物,保留水源,饥饿处理48 h.然后放入杀蟑胶饵,每种胶饵重复3次,同时设置空白对照;24 h后取出胶饵,计算胶饵的失水率和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慈溪市2008年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为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鼠类监测用夹夜法;蚊类监测用诱蚊灯法;蝇类监测用笼诱法;蜚蠊监测用粘捕法。结果鼠类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鼠总数的72.22%;蚊类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49.81%;蝇类以家蝇和大头金蝇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蝇总数的24.64%和27.87%;蜚蠊类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81.20%。鼠类活动高峰在春秋两季,蚊、蝇、蜚蠊的高峰均在7-9月。结论基本掌握了慈溪市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AB型蟑螂引诱剂对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的引诱效果。方法将AB型蟑螂引诱剂与面粉配制成饵料,置于玻璃方箱内.每日观察蟑螂取食状况,称取饵料并记录其消耗量,同时进行空白试验。结果对美洲夫蠊的诱食量高于对照组92.95%~130.26%,平均为113.15%;对德国小蠊的诱食量高于对照组65.35%~97.17%,平均为80.71%。结论AB型蟑螂引诱颗粒剂对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具有良好的引诱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蟑螂种群变化及季节消长情况,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2007年采用粘捕法分别在居民住宅、饮食店和宾馆进行捕捉,分类鉴定。结果温州市区蟑螂密度较高,2007年达到1.40只/(盒·夜),主要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占97.12%,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少量分布,饮食店蟑螂侵害最为严重。蟑螂全年均有分布,4—10月为密度高峰期。结论温州蟑螂尤其是德国小蠊侵害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试喷射剂、气雾剂、饵剂对蟑螂的杀灭效果。方法室内药效试验和模拟现场试验。结果测试的1个喷射剂、3个气雾剂和2个饵剂对德国小蠊室内药效和现场模拟防治均有优良的效果,达到了国标A级。气雾剂的击倒速率优于喷射剂,饵剂更加环保。结论测试的市售几种杀虫剂对德国小蠊均有优良的杀灭效果,可根据蟑螂防治需要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试毒饵、喷射剂和杀虫气雾剂对蟑螂的杀灭效果。方法室内药效试验和模拟现场试验。结果测试的2个毒饵、2个喷射剂和11个杀虫气雾剂对德国小蠊室内药效和现场模拟防治均有优良的效果,达到了国标A级(GBT 13917.10-2009)。喷射剂和杀虫气雾剂杀灭蟑螂的速度比毒饵快,毒饵对环境和人体影响较小。结论目前市场上防治蟑螂的毒饵、喷射剂、杀虫气雾剂对德国小蠊均有优良的药效,可根据防治需要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掌握兰州市蜚蠊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等动态变化规律,为科学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粘捕法.粘蟑纸规格17 cm×10 cm,以甜鲜面包为诱饵(2g/片),每15 m2放置1张.结果 兰州市城区室内蜚蠊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行业分布以宾馆、居民区、农贸市场和餐饮业为主,平均侵害率为17.10%,侵害率较高的为宾馆(33.57%)和居民区(19.40%);蜚蠊平均密度为2.95只/(张·夜),其中密度最高的为宾馆[4.45只/(张·夜)];全年均有蜚蠊活动,9-10月为其活动高峰期.结论 德国小蠊为兰州市的主要优势种,且宾馆、居民区、农贸市场和餐饮业等场所德国小蠊密度及侵害率相对较高,应将其作为今后防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