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的方法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腹腔神经丛阻滞是治疗上腹部癌性疼痛有效而安全的手段。在CT的引导下,定位准确、并发症少、疼痛缓解率高,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几年来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的方法及应用发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对顽固性腹部癌痛的镇痛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2例顽固性腹部癌痛在CT引导下经背侧入路经皮穿刺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阻滞治疗。结果治疗后1周内全部患者疼痛减轻或消失,在治疗后第一周、二周、一个月、半年随访,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疼痛缓解率均明显改善,大多患者临终前无痛或仅轻度疼痛。治疗过程中治疗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顽固性腹部癌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CT导引下行腹腔神经丛或/和内脏神经毁损性阻滞,治疗上腹部慢性、顽固性疼痛的效果确切。本文总结报告其施术的准备与配合、施术后管理问题。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60.9岁。均为上腹部原发或/和继发性肝、胃、胰、肾、胆管或腹主动脉周围转移  相似文献   

4.
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晚期上腹癌痛(附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晚期上腹癌痛(附8例分析)葛志平(沭阳县人民医院223600)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腹腔伸经丛阻滞(NCPB)治疗晚期上腹部癌痛取得较好疗效。作者对8例病人进行了NCPB治疗,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6例,女2例。其中肝癌...  相似文献   

5.
据统计我国癌症病人中有51.1%的患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90%属中晚期癌症病人,经过药物治疗70%-80%的患可部分或完全缓解,但部分患尽管采用各种治疗方法,疼痛仍得不到有效控制。同时也有部分患无法接受治疗的副作用而终止治疗。据报道,国内癌痛患仅0.4%接受神经阻滞治疗,接受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更少。我科自1997年以来,采用改良传统腹腔神经丛穿刺法,先后对4例晚期癌痛病人进行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经腹直视腹腔神经丛酒精阻滞治疗癌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3年5月开始,有目的地对剖腹探查不能切除的胰腺癌、肝癌等病例,在剖腹手术的同时,在腹腔内直视下应用酒精阻滞腹腔神经丛镇痛。直视穿刺定位准确、简化操作,可避免和减少术后再用其它镇痛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解剖特点及穿刺方法 1.1 应用解剖:腹腔神经丛位于T_(12)与L_1椎体前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与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呈网状缠裹。丛内有一内脏神经节贴靠在腹腔动脉干两侧,膈肌角前,下腔静脉与脾血管后  相似文献   

7.
不同浓度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上腹部癌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时晚期上腹部癌性疼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96例晚期上腹部癌痛患者随机分为50%乙醇组、75%乙醇组和无水乙醇组,每组32例,X线引导下分别于背侧入路实施经皮疆腔神经丛阻滞术,止痛效果被分为0~Ⅲ级,分别于术后2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止痛效果。结果随访观察3个月,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时用75%乙醇组和无水乙醇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50%乙醇组。而75%乙醇组与无水乙醇组比较,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皮腹腔神经丛75%乙醇和无水乙醇(15ml)阻滞治疗晚期上腹部癌性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报告40例施行腹腔神经丛酒精阻滞治疗上腹部器官癌痛的护理体会。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术前准备,操作中配合和术后护理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腹腔神经丛阻滞(celiac plexus block)在治疗腹腔脏器特别是上腹部癌性疼痛占有重要位置。多年来虽此法一直在临床应用,但有效率在75%~94%左右。其主要原因是该神经丛位于上腹腔后进针较深,且与周围大血管、重要脏器等关系密切,致使穿刺较困难。为此,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热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对晚期癌性上腹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2例加热组和23例常温组晚期癌性上腹痛患者,CT引导下分别于背侧入路实施经皮穿刺无水乙醇双侧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止痛效果分为0级~Ⅲ级,分别于术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观察止痛效果。结果:随访观察3个月,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时加热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45例中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加热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乙醇弥散良好,可获得较常温乙醇更好的止痛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CT导引下阻滞腹腔神经丛治疗顽固性癌痛的效果,分析影响止痛效果的因素.方法:56例腹部癌症患者,疼痛出现时间为5 d~2个月不等,包括顽固性上腹痛和牵涉性背痛,经CT引导下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14例行单侧阻滞,42例行双侧阻滞,每一侧注入无水乙醇15 ml,止痛效果评价采用0级~Ⅲ级.结果:经术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随访观察,有效总数52例,效果明显29例,双侧阻滞优于单侧,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CT导引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顽固性癌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 CT导引下阻滞腹腔神经丛治疗顽固性癌痛的效果 ,分析影响止痛效果的因素。方法 :5 6例腹部癌症患者 ,疼痛出现时间为 5 d~ 2个月不等 ,包括顽固性上腹痛和牵涉性背痛 ,经 CT引导下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14例行单侧阻滞 ,4 2例行双侧阻滞 ,每一侧注入无水乙醇 15 m l,止痛效果评价采用 0级~ 级。结果 :经术后 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随访观察 ,有效总数 5 2例 ,效果明显 2 9例 ,双侧阻滞优于单侧 ,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CT导引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顽固性癌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勇  张志刚  李斌飞 《吉林医学》2010,31(21):3536-3537
目的:探讨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晚期癌症所致上腹部顽固性疼痛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例上腹部顽固性癌痛的患者,在CT导引下实施经后路腹腔动脉层面腹腔神经丛阻滞。结果:介入治疗后完全缓解11例,无需继续使用止痛药物,部分缓解7例,患者仅口服或肌内注射曲马多即能止痛,有效率为94.7%。本组无一例有严重并发症。结论:CT导引下行腹腔神经丛阻滞定位精确,并发症少,对晚期癌症所致上腹部顽固性疼痛是一种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4.
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对顽固性上腹疼痛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对顽固性腹部癌痛的镇痛效果。方法25例药物难治性腹部疼痛在CT引导下经背侧入路经皮穿刺腹腔神经丛,注射无水乙醇损毁治疗,并且将腹腔神经丛毁损镇痛效果与口服镇痛药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1周内全部患者疼痛减轻或消失,术后VAS从8.3±1.8显著降低到3.5±1.7,有效率达到88%, 有些患者出现一过性副作用。结论 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顽固性、药物难治性上腹疼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提高腹腔神经丛穿刺的成功率,增强晚期癌痛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方法 选择上腹部脏器晚期癌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64例,采用CT引导下腹主动脉旁腹腔神经丛毁损,B组22例,采用CT引导下膈脚后间隙腹腔神经丛毁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治疗1周后,A组有效率100%,优良率90.6%;B组有效率95.5 %,优良率81.8%.治疗后1个月进行随访,A组有效率92.2%,优良率82.8%;B组有效率90.9%,优良率77.3%.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A组O%,B组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一般并发症发生率,A组65.6%.B组6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腹主动脉旁毁损腹腔神经丛治疗上腹部晚期癌痛,较膈脚后间隙毁损,定位准确、穿刺容易、成功率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导向腹腔神经丛阻滞术18例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导向下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celiac ganglion or plexus block,CGB或CPB)解除或减轻无法手术切除的上腹部恶性肿瘤所致的进行性癌性疼痛,方法:18例上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在CT导向下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通过注射无水乙醇治疗癌性疼痛,结果:术后癌性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率达到100%。病人无严重不良反应,仅2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有头晕,恶心的感觉,有1例出现较为剧烈的腹部烧灼感,短时缓解。结论:CPB术能有效地解除上腹部癌性疼痛,临床上又避免使用易成瘾的麻醉止痛药,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热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对晚期癌性上腹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2例加热组和23例常温组晚期癌性上腹痛患者,CT引导下分别于背侧入路实施经皮穿刺无水乙醇双侧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止痛效果分为0级~Ⅲ级,分别于术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观察止痛效果。结果:随访观察3个月.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时加热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45例中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加热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乙醇弥散良好,可获得较常温乙醇更好的止痛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经腹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上腹癌性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喜  王为民  陈进新  邱培才  李进展 《广东医学》2002,23(11):1196-1197
目的:观察经腹直视下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上腹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采用经腹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30例晚期上腹癌性疼痛的经验,结果:30例中术后疼痛术后疼痛完全消失24例(80%),其中消失2例(7%),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经腹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手术具有直视下定位准确,疗效满意,安全程度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 比较单次与连续腹腔神经丛阻滞对癌性腹痛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选择53例上腹部癌症伴重度疼痛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次腹腔神经丛阻滞(S组,N=26);连续腹腔神经丛阻滞(D组,N=27)。两组分别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成功,S组为经穿刺针一次性注入无水酒精30ml,D组为经膈肌脚后间隙预留置导管并分次注入无水酒精20-25ml后,分别予24h、48h重复经导管进行上述阻滞。记录两组病人神经阻滞术前、中、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VAS评分;记录两组并发症和毒副作用。 结果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变化,S组在神经阻滞术后10min、30min发生低血压及窦缓的比例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比较,两组V0-V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V3-V4的VAS评分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膈肌脚后间隙预放置导管并连续多次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发生低血压和窦缓的比例低,且远期镇痛效果更理想,适合用于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治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