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艳  丛林  张斌 《安徽医药》2008,12(10):923-924
目的通过脐动脉血流测定联合胎心监护对足月妊娠胎儿窘迫进行预测,以寻求更为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联合组即脐动脉血流测定S/D值≥2.5且NST无反应型组;脐血流组即单纯行脐动脉血流测定S/D值≥2.5组和NST组即单纯行胎心监护NST无反应型组;分别了解分娩结局:记录羊水污染,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结果联合组的羊水污染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脐血流组以及NST组。结论胎儿脐血流监护与胎心监护联合应用,可及早发现胎儿窘迫,及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改善胎儿的预后,减少围产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超声脐血流检测联合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湖北省麻城市妇幼保健院检查并进行分娩的孕妇60例,均行超声脐血流检测和胎心监护,比较单纯胎心监护与超声脐血流检测联合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诊断率,并对诊断出的宫内窘迫进行治疗,治疗后脐血流S/D值<3为有效组,脐血流S/D值≥3为无效组,比较2组围生儿结局。结果联合检测对胎儿窘迫的诊断率为80.00%高于单纯胎心监护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6,P<0.05);有效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脐血流检测联合胎心监护可有效提高对胎儿窘迫的预测率,同时对超声脐血流异常孕产妇实施宫内治疗,能显著改善围生儿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ST、S/D值联合监测对胎儿窘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57例孕34~42周孕妇予胎心监护,无反应型者再予监测脐血流S/D值;并对胎儿窘迫者NST、S/D值、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和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各种胎儿监护方法均存在一定缺陷,NST、S/D值均正常表示胎儿宫内情况良好,均异常提示胎儿情况危急。结论联合胎心监护、脐血流应用可提高胎儿窘迫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产时胎儿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联合应用,及时了解脐带绕颈胎儿宫内安危,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缺氧,选择最佳分娩方式,降低脐带绕颈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178例单胎头位孕足月B超提示脐带绕颈孕妇产时进行脐血流检测,把脐动脉血流S/D≥3设为观察组,S/D<3设为对照组,然后用胎心监护仪作胎心监护,比较两组产妇产时的催产素激惹实验(OCT)或CST实验的异常率、产时胎儿宫内窘迫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脐带绕颈周数。结果观察组胎心监护异常率、产时胎儿宫内窘迫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产时胎儿脐血流测定,可及早发现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缺氧,结合胎心监护,及时采取适当的分娩方式,以改善胎儿的预后,减少围产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值测定结合胎心监护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1月于我院住院分娩的6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均经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及胎心监护,根据检测结果分为两者均异常组(13例)、S/D值异常组(9例)、胎心监护异常组(6例)、均正常组(32例)。比较四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妊娠结局情况;与临床病理结果比较,分析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结合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结果四组间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剖宫产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其中脐动脉血流S/D值及胎心监护均异常组上述指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另外三组(均P 0.05)。脐动脉血流S/D值联合胎心监护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均高于单一的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和胎心监护。结论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结合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防止不良妊娠结局、改善围产儿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黎  吴忠新 《现代医药卫生》2014,(23):3576-3578
目的探讨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联合应用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该科收治的260例单胎住院分娩孕妇产前、产时进行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检查。产后追踪分析其产前、产时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异常胎心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及胎儿预后。结果脐血流单项监测、胎心单项监测及2项联合监测的异常率分别为12.3l%(32/260)、9.23%(24/260)及6.15%(161260);脐血流和胎心监护联合监测异常中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异常胎心率(81.25%,13/16)、新生儿窒息率(25.00%,4/16)]较脐血流单项监测异常[异常胎心率(18.75%,6,32)、新生儿窒息率(3.13%,1/32)]、胎心监护单项监测异常[异常胎心率(70.83%,17/24)、新生儿窒息率(4.17%,1/24)]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脐血流与胎心监护联合监测可弥补脐血流或胎心监护单项监测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不足.更准确地判断胎儿宫内缺氧.经积极治疗有利于改善围生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冉爱冬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169-170
目的:探讨产科门诊胎心监护与脐血流测定在判断胎儿宫内状况及围生儿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95例妊娠34~42周,在产科门诊常规检查时联合应用胎心无负荷试验(NST)及胎儿脐动脉血流测定S/D比值,并胎儿情况进行追踪观察。结果:NST可疑型和无反应型组S/D≥3者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比反应型S/D〈3组明显增高(P〈0.005)。结论:妊娠晚期联合应用NST及S/D测定,能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缺氧状态,为临床及时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改善胎儿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超声联合胎心无负荷试验对胎儿窘迫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胎心监护84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治资料,对比胎儿宫内窘迫者无负荷试验、S/D与Apgar评分.结果 21例NST检查结果表明是胎儿宫内窘迫,11例孕妇NST检查表明无反应型,并且脐血流S/D≥3,4例产妇胎儿大脑中动脉多勒普诊断显示血流S/D≤4,4例新生儿具体Apgar评分≤7分;NST有反应型者与无反应型者、脐动脉血流S/D≥3者与S/D<3者、大脑中动脉血流S/D>4与S/D≤4者Apgar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超声联合胎心无负荷试验能够提高新生儿窒息临床诊断正确率,减小剖宫产率或者假阳性率,具有积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艳  谢穗 《安徽医药》2011,15(2):206-208
目的通过脐动脉搏动指数(PI)测定联合胎心监护(NST)对高危妊娠胎儿预后进行评估,以寻求更为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方法将1 531例孕妇中930例高危妊娠妇女分为3组:PI组即PI≥0.9;NST组即NST无反应型组;联合组即PI≥0.9且NST无反应型组进行比较;记录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即羊水污染,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结果联合组的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PI组以及NST组。当PI≥0.9时,胎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S/D及RI的发生率。结论在进行脐血流监测时,PI值优于S/D及RI值。PI值与胎心监护联合应用,为产科医师正确评估胎儿宫内状况,判断胎儿预后的估计提供可靠依据,不失为值得推广并加以重视的无创、简便、动态的胎儿监护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超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来大连市沙河口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单胎孕妇208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孕妇按照胎儿脐血流测定结果及胎心监护结果进行分组,分为A、B、C、D四组,A组149例,B组13例,C组27例,D组19例。使用多普勒胎儿脐动脉血流检测仪对四组胎儿的脐血流进行测定,并采用胎心监护仪进行胎心监护检查。结果 A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显著优于B、C、D三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C、D三组之间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P>0.05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四组之间羊水污染程度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之间的胎儿胎心异常率比较,B组和D组之间的胎儿胎心率异常率比较,均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B组与D组的胎儿胎心异常率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儿脐血流测定联合胎心监护检查在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两种诊断方式联合使用能够很好地弥补单一诊断方式的不足,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李微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596-3597
产科将脐动脉血流监测及胎心监护作为孕妇临产检查,是临床上能够快速有效预测围产儿结局的新手段[1].因此,产检领域将胎心监测(NST)与S/D比值测定视为产前预测胎儿窘迫的两大关键指标通过NST监测可获知胎盘发育状态及胎儿储氧能力,而进行S/D比值测定可直观判断胎儿身体循环状态[2].现代研究发现,脐血流S/D值测定配合胎心监测使用,可明显的提高对胎儿窘迫的确诊率,减少临产时的危急情况,指导医生及时有效地治疗,减少了新生儿的死亡率[3].笔者回顾性分析近1500例妊娠36~40周进行胎儿脐动脉血流S/D的检测和/或NST的孕妇的临床资料,观察NST与S/D值与确断胎儿窘迫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胎心监护联合脐血流测定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伟男  杨新玲  范秀华 《河北医药》2006,28(10):948-949
胎儿宫内窘迫是围生儿病残、死亡的重要原因,随着围生保健质量的提高,胎儿宫内状况倍受广大妇产科工作者重视[1],为了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提高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正确率,我们应用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对1 000例孕妇进行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的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30例孕妇实行胎心监护,评估胎心监护在胎儿宫内窘迫的准确率和阳性检测率,比较胎心监护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实行NST检测的180例孕妇中,确诊162例,准确率为90.0%,胎儿宫内窘迫33例,敏感性为90.9%,无胎儿宫内窘迫132例,阴性预测率为97.8%,NST无反应型30例,阳性预测值为66.7%;实行CST检测的50例孕妇中,31例确诊,准确率为62.0%,发生胎儿宫内窘迫20例,敏感性为80.O%,无胎儿宫内窘迫26例,阴性预测率为86.7%,CST阳性为16例,阳性预测值为80.00%。两组产妇羊水粪染、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心监护对早期诊断胎儿宫内窘迫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临床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胎监联合脐血流S/D比值在临床方面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孕妇在妊娠30周时对其进行常规的脐血流S/D比值的记录和胎心监护结果检测,并比较新生儿Apgar评分,对宫内窘迫进行诊断并比较。结果监测脐血流S/D比值中的反应型和S/D3的孕妇中,其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为2.94%(2/68),无反应型和S/D3的孕妇其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为50.00%(1/2),对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反应型和S/D3的孕妇其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为50.00%(1/2),反应型和S/D≥3的孕妇其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是25.00%(1/4),通过与无反应型及S/D≥3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反应型和S/D≥3的6例随后均确定是胎儿宫内窘迫,其符合率是100.00%(6/6)。结论胎监联合脐血流S/D比值预测可明显提升诊断胎儿宫内窘迫正确率,对胎儿预后起到改善作用,并且减少围产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黄绍芳  夏劲 《江西医药》2012,47(4):336-337
目的 探讨电子胎心率监护脐带受压混合图形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做电子胎心率监护(NST)为反应型、出现脐带受压混合图形的125例孕妇为观察组,未出现脐带受压混合图形的130例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脐带异常、羊水异常、临产前NST结果异常、剖宫产率等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NST出现脐带受压混合图的孕妇虽无胎儿缺氧的表现,但具潜在的危险,应严密监测,及时识别,以防止发生宫内窘迫和胎死宫内的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脐血流S/D联合胎心监护对预测围生儿结局的价值。方法 332例有胎儿脐动脉血流异常的孕妇作为脐血异常组,300例脐动脉血流正常的孕妇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两组孕妇进行胎儿脐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S/D值)的监测及胎心监测,观察S/D与预测围生儿结局的关系。结果脐血异常组围生儿羊水污染、羊水过少、新生儿缺氧窒息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15、14.7169、11.0533,P<0.05)。结论在胎儿脐动脉血流监测的同时进行胎心监测能够提高对围生儿结局预测的准确率,避免单个方法监测的缺陷,可以尽早及时地诊断出胎儿窘迫,进行合理的治疗,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晚期脐血流收缩末期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比值检测联合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方法 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孕34~36周测定产妇脐血流S/D比值及实行胎心监护,根据测定结果分为A组(157例, S/D比值<3,胎心监护反应型)、B组(21例, S/D比值<3,胎心监护无反应型)、C组(12例, S/D比值≥3,胎心监护反应型)、D组(10例, S/D比值≥3,胎心监护无反应型)。比较四组产妇胎儿窘迫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结果 D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为100.00%高于A组的1.91%、B组的38.10%、C组的33.33%, D组的自然分娩率为0低于A组的80.89%、B组的76.19%、C组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和D组的剖宫产率分别为19.11%、23.81%、58.33%和100.00%,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0、0、8.33%和50.00%, D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及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孕晚期产妇实施脐血流S/D比值检测及胎心监护,可提高胎儿窘迫预测率,有效改善妊娠结局,降低新生儿死亡。  相似文献   

18.
吴志琴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789-3790
目的探讨胎儿监护对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200例ICP(ICP组)患者均行胎心无负荷试验(NST)、宫缩应激试验(CST)和用多普勒测定脐动脉血流速脐动脉血流测定;另选取该院同期收治的200例正常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围产儿的胎内窘迫发生率、窒息率、低体质量率及死亡率。并分析胎儿电子监护、脐血流S/D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结果ICP组围生儿的胎内窘迫发生率、窒息率、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6.41、5.11、4,82,均P〈0.05);CST阳性、脐动脉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s)与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D)之比(S/D值)≥3等均是ICP组围生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x^2=9.86,3.12,均P〈0.05)。ICP组总胆汁酸〉50μmol/L患者胎儿监护异常、S/D值1〉3等发生率显著高于≤50μmol/L患者(P〈0.05)。结论胎儿监护有利于预测ICP患者围产儿的预后,发现异常并给予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9.
仰晨  李岚 《东南国防医药》2004,6(6):413-414,444
目的 正确评价无负荷试验在产前监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在我科建卡妊娠 38~ 39周孕妇常规进行无负荷试验 (non stess test,NST) ,根据胎心基线、基线振幅、胎动次数及胎动时胎心上升幅度和持续时间这 5项指标综合评分 ,满分为 10分 ,NST≥ 8分为有反应型 ,6~ 7分为可疑型 ,NST≤ 5分为无反应型。结果  870例 NST有反应型的孕妇 ,发生胎儿宫内窘迫 70例 (8.0 5 % ) ,新生儿窒息 34例 (3.91% ) ;70例可疑型孕妇 ,其胎儿宫内窘迫 19例 (2 7.14 % ) ,新生儿窒息13例 (18.5 7% ) ;NST无反应型 5 0例 ,胎儿宫内窘迫 2 6例 (5 2 .0 0 % ) ,新生儿窒息 17例 (34.0 0 % )。经χ2 检验 ,NST有反应型与可疑型、无反应型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绝大多数 NST有反应型表明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对 FHR控制机制的完善 ,提示胎儿在宫内生长良好 ,一般情况下无新生儿窒息。NST假反应型可能与脐带异常、臀位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高危妊娠有关 ;NST假无反应型可能与处理积极、胎心监护时间不够及镇静药物的应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评价胎心监护(fetal heart rate monitoring,FHM)在妊娠期(Pregnancy)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孕妇378例,按照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胎心听诊诊断;观察组给予产前无应激试验(non stress test,NST)胎心监护(FHM)和产时电子胎心率监护(electronic fetal heart rate monitoring,EFM);比较两组监测方法的诊断正确率.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及胎儿宫内窘迫诊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0.16%比15.87%、17.99%比7.94%,x2=10.884 5、8.464 6,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17%比18.52%,x2=23.007 7,P<0.05);观察组围产儿死亡0例,对照组1例(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02 7,P>0.05).观察组孕妇189例经过NST检测结果表明,反应型146例占77.25%(146/189),可疑型29例占15.34%(29/189),无反应型14例占7.41%(14/189).NST评分与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Neonatal asphyxia)、脐带异常均成反比,说明评分越高,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则越低.结论 孕妇在产前进行NST胎心监护(FHM)和产时电子胎心监护(EFM)可以完全准确诊断孕妇宫内异常,并且显著地降低新生儿窒息,有效提高新生儿质量.与传统听诊胎心诊断结果相比,其准确性更高,值得产科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