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中阻断第一肝门次数和总时间对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7例采用阻断第一肝门进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分为淀粉酶正常组和高淀粉酶血症组,比较两组阻断次数、总阻断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用.结果 87例患者中血清淀粉酶升高29例,其中轻度升高12例,高淀粉酶血症组17例.高淀粉酶血症组肝门阻断(5.3±3.0)次,肝门总阻断时间为(73.1±47.1)min;淀粉酶正常组58例,肝门阻断(3.8±2.4)次,肝门总阻断时间为(58.0±42.7) min.两组肝门总阻断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33、P=0.498),肝门阻断次数、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3、P=0.001).结论 肝切除术中增加肝门阻断次数术后可能增加高淀粉酶血症发生,增加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选择性Glisson鞘外阻断法和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在肝癌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9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入肝血流阻断方式分组,对照组行Pringle法(n=46),观察组行选择性Glisson鞘外阻断法(n=... 相似文献
3.
常温下半肝血流阻断后肝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79例肝癌的回顾性分析研究,讨论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与全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对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37例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42例行全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术后对两组病例的各项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79例无手术死亡。94.6%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的患者和40.4%行全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的患者于术后两周肝功能恢复正常或术前水平。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肝癌伴肝硬变的患者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可以减轻肝血流阻断对肝功能的损害、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是目前较为恰当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urgical experience with resection of a hilar liver cancer close to major vessels and how to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result.
Methods From January 1990 to June 1997, 58 hilar liver tumors (segment I, IV, V, VIII) were resected. The tumors in these 58 patients
were within a distance of 1 cm to major hepatic vessels (retrothepatic inferior vena cava, root of hepatic veins, and left
or right trunk of portal vein). The diameter of the tumors was > 5 cm in 42 cases and < 5 cm in 16 cases, respectively. The
size of the largest tumor was 20 cm × 18 cm × 18 cm. The surgical technique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Results All operat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successfully and had a regular follow-up until now with 1−, 3− and 5− year survival rate
of 71%, 38% and 2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While hilar liver surgery is quite difficult and risky, the safety and therapeutic of surgery could be improved by observing
a meticulous surgical technique, and by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y multimodal measures.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8岁。因肝区间歇不适,B超检查发现肝占位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右上腹部隆起,肝肋下6cm,剑突下12cm,质地中等,表面不平,无触痛,随呼吸活动,脾肋下未及,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肝区无叩痛,无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HBsAg阳性,AFP 105.4μg/L,肝功能ALB/GLB 39.0/21,ALT 61.5U/L,TB 15.5μmol/L,γ-球蛋白16.3%。无食管静脉曲张。B超见肝右三叶巨块型强回声占位,约15.6cm×13.8cm大小;CT发现肝右叶、左内叶一巨块型低密度占位,增强后稍强化,与周围肝组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肝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区域性肝血流阻断肝癌切除38例,全肝入肝血流阻断(Pringle法)肝癌切除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谷草转氨酶(AST)、引流量、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标本切缘满意率。结果:与Pringle法肝癌切除组比较,区域性肝血流阻断肝癌切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AST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标本切缘满意率显著提高(P<0.05)。而术中输血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法行肝癌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打击小,肿瘤切缘满意率高,术后渗出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9.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E)已广泛应用于治疗中晚期肝癌,我们还应用于中晚期肝癌切除术后的治疗,最近我们发展到采用肝段动脉栓塞术,疗效不断提高,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990年6月至1996年5月我科收治了中晚期肝癌切除术后57例,其中男52例,女5例,年龄17~64岁,39例经CT检查肿瘤直径6~16.5cm,平均8.6cm,其中肝内单个结节23例,2个8例,3个或3个以上8例;15例切除术后拟残癌存在;3例CT检查未见占位病灶,但AFP显著升高。TNM分期:Ⅰ期18例、Ⅱ期28例、Ⅲ期11例。肝…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七氟醚麻醉在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早期认识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食管癌患者98例,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芬太尼和维库溴铵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持续吸入七氟醚。对2组患者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血氧饱和度(Sp O_2)、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及术后6 d的疼痛和镇静评分。检测2组简易智精神能量表(MMSE)评分及认知障碍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p 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CVP和HR及术后6 d的VAS和Ransay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认知障碍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应用七氟醚麻醉的效果良好,且可明显改善患者早期认识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七氟醚麻醉应用于冠心病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有效性及对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心病胃癌患者66例,依据麻醉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芬大尼和维库溴铵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持续性吸入七氟醚.2组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及术后6d镇静和疼痛评分.检测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舒张早期/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值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CVP、SpO2、HR以及术后6d的Ransay和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c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而LVEF和E/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心病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应用七氟醚麻醉效果良好,且发挥了较好心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及其意义。方法 5 4例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住院患者 ,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成 3组 :保守治疗组 (A组 10例 ) ,单纯肝动脉灌注 (TAI)组 (B组 18例 ) ;肝动脉灌注加栓塞 (TAI +TAE -LP)组 (C组 2 6例 )。结果 A组中位生存期 2 0个期 ,0 5 ,1,1 5年生存例数分别为 1,0 ,0 ;B组中位生存期 4 0个月 ,0 5 ,1,1 5年生存例数分别为 8,0 ,0 ;C组中位生存期 2 5个月 ,0 5 ,1,1 5年生存例数分别为 14 ,3,1。各组生存例数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可明显提高疗效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 ,其中以TAL +TAE -LP可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与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老年肿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老年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七氟烷吸入麻醉)和观察组(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每组各40例.根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和比较2组术前,术后1 h、3 h、6 h、12 h、24 h MMSE评分变化情况并观察2组麻醉恢复、不良反应、满意度.结果 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术后1 h、3 h、6 h MMSE评分及观察组术后1 h、3 h MMSE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术后相比,观察组术后1 h、3 h、6 h MMSE评分均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麻醉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 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麻醉满意度、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腹腔镜下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eng'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ve dissector,PMOD)刮吸法断肝技术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A、实验组B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全部患者均行PMOD术,实验组A选择0.5 MAC七氟醚联合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实验组B选择1.0 MAC七氟醚联合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对照组选择单纯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观察和比较3组患者拔管即刻(T0)、拔管5 min后(T1)和拔管15 min后(T2)的SPO2、HR、MAP和OAA/S评分、改良Aldrete评分.记录和比较3组患者丙泊酚用量、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和对比2组患者麻醉苏醒后躁动情况.结果T0和T1时,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HR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B患者HR值显著低于实验组A患者(P<0.05);T0时,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MA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丙泊酚量、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B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22.6±12.5)min,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2.6±12.5)min(P<0.05).实验组A和实验组B患者OAA/S评分和改良Aldret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躁动情况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呈七氟醚依赖性加强.结论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有助于提高PMOD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的苏醒质量及安全性,且1.0 MAC七氟醚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射频消融治疗26例第二肝门区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第二肝门区肝癌射频消融的治疗结局。[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月26例第二肝门区肝癌患者的32个肿瘤接受了35次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结果]26例患者初次射频消融第二肝门区肿瘤30个,22例患者的25个肿瘤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率84.6%。<3cm、3~4cm和>4cm的肿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1.3%、66.7%和0,差异有显著性(P=0.027)。26例中的9例因局部肿瘤残留、复发、新生等原因接受多次射频消融,26例患者共接受35次射频消融,32个肿瘤中完全消融29个,总体完全消融率90.6%(29/32)。无射频相关死亡发生,2例发生明显胸水,1例发生胆脂瘤并发肝内感染,3例发生局部复发。全组5例死亡,总体存活率80.8%。1年总体生存率86.7%,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1.4%。[结论]在熟知第二肝门区解剖特征、射频消融操作水平较好的情况下,射频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癌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97例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结直肠癌切除术后2周开始FOLFOX方案全身化疗.治疗组在结直肠癌切除术中及术后经门静脉和肝动脉化疗泵行5-Fu肝脏局部灌注化疗,全身化疗和其余治疗同对照组.[结果]两组治疗后病灶数目和大小均减小,CEA、CA199均降低,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33.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2%、42.8%和10.6%,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21.8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0%、19.7%和0,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门静脉和肝动脉灌注化疗对于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及草酸铂治疗胃癌肝转移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多西紫杉醇50mg/m^2,d1,草酸铂100mg/m2,d1,5-Fu750mg/(m2.d)持续静脉滴注48h,d1~2,CF200mg,d1~3,每2周重复。完成3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全组24例患者,治疗后CR2例,PR12例,RR(CR+PR)为58.3%。中位生存时间(MST)11.2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6.6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粘膜炎等。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及草酸铂治疗胃癌肝转移有效率较高,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毒副作用能耐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种手段联合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射频消融联合肺动脉灌注栓塞,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无水乙醇化学消融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57.8%,实验组患者有效率为80.8%,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以及24个月的存活率分别为93.3%、82.2%和42.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肿瘤完全坏死率为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和无水乙醇化学消融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