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CT在子宫肌瘤变性的诊断价值及子宫肌瘤变性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子宫肌瘤变性的临床资料和CT资料,并将CT表现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变性肿瘤25个,横断面最大直径30 cm,最小直径1.5cm,平均4.5 cm.宫体肿瘤18个(72%),宫颈肿瘤5个(20%),阔韧带肿瘤2个(8%);肌壁间型肿瘤13个(52%),浆膜下型肿瘤10个(40%),黏膜下型肿瘤2个(8%).24个变性肿瘤CT平扫呈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经病理证实肿瘤内玻璃样变1 3个(52%),囊性变伴玻璃样变4个(16%),红色变性3个(10%),脂肪变性伴玻璃样变2个(8%),钙化伴玻璃样变2个(8%).1个变性肿瘤CT平扫呈均匀偏低密度,增强扫描仅见囊壁强化,病理证实肿瘤内黏液性变(4%).结论 CT平扫加增强扫描对于子宫肌瘤不同性质变性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良恶性胸腺瘤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后病理证实且有完整增强CT资料的胸腺瘤患者54例,其中良性25例,恶性29例.通过ROC法评估肿瘤矢状位长径、肿瘤最短径及两者比值,肿瘤平扫最高密度值、最低密度值及密度不均值,肿瘤增强最低密度值、最高密度值及强化密度不均值,肿瘤强化值,肿瘤强化均匀性,肿瘤内钙化,肿瘤内低密度索条影,肿瘤形态,肿瘤外侵,肺内及胸膜转移等CT表现对良恶性胸腺瘤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平扫密度不均值、肿瘤不均匀强化、肿瘤边缘情况、肿瘤分叶状、肿瘤不规则形态、伴肺内或胸膜转移6个CT表现对恶性胸腺瘤诊断有价值,综合有诊断价值CT表现,出现3个或3个以上表现,诊断恶性胸腺瘤敏感性为93.1%(27/29),特异性92%(23/25).结论 部分胸腺瘤CT表现对胸腺瘤良恶性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卵巢纤维瘤的CT影像特点,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纤维瘤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9例均表现为单侧附件肿块,大小约4.8 cm×4.0 cm×3.6 cm~17.5 cm×16.0 cm×11.7 cm.4例(44.4%)呈圆形或类圆形,4例(44.4%)呈分叶状,1例(11.1%)形态不规则.8例(88.9%)边界清楚,与子宫分界清楚.8例(88.9%)表现为不均匀实性包块伴不规则坏死区.增强扫描9例中有8例为无或轻度强化(强化幅度约0~10 HU),1例(11.1%)呈不均匀结节状明显强化.5例合并腹水,其中1例为大量腹水.结论 卵巢纤维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常表现为单发的边界清楚的实性包块,可有囊变、坏死及钙化等,增强扫描多为无或轻度强化.合并腹盆腔积液时需与卵巢恶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肉瘤(PPS)的CT特征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5例PPS患者的CT表现和临床病史、病理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肿块较大,最大径约9.8 cm,平均为6.3 cm.1例呈鹿角状,1例类圆形,3例不规则团块状;5例患者均未见毛刺征象;2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患者中病灶内均未见钙化;1例伴有同侧肺动脉侵犯形成肺动脉瘤征象,1例伴有同侧下肺动脉栓塞;5例增强后病灶均轻度强化;2例伴有同侧胸腔积液征象.5例患者周围骨质均未见骨质破坏征象.结论 PPS的CT表现具有相对特异性,确诊需要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定量CT(QCT)技术在定量诊断脂肪肝中的价值.方法 113例弥漫性脂肪肝患者及17例正常肝脏检查者进行腹部CT平扫.经QCT后处理软件(QCT Pro)测量并得出所有患者肝脏的骨密度(BMD)值、校准斜率(Slope)、扫描野校准系数(FUC)值以及肝脏脂肪含量百分比β值.使用SPSS19.0分析轻、中、重度脂肪肝组及正常对照组肝脏CT值平均值、肝脏BMD值平均值、肝脏脂肪含量百分比β值平均值之间的差异及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轻、中、重度脂肪肝组及正常对照组肝脏CT值平均值、肝脏BMD值平均值、肝脏脂肪含量百分比β值平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的肝脏CT值平均值与肝脏BMD值平均值、肝脏CT值平均值与肝脏脂肪含量百分比p值平均值以及肝脏脂肪含量百分比β值平均值与肝/脾CT值比值(L/S)平均值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0.976、-0.977、-0.959,P<0.05).肝脏脂肪含量百分比β值在定量诊断脂肪肝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0.912)及特异性(0.882).结论 QCT得出的脂肪肝患者肝脏CT值平均值与肝脏BMD值平均值、肝脏CT值平均值与肝脏脂肪含量百分比β值平均值以及肝脏脂肪含量百分比β值平均值与肝/脾CT比值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肝脏脂肪含量百分比β值在定量诊断脂肪肝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碘图形态学与碘浓度测定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双能量CT增强扫描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分别测量动、静脉期颈内动脉C T值,筛选C T值同时满足动脉期110~250 H U、静脉期70~110 HU共90例(恶性60例,良性30例)。测量正常甲状腺组织,良、恶性结节碘浓度,得出NICnod值(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 ,标准化碘浓度),比较良、恶性及正常组间甲状腺结节的差异。对结节形态学分析,分别观察:形态是否规则、沙砾样钙化、结节强化环不完整呈“强化残圈征”、结节突破甲状腺包膜呈“节段缺损征”在诊断恶性结节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比较在碘图及普通图像上的差异。结果①甲状腺癌碘图上,形态不规则、结节强化环不完整呈“强化残圈征”、结节突破甲状腺包膜呈“节段缺损征”诊断为甲状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较普通 CT图像高(P均<0.05),沙砾样钙化在碘图与普通图像上无差异(P>0.05)。②正常与恶性组、正常与良性组及恶性与良性组 NICnod静脉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092、-3.187、-2.660, P均<0.05),动脉期良、恶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期最佳 NICnod为0.76,小于该值诊断为恶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61%、75.60%。③碘图形态学结合结节NICnod诊断甲状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1.67%、86.67%、94.44%。结论双能量C T碘图形态学及碘浓度测量对甲状腺癌的定性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临床军医杂志》2013,(8)
目的探讨不典型胆囊癌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胆囊癌和胆囊炎,对其CT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9例胆囊癌患者中,肿块型1例(11.1%,1/9);厚壁型6例(66.7%,6/9);胆囊颈型2例(22.2%,2/9),本组11例疑似胆囊癌的胆囊炎患者中,疑似肿块型3例(27.3%,3/11);疑似厚壁型6例(54.5%,6/11);疑似腔内结节型1例(9%,1/11);疑似胆囊颈型1例(9%,1/11)。结论胆囊癌以老年女性多见,早期临床表现多不明显,不典型胆囊癌多为早期,且厚壁型多见,由于不典型胆囊癌直接征象表现多样且不易于胆囊炎鉴别,因此在诊断中仔细分析CT间接征象有利于不典型胆囊癌的早期诊断,避免误诊、漏诊的同时,对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究超选择血管造影CT(SSCTA)在胰岛细胞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3年至2015年收治的54例术后病理确诊为胰岛细胞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SSCTA检查,对其术前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经腹部超声(TAUS)检查42例;超声内镜(EUS)检查48例;超声造影(CEUS)检查51例;增强CT检查30例;增强MRI检查48例;血管造影(SAG)检查54例,分析各检查方法的定位灵敏度及准确率,以指导更好地选择术前诊断方法.结果 各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的定位灵敏度及准确率:经腹部超声为21.4%,14.3%;超声造影为82.4%,58.8%;EUS为87.5%,68.8%;增强CT为70.0%,60.0%;增强MRI为87.5%,81.3%;血管造影为72.2%,44.4%;SSCTA为94.4%,88.9%.SSCTA定位诊断胰岛细胞瘤的灵敏度及准确率明显高于其它诊断方法(P<0.05),54例患者行SSCTA检查后均未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 SSCTA对胰岛细胞瘤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CT与MRI对于胰岛素瘤定位诊断的临床价值.资料和方法:2006-09~2009-12临床疑诊胰岛素瘤患者共28名,均接受CT和MRI检查.以手术病理及临床定性诊断为对照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胰岛素瘤的定位诊断效能.结果:19名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胰岛素瘤19例,其中CT检出12例,MRI检出16例.9名临床定性诊断除外胰岛素瘤的患者CT和MRI检查均为阴性.CT对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2%(12/19)、100%(9/9)、100%(12/12)及56.3%(9/16),MRI上述数值分别为84.2%(16/19)、100%(9/9)、100%(16/16)及75%(9/12).两种检查方法对胰岛素瘤定位诊断敏感度、阴性预测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6,P=0.4343).结论:CT和MRI对胰岛素瘤定位诊断的价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512例多发伤患者漏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多发伤患者的漏诊特点、治疗结局,并探讨预防漏诊的对策,以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对我院创伤外科收治的3 163例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数据,以分析漏诊的特点和治疗结局,探讨漏诊的预防对策。结果512例多发伤患者出现漏诊,漏诊率为16.19%;漏诊部位共757处,以四肢和骨盆(299处,39.50%)、腹部和盆腔脏器(148处,19.55%)、胸部(109处,14.40%)为主;漏诊病例病死率为2.93%,显著高于总体病死率1.52%(P〈0.01)。结论多发伤患者早期诊疗中容易出现漏诊,影响患者及时的治疗,病死率高于整体水平;应通过反复临床检查和评估预防漏诊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卵巢冠囊肿的 CT 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卵巢冠囊肿的CT 检查资料。结果75例患者共79个病灶,源自卵巢冠48例(51个),输卵管系膜27例(28个);浆液性单纯囊肿77个,浆液性囊腺瘤2个;右侧附件区38个,左侧附件区36个,子宫前上方3个,子宫直肠凹1个,右侧髂窝1个;囊肿大小10 mm×13 mm~174 mm×227 mm;单囊75个,双囊4个,卵圆形34个,欠规则形25个,圆形17个,葫芦状3个;79个病灶均界清、壁菲薄,无壁结节,囊液密度均匀,CT 值0~31 HU;增强扫描68个囊肿边缘见弧形“输卵管明显强化征”;76个病灶同侧卵巢可见;19个病灶见“抱球”征。结论同侧卵巢显示、病灶边缘弧线样“输卵管明显强化征”及“抱球”征是卵巢冠囊肿特征性的 CT 表现,CT 对卵巢冠囊肿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多发伤早期诊疗中漏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多发伤患者漏诊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对策,以降低漏诊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512例多发伤患者的漏诊原因,并针对性提出预防对策。结果多发伤患者漏诊率为16.19%,漏诊原因以意识障碍、休克和镇静治疗(149例次,19.68%)、影像学检查不完善(77例次,10.17%)、患者、家属不遵从医嘱(76例次,10.04%)为主,漏诊患者的住院天数为(23.59±7.26)天,死亡率为2.93%,显著高于整体水平(P0.01)。结论多发伤患者早期诊疗中应优先抢救生命,允许出现非致命伤的漏诊,应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次进行检查和评估,以明确诊断,提高救治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本对我院1995~200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胰岛素瘤做一回顾性分析,结合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Chyloperitoneum: CT diagno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 describe a patient with ovarian cancer in whom computed tomography revealed a fat-fluid level within ascites, indicating chyloperitoneum.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finding is discussed, and a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unusual radiological appearance i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CT及MRI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11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本组18例均行CT或MRI平扫并增强扫描,分析病变在CT及MRI图像上的位置,与邻近脑室、脑膜之关系及病灶周围水肿、内部有无囊变及钙化,最后分析肿瘤的强化特点。结果本组18例中,以实质为主型的11例,肿瘤与邻近脑室关系密切,5例向脑室内突入,9例周围见轻度水肿,其中瘤内可见钙化、囊变的9例,1例合并出血。以大囊为主型7例,均以宽基底与脑膜相连,4例与邻近脑室关系密切,其中6例囊壁不光滑,见不规则壁结节,6例周围未见水肿,1例周围见轻度水肿,病灶实质性部分呈较明显强化。结论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误诊率较高,但肿瘤在CT及MRI影像表现上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