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2例NIDDM患者血清及尿液sIL-2R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微量及临床蛋白尿组,血清及尿液sIL-2R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无蛋白尿组(P<0.05,P<0.01),临床蛋白尿组血sIL-2R浓度高于微量蛋白尿组(P<0.5)。无蛋白尿组,血及尿液sIL-2R浓度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血sIL-2R和血肌辞呈正相关(r=0.42,P<0.01),尿sIL-2R和尿蛋白排泄量呈正相关(r=0·45,P<0.1).提示sIL-2R与蛋白尿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浆骨桥蛋白(OPN)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5例类风湿关节炎(RA)、35例强直性脊柱炎(AS)和36例健康体检者血浆OPN水平。结果SLE、RA、AS患者OPN水平明均高于健康体检者(P均〈0.05),SLE患者显著高于RA、AS(P均〈0.001),RA、AS患者间无统计学意义。SLE患者有脏器损害者OPN水平高于无脏器损害者(P〈0.001),SLE活动期亦高于非活动期(P〈0.001),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者高于阴性者(P〈0.05);且OPN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3、0.403,P均〈0.001),与补体C3呈负相关(r=-0.398,P〈0.001)。结论OPN可能参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与SLE的脏器损害、活动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维生素D缺乏现象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0例SLE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ELISA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滴度、补体C3、补体C4、尿蛋白定量、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的相关性.结果 (1)SLE患者血清25-(OH)D水平[36.8(23.4,53.2)nmol/L]较健康志愿者[58.8(51.1,65.3) nmol/L]明显降低(P<0.01);(2)SLE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53.3%,严重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15.0%,健康志愿者中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23.3%,严重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SLE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SLEDAI(r=-0.35,P<0.05)及抗ds-DNA抗体滴度(r=-0.42,P<0.05)呈负相关,与补体C3(r=0.25,P<0.05)、补体C4(r=0.28,P<0.05)呈正相关,与尿蛋白定量、血清Ig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LE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现象普遍存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疾病活动性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 9,TLR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采用细胞内流式细胞术对48例SLE组、36例疾病对照组(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肌炎/皮肌炎)和25名健康对照组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TLR9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并记录SLE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TLR9的表达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SLE活动期组外周血CD19+B细胞TLR9表达率(54.18±17.97)高于SLE非活动期(32.97±9.85)、疾病对照组(30.88±9.12)及健康对照组(29.75±7.49)(均P〈0.01).且其表达率与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r=0.763)、抗双链DNA抗体滴度(r=0.781)呈正相关(均P〈0.01).应用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SLE活动期患者TLR9在CD19+B细胞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LR9参与了SLE的发病,可以作为判断疾病活动性及临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kit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SLE患者PBMC的c-kit受体蛋白(CD117)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其c-kit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别与正常人比较。结果:SLE患者PBMC中c-kit受体及其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相比显著增高(P<0.05),非活动期SLE患者PBMC的c-kit受体蛋白表达与正常人差异无显著性(P>0.05),PBMC的c-kit受体蛋白表达与其SLEDAI显著相关(P<0.01),结论:SLE患者PBMC c-kit受体蛋白水平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与疾病活动呈正相关,c-kit受体可能在SLE的病程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梅毒患者细胞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梅毒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86例梅毒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梅毒患者CD4^ 及CD4^ /CD8^ 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CD8^ 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而CD3^ 与正常人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期梅毒CD4^ /CD8^ 比值低于恢复期(P<0.05)。活动期梅毒及非活动期梅毒患者血清sIL-2R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且活动期高于非活动期(P<0.01)。活动期梅毒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非活动期及正常对照组(P<0.01),且活动期高于非活动期(P<0.01)。活动期梅毒患者CD4^ 、CD8^ 与sIL-2R和TNF-α水平呈正、负相关。结论:本研究提示梅毒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现象,且T淋巴细胞功能的紊乱和TNF-α及sIL-2R水平的改变与梅毒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血清C1q抗体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以及狼疮肾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92例SLE患者C1q抗体水平。并与其他SLE活动性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LE患者C1q抗体阳性率为67.4%。活动性狼疮组的C1q抗体阳性率及C1q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性狼疮组(P〈0.001)。活动性狼疮肾炎组C1q抗体阳性率(P〈0.05)和C1q抗体水平(P〈0.01)显著高于非活动性狼疮肾炎组。联合抗dsDNA抗体检测,没有1例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的C1q抗体和抗dsDNA抗体同时阴性。结论血清C1q抗体与狼疮活动以及活动性狼疮肾炎关系密切,C1q抗体的检测有助于活动性狼疮的诊断,联合抗dsDNA抗体的检测是活动性狼疮肾炎的特异性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徐雪  裘昊旻  薛愉  吕玲 《临床内科杂志》2010,27(10):669-671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IL-17、干扰素(IFN)-γ水平及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17和Th1细胞表达比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LE患者及对照组血浆中IL-17、IFN-γ浓度;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7、Th1细胞表达比例.进一步分析Th17/Th1细胞及其相关因子与SLE临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PBMCs中Th17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且SLE活动期患者Th17细胞百分比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5),而SLE患者Th1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SLE患者血浆IL-17水平、Th17细胞数与SLE疾病活动性指数呈正相关.结论 SLE患者体内IL-17水平、Th17细胞比例显著升高,且与疾病活动性明显相关,提示IL-17/Th17细胞在SLE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Fas、FasL表达及与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了30例SLE活动期患者、30例SLE非活动期患者和30名正常人外周血T、B淋巴细胞的凋亡率及Fas、FasL表达率.结果T、B淋巴细胞的Fas表达率依次为:活动期组>非活动期组>正常对照组(P<0.01);FasL的表达率除B淋巴细胞在SLE活动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外(P<0.01),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的凋亡率在活动期显著高于非活动期(P<0.01),而非活动期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的活动性与T或B细胞的Fas、FasL表达率间无相关关系,而与T或B细胞的凋亡率呈正相关(P<0.01);无论是T或B细胞,Fas、FasL的表达率与凋亡率间无相关性.结论SLE患者体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最终仍表现为凋亡率的异常增高,特别是活动期SLE,推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增高在SLE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狼疮细胞(LEC)形态的变化,探讨其与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经典改良血块法观察了50例SLE疾病活动期和30例SLE非活动期患者外周血LEC形态,同时与血清自身抗体、补体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对比研究。结果 特殊形态的LEC与自身抗体的抗dsDNA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AnuA)(r=0.588,P=0.056;r=0.759,P=0.135),补体C3和C4(r=-0.648,P=0.058;r=-0.589,P=0.057)及SLEDAI(r=0.686.P〈0.05)具有明显相关性。SLE活动期组特殊型LEC、自身抗体和补体与SLE非活动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自身抗体和补体与SLEDAI无相关性时,特殊型LEC仍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86,P〈0.05)。结论 特殊型LEC与自身抗体、补体及SLEDAI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SLE疾病活动性的独特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定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T淋巴细胞表面Fas受体的分子数,探讨SLE的发病机制及与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对36例活动期SLE患者和18名正常人群采集外周血,采用Fas定量流式细胞试剂盒荧光染色,通过流式细胞仪对T淋巴细胞上表达Fas受体分子数和凋亡率进行检测.结果活动期SLE患者T细胞表面表达Fas受体分子数和凋亡率较正常人群明显上调(P<0.01).活动期SLE患者T细胞表面Fas受体分子数与T细胞凋亡率和SLEDAI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P<0.01),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组T细胞表面Fas受体分子数较抗dsDNA抗体阴性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T淋巴细胞表面Fas受体分子数上调,由Fas介导的T淋巴细胞凋亡加快,刺激机体产生抗dsDNA等多种自身抗体,可能是引起SLE免疫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SLE患者T淋巴细胞表面Fas受体分子数与SLE的活动性呈正相关,是一较好的评价SLE疾病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催乳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4例SLE患者(SLE组)和20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血清催乳素水平,并评定SLE患者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积分,分析SLEDAI积分与血清催乳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SLE组血清催乳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LE组SLEDAI积分为(11±6)分,其中≥10分(活动期)28例,〈10分(缓解期)36例。活动期血清催乳素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P〈0.001);血清催乳素水平与SLEDAI积分呈正相关(r=0.490,P〈0.01)。结论催乳素在SLE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水平变化有助于SLE的诊断和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2例SLE患者血浆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同时测定TXB2,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LE患者血浆DH-TXB2、TXB2均显著增高(P<0.01及P<0.05),且DH-TXB2增高程度明显高于TXB2,对对照组无重叠,肾受累者显著高于无肾脏受累者(P<0.05),经治疗者显著低于初发未治疗者(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TXB2与DH-TXB2浓度与疾病活动指数均呈正相关(r1=0.478,P<0.05及r2=0.530,P<0.01)。结论 血浆DH-TXB2水平测定是准确反映血小板活化的指标,SLE患者体内血小板高度活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5例SLE患者(SLE组)血清BAFF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C3、C4水平;计算疾病活动性(SLAM)和损伤指数(SLICC/ACR);对BAFF水平与补体C3和C4、SLAM、SLICC/ACR进行相关性分析。对照组为45例查体健康者。结果SLE组血清BAF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抗dsDNA抗体阳性者(13例)BAFF水平明显高于阴性者,P均〈0.001。BAFF水平与补体C3呈显著负相关(r=-0.298,P=0.047),与补体C4无明显相关性,与SLAM呈显著正相关(r=0.450,P=0.002);与SLICC/ACR呈显著正相关(r=0.388,P=0.009)。结论BAFF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与发展,检测血清BAFF水平有助于判断SLE活动性及预后;应用BAFF拮抗剂有望改善SLE病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清骨桥蛋白(OPN)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表现、实验指标、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探讨血清OPN在SLE中的意义及SLE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68例SLE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组血清中OPN的水平,并监测SL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分析其与OPN的相关性.结果 68例SLE患者中79%血清OPN阳性,20名正常对照组0PN均阴性,SLE组患者血清OPN阳性率及OP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OPN阳性组的SLE患者与OPN阴性组的SLE患者相比,在年龄、性别及病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 .血清OPN阳性组SLE患者发热、脱发、白细胞降低、肝脏损害、补体C4降低、免疫球蛋白IgA增高、蛋白尿及抗dsDNA抗体阳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OPN阴性组(P<0.05). SLE患者血清OPN阳性率明显高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SLE患者血清OPN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呈明显的正相关(r=0.292;P<0.05);SLE活动期患者血清OPN阳性率及水平明显高于SLE缓解期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SLE患者血清中OPN水平升高,与SLE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可作为SLE的病情活动指标.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淋巴细胞PTA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小板和T细胞活化抗原1(PTA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其与SLE活动相关性,探索活化T细胞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色直接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27例(其中活动期13例,非活动期14例)SLE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的CD3,CD4,CD8淋巴细胞,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PTA1(CD226)表达,同时检测SLE患者抗dsDNA抗体,C3和C4补体,疾病活动度用SLEDAI记分,结果:SLE患者组CD3,CD4,CD8淋巴细胞上PTA1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CD3上PTA1表达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活动期SLE组CD3,CD4,CD8细胞上PTA1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非活动期SLE组(P<0.01),而非活动期SLE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SLE患者CD3,CD8细胞PTA1表达与SLEDAI,抗dsDNA抗体之间呈正相关,与C3,C4补体水平呈负相关,CD8细胞PTA1表达与SLEDAI,抗dsDNA抗体,C3,C4补体水平呈直线相关(P<0.05),结论:SLE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异常活化,活动期SLE淋巴细胞PTA1表达增高,SLE患者CD8细胞PTA1表达异常与SLEDAI,抗dsDNA抗体,C2和C4补体之间有明显相关,CD8细胞活化程度与SLE疾病程度有关,PTA1可能参与了SLE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Th1/Th2细胞类型与疾病活动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系统性红狼疮(SLE)患者无尿蛋白组21例,有尿蛋白组27例和健康志愿者15名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胞内细胞因子(INF-γ,IL-4)和表面抗原(CD4)进行分析。结果 SLE患者组和无尿蛋白组与健康志愿者Th1/Th2细胞比值无显明区别(P>0.05),但SLE蛋尿白组患者Th1/Th2细胞比值显著高于SLE无尿蛋白组和健康志愿组(P<0.05)。尿蛋白组患者Th1和Th1/Th2比值与疾病活动指数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 虽然SLE被认为是一种Th2细胞占优势的疾病,Th1/Th2的比值目前研究未发现这些细胞为优势;相反,在SLE患者中狼疮肾炎有强的Th1优势,其程度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水平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nuA)水平。结果血清AnuA阳性率SLE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9.04%和0(P〈0.01);SLE活动期显著高于非活动期(P〈0.01),有肾脏损害者明显高于无肾脏损害者(P〈0.05);经泼尼松治疗后SLE组血清AnuA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认为血清AnuA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机制;其可作为反映SLE活动程度、肾脏损害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肝包虫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8例肝包虫病患者和41例健康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sIL-2R)。结果:健康人血清slL-2R平均值为239.2±81.1U/ml,肝包虫病患者血清sIL-2R平均值为770.8±369.7U/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sIL-2R水平的增高与肝包虫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的水平及FSTL1在狼疮肾炎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SLE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54例SLE患者及27名健康对照组血清FSTL1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狼疮肾炎患者肾脏组织及健康者肾脏组织中FSTL1的表达情况.采用Mann-WhitneyU/检验、t检验、X2检验及Pearson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LE组FSTL1血清水平(26±21) 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2±14) μg/L(P<0.01);SLE高血压组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0.01);SLE病程≥5年组与病程<5年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FSTL1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r=0.319,P=0.022)、年龄(r=0.700,P<0.01)、病程(r=0.513,P<0.01)、补体C4 (r=0.443,P=0.004)、总胆固醇(r=0.460,P=0.001)呈正相关;与血小板计数(r=-0.422,P=0.001)、抗双链DNA(dsDNA)抗体水平(r=--0.276,P=0.046)呈负相关.FSTL1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内.结论 FSTL1在SLE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且与疾病活动性有关.提示FSTL1在SLE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