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嗜铬细胞瘤分散发型和家族型两大类。近年来 ,家族型嗜铬细胞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RET原癌基因突变和 VHL 基因的失活可能分别是 MEN2和 VHL 病的致病因素。散发型嗜铬细胞瘤发病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 ,可能涉及癌基因的激活 ,抑癌基因的缺失以及凋亡障碍和端粒酶活性增强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2.
一个单纯家族性嗜铬细胞瘤家系的VHL基因突变筛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一个单纯家族性嗜铬细胞瘤家系的VHL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对一个单纯家族性嗜铬细胞瘤家系进行VHL基因突变检测,抽取该家系5例患者及15名血缘亲属外周血基因组DNA,对VHL基因3个外显子进行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该家系5例患者均检测出VHL基因第2外显子上第587位核苷酸A—C突变,该突变导致第125位编码氨基酸由组氨酸(H)转变为脯氨酸(P)。15名家系成员中筛查出7名成员为该突变基因携带者,B超检查发现1例为双侧肾上腺肿瘤,1例为右肾囊肿。该突变为首次报道。结论该嗜铬细胞瘤家系中检测到可能的致病突变,VHL基因检测可早期发现致病基因携带者,建议对单纯家族性嗜铬细胞瘤患者常规进行VHL基因突变筛查。  相似文献   

3.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为自主神经系统肿瘤。以前估计约10%-15%的嗜铬细胞瘤由遗传因素导致,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RET,VHL,SDHB, SDHC, SDHD等易感基因的胚系突变率已近30%。鉴于此,建议进行遗传检查。本文就各遗传综合症,相关基因结构,与嗜铬细胞瘤相关的基因变异,基因型与表型的关联以及可能的发病机制等研究进展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VHL综合征与非VHL患者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围术期手术及麻醉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01至2014-12-31期间于北京协和医院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患者50例,包括12例VHL综合征及38例非VHL患者,收集临床资料,特别关注临床表现、术前检查、准备时间、麻醉管理、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围术期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与非VHL患者相比,VHL综合征患者行嗜铬细胞瘤切术年龄明显较小,肿瘤多发,并以去甲肾上腺素大幅升高为特点,药物准备时间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明显延长(P0.05),但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及预后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VHL综合征患者的嗜铬细胞瘤发病年龄小,以多发为主,肿瘤功能较强,手术时间长、风险高,围术期优化策略和充分的药物准备是保证手术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恶性嗜铬细胞瘤大约占嗜铬细胞瘤的10%,副神经节瘤中恶性比例更高些.由于从临床表现、组织病理上进行嗜铬细胞瘤的良恶性诊断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几年来不同国家的研究组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对嗜铬细胞瘤的良恶性鉴别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SDHB突变可能与恶性嗜铬细胞瘤关系较大,其他一些基因与分子标记物的联合应用也可能成为判断嗜铬细胞瘤潜在恶性的标志.本文就近几年在分子生物学方面对于良恶性嗜铬细胞瘤进行鉴别诊断所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与散发型嗜铬细胞瘤易感基因相关的染色体区域。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临床诊断的42例散发型嗜铬细胞瘤病例。提取嗜铬细胞瘤及外周血的基因组DNA,用Sanger测序法检测遗传型嗜铬细胞瘤的突变基因;在证实为散发型的部分病例中,用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SNP 6.0芯片)对其肿瘤组织及外周血的基因组进行扫描分析,精确定位可能的热点区域;然后以Q-PCR技术在其余的病例中进一步验证,从而最终确定散发型嗜铬细胞瘤相关的染色体片段。结果 38例散发型病例,4例遗传型病例。通过SNP 6.0芯片扫描发现染色体片段的缺失较扩增更为常见,缺失的染色体包括1p、3q、17p、22q和11p。1p上的chr1:74 957 006~86 132 879,chr1:58 096 424~67 700 471和chr1:98 902 091~107 622 4303个片段的缺失最为常见;Q-PCR验证后,上述3个片段仍为最常见的缺失区域。4例Ret突变者均出现上述3个片段的缺失。结论 1号染色体短臂的部分区域上可能存散发型嗜铬细胞瘤相关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嗜铬细胞瘤散发患者中进行RET原癌基因突变筛查。方法收集42例病理诊断确诊为嗜铬细胞瘤的患者基因组DNA,其中12例为外周血基因组DNA,30例为嗜铬细胞瘤病理切片组织中提取的基因组DNA。对RET原癌基因第10和第11外显子,采用DNA测序技术进行基因突变筛查。结果在42例中,2例在RET基因的第11外显子存在基因突变。1例634位密码子由TGC突变为TAC,另1例632位密码子由GAG突变为AAG。结论在嗜铬细胞瘤患者中存在RET原癌基因突变携带者,有必要对散发的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RET原癌基因的常规突变筛查。  相似文献   

8.
苏贺先  李健  马骏  孙涛 《解剖与临床》2011,16(4):349-350
Von Hippel-Lindau(VHL)病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最早于1904年Von Hippel 及1927年Lindau对此病有相关描述.VHL患者可以并发多脏器肿瘤,以中枢神经系统、视网膜毛细血管瘤,肾、胰腺肿瘤和嗜铬细胞瘤等较为常见.我科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对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系PC12细胞及体外培养的人原代嗜铬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噻唑兰法(MTT法)观察UⅡ对PC12细胞及体外培养的人原代嗜铬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UⅡ对PC12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10-7、10-6mol/L浓度的UⅡ可促进体外培养的原代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增殖.结论 UⅡ可促进嗜铬细胞瘤细胞的生长,在嗜铬细胞瘤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研究拟建立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采用连续分次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嗜铬细胞瘤细胞,采用细胞培养液中儿茶酚胺水平检测、多聚甲醛诱发荧光及细胞嗜铬粒蛋白A(Cg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进行细胞性质和功能鉴定,并用噻唑兰(MTT)法观察原代培养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在培养3~7天时生长较快,7天后细胞开始分化。经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儿茶酚胺浓度、多聚甲醛诱发荧光等,证明该细胞有合成和分泌儿茶酚胺的功能。并且培养的细胞CgA和NSE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因此,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并鉴定其具有嗜铬细胞瘤的分泌和表达功能,国内尚未见报告。  相似文献   

11.
嗜铬细胞瘤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标记的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标记的诊断价值。方法 制备肾上腺组织芯片,含样本163例,其中正常肾上腺15例,肾上腺皮质增生2例,嗜铬细胞瘤41例,肾上腺皮质腺瘤72例,肾上腺皮质癌22例,肾上腺转移癌11例。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多种免疫标记的表达情况。结果 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阳性率分别为:正常肾上腺髓质100%(5/5),嗜铬细胞瘤60.5%(23/38),肾上腺皮质肿瘤及转移癌呈阴性;CgA:嗜铬细胞瘤阳性率86.8%(33/38);Syn:嗜铬细胞瘤阳性率73.7%(28/38),肾上腺皮质癌阳性率28.6%(6/21),肾上腺皮质腺瘤及转移癌呈阴性;S-100蛋白:嗜铬细胞瘤支持细胞阳性率47.4%(18/38);MelanA(A103)和inhibin α在嗜铬细胞瘤呈阴性,但肾上腺皮质及皮质肿瘤高表达。结论 在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必须联合应用ADM、CgA、S-100蛋白等多种标记。组织芯片技术为快速原位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背景:微囊化细胞是目前常用的免疫隔离工具,可以解决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存在的免疫排斥问题,然而微囊化对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微囊化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在人工脑脊液中的生长及分泌功能。 方法:取手术切除的人嗜铬细胞瘤组织,采用连续分次胶原酶消化法分离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并用人工脑脊液进行原代细胞培养。用海藻酸盐-聚赖氨酸-海藻酸盐微囊包裹原代培养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人工脑脊液中的微囊化和非微囊化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形态;用CCK-8试剂盒测定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增殖情况;用Elisa试剂盒检测微囊化和非微囊化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硫氨酸脑啡肽浓度。 结果与结论:微囊化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镜下呈悬浮、聚集生长状态,细胞突起观察不明显。与非微囊化组相比,微囊化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增殖较快,甲硫氨酸脑啡肽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量较多。但不同病例来源的细胞,甲硫氨酸脑啡肽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差异较大。提示微囊化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在人工脑脊液中具有良好的生长和分泌功能,并且不同病例来源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可以相对稳定地分泌甲硫氨酸脑啡肽和去甲肾上腺素。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继发性高血压虽然占高血压的比例较少,但是,若能明确诊断,继而可以进行针对病因的治疗,或可能根治。因此,研究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十分重要。近年分子生物学进展已经明确部分继发性高血压的致病基因,如家族性高醛固酮血症,部分妊娠高血压,可视性盐皮质类固醇过多症,Liddle氏综合征,假性低醛固酮血症Ⅱ型及部分家族性嗜铬细胞瘤。通过基因诊断进行早期病因诊断,早期治疗。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越来越多的所谓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会被找到,能够针对病因的治疗的病例会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一个von Hippel-Lindau病的大家系调查及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中国人一个von Hippel-Lindau(VHL)病家系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研究的临床意义。方法 调查一个von Hippel—Lindau病大家系,制定该家系发病的树状图;抽取27位家族成员外周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扩增产物直接测序进行基因检测;通过病史和影像学检查,获得该病的多脏器肿瘤发生情况。结果 该家族4代47人中18人患von Hippel-Lindau病,其中中枢神经系统成血管细胞瘤5例,肾癌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成血管细胞瘤3例,肾癌合并视网膜血管瘤3例,肾癌合并胰腺多发性囊肿1例,肾癌合并视网膜血管瘤及胰腺多发性囊肿2例,肾癌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成血管细胞瘤及胰腺多发性囊肿1例,肾脏多发性囊肿合并胰腺多发性囊肿1例和胰腺多发性囊肿2例。本组中,肾癌、中枢神经系统成血管细胞瘤、视网膜血管瘤和胰腺多发性囊肿的发生率分别为56%、50%、28%和39%。基因检测发现VHL基因第1外显子上第446位核苷酸A→G突变,该突变导致第78位编码氨基酸由天冬酰胺转变为丝氨酸。检测的27人中,15人呈现VHL基因突变,其中9例患病者、4例致病基因携带者及2例经影象学检查外科手术证实的无症状患者。其余12人无基因突变,同时无相应临床征象。结论 该家系属于von Hippel—Lindau病I型,肾癌发生率高而视网膜血管瘤发生率低是其主要的临床特点。基因检测在早期发现无症状患者和致病基因携带者及对该病家族成员进行临床监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在遗传生殖角度阻断该疾病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院2004年8月收住了一例肾上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术后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国人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VHL)种系突变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个VHL家系的临床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其中的21位成员进行VHL基因种系突变研究。结果在6个家系中,5个Ⅰ型家系,1个ⅡA型家系。6种不同的VHL基因种系突变被确定,其中包括错义突变4个,无义突变1个,缺失突变1个。4个分布在第1外显子、1个在第2外显子和1个在第3外显子。21人接受基因检测的个体中,14人存在VHL基因种系突变,其中包括10例均符合VH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1例疑似VHL患者和3例致病基因携带者。结论中国汉族人VHL患者存在基因种系突变且第1外显子的后1/3可能为主要的突变区域;VHL基因种系突变检测在疾病诊断和早期发现无症状患者及致病基因携带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调节神经元凋亡的分子机制,作者对嗜铬细胞瘤PC-12株剥夺NGF后MAP(促分裂原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和原代培养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不同作用。方法用MTF法观察TGF-α和TNF-α对嗜铬细胞瘤细胞增殖的作用;通过PI染色流式细胞分析、Hochest33342染色和细胞基因组DNA电泳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TGF-α(0.25~100μg/L)呈浓度依赖方式促进PC12细胞增殖,TNF-α(1—100μg/L)呈浓度依赖方式抑制FC12细胞增殖;而TGF-α和TNF-α(0.1—100μg/L)均呈浓度依赖方式刺激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增殖。高浓度(100μg/L)的TGF-α和TNF-α分别抑制或刺激PC12细胞凋亡,但均对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结论TGF-α及TNF-α均能影响人和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及凋亡,但对不同来源的嗜铬细胞瘤细胞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9.
肾细胞癌的发生与3p结构重排有关,3p上存在肿瘤抑制基因,一个为位于3p25-26上的VHL基因.一个可能位于3p12-21,VHL基因已克隆.并结构人们已基本清楚,含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和1个长的开放阅读框架.人VHL基因mRNA长4.5~5.0kb,VHL基因及3p12-21上的基因缺失可能导致肾细胞癌的发生,而11p上的肿瘤抑制基因缺失可能促进肿瘤的生长、转移。  相似文献   

20.
囊性嗜铬细胞瘤是非常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术前经常不能被准确诊断.当影像学检查发现肾上腺区囊性占位时均应筛查囊性嗜铬细胞瘤的可能.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已成为首选术式,充分的术前准备和严密的术后监护是确保患者围手术期安全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