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给予柳氮磺毗啶、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甲氨蝶呤(MTX)7.5-15.0mg每周1次,柳氮磺胺吡啶(SSZ)1.0g口服3次,d。疗程为1年。结果显效4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出现上腹不适、恶心等消化道反应5例,均能耐受,不需要中断治疗。无效2例,分别为白细胞减少和肝功能损害者,改用其他药物治疗,病情控制好。结论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缓解率较高,且副作用较小,药源广泛,价格低廉,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张跃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0):165-167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美洛昔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的松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4及24周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4.63±1.60)分、DAS28评分(3.51±0.8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43±1.44)、(4.90±1.3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2.68±1.42)分、DAS28评分(1.40±0.3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52±1.44)、(3.41±0.3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24周后的ESR水平分别为(32.00±6.00)、(15.00±6.00)mm/h,均低于对照组的(39.00±5.00)、(24.00±5.00)mm/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24周后的RF水平分别为(147.00±11.31)、(54.00±12.00)IU/ml,与对照组的(147.03±12.03)、(54.00±10.02)IU/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更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初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物组(激素联合治疗组,共38例)及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共38例),两组均给予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其中激素联合治疗组另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照组给予洛索洛芬钠治疗,全部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2、4、12、24周检测临床指标、免疫学指标及足跟骨密度值。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VAS评分、DAS28评分及ESR、CRP水平与治疗前、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两组足跟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可在短期内明显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炎性指标,且短期内未见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雷公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RA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雷公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两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ACR20/50、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结果 治疗组ACRS0改善率为69.7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8.00%(x2=6.001,P<0.05);经过治疗后,治疗组在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ESR、RF、CRP的降低程度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雷公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可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的进展,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骨龙胶囊联合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9月7家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其中试验组用药为骨龙胶囊联合甲氨蝶呤组40例,骨龙胶囊联合来氟米特组80例;对照组中,骨龙胶囊模拟剂联合甲氨蝶呤组(即单用甲氨蝶呤) 40例,骨龙胶囊模拟剂联合来氟米特组(即单用来氟米特) 80例,疗程均为12周,比较骨龙胶囊联用甲氨蝶呤组与单用甲氨蝶呤组、骨龙胶囊联用来氟米特组与单用来氟米特组之间,达到美国风湿病学会(ACR)评分标准改善程度≥20%(ACR20)的患者比例、中医证候疗效、患者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积分(DAS28)评分以及体征评分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安全性比较。结果:骨龙胶囊联合甲氨蝶呤组ACR20(80. 56%)高于单用甲氨蝶呤组(58. 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4周后骨龙胶囊联合甲氨蝶呤组有效率高于甲氨蝶呤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雷公藤煎剂与甲氨蝶呤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57例已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其中34例以雷公藤煎剂为主治疗.23例以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为主治疗。分别对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时患者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胸廓活动度、Schober、血沉、X线片和药物毒副作用进行观察。结果两组对AS病情的改变均达到良好效果。X线片前后改变不明显。毒副作用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组明显高于雷公藤组。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雷公藤煎荆相同的治疗效果,但毒副作用较单服雷公藤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TGP)联合甲氨蝶呤(MTX)及雷公藤多苷联合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探索合适的方法。方法将8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TGP+MTX联合治疗组和MTX+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组,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GP+MTX联合治疗组和MTX+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组疗效接近但不良反应有显著差异。结论TGP+MTX联合和MTX+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RA均具有协同作用,但TGP+MTX联合治疗RA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甲氨蝶呤和雷公藤多甙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和雷公藤多甙联合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我院2004年3月~2006年2月专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9例,予甲氨蝶呤和雷公藤多甙、双氯灭痛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关节肿痛个数及晨僵时间,测定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滴度,摄双手X线平片,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88.6%,其中疗效与关节功能分级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以胃肠道反应为主,占12.7%。结论:早期联合使用甲氨蝶呤和雷公藤多甙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硫酸羟氯喹治疗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4例患者,随机分为柳氮磺吡啶、硫酸羟氯喹组(对照组),沙利度胺、柳氮磺吡啶、硫酸羟氯喹组(联用组),总治疗时间为12个月,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用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DAS评分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用组对肝酶和总胆红素的影响方面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疗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均无诱导复制现象(P>0.05)。结论沙利度胺、柳氮磺吡啶、硫酸羟氯喹联合用药可作为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可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LEF)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活动期RA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给予LEF20mg/d;对照组45例,给予甲氨蝶呤15mg,每周1次,2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91.1%(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15.6%(P〉O.05)。结论LEF治疗RA与甲氨蝶呤同样有效,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雷公藤多苷对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关节软骨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四川省骨科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活动期RA病人11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雷公藤多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艾拉莫德治疗,持续治疗18周.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28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评分、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评价指标(ACR20)缓解率、ACR50缓解率、晨僵时间、血清相关因子、骨代谢指标变化情况,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8周后,观察组病人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白介素-1β(IL-1β)、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DAS28评分(2.18±0.51)分、环氧合酶2(COX-2)(10.51±2.39)pg/m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0.78±0.16)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21±0.31)pg/mL,低于对照组的(3.58±0.84)分、(14.25±2.61)pg/mL、(1.04±0.25)ng/mL、(6.83±0.64)pg/mL(P<0.05),观察组的ACR 20缓解率、ACR 50缓解率水平分别为77.59%(45/58)、ACR 50改善率为46.55%(27/58),均高于对照组的53.45%(31/58)和27.59%(16/58)(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0.34%(6/58)与对照组的12.07%(7/5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雷公藤多苷能够有效缓解RA病人关节疼痛及临床症状,改善骨代谢状况,修复关节软骨细胞损伤,且不会增加病人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英利西单抗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英利西单抗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0例活动性RA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研究组在每周口服甲氨蝶呤(MTX)10~15 mg基础上联合应用英利西单抗,在第0、2、6周接受3 mg/kg的英利西单抗静脉滴注;对照组口服相同剂量的MTX,联合应用其他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如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或羟氯喹.疗程均为12周.结果 治疗6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有改善,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有效率分别为40%(6/15)和20%(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R50有效率分别为27%(4/15)和6%(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各项指标进一步改善.研究组和对照组的ACR20有效率分别为60%(9/15)和33%(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R50有效率分别为40%(6/15)和13%(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有改善.结果 表明,研究组在治疗12周后休息痛、关节肿胀和关节压痛改善明显,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简明疾病活动评分分别为(5.8±2.5)和(5.9±2.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2组分别为(2.4±1.6)和(4.7±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2组分别为(1.8±1.1)和(4.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共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例注射局部出现皮疹或红斑,未见局部溃疡和坏死.上述不良反应均自行消失,未中断治疗.1例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亦未中断治疗.结论 英利西单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RA的药物,可以更早期达到诱导缓解病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清风痛宁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甲氨喋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RA患者69例,随机分成2组,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MTX治疗组35例,采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2粒,每日2次口服,同时服用MTX10mg,每周1次;对照组34例,MTX10mg口服,每周1次,于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正清风痛宁组35例,其中显效21例,占60%,有效14例,占40%,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34例,其中显效7例,占20.6%,有效24例,占70.6%,无效3例,占8.8%,总有效率为91.2%。两组疗效相比,经秩和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晨僵、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或P<0.05)。治疗后正清风痛宁组与对照组晨僵、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握力、ESR、CRP、PLT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正清风痛宁口服联合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单用MTX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激素序贯疗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在给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激素序贯治疗,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治疗.对治疗7d及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7d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t=19.90、7.63、14.73、7.58、6.84、14.09,均P<0.01),对照组治疗7d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3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t=13.42、3.34、7.24,均P<0.01),两组治疗7d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07、4.92、10.51、5.23、5.74、15.03,均P<0.01).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t=1.80、1.73、1.59、1.22、1.21、1.35,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高于对照组的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7,P>0.05).结论 激素序贯疗法可有效控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病情,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二线药物用药决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比较不同二线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副反应发生率和撤药率,为临床医生选择二线药物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由经过训练的调查员调查864例RA病人以往服用过的二线药物,这些药物有无副反应和有何种副反应。结果 上腹不适为二线药物最常出现的副反应;甲氨蝶呤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为 143.1/1 000人年)最多见;青霉胺和风痛宁突出表现为皮肤出现瘙痒性皮疹(分别为84.4和87.7/1 000人年)。雷公藤多甙最常见的副反应是月经周期的紊乱(54.1/1 000人年)。柳氮磺吡啶主要是胃肠道症状(上腹不适 118.9/1000人年,纳差59.4/1 000人年)。眼部不适、视力下降(157.6/1 000人年)是使用氯喹最常见的不适主诉。二线药物副反应程度是有差别的。药物副反应是引起各种二线药物撤药的主要原因,甲氨蝶呤撤药率最低。甲氨蝶呤和雷公藤多甙、风痛宁和青霉胺有相似的副反应模式。结论 熟悉二线药物副反应,有利于临床医师选择药物和治疗方案。注意监测和对症处理副反应,二线药物仍然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周期联合甲氨蝶呤、环磷酰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达到临床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0例活动期RA患者,给予甲氨蝶呤(10~15mg/周)、环磷酰胺(400mg/2~3周)周期联合治疗。在第24周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以治疗24周时达到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为疗效标准,对基线时的14项参数[年龄、性别、病程、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患者对疾病总体状况的评估(PGA)、医生对疾病总体状况的评估(PhGA)、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健康评估问卷(HAQ)、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激素的使用情况、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进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疗效预测分析。结果共58例RA患者完成24周疗效观察。在第24周时,79%(46/58)的患者达ACR20改善,55%(32/58)的患者达ACR50改善,21%(12/58)的患者达ACR70改善。24周时达到EULAR临床有效的患者比例为76%(44/58)。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胀关节数是ACR20疗效的预测因素。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RA疗效显著,两者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RA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炎性指标;年龄和肿胀关节数是ACR20疗效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吸附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免疫吸附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A)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6 7例RA患者随机分为RA免疫吸附剂治疗 35例 (治疗组 )和非吸附治疗 32例 (对照组 )。将治疗组患者动脉血流经RA免疫吸附剂 ,吸附后由肘静脉回输入体内。随访 8~ 30个月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经 1~ 2次吸附治疗 ,有效率 97% (34/ 35 ) ,较对照组 6 9% (2 2 / 32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完全缓解率治疗组 83% (2 9/ 35 ) ,较对照组 5 0 % (16 / 32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其中病史 <2年并关节功能状态Ⅱ级者 2 2例 ,完全缓解率 10 0 % (2 2 / 2 2 ) ,较对照组病史 <2年并关节功能状态Ⅱ级者 2 0例 ,完全缓解率 70 % (14 / 2 0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病史≥ 2年治疗组完全缓解率 5 4 %(7/ 13) ,较对照组 17% (2 / 12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关节功能状态Ⅲ级者治疗组完全缓解率 5 8% (7/ 12 ) ,较对照组 18% (2 / 11)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免疫吸附剂治疗RA ,优于非吸附疗法 相似文献
19.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按简单随机化原则将活动性RA患者分组,治疗组35例,口服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每日1剂,疗程为4同;对照组22例,口服西乐葆,每日200mg,疗程亦为4周。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51.4%,总有效率为88.6%,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7.3%、68.2%(P〈0.05)。结论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在抗炎镇痛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是治疗RA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