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lncRNA(long non-coding RNA,长链非编码RNA)BC002811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和淋巴结转移及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行胃癌手术切除患者的病例样本共计48例,对这48例胃癌样本采用qPCR检测lncRNA BC002811的相对表达量及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参数,并与淋巴结转移等预后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ncRNA BC002811相对表达量与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特征如大小、发病的部位、侵袭深度、分期及分化程度、是否远处转移等并不存在相关性(P>0.05);而淋巴受累方面,淋巴受累组的lncRNABC002811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而无淋巴受累组的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BC002811表达水平与MVD差异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 lncRNA BC002811相对表达量水平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还需进一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mRNA(VEGF-C mRNA)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分析MVD和VEGF-CmRNA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9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VEGF-C mRNA的表达;CD105(细胞膜糖蛋白)标记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并观察MVD.结果:不同组织学分级乳腺IDC组织中VEGF-C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VEGF-CmRNA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P<0.01;VEGF-C mRNA表达阳性组MVD明显高于VEGF-C mRNA表达阴性组,P<0.001;淋巴结转移组乳腺癌组织中MVD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VEGF-C mRNA表达阳性组(高MVD组)较VEGF-C mRNA表达阴性组(低MVD组)5年生存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C mRNA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MVD密切相关,检测乳腺癌组织中VEGF-C mRNA表达及观察MVD可能预测乳腺癌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VEGF、VEGF-C、Flt-4蛋白表达水平、MVD、Flt-4阳性脉管数及LVD六项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5例乳腺癌石蜡标本中VEGF、VEGF-C、Flt-4、MVD、LVD及Flt-4阳性脉管数的表达水平。结果VEGF表达水平与MVD有显著相关性(P<0.01);VEGF-C表达水平与Flt-4表达水平有显著相关性(P<0.01),且二者均与Flt-4阳性脉管数及LVD有显著相关性(P<0.01)。在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C蛋白表达水平、Flt-4阳性脉管数及LVD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腋淋巴结阴性的血行转移患者中,VEGF及MVD的表达显著高于腋淋巴结阳性的血行转移患者(P<0.05),而VEGF-C、Flt-4及LVD的表达却显著低于后者(P<0.05)。MVD及VEGF-C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血行转移危险密切相关。结论VEGF促进微血管生成;VEGF-C、Flt-4促进淋巴管生成,且二者有显著相关性(P<0.01);VEGF-C、Flt-4及LVD与淋巴结转移状况密切相关;VEGF及MVD与腋淋巴结阴性患者血行转移相关;MVD及VEGF-C可能是乳腺癌患者发生血行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VEGF-A和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Hu SE  Zhang YJ  Cui YM  Zhang HQ 《癌症》2005,24(9):1076-1079
背景与目的:VEGF家族都与血管生成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A,VEGF-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关系密切。本研究探讨乳腺癌组织中VEGF-A、VEGF-C的表达与癌细胞增殖、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98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A、VEGF-C、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98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A阳性率为85.7%(84/98),VEGF-C阳性率90.8%(89/98),两者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均高于未转移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CNA的表达随着VEGF-A、VEGF-C表达强度增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也随之增强(r=0.432,P=0.000;r=0.294,P=0.001)。淋巴结转移组MVD值(64.26±26.40)明显高于未转移组(50.29±29.35)(P<0.05),且随着VEGF-A表达增强,MVD也随之增高(r=0.327,P<0.001),VEGF-C表达与MVD无相关性(r=0.123,P>0.05)。结论:VEGF-A主要介导了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和转移;VEGF-C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与血管密度无关,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胃痛组织中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A、VEGF-C和VEGF-D的表达对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的影响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3例原发性胃癌组织中VEGF-A、VEGF-C和VEGF-D的表达,采用D2-40和CD34免疫组化双染法分别标记淋巴管和血管,并测定淋巴管密度(LVD)和血管密度(MVD).采用单因素分析VEGF-A、VEGF-C和VEGF-D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评价VEGF-A、VEGF-C和VEGF-D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23例胃癌组织中,VEGF-A、VEGF-C和VEGF-D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4.2%、65.9%和41.5%.VEGF-A、VEGF-C或VEGF-D高表达及两两高表达均与LVD有关(均P<0.05);VEGF-A和VEGF-C高表达还与浸润深度、淋巴管浸润、静脉浸润、淋巴结转移和MVD有关(均P<0.05);VEGF-C和VEGF-D高表达均与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VEGF-A、VEGF-C或VEGF-D高表达者的生存时间均明显短于其低表达者(均P<0.05),其中VEGF-A和VEGF-C均高表达者的生存时间最短(56个月).VEGF-A的表达水平、MVD、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VEGF-A和VEGFC均高表达的胃癌有更强的促进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的能力,并可促进肿瘤转移和影响患者预后;VEGF-C和VEGF-D可共同介导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但仅VEGF-A高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胆囊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VEGF-D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胆囊癌组织中VEGF-C、VEGF-D、D2-40和CD31的表达,以10例癌旁正常胆囊组织和19例慢性胆囊炎作为对照,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诸因素的关系.结果 50例胆囊癌组织中,32例VEGF-C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4.0%,31例VEGF-D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2.0%,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但与慢性胆囊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C的表达与胆囊癌患者的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D的表达仅与胆囊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有关.50例胆囊癌组织的微淋巴管密度(MLVD)和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6.94±3.6和36.1±12.8.VEGF-C阳性组和VEGF-D阳性组的MLVD和MVD均高于阴性组.MLVD与淋巴结转移有关,MVD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VEGF-C与VEGF-D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8,P<0.01).结论 在胆囊癌中,VEGF-C和VEGF-D参与胆囊癌的淋巴生成和血管生成的调节,通过增加瘤周淋巴管的密度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7.
胃癌组织中MMP-9表达、微血管生成与胃癌侵袭与转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爱东  吕光成 《肿瘤》2002,22(1):57-58,63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 - 9(MMP - 9)基因表达与血管生成相关性及其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用抗MMP - 9及抗血管内皮细胞CD34单克隆抗体对 40例胃癌组织标本进行标记分析。结果 弥漫型胃癌、有淋巴结转移组MMP 9阳性表达率分别明显高于肠型胃癌和无淋巴结转移组 (P值分别 <0 .0 5和 0 .0 1 ) ;有淋巴结转移组、远外转移组胃癌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组 (P值分别 <0 .0 1和 0 .0 5) ;MMP 9阳性表达组胃癌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 (34 .5± 8.3Vs 2 6 .8± 1 0 .4,P <0 .0 5)。结论 胃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9的基因表达及微血管生成与胃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MMP 9与胃癌血管生成关系密切。联合检测MVD及MMP 9表达对胃癌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讨两者与喉癌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在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择45例经病理确诊的喉癌组织为实验组,20例喉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T-1和VEGF-C蛋白和mRNA的表达,5’-核苷酸酶染色法(5’-Nase)计数淋巴管密度(LVD),CD34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喉癌淋巴结转移组ET-1、VEGF-C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5),二者均显著高于良性喉组织(P<0.01)。喉癌组织中ET-1蛋白表达与瘤内和瘤周LVD、MVD、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TNM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VEGF-C蛋白表达与瘤内和瘤周LVD、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MVD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TNM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ET-1和VEGF-C在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正相关(r=0.456,P=0.001)。生存分析显示ET-1蛋白阳性表达与生存率无关(P>0.05),ET-1+/VEGF-C+、VEGF-C蛋白阳性表达与生存率负相关(P<0.05),其中ET-1+/VEGF-C+阳性表达更具有显著高危死亡率(P=0.000)。Cox回归模型显示ET-1+/VEGF-C+可以独立影响预后(P<0.05)。结论:ET-1和VEGF-C均能促进喉癌淋巴管生成和血管生成。在喉癌组织中ET-1过表达可能通过诱导VEGF-C表达上调促进喉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联合检测ET-1及VEGF-C的表达可成为判断喉癌预后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胃癌组织COX-2、VEGF-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 51例胃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COX-2、VEGF-C及受体VEGFR-3表达,计数肿瘤内淋巴管密度(LVD),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COX-2、VEGF-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8%(32/51),60.7%(31/51).COX-2表达与VEGF-C(r=O.74,P<0.05)、临床分期(r=0.34,P<0.05)、淋巴管密度(r=0.69,P<0.01)和淋巴结转移(r=0.57,P<0.01)呈正相关,与病理分化呈负相关(r=-0.58,P<0.01).VEGF-C表达与淋巴管密度(r=0.45,P<0.01)、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46,P<0.05).随访5年,胃癌组织COX-2表达与生存率呈负相关,COX-2表达阴性组5年生存率(36.8%)显著高于COX-2表达阳性组(15.6%)(P<0.05).结论:在胃癌组织中,COX-2、VEGF-C高表达,COX-2与VEGF-C、淋巴管密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推测COX-2通过诱导VEGF-C表达参与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COX-2检测可能对推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E-cad、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及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的病理样本共计30例,对这30例非小细胞肺癌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钙粘附蛋白E(E-c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分析治疗有效率(OR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以及检测E-cad和vegf的表达,分析E-cad、vegf表达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E-cad、vegf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特征如大小、侵袭深度,肿瘤分期及分化程度、是否转移等并不存在相关性(P>0.05);而淋巴受累组E-cad相对表达量明显下调、vegf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而无淋巴受累组的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vegf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与淋巴结受累转移的风险有关;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后vegf高表达患者ORR为11.2%,PFS为2.1个月,均低于vegf低表达患者(ORR为46.3%.PFS为6.6个月)(P<0.05),E-cad高表达患者ORR为46.3%,PFS为6.6个月,与E-cad低表达患者(ORR为31.8%,PFS为3.5个月)(P<0.05).结论 E-cad、vegf相对表达量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预后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vegf低表达者有效率较高;与E-cad呈正相关,E-cad高表达者有效率较高,但还需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60例乳腺癌、12例良性乳腺病变组织中VEGF-C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D)、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及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C表达水平高于良性乳腺病变组织(u=137.5,P=0.001)。乳腺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与MVD无相关性(P=0.951),而与MLD(r=0.286,P=0.027)及PCNA(r=0.315,P=0.014)有相关性;VEGF-C(r=0.389,P=0.002)、MLD(r=0.335,P=0.009)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状况相关,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VEGF-C、MLD组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分别是低VEGF-C、MLD组的4.059倍(95%CI为1.234~13.349,P=0.021)和3.519倍(95%CI为1.209~10.240,P=0.0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EGF-C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独立于MLD。结论:乳腺癌组织中VEGF-C蛋白表达水平升高,VEGF-C在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且它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独立于MLD。另外,VEGF-C高表达的患者肿瘤细胞的增殖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肿瘤标记物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另收取43例良性肺部感染患者及4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对3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以及糖类抗原153(CA153)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肺癌组VEGF-C、CEA、CA125及CA153表达量均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对照组VEGF-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肿瘤标记物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VEGF-C与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与各单项检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VEGF-C明显高于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肿瘤标记物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VEGF-C联合肿瘤标记物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淋巴结转移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VEGF-C、MMP-2在结直肠癌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关系,探讨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46例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2014年至2017年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的新鲜肿瘤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46例结直肠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C mRNA、MMP-2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直肠癌与癌旁正常组织VEGF-C、MMP-2蛋白的表达,分析VEGF-C mRNA、MMP-2 mRNA和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特征间关系。结果:46例结直肠癌中VEGF-C mRNA(P<0.05)、MMP-2 mRNA(P<0.05)转录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VEGF-C mRNA转录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直径等无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有相关性(P<0.05);MMP-2 mRNA转录水平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无相关性(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VEGF-C蛋白表达量与性别、肿瘤直径和远处转移无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等相关(P<0.05);MMP-2蛋白表达量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和远处转移无相关性(P>0.05),只与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等相关(P<0.05)。两基因间mRNA转录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呈线性相关性(P<0.01)。结论:VEGF-C、MMP-2蛋白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及转移过程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为作潜在靶向标志物,为临床上进一步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胰腺癌肿瘤中心和肿瘤周边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VEGF-D与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VD)的关系,探讨VEGF-C、VEGF-D在胰腺癌淋巴结转移及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胰腺癌组织中VEGF-C、VEGF-D、VEGF受体(VEGFR)-3、CDM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30例胰腺癌中肿瘤周边部位VEGF-C、VEGF-D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3.3%和56.7%,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30.0%和16.7%,P<0.01).VEGF-C、VEGF-D高表达的肿瘤周边部位淋巴结转移、淋巴管和血管浸润显著增加(P<0.01).VEGF-C蛋白阳性组MVD高于阴性组,MLVD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淋巴结转移增多;VEGF-D蛋白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MVD无变化(P=0.07),MLVD高于阴性组(P<0.01),淋巴结转移增加.结论 胰腺癌中肿瘤周边区域中VEGF-C、VEGF-D的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并介导其淋巴管生成;而VEGF-C可能主要参与胰腺癌的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的调节,VEGF-D可能仅参与其淋巴管生成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直肠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与磁共振成像功能学及表征的相关性,探讨其在直肠癌诊断及预后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35例,采集癌组织及配对的正常直肠组织和癌旁正常直肠组织,进行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观察VEGF-C mRNA及蛋白在直肠癌组织及配对正常直肠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VEGF-C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分析、VEGF-C蛋白表达与磁共振成像ADC值及TIC分型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及癌旁组比较,癌组织组VEGF-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高(P<0.000 1、P<0.000 1)。VEGF-C蛋白表达水平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01),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血管或神经浸润及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VEGF-C表达水平与ADC值为负相关性(P<0.000 1)。VEGF-C表达水平与TIC分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VEGF-C与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及磁共振的ADC值具有相关性,可以与磁共振结合共同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