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杜凤彩  李鹏  陈剑 《中国肿瘤》2016,25(10):787-793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指自发地或因诊疗操作由实体瘤或转移灶释放入血的恶性肿瘤细胞.目前,CTCs在恶性肿瘤诊断、分期、评效、治疗、预后中的意义及其富集分离、检测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肿瘤细胞血液播散至远处器官和后来形成的转移灶是上皮来源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对恶性肿瘤发生远处转移和复发等研究认为是由外周血中存在的循环肿瘤细胞所致(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CTCs存在于外周循环中,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大部分肿瘤细胞被机体免疫系统所识别难以生存,只有小部分细胞继续在循环中,穿透基底膜,侵出血管在远端形成肿瘤转移灶。CTCs是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的必要条件,深入研究循环肿瘤细胞有助于对肿瘤的转移机制有更多的了解。本文对CTCs的分离与鉴定技术方法和CTCs与肿瘤复发转移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肿瘤转移是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显示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在肿瘤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循环肿瘤细胞簇(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lusters,CTC clusters)与单循环肿瘤细胞相比转移能力更强。分离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深入研究循环肿瘤细胞簇提供了便利。本文就循环肿瘤细胞簇在肿瘤转移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复发和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复发转移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在结直肠癌患者复发转移的监测、预后、病情评估以及治疗等临床问题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从CTCs的分离富集、检测技术及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等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CTCs检测在结直肠癌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循环肿瘤细胞(CTCs)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 CTCs因其表面分子的多样性可为临床诊断、预后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丰富的信息。CTCs富集方法极 为重要,其表面分子的检测以及临床应用都受到富集方法的制约。目前,CTCs富集检测方法日新月 异,本文针对CTCs富集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治疗后复发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发现及研究使肿瘤早期诊断及疗效预测成为可能,近年关于CTCs分离富集技术、鉴定方法及分子机制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但仍面临许多困境。本文就CTCs参与肿瘤复发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乔媛媛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9):1877-1880
肿瘤细胞血液播散至远处器官和后来形成的转移灶是上皮来源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对恶性肿瘤发生远处转移和复发等研究认为是由外周血中存在的循环肿瘤细胞所致(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CTCs存在于外周循环中,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大部分肿瘤细胞被机体免疫系统所识别难以生存,只有小部分细胞继续在循环中,穿透基底膜,侵出血管在远端形成肿瘤转移灶。CTCs是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的必要条件,深入研究循环肿瘤细胞有助于对肿瘤的转移机制有更多的了解。本文对CTCs的分离与鉴定技术方法和CTCs与肿瘤复发转移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膜滤过分离肿瘤细胞技术(Isolation by size of epithelial tumor cells,ISET)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一种新的细胞分离筛选技术。它能从少量的外周血中筛选出肿瘤细胞,同时为进一步的形态学,细胞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条件。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检测对于临床诊断、监测病情、发现早期存在的肿瘤微转移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ISET技术在检测循环肿瘤细胞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抗细胞角蛋白抗体(cytokeratin,CK)及抗上皮特异性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免疫磁珠富集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方法,用于提高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率。方法:将不同数量的食管癌细胞系(KYSE-170、KYSE-180、EC0156)分别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混合后,比较单独使用抗体磁珠及联合使用双抗免疫磁珠时肿瘤细胞的检出率;并应用优化的方法对20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TCs进行富集鉴定。结果:联合应用抗CK和EpCAM抗体用于富集外周血中CTCs的方法能够提高肿瘤细胞的检出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优化的方法富集食管癌外周血中的CTCs检出率为75%。结论:联合应用抗CK和EpCAM抗体的免疫磁珠检测体系能够用于检测食管癌外周血中的CTCs,对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欣  周倩  唐小葵 《中国肿瘤临床》2021,48(20):1071-1074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从原发病灶或转移病灶脱落到外周血的肿瘤细胞,可在远处播散并引发肿瘤转移。现CTCs的研究已逐渐深入分子层面,CTCs携带的潜在临床信息也进一步被开发,在指导治疗、揭示转移机制、评估程序性细胞凋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表达等方面有巨大的潜在临床价值。本文就CTCs在肺癌精准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CTCs与循环游离DNA(circulating free DNA,cfDNA)检测在肺癌中的互补意义,以期为肺癌的临床检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癌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Cai QQ  Huang HQ  Lin TX  Jiang WQ 《癌症》2005,24(7):837-841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磁珠富集技术已应用于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癌细胞。本研究拟探索一种全新的改良免疫磁珠富集联合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癌细胞,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通过放置MCF-7乳腺癌细胞于正常人外周血标本中以检验本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取52例初治乳腺癌患者和20例健康女性志愿者的外周血,分离其单个核细胞,通过与磁珠共价结合的表皮细胞粘附分子(EpiCAM)抗体富集外周血中表达EpiCAM抗原的肿瘤细胞,并通过改良的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骨架蛋白CK8/18阳性的肿瘤细胞(呈绿荧光),并用DAPI标记细胞核(呈蓝荧光)进一步排除假阳性。结果该改良方法敏感性较高,可在1×107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检测到一个肿瘤细胞。在2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中均未检测到CK8/18阳性细胞,特异性为100%。52例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中有28例检测到CK 细胞,阳性率为53.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并初步证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癌细胞与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状态呈正相关(P值分别为0.001和0.005)。而与原发肿瘤大小、绝经前后、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的组织学分级、激素受体状况及C-erbB2的表达与否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改良免疫磁珠富集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循环癌细胞,简单方便,耗时较少,敏感性、特异性高,本法检测结果证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癌细胞与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建立基于细胞学水平的循环肿瘤细胞负性筛选方法,检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方法选用负性筛选策略,分步去除7.5ml食管鳞癌外周血样本中的红、白细胞,富集上皮来源的稀有细胞。比较3种免疫磁珠(Miltenyi、AVIVA和Xinzhi磁珠)去除白细胞、富集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特点和效率。用经典的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循环肿瘤细胞。结果Miltenyi和AVIVA磁珠去除白细胞、富集肿瘤细胞效果较好。从富集后的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稀有细胞中鉴定到形态各异的循环肿瘤细胞。结论负性筛选策略可以有效分离鉴定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形态各异的循环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4.
Huang TH  Wang Z  Li Q  Li FR  Qi H  Zhou HX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9):676-680
目的探讨利用自主研发的肺癌细胞富集检测试剂盒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肺癌细胞富集检测试剂盒检测4组标本(A组:Ⅰ期NSCLC组,18例;B组:Ⅱ~Ⅳ期NSCLC组,33例;C组:肺部良性病变组,20例;D组:健康志愿者组,20例)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同时,采用单纯免疫细胞化学(ICC)法及巢式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19 mRNA)、肺特异性X蛋白(LUNX mRNA)的表达作对照。结果采用肺癌细胞富集检测试剂盒检测,A、B、C、D组患者的CK阳性细胞检出率分别为33.3%、60.6%、0%和0%。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A、B、C、D组患者CK19 mR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8.9%、63.6%、20.0%和0%,A、B、C、D组患者LUNX mR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4.4%、69.7%、10.0%和0%。采用单纯ICC法检测,4组患者的CTCs检出率均为0%。肺癌细胞富集检测试剂盒与单纯ICC法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细胞富集检测试剂盒与巢式RT-PCR方法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D组患者CK阳性细胞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与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开发的肺癌细胞富集检测试剂盒是检测早期NSCLC患者CTCs的敏感方法,有助于发现隐形微转移、重新确定临床分期及指导患者术后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5.
Recent research advances show that tumor cell intravasation (entry into the circulation) and metastasis occur very early in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 Clinical studies also illustrate the potential importance of detection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 in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Whether these cells exhibit the invasiveness and express tumor stem or progenitor markers, hallmark of the metastatic phenotype, is less well characterized. To detect CTCs with the invasive phenotype and to explore their molecular features, we applied a functional cell separation method, called collagen adhesion matrix (CAM) assay, as enrichment and identification steps. The CAM‐coated device successfully recovered tumor cells spiked in 1 ml of blood with a 54% ± 9% (n = 18) recovery rate and 0.5–35% purity, and detected invasive tumor cells in 10/10 blood samples (100% yield) from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with a range of 18–256 CTCs/ml and average of 126 ± 25 (mean ± SD) CTCs/ml. CTCs were detected in blood samples of 28/54 (52%) Stage I–III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a mean count of 61 CTCs/ml. Furthermore, the relative frequency of these cells correlated to the staging, lymph node‐status and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early stage breast cancer. CAM‐captured cells were capable of propagation in culture. Gene expression and multiplex flow cytometric analyses on CAM‐captured cells demonstrated the existence of distinct populations of CTCs including these of epithelial lineage and stem or progenitor cells. Thus, CAM‐initiated CTC detection provides advantages for examining invasiveness and tumor progenitor phenotypes.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既往多通过生化指标进行预测,临床实践中有一定难度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预测效率相对较差。探讨微流控芯技术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在脑胶质瘤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0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6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流控芯技术富集患者外周血CTC,并利用免疫荧光法对CTC进行鉴定;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CTC的检测结果与脑胶质瘤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制作并分析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曲线。结果:微流控芯技术对CTC富集联合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TC检测阳性率为42.71%,外周血检测出的CTC数目为(66.27±6.36)/mL;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TC与患者的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是否存在囊性病变、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KPS评分、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含量等临床特征无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及NSE的表达与CTC密切相关;通过ROC曲线分析得出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以及NSE的AUC分别为0.645、0.687、0.720,预测概率AUC为0.814(P<0.05);CTC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2年和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流控芯技术可定量检测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CTC,其水平与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NSE密切相关,直接影响脑胶质瘤患者远期生存率。因此,外周血CTC可作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预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意义,及其检测结果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卵巢癌患者、15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联合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imFISH)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并计数,分析其与年龄、TNM分期、腹水、肿瘤标志物、肿瘤疗效评价之间的关系。结果:卵巢癌患者CTCs数目高于卵巢良性疾病及健康受试者(P<0.05)。外周血CTCs检出的阳性率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临床T分期、临床M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病理类型、肿瘤位置、性质、总分期、腹水、N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Cs阳性率与肿瘤标志物HE4表达水平之间具有相关性。分期越高,CTCs的数值变化范围越大,检出阳性率越高。CTCs与肿瘤疗效评价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CTCs阳性率与临床特征相关,CTCs检测可以做为临床诊断的辅助方法和检测指标,进一步指导分期、治疗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在结直肠癌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标本57例,良性病变和健康受试者外周血标本29例。应用CyttelTM-CTC平台检测技术(即阴性富集技术结合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CTCs,搜集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与其外周血CTCs之间的关系。结果:在Cut-off值≥2的结直肠癌患者中CTCs检出率为78.9%(45/57),远高于良性病变及健康受试者中CTCs检出率的6.9%(2/29)(P<0.05)。在Cut-off值≥3的结直肠癌患者中,发生淋巴转移的患者CTCs检出率为62.1%(18/29),高于未发生淋巴转移患者CTCs检出率的32.1%(9/28)(P=0.024)。在Cut-off值≥4的结直肠癌患者中,周围组织侵犯患者CTCs检出率为53.8%(7/13),高于周围组织未侵犯患者CTCs检出率的25.0%(11/44)(P=0.049)。在不同的病理分期中,与癌胚抗原(CEA)检测比较,CTCs检出率均高于CEA检出率。结论:CTC平台检测技术可有效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TCs,CTCs计数分布与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分期显著相关,该技术敏感性高,准确性好,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