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既往研究表明T分期和N分期是喉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回顾分析本院治疗的65例喉癌患者,进一步探讨喉癌的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8月-2007年12月65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和预后资料,选择9个临床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确定喉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经过中位随访期28个月,死于局部复发5例,颈淋巴结转移3例,远处转移2例,非本病死亡2例,原因不明2例。65例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4.9%,5年生存率为7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总分期(P=0.021)、N分期(P=0.001)、临床分型(P=0.003)、有无复发(P=0.000)对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T分期、病理分级、治疗方法与患者的预后无关。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P=0.006)、淋巴结转移(P=0.025)、复发(P=0.002)和临床分型(P=0.018)是喉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是T分期、淋巴结转移、复发、临床分型。坚持治疗后随访、及早发现肿瘤复发、及时行挽救性治疗是提高喉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声门上喉癌临床 N0期病例隐性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声门上喉癌临床N0期病例隐性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材料和方法:回顾1982年至1991年于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81例声门上喉癌病例资料,其中48例为临床N0期病例。应用单因素Kaplan-Meier与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影响声门上喉癌临床N0期病例隐性颈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本组81例声门上喉癌中33例(40.7%)出现颈淋巴结转移。48例临床N0期的病例中隐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3%(11/48)。出现和未出现隐性颈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0%和86.5%,存在显著性差异(Log Rank=24.55,P=0.0000)。20例T1+T2及28例T3+T4病例的隐性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8.2%和35.6%,无显著性差异(LogRank=0.02,P=0.9000)。鳞癌高、中、低分化的隐性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2.2%,45.3%和50%,存在显著性差异(Log Rank=6.97,P=0.0307)。多因素Cox模型分析亦显示仅鳞癌病理分化级别显著隐性颈淋巴结转移(P=0.0337)。结论:鳞癌病理分化级别是声门上喉癌临床N0期病例隐性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低分化鳞癌易出现隐性颈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
cN0声门上型喉癌的颈部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u WB  Zeng ZY  Chen FJ  Zhang Q 《癌症》2006,25(3):355-358
背景与目的:声门上型喉癌的隐性淋巴结转移率高,是此类喉癌诊治的重点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声门上型喉癌的隐性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预后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992-1999年我科收治的oNO声门上型喉癌104例。对其隐性淋巴结转移率、转移淋巴结的分布、影响隐性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及颈部处理等进行研究。结果:本组cNO声门上型喉癌隐性淋巴结转移率为23.1%(24/104),其中T2期23.9%(11/46),T3期30.8%(8/26),T4期18.5%(5/17)。隐性转移淋巴结主要位于病变侧Ⅱ、Ⅲ区(22/24)。出现隐性转移组预后差(log-rank=10.66.P=0.001)。切缘阳性影响隐性淋巴结转移率(χ^2=10.015,P=-0.002)。病理分化程度(χ^2=3.349,P=0.175)、T分期(χ^2=2.701,P=0.440)、原发灶处理方式(χ^2=1.093,P=0.296)等对隐性淋巴结转移率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部选择性清扫能降低cNO声门上型喉癌隐性淋巴结转移率(χ^2=4.070,P=0.044)。结论:cNO声门上型喉癌的隐性淋巴结转移主要位于病变侧Ⅱ、Ⅲ区;出现隐性淋巴结转移影响预后:切缘阳性影响隐性淋巴结转移率;对T1N0期喉癌颈部可观察,T2-4N0期喉癌行侧颈清扫(Ⅱ-Ⅳ区)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中晚期喉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T2~T4喉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探讨T2~T4喉癌颈淋巴结处理规范。方法回顾2002-12-16-2013-01-0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401例行喉部开放性手术治疗的T2~T4NXM0喉癌患者,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喉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Cox回归分析喉癌死亡危险因素,研究其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及相关因素。结果本组中晚期喉癌颈淋巴结总体转移24.4%(98/4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T分级(P=0.014)、喉癌分型(P=0.001)及病理(P=0.009)分级是喉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Ⅱ、Ⅲ、Ⅳ和ⅡB区的隐性转移率分别为17.2%(69/401)、16.7%(67/401)、2.5%(10/401)和1.5%(6/401)。全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8%、83%和79%。Cox回归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P<0.001)与T分级(P=0.001)是喉癌死亡的危险因素,而喉癌分型对于喉癌预后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与肿瘤的分型、T分级有关,不同分型喉癌的颈淋巴结转移区域有一定规律性,颈淋巴结转移是导致喉癌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应根据喉癌的不同分型和T分级处理颈淋巴结。  相似文献   

5.
Yu WB  Zeng ZY  Chen FJ  Zhang Q  Guo ZM  Li H  Liu XK  Wu GH 《癌症》2006,25(10):1271-1274
背景与目的:声门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低,有关报道不多,本研究旨在探讨T3-T4期声门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2000年收治T3-T4期声门型喉癌83例的临床资料,对颈淋巴结转移率、转移淋巴结的分布、影响cN0颈部复发的因素(颈部预防性放疗、病理分级及T分期)、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结果:T3-T4期声门型喉癌,总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0.5%,cN0颈部复发率为14.3%。绝大多数转移淋巴结位于同侧Ⅱ、Ⅲ、Ⅳ区,仅1例位于对侧Ⅱ区。cN0者中,颈部预防性放疗与颈部观察在颈部复发率上无差异(P=0.772);病理分级影响cN0颈部复发率(P=0.028);不同T分期颈部复发率无差异(P=0.217)。cN 患者预后明显差于cN0患者(P<0.001);cN0颈部复发不影响预后(P=0.460)。对T3-T4期声门型喉癌cN 患者采用治疗性颈清扫;对cN0患者颈部可密切观察,待出现淋巴结复发再积极治疗。结论:T3-T4期声门型喉癌主要转移至同侧Ⅱ、Ⅲ、Ⅳ区;病理组织分化级别越差,cN0颈部复发的风险越大;cN0颈部复发与预后无关;对cN0患者颈部可进行密切观察;对出现淋巴结复发者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淋巴结转移(cN+)喉癌颈清除术后颈部复发相关因素、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1992~1999年我院收治的cN+喉癌行颈清除术53例,对其颈部复发率、复发时间、淋巴结分布、局部治疗、复发影响因素及预后进行探讨。结果:cN+喉癌颈清除术后颈部复发率为24.53%(13/53);3和5年生存率为39.62%和35.52%,颈部复发组生存率与无复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17;复发主要位于清除侧颈部(9/13),复发淋巴结位于Ⅱ、Ⅲ和Ⅳ区84.62%(11/13);颈部复发多在18个月内(12/13);颈部复发行挽救手术者治疗效果好。病理分化程度(P=0.6717)、病变部位(P=0.966)、临床分期(P=0.244)、初治颈清除术式(P=0.579)、颈清除术后颈部是否放疗(P=0.457)不影响颈部复发率,N分期(P=0.042)影响颈部复发。结论:cN+喉癌颈清除术后颈部有无复发与生存率无关;复发多位于行颈清除术侧颈部(Ⅱ、Ⅲ和Ⅳ区);N分期影响颈部复发;出现颈部复发者行挽救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继发颈部出血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喉癌患者150例,所有患者都采用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对并发症与随访预后生存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生存率为96.7%。发生并发症15例,其中有5例为继发颈部出血。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肿瘤T分期、颈淋巴结转移、先期气管切开、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和术前术后放射治疗能影响喉癌术后继发颈部出血(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肿瘤T分期与颈淋巴结转移为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应用于喉癌治疗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容易导致术后继发颈部出血,多与患者的肿瘤部位、肿瘤T分期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为此要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合理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EA、SCC-Ag、NSE、CA125与肺癌病理分型以及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109例肺癌患者血清中4种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CEA在腺癌中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肺癌(P=0.003);SCC-Ag在鳞癌中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肺癌(P=0.006);NSE 在小细胞肺癌中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肺癌(P=0.001)。CEA在T3、T4分期表达的水平明显高于T1和T2分期(P=0.041)。NSE和CA125在N2和N3期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0和N1期患者(P<0.05)。CEA在有远处转移的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的患者(P=0.038)。CEA和SCC-Ag转移部位越多,其表达越高(P<0.05)。CEA在Ⅳb 期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Ⅲ和Ⅳa 期患者(P=0.037)。CA125在有胸腔积液的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胸腔积液的患者(P=0.001)。结论:CEA对晚期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SCC-Ag是诊断鳞癌有价值的标志物,NSE对小细胞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EA与临床分期正相关,高表达预示分期晚,低表达则对分期参考作用小。CEA及SCC-Ag高浓度应高度警惕有无多部位转移,CA125水平高提示可能存在胸膜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在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PCR法检测HNF4α在直肠癌中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NF4α蛋白表达水平,结合临床资料分析HNF4α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运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在直肠癌组织中,HNF4α的mRNA(t=6.092, P<0.001)和蛋白(χ2=15.230,P<0.001)表达水平均低于癌旁组织,其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χ2=48.311,P<0.001)、浸润深度(χ2=23.911,P<0.001)、分化程度(χ2=20.787,P<0.001)、淋巴结转移(χ2=39.064,P<0.001)以及远处转移(χ2=5.146,P=0.04)相关,与性别和年龄无关。HNF4α低表达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43.8%)低于高表达组(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患者的预后与HNF4α表达(χ2=28.778,P<0.001)、分化程度(χ2=26.680,P<0.001)、临床分期(χ2=32.702,P<0.001)、肿瘤浸润深度(χ2=6.226,P=0.013)、淋巴结转移(χ2=15.270,P<0.001)以及远处转移(χ2=21.817,P<0.001)相关,而与性别及年龄无关。多因素生存分析表明, HNF4α低表达(RR=6.084,P=0.028)是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价的独立因素。结论 HNF4α参与直肠癌的发生、进展,是判断其预后的独立因子,可能成为直肠癌治疗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舌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和相关影响因素,以及不同颈淋巴清扫术式对舌癌 的预后影响,为cN0期舌癌患者颈淋巴清扫术术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10 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初治的cN0期舌癌住院患者87例。通过单因素分析隐匿性 颈淋巴结转移与年龄、性别、术前疾病持续时间、原发灶浸润深度、T分期、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多 因素分析cN0期舌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探讨舌鳞癌颈部转移规律及外科处理方式。结果 单因素 统计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术前疾病持续时间对cN0期舌癌患者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而原发灶浸润深度、T分期、病理分级等因素对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只有T分期是舌癌cN0期患者的独立预 后因素,不同颈淋巴清扫术对其预后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择区性淋巴清扫术对肩部的影响更 小(P<0.05)。结论 原发灶浸润 深度、T分期、病理分级与cN0期舌 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以作 为预测cN0期舌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 移的指标;cN0期舌癌具有较高的隐 匿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以同侧颈部 Ⅰ、Ⅱ、Ⅲ区最为常见,主张行颈择 区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7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特点,并探究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76例中有1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有宫颈受累、肌层浸润、脉管浸润、病理类型及病理分期等.结论 肌层浸润或脉管浸润程度深,病理分期程度低以及宫颈受累与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4例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病理资料。结果:盆腔淋巴结总转移率为18.76%(119/634),年龄、临床分期、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生长形态、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病理类型、病灶大小、术前放化疗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年龄≤35岁,临床分期晚,肿瘤浸润≥1/2,溃疡型肿瘤,病理分化差均为宫颈癌淋巴转移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4例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病理资料。结果:盆腔淋巴结总转移率为18.76%(119/634),年龄、临床分期、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生长形态、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病理类型、病灶大小、术前放化疗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年龄≤35岁,临床分期晚,肿瘤浸润≥1/2,溃疡型肿瘤,病理分化差均为宫颈癌淋巴转移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术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生存数据,选择17种可能对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模型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示年龄、肿瘤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肾积水、是否侵犯输尿管下段、是否侵犯淋巴脉管、是否行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放化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示年龄(P<0.001)、肿瘤T分期(P=0.003)、淋巴结转移(P=0.031)、新辅助化疗(P=0.015)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术预后影响因素。结论:年龄、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为影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术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新辅助化疗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术预后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1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宫颈受累及肌层浸润、脉管浸润等有关(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为非内膜样癌、肌层浸润及脉管浸润程度深、病理分期程度低及宫颈受累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及鳞状细胞癌抗原在喉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活检或经手术治疗留取病理组织的患者68例。其中获取喉癌病理组织样本68例,癌旁组织25例。应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样品组织STAT3和SCC蛋白质表达水平。比较其阳性率,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喉癌组织中,STAT3和SCC阳性染色大部分出现于细胞质中,细胞核也见表达。喉癌病理组织中STAT3和SCC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临床分期Ⅰ+Ⅱ期、高分化、T1~T2浸润深度患者STAT3阳性率明显低于Ⅲ+Ⅳ期、中低分化、T3~T4浸润深度患者(P<0.05),临床分期Ⅰ+Ⅱ期、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T1~T2浸润深度患者SCC阳性率明显低于Ⅲ+Ⅳ期、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T3~T4浸润深度患者(P<0.05)。结论喉癌组织中STAT3和SCC均呈过表达,STAT3和SCC均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宫颈癌临床分期(FIGO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性,探讨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治疗的181例早期宫颈癌(FIGO分期ⅠA~Ⅱ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FIGO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ⅠA、ⅠB、ⅡA、ⅡB各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符合率分别为57.9%、73.6%、52.1%和39.5%,临床分期总的符合率为59.1% (107/181)。ⅠA、ⅠB、ⅡA、ⅡB各期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5%、13.1%、27.1%和50.0%。单因素分析显示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FIGO分期、肿瘤直径、新辅助化疗、肌层浸润深度、脉管内瘤栓及宫旁组织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CCA、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脉管内瘤栓是影响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新辅助化疗可减少淋巴结的转移(P<0.05)。结论 随着FIGO分期的升高,两种分期的符合率呈下降趋势,淋巴结转移率升高。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高危因素,可为制定其合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高危因素。方法选取均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71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71例宫颈癌患者中有14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9.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SCCAg水平、FIGO分期、病理分型、肌层浸润深度、脉管侵犯、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年龄、手术切缘与淋巴结转移不具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SCCAg水平、脉管侵犯、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以及分化程度5个因素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治疗前SCCAg〉4ng/ml、宫颈浸润深度≥肌层1/2、脉管侵犯、FIGO分期较晚及细胞分化程度较高是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喉癌组织中HSP7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 ,检测 46例喉癌组织中 HSP70的表达 ,并以 40例声带息肉组织为对照。结果 :HSP70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在声带息肉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喉癌组织中 HSP70的表达与临床分型、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 ,与喉癌病理分级和患者的预后有关。结论 :HSP70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喉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