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胶病患者血清铜、血浆铜蓝蛋白和尿铜含量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估32例谷胶病患者、25例克隆病患者、11例Wilson病患者和35例健康者的血清铜、血浆铜蓝蛋白及24h尿铜水平,同时检测血清锌及24h尿锌、AST、ALT、BUN、肌酐、铁、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淋巴细胞、血沉系数及CRP水平。研究结果显示,在谷胶病患者中尿铜增高,血清铜与对照组无差异。大多数谷胶病患者为女性。在所有观察组中,女性血清铜及血浆铜蓝蛋白水平比男性高。克隆病组与对照组血浆铜蓝蛋白差异有显著性。谷胶病患者的血清锌及尿锌水平均降低。血浆铜蓝蛋白在谷胶病患者和克隆病患者的水平更高。AST和ALT在谷胶病患者和Wilson病患者中的水平高于克隆病组及对照组;克隆病患者CI心显著高于其他组。淋巴细胞计数在谷胶病患者中增高。谷胶病患者及克隆病患者的铁、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比对照组和Wilson病组低。在Wilson病中,血清铜和血浆铜蓝蛋白水平值低,而24h尿铜水平则高。增加的尿液流失也可能是另一个导致在女性谷胶病患者中铜缺乏的原因。女性谷胶病患者的尿铜增加,并不总是提示Wilson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矽肺病人补锌后血清锌、铜、铜蓝蛋白和尿羟脯氨酸变化的观察范雪云白玉萍姚三巧韩庆池杨增明近年有人研究认为矽肺病人血清铜的升高、锌的降低可作为巨噬细胞损伤和肺纤维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体外实验证实,葡萄糖酸锌能拮抗石英的细胞毒性,使巨噬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体...  相似文献   

3.
Wilson病人血铜尿铜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世林  李新凤 《卫生研究》2003,32(4):405-406
Wilson病 ,即肝豆状核变性或假硬化症 (Whestphal syrumpell,WD)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WD铜代谢障碍发生后 ,血清铜含量减少、血清铜蓝蛋白降低 ,尿铜排出量增加、尿氨基氮素增加和肝铜含量增加。血铜和尿铜的测定 ,一般均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1~ 3 ] 。本文针对WD血清铜和尿铜改变这一规律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WD血清和尿中的微量铜 ,讨论了Wilson病人血铜和尿铜水平对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意义 ,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获得良好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仪器与试剂AA 68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及PR 5型数据…  相似文献   

4.
Wilson氏病是一种较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疾病。测量血清血浆铜蓝蛋白、尿铜排泄、肝铜含量及KF环检查可作为诊断的依据。有些治疗可以增加尿铜的排泄和减少肠道对铜的吸收。现就对Wilson氏病的诊断和治疗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5.
对碳酸锶作业人员尿锶、血清胆碱酯酶和铜蓝蛋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工龄增加,接触组尿锶含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血清胆碱酯酰含量接触组明显低于对照组;铜蓝蛋白接触组略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对碳酸锶作业人员尿锶、血清胆碱酯酶和铜蓝蛋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 ,随着工龄增加 ,接触组尿锶含量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血清胆碱酯酶含量接触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铜蓝蛋白接触组略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铜铁过量对Wilson病患者的复合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0例患者进行Wilson病铜中毒基因ATP7B和血色病基因HFE进行分析、铜铁生化浓度测定、肝脏活检标本行形态学观察,对铜-铁在Wilson病中的相互作用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所有患者都并发血清低铜蓝蛋白血症和肝脏损害,ATP7B基因突变为纯合子的1例、为杂合子的9例,所有患者都没有发生血色病基因HFE的C282Y突变.铁代谢的生化浓度测定结果除了血清铁蛋白浓度都没有特异性.组化染色观察可发现有7例患者肝脏组织含铁、9例含铜.微量分析较形态学敏感,可以发现所有的10例患者的肝细胞脂褐素颗粒中都有铜和铁的积聚.应用一种改良的固定方法可以发现亚铜硫蛋白和铁复合物在脂褐素内的分布不同.综合这些结果可以认为,由于与铁从肝脏运输至血液障碍引起的低铜蓝蛋白血症密切相关,治疗后Wil-son病患者的铁过量可能更严重.  相似文献   

8.
该文报告人类疱疹病毒-6(HHV-6)持续感染引起慢性肝炎1例。 病例:男孩,其母健康,妊娠期无并发症,6个月时突然发作疹病,1个月后肝功能显示AST、ALT和LDH升高,随访15个月,ALT持续升高。查体:肝脏中度增大,脾无殊。无药物及毒物接触史。通过化验检查血清铜蓝蛋白、铜、肌酸激酶和空腹血糖等排除代谢性疾病;新生儿期筛查排除半乳糖血症。  相似文献   

9.
1 引言Wilson病 (以下简称WD)又称肝豆状核变性 ,是一种伴随原发性铜代谢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一般为 1∶350 0 0~ 10 0 0 0 0 ,但各地有差异。多发于青少年期 (10~ 2 5岁 ) ,故有少年型或成人型之分。临床症状系由于铜在肝、脑、肾、眼等器官组织沉积所致 ,主要表现为肝病或肝硬化、神经精神系统功能障碍及角膜色素环 (Kayser -Flesh er环 )三大症候。化验检查表现约有 90 %病例血清铜蓝蛋白降低及尿铜增加。临床上遇典型及较晚病例 ,具有上述三大症候及血清铜蓝蛋白降低者 ,一般诊断不难。血清铜…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55岁。化验检查:血清铜蓝蛋白缺乏、肝铜浓度升高(>2500ug/g 干组织)和高铜尿症(>1000ug/24h);28例均出现角  相似文献   

11.
本文测定了44例矽肺和63例石棉肺病人的血清单胺氧化酶和铜蓝蛋白的含量。结果发现,矽肺和石棉肺病人高于接尘工人,且随着病期的增高有递增趋势。另外发现血清单胺氧化酶和铜蓝蛋白的增加,两者之间有平行一致关系。血清单胺氧化酶也和血清铜蓝蛋白一样,可以用作了解肺纤维化进展情况,以及动态观察疗效的一项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三硝基甲苯作业工人和HBsAg阳性者血清铜蓝蛋白活性和血清铁含量的变化马文军1常元勋1孙灵鹤2郭红娟2刘文献2李观钦2李迅3杨振中3三硝基甲苯(TNT)可导致接触者肝脏、肾脏等多种器官损害。TNT接触工人和TNT染毒大鼠血清铜蓝蛋白(CP)活性均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儿童肾病综合征的发病状态与缓解状态多个血清特种蛋白水平的差异,并探讨其可能意义。方法 2015年0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肾病综合征(原发性、单纯型、激素敏感型)患儿共80例,分别于肾病综合征发病状态与缓解状态两个时期,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结合球蛋白、铜蓝蛋白,尿白蛋白定量、尿免疫球蛋白定量。结果与肾病综合征缓解状态相比,肾病综合征发病状态血清多种蛋白均降低,包括Ig G、Ig A、T3、FT3、T4、FT4、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转铁蛋白、C3、C4、铜蓝蛋白,且与血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与尿白蛋白定量水平呈负相关(P0.05);而Ig M、TSH和Ig E明显升高(P0.05)。肾病综合征完全缓解后,除Ig E以外的上述其他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儿童肾病综合征发病状态明显低白蛋白血症时,可有多种血清特种蛋白下降,特别是Ig G和甲状腺素,与尿中大量蛋白丢失有关,不需要特殊治疗,肾病综合征缓解后可自行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对78例矽肺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活性与微量元素铜、锌、铜/锌比值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血清铜蓝蛋白活性与铜、铜/锌比值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经相关分析,铜蓝蛋白与铜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故认为血清铜蓝蛋白、铜、铜/锌比值增加是矽肺患者病情发展的一项有意义的指征,从而为临床采用微量元素辅助治疗矽肺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豆状核变性儿童铜代谢的变化及营养治疗的效果。方法:24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平均年龄9.38岁。入院前后检测血清铜、铜蓝蛋白含量及尿铜排出量,同时对受检儿童的父母进行血清铜蓝蛋白检测。结果:在24例患肝豆状核变性患儿中,87.6%的家庭父母双方对子女有不显性遗传。24例住院儿童采用驱铜药物及营养治疗控制后,病情缓解。血铜、铜蓝蛋白、尿铜在治疗前为:58.14+34.03μg/dl,125.51+64.03 mg/dl,289.70+168.96μg/dl;治疗后为80.65+32.26μg/dl,169.01+78.7 mg/dl,210.66+143.02μg/dl;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药物结合营养干预治疗意义显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摘要历经四年多,对三省五厂千人调查发现,TNT接触者发铜显著下降,尿铜增加,血浆铜蓝蛋白活性下降;并发现TNT毒性肝病与白内障发铜降低;TNT白内障患者随中毒程度加深而梯度下降,且其Ca/Cu、Zn/Cu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此为病因探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关于矽肺、煤矽肺患者血清中铜蓝蛋白的改变,我国各地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并认为血清中铜蓝蛋白活性与矽肺、煤矽肺的病情进展有一致性,是反映矽肺、煤矽肺病情变化及判断药物疗效较为客观的生化指标。然而煤肺、水泥尘肺患者血清中铜蓝蛋白的变化则研究甚少。为进一步探讨血清铜蓝蛋白对尘肺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的实用价值,我们对矽肺、煤  相似文献   

18.
血清铜蓝蛋白的测定在职业病、白血病早期诊断上的应用日益引起注目,由于目前血清铜蓝蛋白测定方法较多,本文采用了血清铜蓝蛋白催化活性测定方法,就影响测定的某些因素进行了实验。 1 方法与内容 1.1 原理 铜蓝蛋白在有氧条件下,可氧化底物对苯二胺盐酸盐(PPD·2HCL)使之转化成紫色产物-班氏基因(Baudrouski)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与血清铜蓝蛋白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痴呆患者152例,根据痴呆程度不同分为轻度痴呆组、中度痴呆组、重度痴呆组,另设健康对照组。使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定患者痴呆的程度。分别进行铜蓝蛋白水平检测和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评分,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精神行为症状与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和痴呆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中度痴呆组和重度痴呆组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和轻度痴呆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痴呆程度不同,BPRS得分不同;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不同,BPRS得分不同;痴呆程度与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具有交互作用,当患者处于中度痴呆且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接近于0.18 g/L时,患者BPRS得分最高。结论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痴呆程度和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有关,临床可通过评估痴呆程度和检测血清铜蓝蛋白水平综合判断精神行为症状,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矽肺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活性与微量元素铜相关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72例矽肺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活性与微量元素铜、锌、铜/锌比的测定分析结果:铜蓝蛋白活性与铜、铜/锌比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经相关分析铜蓝蛋白与铜呈正相关,相关有显著意义。认为铜蓝蛋白、铜、铜/锌比增加是矽肺病进展的一项有意义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