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听神经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有几种不同的手术入路,但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应用最为广泛。本研究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治疗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技术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听神经瘤患者临床资料.均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手术切除,术中显露横窦和乙状窦,放出枕大池脑脊液.再行显微镜下分离及切除肿瘤.分析显微手术过程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无1例患者死亡,肿瘤总体全切率90.0%(27/30),次全切除3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3.33%,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66.7%。结论:掌握桥小脑角区的解剖学特征、显微手术技巧以及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切除和颅神经功能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及评估微小听神经瘤(2 cm以下)各种治疗方式及其治疗效果。方法:直径2 cm以下听神经瘤22例。均经MR I扫描诊断,分别采用中颅凹入路、乙状窦后入路、γ-刀放射治疗,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听力及面神经功能测定。结果:完全生长在内听道的听神经瘤,经中颅凹入路手术治疗后,听力保存率83%,面神经功能完好率66%;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后,听力保存率75%,面神经功能完好率100%;经γ-刀治疗后,听力保存率33%,面神经功能完好率为零。听神经瘤直径1 cm以下患者,经中颅凹入路手术治疗后,听力保存率83%,面神经功能完好率50%;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后,听力保存率50%。面神经功能完好率50%;经γ-刀治疗后,听力保存率为零,面神经功能完好率也为零。结论:对于完全生长在听道的听神经瘤,最佳的治疗方式是经过中颅凹入路切除肿瘤;直径小于1 cm的听神经瘤,经中颅凹入路和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均可,但中颅凹入路术野开阔,利于手术操作;直径1 cm~2 cm之间的肿瘤,应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这种入路对面神经的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听神经瘤为常见颅内良性肿瘤之一,治疗以手术为主,本文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Suboccipital retrosigmoid approach,SO)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的操作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45例大型听神经瘤。结果:本组肿瘤全切40例(88.9%),次全切除5例(11.1%)。面神经解剖学保留率为86.7%(39例)。对40例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评估,面神经功能获得满意恢复者为32例(71.1%)。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面神经可获得解剖学与功能的保护,能明显降低并发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LH  Liu YS  Yuan XR  Fang JS  Ma JR  Xi J  Yang ZQ  Huo L 《癌症》2002,21(10):1136-1140
背景与目的:听神经瘤是颅内常见良性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本文探讨听神经瘤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手术方法,以减少并发症和手术损伤。方法:对13例听神经瘤采用单侧枕下乙状窦后“丿”形皮肤切口,后颅窝开颅术改咬骨窗为开骨瓣术,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11例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面神经解剖保留11例,术后3-15个月复查,面神经House-Brackmann(H-B)Ⅰ-Ⅱ级8例,H-BⅢ-Ⅳ级4例,Ⅴ级1例,术后7例可监测到听力(53.8%),5例保留了有效听力(38.5%),其中3例听力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充分利用了有效的骨窗,减少无效脑暴露。同时,骨瓣解剖复位,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并有利于美容,对地中,小型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是一种有效,安全、便捷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总结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听神经瘤的经验,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01-2009-04应用枕下乙状窭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31例听神经瘤临床资料.单侧耳后6 cm长切口.约3.0 cm×3.0 cm的骨瓣,充分释放小脑延髓池脑脊液后,在减少损伤的前提下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27例,次全切除4例.面神经解剖保留达31例(100%),听力保留24例(77.4%),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创伤小,骨瓣复位,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是显微切除中、小型听神经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听神经瘤手术治疗与医患沟通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1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术前建立三维模型并利用混合现实技术制定手术方案与辅助医患谈话,术中利用混合现实辅助乙状窦后入路开颅、肿瘤切除与面神经的保护,收集医患沟通调查问卷并记录患者术后1周的面神经功能.结果 利用混合现实技术成功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单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垂体腺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显微镜下经单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颅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单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116例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手术的入路、术中保留面、听神经的方法。方法 112例采用一侧枕下入路,4例采用颞枕天幕上入路,81例肉眼下全切除,18例显微镜下全切除,次全切除17例。结果 术后周围性面瘫104例,其中24例在术后6个月恢复,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31.0%。4例出现颅内血肿。结论 手术入路的选择,显微镜下精细操作及熟悉桥小脑角显微解剖对听视瘤切除、保留面神经至关重要,适当的术前、术后处理,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在肺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入路,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切口入路,比较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为(5.2±3.3)分,对照组为(7.3±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入路是肺癌手术较为理想的入胸方式,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腹胆道旁路手术治疗胆管癌的效果。方法60例胆管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切除治疗,治疗组采用开腹胆道旁路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2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前的血清总胆红素值都呈现为高位状况,术后都明显降低(P<0.05),同时术后治疗组的血清总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胆漏、低氧血症、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0,对照组为16.7%,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腹胆道旁路手术治疗胆管癌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能促进胆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远期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术中神经监测在听神经瘤切除术中对面神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面神经瘫痪是听神经瘤切除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术后面神经功能已得到较好的保护。本研究旨在探讨术中神经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对面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分析本院收治手术的57例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直接显微镜下切除肿瘤(非监测组)35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过程中使用术中神经监测仪对面神经进行监测(监测组)22例。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情况,随访所有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面瘫情况按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Ⅰ-Ⅵ级)进行评价,监测组Ⅱ级2例,Ⅲ级2例,其余均元面神经功能异常(Ⅰ级);未监测组Ⅱ级9例,Ⅲ级6例。Ⅳ级2例,Ⅵ级1例,无面神经功能异常者(Ⅰ级)17例。监测组面神经功能保护良好率明显高于未监测组(P〈0.05)。结论: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可以提前发现面神经的可能位置,辨别面神经.决定粘连于面神经上肿瘤的剥离程度,判断术中面神经功能的保存情况,明显降低面瘫率,对听神经瘤手术的面神经保护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2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锁孔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一次性完成术中夹闭,但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天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内的肺部感染、颅内感染、脑血肿、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mRS评分分别为(1.22±0.34)分和(1.99±0.45)分,都明显低于术前的(4.56±0.33)分和(4.61±0.41)分(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具有很好的应用可行性,能减轻对于患者的创伤,术后并发症少,有效促进脑功能的恢复,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领  于洁 《癌症进展》2016,14(8):787-789
目的:比较腹腔镜直肠癌根治切除术和开腹手术的疗效。方法选取直肠癌患者85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给予腹腔镜直肠癌根治切除术;对照组42例,给予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定期随访患者,比较术后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及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28.19±7.05)min和(174.40±17.14)min,观察组及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0.97±54.40)ml和(265.55±57.95)ml,观察组及对照组住院时间分别为(7.95±1.36)d和(12.60±3.62)d。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1.6%)低于对照组(33.3%)(P﹤0.05);术后随访患者3、6、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分别为(79.45±9.18)分,(88.12±6.46)分,(91.67±7.12)分,对照组的生存质量分别为(77.13±5.79)分,(77.31±8.14)分,(80.54±6.93)分。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6个月、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相对于开腹手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切除术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且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高,但临床工作中要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与分析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与传统改良手术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美容效果影响。方法60例拟手术治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改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比较2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总引流量、胸壁引流管拔管时间、并发症、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术后美容效果,随访1~36个月,平均(22.5±1.2)个月。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4.7±24.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9.8±14.9) ml、拔管时间为(5.6±0.8) d、总引流量(102.7±20.9) ml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1.2±22.3)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9.9±54.1) ml、拔管时间为(32.2±10.9) d、总引流量(264.1±17.1) m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2例,占6.7%,明显低于对照组(10例,占3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容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但随访期间死亡和复发及转移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相比传统手术治疗来说,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较为简单,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且术后美容效果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微泡造影剂联合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的效果及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14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超声微泡造影剂联合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留置尿管的时间以及膀胱冲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闭孔神经反射、尿道狭窄、膀胱痉挛以及血钠水平降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肿瘤患者采用超声微泡造影剂联合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良好,术后复发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创伤小,明显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及全胃-食管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及各个测评功能区的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7.0% vs 44.2%)、胸胃综合征(2.3% vs 14.0%)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出院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82.6±10.4)分 vs(73.8±9.9)分]和满意度(48.8% vs 27.9%)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 FD、SD 测评功能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4.4±1.2)分 vs(15.3±1.1)分,(14.5±1.2)分 vs (15.6±1.4)分;均 P<0.05],AD、MF、SA 测评功能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1.7±2.3)分 vs(18.9±2.6)分,(12.6±1.1)分 vs(11.8±1.2)分,(8.2±0.7)分 vs(7.6±0.8)分;均 P<0.05]。结论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可降低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徐美华 《实用癌症杂志》2017,(12):2064-2066
目的 分析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早期宫颈癌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57例早期宫颈癌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相关手术指标;出院后,并对患者进行1月/次的定期电话回访或检查,记录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FACT-G评分.结果 术中观察组手术时间[(243.56±51.24)min]、清扫淋巴结个数[(24.56±4.71)个],明显多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161.87±42.39)min]、清扫淋巴结个数[(19.37±3.56)个];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317.82±51.36)ml]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52.44±62.17)ml](P<0.05).术后,观察组排气时间(47.59±7.82)h、住院时间(7.45±2.13)d及并发症总发生率(3.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排气时间(60.27±11.56)h、住院时间(10.78±2.39)d、并发症总发生率10.31%(P<0.05)].观察组的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FACT-G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患者,与开腹手术对比创伤小、恢复快,且患者术后的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相当,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在单孔胸腔镜行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中实施迷走神经保护对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的84例NSCLC患者,其中54例在术中进行了迷走神经保护(研究组),30例未因多种原因无法行迷走神经保护(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住院时间以及胃肠胀气、心律失常、肺部感染、排痰困难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9217±2616) min vs. (8600±2485) min,P=0295]、术中出血量[(5730±1152) ml vs. (6167±1266) ml,P=0111]、淋巴结清扫组数[(527±147) 组 vs. (553±147) 组,P=04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379±068) d vs. (536±096) d,P<0001],研究组术后胃肠胀气发生率(1296% vs. 6333%,P<0001)、心律失常发生率(185% vs. 2667%,P<0001)、肺部感染发生率(370% vs. 2000%,P=0014)、排痰困难发生率(556% vs. 2333%,P=001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行NSCLC根治术中实施迷走神经保护是安全有效的,可保证手术的根治程度,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微波消融联合3D打印技术在骨转移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骨转移癌患者42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微波消融联合3D打印技术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塞组(观察组)20例和单纯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塞组(对照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患肢功能(MST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760±92)ml,低于对照组的(3890±148)ml(P<005);观察组中1例胃癌肱骨中段转移患者术后出现虎口感觉麻木,腕关节及拇指背伸功能障碍等患肢桡神经损伤症状,对照组1例肺癌髂骨转移患者术后伤口渗出较多,对症处理后均好转;两组术后1周、术后 3个月VAS评分均有下降,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ST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消融联合3D打印技术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塞治疗骨转移癌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局部肿瘤进展,提高术后患肢功能评分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