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FOXM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内异症中的作用。方法:以雌性未孕Wistar大鼠自身作为供体,取其子宫内膜,采用自体皮下移植法建立内异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术后观察28天,测量异位病灶体积。取建模成功的大鼠异位病灶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的子宫内膜,HE染色确定建模成功。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异位病灶与正常对照组大鼠子宫内膜中FOXM1表达。结果:大体观,异位病灶呈椭圆形囊泡,内含清亮液体,表面有新生血管。组织学证实为异位内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异位内膜中FOXM1表达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主要表达于子宫腔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对照组中,FOXM1在在位内膜中几乎不表达。内异症大鼠异位病灶和在位内膜中FOXM1表达量分别为1.439±0.267和0.886±0.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病灶中的FOXM1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其表达增高可能与异位内膜的恶性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候选基因cofilin的表达在EMT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35例经病理证实为EMT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增殖期17例,分泌期18例;轻度组(Ⅰ、Ⅱ期)18例,重度组(Ⅲ、Ⅳ期)17例]为研究组,以同期16例非EMT患者的子宫内膜标本为正常对照组(增殖期7例,分泌期9例).应用原住杂交方法检测cofilin的表达,并对各组内膜中cofilin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在位内膜cofilin表达水平(2.2569±1.0005)明显高于对照组(1.2525±0.7549)(P<0.01);研究组中EMT异位内膜cofilin表达水平(4.2274±1.2091)明显高于EMT在位内膜(2.2569±1.0005)(P<0.01);研究组中EMT重度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cofilin表达水平(分别为2.6941±0.9517及4.5965±1.0353)高于轻度组(分别为1.8439±0.8809及3.8789±1.2846)(P<0.01).对照组内膜组织和研究组中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的分泌期与增殖期cofilin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T患者在位内膜中cofilin表达水平异常升高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正常人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Bcl- 2、 Bax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率 ,探讨细胞凋亡在月经周期变化和内异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流式细胞学检测技术 ,检测 6 0例正常人子宫内膜和 4 7例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Bcl - 2、Bax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率。结果 ①正常子宫内膜Bcl- 2在增生期表达进行性增强 ,在分泌期无表达。Bax在增生期弱表达 ,在分泌期表达增强 ;②Bcl- 2在内异症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的表达增生期强于分泌期 ,异位内膜强于在位内膜。Bax在内异症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的表达增生期弱于分泌期 ,异位内膜弱于在位内膜 ;③分泌期正常子宫内膜的凋亡率高于内异症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结论 Bcl- 2、Bax参与调控正常子宫内膜形态与功能变化 ,其异常表达导致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失调 ,是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OX-2和VEGF在35例EMs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组织、3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COX-2及VEGF在异位内膜的表达显著高于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P均<0.05).而COX-2及VEGF在EMs在位内膜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均<0.05).②EMs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中COX-2和VEGF的表达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711;r=0.676,P均<0.01).③COX-2和VEGF在EMs未孕与已孕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均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COX-2和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plastin(T亚型及L亚型)的表达在内异症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2007年5月至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内异症患者(36例,研究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和非内异症、证实盆腔结构正常的妇女(22例,对照组)在位内膜中T-plastin及L-plastin的mRNA表达,并对其表达水平与月经周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在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中T-plastin的表达水平(0.1519±0.0267)与正常在位内膜(0.1535±0.029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两者中T-plastin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中(0.1153±0.0151)的表达(P<0.01);研究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L-plastin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1610±0.0126和0.1869±0.0268)显著高于对照组(0.1396±0.0088)(P<0.01),且异位内膜中显著高于在位内膜中(P<0.01)。(2)在研究组及对照组中,增殖期与分泌期T-plastin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SD大鼠模型不同种植部位异位病灶的生长特点,为后继内异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提供一个合适可选的实验动物模型平台。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分别将成熟SD大鼠的子宫内膜片段种植到肠系膜(n=24)和腹壁(n=21)。从造模后第1周开始,每周每组随机取3只大鼠手术观察病灶的生长情况,直至造模后第8周。结果:肠系膜病灶与周围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手术中极易出血,但其病灶的生长周期长,生长高峰期出现在第5周;而腹壁病灶与周围组织很少有粘连,手术视野清晰,病灶易分离测量,但其病灶的生长周期短,生长高峰出现在第2周,2~4周为一个生长稳定期。结论:腹壁种植的SD大鼠内异症实验模型由于其病灶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生长稳定,可能是研究药物对异位病灶早期抑制作用的合适动物模型;肠系膜模型因其生长周期长,生长高峰出现晚,可能是研究药物对内异症治疗疗效观察的合适模型。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是多因素的。越来越多的研究尝试着分离并界定出人类子宫内膜干/祖细胞,且这些干细胞可能定位于基底层的间质中。目前仍未找到独特的鉴定子宫内膜干细胞的标志物。子宫内膜可能存在至少两种干细胞,包括子宫来源或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其可经逆流的经血或经循环迁移至异地,并在特定的微环境中形成EMs病灶,这表明EMs可能是一种干细胞疾病。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EMS)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内异症所引起的痛经、慢性盆腔疼痛和不孕,严重影响着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内吗啡肽是1997年新发现的一种调节多肽,其与生殖系统的关系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为此,我们自2006年3月至2006年4月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观察内吗啡肽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及生殖系统的分布及变化,希望从新的角度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TERT在EMs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EMs患者及15例正常子宫内膜中hTERT的表达情况,应用显微镜及相关软件评估hTERT在EMs患者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随着月经周期变化的表达情况。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组织中hTERT表达与CA125、月经周期、r-AFs分期及年龄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EMs异位内膜病灶处hTERT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位内膜、正常子宫内膜(P0.05);EMs在位内膜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正常内膜和EMs在位内膜中,月经周期变化对hTERT的表达无明显影响。EMs病灶处hTERT的表达水平与血清中CA125水平呈正相关(r=0.367,P0.05),而与月经周期、r-AFs分期和年龄呈无明显相关性。结论:hTERT在EMs中异常表达,表明hTERT在EMs的发生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钙黏蛋白(T-cad)、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与子宫腺肌病(AM)及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子宫腺肌病(腺肌病组,4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异位囊肿组,45例)、子宫腺肌病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组,45例)及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45例)T-cad与VE-cad表达,并行两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腺肌病组、异位囊肿组和合并组在位内膜T-cad的表达率分别是11.11%(5/45)、4.44%(2/45)和11.11%(5/45),与对照组(37.78%,17/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腺肌病组、异位囊肿组、合并组腺肌病异位内膜、合并组卵巢异位内膜VE-cad的表达率分别为71.11%(32/45)、64.44%(29/45)、42.22%(19/45)和33.33%(15/45),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异位囊肿组Ⅰ~Ⅱ期T-cad的表达率(71.43%,10/14)高于Ⅲ~Ⅳ期(3.23%,1/31;P〈0.05),而合并组Ⅰ~Ⅱ期T-cad的表达率(25.00%,3/12)高于Ⅲ~Ⅳ期(0,0/33;P〈0.05);④T-cad与VE-cad在各组子宫内膜的表达无相关性(|r|〈0.3,P〉0.05)。结论 T-钙黏蛋白在AM及EM内膜上表达低于正常内膜,而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在AM及EM内膜上表达较正常内膜升高,可能与及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1.
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是一种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histone lysine methyltransferase,HKMT)。EZH2主要通过调控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H3K27)甲基化修饰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等一系列恶性生物学行为,在表观遗传修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显示EZH2在宫颈癌中过表达,并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EZH2可以促进宫颈癌的增殖、迁移、侵袭、血管生成、耐药以及免疫逃逸等行为。对EZH2的深入研究有望为宫颈癌提供新的分子靶点,从而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2.
13.
PcG(Polycomb group)蛋白家族是一组在胚胎发育中起作用的基因调控因子,根据其功能不同分为两种蛋白质复合物,即PRC1和PRC2。PRC2是一个作用于组蛋白H3赖氨酸位点K27的高度保守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是构成PRC2蛋白复合物的一个催化亚基。大部分肿瘤研究表明,EZH2过表达于多种癌组织,如前列腺癌和乳腺癌。虽然目前关于EZH2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还不明确,但是EZH2介导的组蛋白甲基化与DNA甲基化间的功能联系提示两者所致的基因沉默机制在肿瘤抑制因子的缺失中起作用。阐述EZH2的基本分子生物功能及其与多种不同肿瘤组织之间的密切关系,讨论EZH2与其他表观遗传修饰酶间的关系以及EZH2过表达的结果及其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MMP-2、TIM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因子-2(TIMP-2)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50例、在位内膜组织26例和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2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MMP-2、TIMP-2mRNA的表达。结果(1)MMP-2mRNA在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在位内膜,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1);TIMP-2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组织中均低表达,其相对表达量分别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1);(2)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中MMP-2mRNA、TIMP-2的表达与r-AFS临床分期无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MMP-2高表达,TIMP-2低表达,使MMP-2与TIMP-2平衡失调,异位内膜组织侵袭降解ECM的能力增强,从而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CON43、CON26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间隙连接蛋白(CON)43、CON2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内膜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ON43和CON26蛋白的表达,并与21例其他良性疾病子宫的内膜进行比较。结果:CON43蛋白主要在内膜腺上皮细胞膜和细胞浆中表达,而CON26阳性染色出现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细胞浆中,而在细胞核中无阳性染色。内异症组中CON43和CON26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由CON43和CON26蛋白介导的子宫内膜各种细胞间的间隙连接,在细胞间的物质和信号的传递中起重要作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CON43和CON26蛋白表达的降低,可能导致腺上皮间、基质细胞间以及腺上皮与基质细胞间的物质和信号传递减低或缺失,可能在内膜细胞的游走、粘附于腹膜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孕激素受体(PR)、凋亡抑制基因Bcl-2、促凋亡基因Bax(bcl-associated x prote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中的表达,研究PR与Bcl-2、Bax的关系,探讨EMT的发病机制及选择更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PR、Bcl-2、Bax在EMT患者异位及在位内膜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一致,异位内膜PR、Bcl-2表达低于在位内膜(P<0.05),异位内膜Bax表达高于在位内膜(P<0.05),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PR、Bcl-2、Bax增殖期与分泌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增殖期还是分泌期,EMT中在位内膜PR表达均高于异位内膜及正常内膜,使在位子宫内膜细胞持续低水平增殖,更易于迁徙和种植.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Bcl-2和Bax的表达均与子宫内膜周期性改变无关,不受卵巢激素调节,EMT细胞凋亡持续性减弱,增殖性能持续性增强.  相似文献   

17.
COX-2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 2 (COX 2 )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OX 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3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及35例正常子宫内膜COX 2mRNA的组织定位和表达强度。结果:COX 2mRNA均以腺体细胞胞质表达为主,细胞核少量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增生期、分泌期中COX 2mRNA表达增高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增殖期、分泌期(P <0 .0 1 ) ;EM组COX 2mRNA在增殖期和分泌期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COX 2mRNA的高表达可能是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之一,对COX 2的深入研究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2'-脱氧胞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异位灶的影响。方法:根据大鼠自体移植方法构建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4周后二次开腹判断造模是否成功,用游标卡尺测量记录异位灶体积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2)、磷酸盐缓冲液(PBS)组(n=12)和对照组(n=11),同时选取未造模的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n=10)。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5-氮-2'-脱氧胞苷(2.5 mg/kg·d),PBS组注射等量PBS溶液对照组和空白组未用药。4周后取大鼠腹腔冲洗液及异位灶标本后处死大鼠,再次用游标卡尺测量备组异位灶体积大小。异位灶组织常规HE切片后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形态结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备组异位灶内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的表达情况。收集腹腔冲洗液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①50只大鼠根据大鼠子宫内膜自体移植方法成功35例,造模成功率为70%(35/50)。②实验组大鼠经药物处理后异位灶体积明显缩小(处理前后病灶体积分别为51.08±12.73 mm~3和5.56±3.68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免疫组化检测实验组、PBS组、对照组异位灶组织中DNMT1表达的组织学评分分别为2.30±0.97分、3.80±1.77分、4.07±1.92分;Western Blot法检测实验组、PBS组、对照组异位灶组织中DNMT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7±0.39、0.29±0.17、0.3 1±0.41。实验组异位灶组织中DNMT1表达低于PBS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实验组大鼠腹腔冲洗液中TNF-α含量较PBS组及对照组降低,实验组、PBS组、对照组均较空白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能明显减少异位灶中DNMT1的表达及腹腔冲洗液中TNF-α含量,缩小异位灶体积,促进异位灶萎缩,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靶向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水通道蛋白1(AQP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36例EMT患者和22例对照组血清和腹腔液中AQP1和VEGF的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MT组血清和腹腔液中AQP1、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1、VEGF在EMT组血清和腹腔液的表达均有显著正相关性(r=0.776,P=0.000;r=0.771,P=0.000);AQP1、VEGF在对照组血清和腹腔液的表达则均无相关性(r=-0.026,P=0.910;r=-0.040,P=0.860)。结论:AQP1在EMT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过表达,可能推动异位内膜黏附和侵袭,AQP1与VEGF可能通过促血管生成,共同促进异位子宫内膜种植存活,是EMT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外泌体是一种能够稳定存在于多种体液中的囊泡结构,参与许多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和信号调节,其携带的微小RNA(miRNA)和蛋白质等在很多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与多种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受到广泛关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好发于育龄期妇女、具有侵袭性强、病变广泛和易复发等特点的疾病,外泌体作为重要的信号调节器与EMs的血管生成、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等有关,在EMs的发生发展、继发病变和恶变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现就外泌体在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EMs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