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比较紫杉醇联合卡铂(TC)方案与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4例老年晚期NSCLC分为两组,其中TC组27例,TP组37例.TC组:紫杉醇85 mg/m2,d1.8,卡铂300 mg/m2,d2;TP组:紫杉醇85 mg/m2,d1.8,顺铂25 mg/m2,d2~4.结果 TC组与TP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7.0%和3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5.7个月和5.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TC组骨髓抑制较TP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P组胃肠道反应、肾功能损害及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显著高于T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方案和TP方案治疗老年晚期NSCLC的疗效相似,但TC方案的毒副反应较轻,该方案是治疗老年晚期NSCLC较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及长春瑞滨联合卡铂方案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选取初治晚期NSCLC65例,分别应用TP(紫杉醇 顺铂)、NE(长春瑞滨 卡铂)方案治疗。每例均完成2个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近期有效率TP组为41·9%(13/31),NE组为41·2%(14/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期TP组8·1个月,NE组7·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均以骨髓抑制、脱发及恶心呕吐为主,TP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87·1%,NE组为73·5%,白细胞减少TP组为74·9%,NE组为85·3%。两组病例均无化疗相关死亡发生。初步研究结果提示,TP、NE联合方案是治疗老年晚期NSCLC有效且耐受性较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紫杉醇和奈达铂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中晚期局部鼻咽癌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放疗加同期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给予紫杉醇加奈达铂诱导化疗方案,两组患者放疗均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患者不良反应和1、2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和2年控制率和无远处转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奈达铂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可有效提高晚期局部鼻咽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及无远处转移率,其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长春瑞滨与紫杉醇加顺铂及卡铂联合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76例年龄≥70岁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分别应用NP(长春瑞滨 顺铂)、NC(长春瑞滨 卡铂)及TC(紫杉醇 卡铂)方案化疗.每例患者至少完成2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3组患者一般特征具有可比性(P>0.05).结果 3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NP组32.4%、NC组33.3%、TC组37.5%,3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177,P>0.05).NP组中位生存期10个月,1年生存率38.7%;NC组中位生存期10.25个月,1年生存率41.7%;TC组中位生存期12.5个月,1年生存率57.7%,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2.66,P=0.0018).3组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NP、NC、TC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46.4%、33.3%和58.3%(χ2=4.180,P>0.05);NP组Ⅲ~Ⅳ度消化道反应较NC组及TC组明显,分别为14.3%、8.3%和4.2%(χ2=0.831,P>0.05).3组病例均无化疗相关死亡发生.结论 NP、NC、TC联合方案是治疗老年晚期NSCLC有效且耐受性较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国产紫杉醇及长春瑞宾加顺铂及卡铂联合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选取初治晚期NSCLC 181例 ,分别应用NP(长春瑞宾 +顺铂 )、TC(国产紫杉醇 +卡铂 )及TP(国产紫杉醇 +顺铂 )方案治疗。每例均完成两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三组患者近期有效率分别为NP组 42 .4%,TC组 40 .3 %,TP组 43 .3 %,三组间有效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 χ2 =0 .10 86,P >0 .0 5 )。NP组中位生存期为 8.4个月 ,TC组 9.4个月 ,TP组 8.9个月 (P >0 .0 5 )。NP组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3 9.0 %、16.9%、5 .1%;TC组分别为 41.9%、2 1.0 %、6.5 %;TP组分别为 40 .0 %、18.3 %、5 .0 %,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 χ2 =0 .14 0 4,P >0 .0 5 )。三组毒副反应均以骨髓抑制、脱发及恶心呕吐为主 ,但均未影响治疗。三组病例均无化疗相关死亡发生。结论 NP、TC及TP联合方案是治疗晚期NSCLC有效且耐受性较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同步放化疗和单纯放疗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eng SY  Li LY  Shu KY  Pan M  Li HP  Luo B 《癌症》2008,27(9):942-946
背景与目的:同步放化疗已成为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但对于放疗联合何种方案的化疗效果最佳,目前尚无一致意见.本研究中我们比较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以及同步放化疗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符合人组标准的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285例,按住院序号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142例,同步放化疗组143例.同步放化疗组又按化疗方案不同分为:BP(博来霉素 顺铂)方案同步放化疗51例,TP(紫杉醇 卡铂)方案同步放化疗47例,FP(氟尿嘧啶 顺铂)方案同步放化疗45例.比较单纯放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同时对同步放化疗三种不同化疗方案组的3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单纯放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5%和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单纯放疗组Ⅲ~Ⅳ度急性毒副反应低于同步放化疗组(P<0.001),迟发性毒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3).同步放化疗组BP方案、TP方案、FP方案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74%、80%和71%,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2).三组Ⅲ~Ⅳ度急性及迟发性毒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与单纯放疗相比,同步放化疗可明显提高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在同步放化疗三种不同的化疗方案中,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组患者3年生存率略高于其他两种化疗方案,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NACT)中托泊替康联合顺铂与紫杉醇联合顺铂2种化疗方案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55例术前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9例术前接受托泊替康联合顺铂化疗,对照组26例术前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比较观察2组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71%、8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脱发较治疗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NACT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托泊替康联合顺铂具有疗效好、毒副反应轻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NACT)紫杉醇联合顺铂(TP)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晚期宫颈癌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前新辅助化疗方案分为化疗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化疔组给予1~2个疗程的TP化疗方案治疗后实施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给予顺铂60 mg+氟脲苷500 mg+亚叶酸钙300 mg+多柔比星30 mg化疗及上述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生存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1~2个周期的化疗方案治疗后(手术前),化疗组的有效率为54.0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4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13.51%、宫旁累及率2.70%、脉管浸润率5.41%、切缘阳性率2.7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的3年生存率64.86%(24/37)与对照组的43.33%(13/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的3年中位生存期为33.8个月,高于对照组的28.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宫颈癌患者手术前采用TP化疗方案治疗能够降低淋巴结转移率,缩小病灶范围,延长患者的远期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Ⅱa~Ⅳ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Ⅱa~Ⅳ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7)和对照组(n=53),观察组接受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对照组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治疗,两组均持续化疗2个疗程,期间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Karnofsky(KPS)功能状态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2.1%、7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KP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提高(P﹤0.001);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01).观察组患者的肌肉酸痛、过敏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脱发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对Ⅱa~Ⅳ期宫颈癌具有良好的疗效,相比于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其耐受性更好,不良反应更轻.  相似文献   

10.
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紫杉醇和阿霉素(TA方案)与紫杉醇和顺铂(TP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5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既往未采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19例采用紫杉醇联合阿霉素治疗(TA方案组);既往使用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16例以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TP方案组).观察两组疗效及副反应情况.结果 35例均可评价疗效,TA方案组有效率为52.6%(10/19),中位缓解期8.6个月,中位生存期14.5月;TP方案组有效率为43.8%(7/16),中位缓解期7.8个月,中位生存期13.8月.两组疗效及缓解期、中位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主要毒性反应为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和脱发等.结论 紫杉醇联合化疗对晚期乳腺癌的疗效确切,毒性反应可以耐受,未出现变态反应.TA、TP方案组的疗效近似,可作为晚期乳腺癌一线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紫杉醇联合卡铂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卡铂治疗艾滋病并发晚期阴茎癌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方法选择经病理或细胞学以及血清学证实的58例艾滋病并发晚期阴茎癌患者,其中30例接受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化疗(TC组),28例接受5-Fu联合卡铂方案化疗(FC组),按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0版评价近期疗效,按美国癌症研究所常见毒性判定标准(NCI-CTC)3.0版评价不良反应。结果58例均可评估疗效,TC组和FC组的客观总有效率分别为56.7%和17.9%(χ2=9.265,P=0.00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11.15月和7.22月(χ2=6.737,P=0.009),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36月和9.11月(χ2=10.646,P=0.001)。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46.4%和40.0%(χ2=0.222,P=0.637),Ⅲ~Ⅳ度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36.0%和34.78%(χ2=0.008,P=0.930)。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方案治疗艾滋病并发晚期阴茎癌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及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GP组(42例)与TP组(46例),分别接受吉西他滨及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化疗2个周期后评估客观有效率(ORR)、1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GP组和TP组患者的ORR分别为3s.1%和3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7个月,1年生存率为33.3%,与T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个月和32.6%,P〉0.05)。与TP组相比,GP组患者的Ⅲ~Ⅳ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显著降低,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吉西他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临床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3.
Zeng SY  Li L  Zhong ML  Jiang W  Wu YY  Liu Y 《中华肿瘤杂志》2011,33(7):517-519
目的 评价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62例 Ⅱa~Ⅳ期宫颈癌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紫杉醇联合铂类组(对照组)71例,紫杉醇135 mg/m2,第1天;顺铂80 mg/m2或卡铂[曲线下面积(AUC)取值4~6],第2天.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组(试验组)91例,紫杉醇脂质体135 mg/m2,第1天;顺铂80 mg/m2或卡铂(AUC取值4~6),第2天.两组均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3个疗程.两组均同期予以根治性放疗.同步放化疗结束后6个月,根据肿瘤退缩情况判定疗效,并持续进行随访.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9.0%和9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1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2%和91.4%,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肌肉和关节酸痛、皮疹发生率分别为49.6%、78.0%、26.3%和4.4%,显著低于对照组(63.3%、81.6%、53.5%和12.6%,均P<0.05),而脱发、肝功能损害、外周神经炎等方面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同步放化疗治疗Ⅱa~Ⅳ期宫颈癌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side effects and influence of two chemotherapy regimens, paclitaxel liposome combined with platinum and paclitaxel combined with platinum, on the survival rate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rcinoma receiving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ixty two cases with primary cervical carcinoma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the Jiangxi Maternal and Children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08 and November 2009 were enrolled in thi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Seventy one cases were included in the paclitaxel group and 91 in the paclitaxel liposome group. The chemotherapy doses were as followings: paclitaxel liposome and paclitaxel 135 mg/m2;cisplatin 80 mg/m2 or carboplatin AUC 4-6, repeated every 21 days for two or three times. Radical radiotherapy was given to both groups at the same time. The efficacy was evaluated by the tumor regression and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for six months. Results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s of paclitaxel group and paclitaxel liposome group were 90.1% and 89.0%, respectively (P>0.05). The 1-year cumulative survival rate was 91.4% for the paclitaxel group and 89.2% for the paclitaxel liposom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effects such as rash, gastrointestinal toxicity,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and muscle/joint pain in the paclitaxel liposom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paclitaxel group (P<0.05),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garding the hair loss, liver damage, and peripheral neuritis (P>0.05). Conclusions Paclitaxel liposome plus platinum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herapeutic regimen for stage Ⅱa-Ⅳ cervical carcinoma. However, the long-term efficacy of this regimen should be further observ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TP和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60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TP组和PF组,两组均行2周期诱导化疗,评价疗效、毒副反应.化疗结束后3周开始同期放化疗,放疗结束后3月评价近期疗效.结果:诱导化疗后,TP组CR率26.7%、PR率50.0%、有效率76.7%,PF组CR率10.0%、PR率40.0%、有效率50.0%,TP组有效率明显高于PF组(P<0.05).两组主要毒副反应均为血液学毒性及消化道反应,诱导化疗后TP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F组(P<0.05),但消化道反应明显低于PF组(P<0.05).结论:TP方案诱导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与PF方案相当,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观察其对长期生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由顺铂(DDP)+5-氟尿嘧啶(5-Fu)组成的PF方案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84例Ⅲ,Ⅳ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放化疗组在放疗前、放疗开始后3周及放疗结束后均用PF方案各化疗1疗程,两组放疗方法相同,鼻咽部剂量为65~70 Gy/6.5~7周,颈淋巴结转移灶剂量为65~70 Gy/6.5~7周。结果 放化疗组及单放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鼻咽部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2.6 %,85.7 %(P>0.05),颈淋巴结转移灶完全消退率分别为88.1 %,64.3 %(P<0.05)。毒性分析表明,放化疗组毒性反应较单放组高。结论 PF方案联合放疗可显著提高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近期疗效,但加用化疗同时也增加了毒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比较根治性放疗联合双药同步化疗与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加术后辅助放疗治疗FIGO Ⅱb宫颈癌的复发转移率,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不良反应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肿瘤中心及妇科收治的初治FIGO Ⅱb期宫颈癌患者,共计91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①同步放化疗组49例:根治性放疗联合双药同步化疗,3周方案连续4至6周期;②新-术-放疗组42例:先予以2至3周期新辅助化疗,然后行根治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加术后辅助放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有无差异,并通过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同步放化疗组和新-术-放疗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0.8%、74.6%,总生存分别为85.6%、81.8%,两组间5年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43和P=0.62).同步放化疗组随访期间6例患者(12.24%)出现死亡,新-术-放疗组7例(16.67%)患者死亡,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同步放化疗组2例(4.08%)患者出现复发和(或)转移,新-术-放疗组4例(9.52%)出现复发和(或)转移,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Ⅲ-Ⅳ级近期毒副反应同步放化疗组出现3例(6.12%),新-术-放疗组出现2例(4.76%),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远期毒副反应中,无Ⅲ级及以上的慢性放射性反应发生,同步放化疗组4例(8.16%)患者出现放射性肠炎,新-术-放疗组同样4例(9.52%)患者出现放射性肠炎,另外2例(4.76%)患者出现下肢水肿,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肿瘤直径大于4 cm是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预后不良因素(P均<0.05).结论: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加术后辅助放疗治疗FIGO Ⅱb期宫颈癌的复发转移率、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加术后辅助放疗治疗FIGO Ⅱb期宫颈癌的近期及远期毒性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食管鳞癌进行精确放疗同步顺铂或顺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精确放疗同步含顺铂方案化疗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46例,其中单药顺铂化疗(RT+P组)26例,顺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化疗(RT+TP组)20例。回顾性分析两种同步放化疗方法的近期疗效,1、2及3年生存率以及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与同期17例单纯放疗(RT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患者观察期内均未出现Ⅳ~Ⅴ级不良反应。三组仅12%~15%的患者出现Ⅰ~Ⅱ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程度轻,三组相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9)。RT组的Ⅰ~Ⅱ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及Ⅲ级骨髓抑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其他组。同步放化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单纯放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1)。同步放化疗组总的1、2、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均高于单纯放疗组。RT+TP组的生存率明显优于RT组(P=0.019)。结论 精确放疗同步顺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及生存获益,明显优于单纯放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的血清微小RNA 30(miR 30)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108例胃癌患者的术前血清及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样本,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以上样本的miR 30水平,比较胃癌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miR 30水平差异,以miR 30水平的均值为界值分为低表达组(<均值)和高表达组(≥均值),分析miR 30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TNM分期、浸润深度、Lauren分型和分化程度)的关系,根据随访数据比较不同血清miR 30水平的预后情况。 结果胃癌患者的血清miR 30水平为0624±0075,低于对照组的1028±0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 30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02(95%CI:0742~0861,P<0001),诊断阈值取0798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9%和760%。胃癌患者的血清miR 30水平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和Lauren分型均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其中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5 cm、TNM Ⅲ~Ⅳ期和低分化者的低表达率分别为632%(48/76)、726%(45/62)、923%(36/39)和681%(32/47),均高于淋巴结无转移、肿瘤大小<5 cm、TNM Ⅰ~Ⅱ期和中高分化者的375%(12/32)、326%(15/46)、348%(24/69)和459%(2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 30低表达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230个月,短于高表达组的36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iR 30在胃癌患者血清中低表达,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且低水平者的预后较差,具有作为胃癌筛查和预后预测标志物的潜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顺铂与奈达铂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5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以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顺铂的方案或亚叶酸钙、奈达铂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的方案化疗,均化疗2个周期以上,每个周期28d。结果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顺铂方案(紫杉醇组)的有效率(CR+PR)为50.0%,毒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关节肌肉疼痛及血液学毒性,Ⅲ~Ⅳ级胃肠道反应占12.5%,Ⅲ~Ⅳ级血液学毒性占41.7%。奈达铂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方案(奈达铂组)的有效率(CR+PR)为46.4%,主要有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Ⅲ~Ⅳ级胃肠道反应为7.1%,Ⅲ~Ⅳ级血液学毒性为25.0%。结论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与奈达铂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管癌相比,副反应均可耐受,疗效相当。奈达铂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的副反应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