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小板增多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小板增多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0年我院收治的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33例合并血小板增多。结果:高血小板症与NSCLC的分期有关,Ⅰb期、Ⅱ期和Ⅲa期的发生率分别为21.05%、46.67%和71.43%(P〈0.05)。高血小板症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小板症预后差(P=0.000),TNM分期增加预后越差(P=0.0029)。Cox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小板症和TNM分期具有独立预后价值(P〈0.05)。结论:高血小板症与NSCLC的TNM分期有关,是影响NSCLC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3.
血小板计数与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与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2例病理确诊肺癌病例首治前进行周围血小板计数检查。结果血小板减低占3.9%,正常占60.8%,增高占35.3%,肺癌II、III、IV期患者血小板计数平均值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小板升高患者经治疗其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晚期肺癌常继发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计数可作为肺癌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徐春华  于力克  张宇 《实用癌症杂志》2011,26(5):490-492,49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小板增高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2月间我院492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方法分析血小板增高及其他临床因素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肺癌患者血小板增高发生率为20.12%。血小板增高与肺癌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分化相关。血小板增高的肺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0.30%、10.10%和8.08%,明显低于血小板正常者的58.52%2、9.77%和18.58%。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病理类型、治疗方式和血小板增高显著影响患者生存,而年龄、性别对生存期无显著影响。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治疗方式及血小板增高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血小板增高是影响NSCLC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李祺瑞  陈美娟 《中国肿瘤》2022,31(5):380-386
细胞自噬是细胞重要的基本代谢过程之一,经常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靶点。细胞自噬一方面可以通过维持细胞内基因组的稳定、清除促癌因子、促进细胞程序性死亡、参与免疫反应和支持干细胞维持等多种途径抑制癌细胞的产生,另一方面又可以为癌细胞提供营养物质以支持其生长和迁移并使其产生对放化疗的抗性。因此,厘清自噬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具体联系,不仅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策略,也可以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思路。全文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对细胞自噬和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最常见的肺癌类型,主要治疗方式有放疗、化疗、手术治疗和靶向治疗.自噬是真核细胞内一种程序性死亡降解过程,维持细胞稳态,并且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耐药密切相关.自噬对肿瘤的治疗存在双重作用.本文就自噬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我们近15年来收治原发性肺癌670例,其中5例合并血小板增多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癌的CT表现,探讨小细胞肺癌的CT特征.方法:140例患者经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小细胞肺癌组(35例)与非小细胞肺癌组(105例),分析两组患者的CT特征.结果:两组CT表现特征对比,在病灶长径与支气管关系、有无毛刺、是否存在胸膜凹陷、是否累及纵隔大血管、是否存在远处转移、是否累及叶、段支气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特点为病灶与支气管长径多平行,周边光滑、毛刺少见,常累及叶支气管、甚至累及段支气管,胸膜凹陷少见,常累及纵隔大血管等.  相似文献   

9.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5%.肺癌的治疗已从最初的手术切除、外科辅助治疗、放化疗、靶向治疗,发展到目前比较热门的免疫治疗,但仍只有少数患者能够从中受益.大量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不仅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而且与肿瘤的复发及临床结果密切相关.现主要围绕免疫细胞、免疫结构,探讨免疫微环境作为NSCLC预后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在我院手术切除的肺癌活体组织标本72例、癌旁组织标本72例以及良性病变肺组织标本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上述各组患者 VEGF 的表达情况,并比较 VEGF 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 VEGF 阳性表达率为73.61%,癌旁组织中 VEGF 阳性表达率为45.83%,良性病变肺组织中 VEGF 阳性表达率为26.67%,三组 VEGF 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当中,VEGF 表达情况与患者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均有关(P <0.05)。VEGF 阳性表达与 VEGF 阴性表达患者其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VEGF 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当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情况与肿瘤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密切相关。VEGF 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其预后更差,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ERK、AKT蛋白磷酸化的病理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非小细胞肺癌的p-ERK和p-AKT表达状况,分析二者表达与通路上游EGFR、KRAS、PI3K表达及患者部分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中,p-ERK表达阳性率为53.33%,其与患者的性别和吸烟史及肺腺癌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p-ERK表达与EGFR及KRAS表达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p-AKT表达阳性率为56.67%,p-AKT表达与EGFR表达显著正相关(r=0.336,P<0.05),但与PI3K表达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p-ERK与p-AKT表达显著正相关(r=0.292,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可能存在ERK的自身激活,检测ERK与AKT蛋白的磷酸化状态可能对筛选EGFR-TKI治疗获益人群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 EGFR 突变状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化疗近期疗效、无疾病进展时间(PFS)的影响。方法:同期非随机对照研究,依照入选标准,入组67例初治晚期 NSCLC EGFR 野生型患者及51例初治晚期 NSCLC EGFR 敏感突变型患者,分别观察客观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及无疾病进展时间(PFS)。结果:EGFR 野生型与 EGFR 敏感突变型的晚期 NSCLC 一线化疗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16.4%和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1.2%和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FS 分别为3个月与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化疗仍然是 EGFR 敏感突变型的晚期NSCLC 一线治疗的重要选择,在 DCR 及 PFS 方面,明显优于 EGFR 野生型晚期 NSCLC。  相似文献   

14.
徐然  尚超  石文君 《现代肿瘤医学》2016,(17):2667-2669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 RNA FENDRR 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 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Real -time PCR 检测 FENDRR 基因在 NSCLC 组织中的表达;构建 FENDRR 基因表达载体 pcDNA -FENDRR 并转染 A549细胞,Real -time PCR 检测转染效果;MTT 法检测 A549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测定 A549细胞的凋亡率。结果:FENDRR 基因在 NSCLC 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下调,为癌旁正常组织中 FENDRR 的37.24%(P <0.01),FENDRR 的低表达与 NSCLC 的低分化及高 T 分期相关。pcDNA -FENDRR 的转染能够显著上调 A549细胞中 FENDRR mRNA 的表达(P <0.01),而 FENDRR 过表达能够显著抑制 A549细胞的增殖活力,并诱导凋亡由3.41%升高至8.47%(P<0.01)。结论:FENDRR 基因的表达下调与 NSCLC 的发生和进展相关,其在 NSCLC 中发挥肿瘤抑制基因的作用,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张雪菲  张帅  于雁 《现代肿瘤医学》2016,(13):2070-207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凝血指标异常与一般临床病理特征、转移及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对128例NSCLC患者进行凝血指标测定,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凝血指标与生存期关系采用线性相关分析。结果:各凝血指标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无相关性。腺癌组APTT值明显低于鳞癌组,D-D水平明显高于鳞癌组,PT、FIB、PLT水平与病理类型无相关性。有转移组D-D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组,APTT、PT、FIB、PLT水平与有无转移无相关性。血小板水平与生存期呈负相关(r=-0.373 9,t=3.56,P<0.01)。结论:NSCLC患者普遍存在凝血指标异常,可能与病理类型及转移有关,凝血异常可影响患者的生存期。深入研究凝血异常状态,有利于估计病情变化及判断预后,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微小 RNA(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的小分子非编码 RNA,广泛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等过程的调节。循环 miRNAs 是在外周血中发现的 miRNAs,新近研究资料显示,循环 miR-NAs 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可能在肺癌的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案联合放疗对放射性肺炎的影响。方法:117例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确诊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适形或者调强),同步行化疗,分组为吉西他滨组(吉西他滨+顺铂二者联合放疗)、紫杉醇组(紫杉醇+顺铂二者联合放疗)及其它化疗组(长春瑞滨、伊立替康、培美曲塞等其它化疗药物+顺铂联合放疗),肺部病灶分割剂量(200~220)cGy/次、5次/周,肺部病灶放疗总量DT(5600~6600)cGy。结果:三组患者:近期总有效率(RR)分别为86.7%、78.7%、81.5%(P =0.653);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7.3%、30.1%、18.3%,49.0%、33.3%、18.4%和39.2%、27.8%、16.5%(P =0.74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3%、48.5%、30.3%,65.5%、43.3%、26.8%和70.3%、48.3%、31.6%(P=0.437);1、2、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68.0%、38.2%、21.0%,50.3%、35.3%、28.1%和56.0%、35.3%、29.6%(P =0.756);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40.0%、22.7%、18.5%(P =0.037)。结论:吉西他滨组能够明显增加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紫杉醇组也有较高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三组的无进展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生存率相似。  相似文献   

18.
研究发现非小细胞肺癌与多种致癌突变密切相关,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重排以及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扩增等。本文从腺癌和鳞状细胞癌两个亚型入手,分别介绍了非小细胞肺癌潜在的分子靶点及其抑制剂,包括EGFR抑制剂、ALK抑制剂、ROS1抑制剂、c-MET抑制剂、RAS抑制剂、BRAF抑制剂、HER-2抑制剂、NTRK1抑制剂、RET抑制剂、MEK1抑制剂、PI3K抑制剂、FGFR1抑制剂、DDR2抑制剂及IGF-1R抑制剂。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用药和靶向治疗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51)。对照组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生活质量改善、VAS评分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改善的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下降的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稳定的例数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VAS评分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腹泻、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恶心呕吐、脱发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在无、轻度、中度、重度发生率上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在重度疼痛发生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发生率(P<0.05),无、轻度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疼痛临床效果显著,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陈家宽  姜涛 《现代肿瘤医学》2016,(23):3745-3748
目的:探索DDX17在非小细胞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DDX17的表达情况。分析DDX17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以及DDX17对患者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DDX17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其表达高低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和病理分期显著相关。随着肺癌分期提高,DDX17的表达也增加。DDX17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6个月和38个月(HR 3.15,95%CI 2.036~4.8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DDX17的表达、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和是否接受辅助化疗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独立的生存预后不良指标。结论:DDX17高表达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是独立的预后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