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PI3K、AKT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PI3K和AKT蛋白在62例肺癌组织和30例癌旁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肺癌中的作用机制。结果 PTEN mRNA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但PI3K mRNA和AKT mRNA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则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TEN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8.39%(30/62),明显低于癌旁组织,而PI3K和AKT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03%(49/62)和70.97%(44/6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PTEN、PI3K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相关,而AKT表达与肺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相关( P<0.05)。 PI3K与AKT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P<0.05),AKT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抑癌基因PTEN在肺癌中的低表达和PI3K/AKT的高表达,提示了PTEN、PI3K及AKT可能促进了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而PI3 K/AKT细胞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为肺癌的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 Stathmin 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135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癌旁肺组织中 Stathmin 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小细胞肺癌组织中 Stathmin 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P <0.05),Stathmin 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结论:Stathmin 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上调;Stathmin 基因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TNM分期、组织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癌缺失-1(DLC-1)基因mRNA表达与结肠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手术切除结肠癌标本共60例,以外伤、结肠憩室、结肠炎手术治疗留取的正常组织10例为对照.采用反转录PCR定量检测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DLC-1基因mRNA的表达.依据TNM分期进行分期,采用直线相关分析DLC-1基因表达与结肠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结肠癌组织DLC-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0.085±0.004)明显低于癌旁组织(0.562±0.063),癌旁组织低于正常组织(1.000±0.003).DLC-1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结肠癌分期呈负相关(r=0.51,P< 0.01),DLC-1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46,P< 0.05).结论 DLC-1基因mRNA表达与病理学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呈负相关,DLC-1基因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是研究结肠癌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FHIT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缺失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侧40例肺癌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情况,以癌旁组织作对照。结果:FHIT蛋白表达阴性率在肺癌为65.00%(26/40),FHIT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其中鳞癌为38.46%(5/13),腺癌为77.78%(21/27),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FHIT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性别有相关性(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FHIT在肺癌中失表达或表达下降可能与肺癌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王海峰  陈晓峰  丁嘉安  高文  周逸鸣  陈乾坤 《肿瘤》2006,26(10):920-923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 mRNA表达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53例肺癌标本,44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用RT—PCR方法检测标本中nm23 mRNA的表达水平,根据手术、病理和影像学结果判断有无转移并确定分期,就nm23 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变量之间进行分析。结果:nm23 mRNA在肺癌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3.4%(23/53)和40.9%(18/44),P〉0.05;在低分化、晚期、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中,其nm23 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nm23 mRNA表达阳性和阴性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3个月和46个月,其表达量与患者的预后之间未发现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nm23 mRNA的表达与肺癌的分化、转移及病理分期有关,但尚无足够证据显示其与肺癌的预后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肿瘤干细胞相关基因Bmi-1、POU5F1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69例子宫颈癌组织和16例子宫颈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新鲜组织标本中Bmi-1 mRNA、POU5F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颈癌组织中Bmi-1 mRNA、POU5F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1±0.05和1.75±0.17,高于配对癌旁组织的1.16±0.17和1.46±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 mRNA、POU5F1 mRNA在宫颈癌组织与配对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倍比关系分别为1.31±0.49和1.20±0.95。Bmi-1 mRNA表达与民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POU5F1 mRNA表达与民族、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年龄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 肿瘤干细胞相关基因Bmi-1、POU5F1在子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两者可能与子宫颈癌的不良生物学特性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子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中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家族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73例甲醛固定和石蜡包埋的肝细胞癌组织切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ASPP蛋白家族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癌旁正常组织中,ASPP1和ASPP2的表达阳性率高于肝细胞癌组织(P=0.000,0.000),但是肝细胞癌组织中iASPP的表达阳性率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P=0.000)。在肝细胞癌组织中,ASPP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但与病理分级有关(P=0.001);ASPP2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P=0.000,0.000),与胜别、年龄以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iASPP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4),但是与性别、年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ASPP蛋白家族异常表达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机制相关,ASPP1和ASPP2表达水平下调并与肝细胞癌病理分级相关,而iASPP的表达水平上调与癌的淋巴转移相关,iASPP可能是基因治疗肝细胞癌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周期素依赖性激酶10(CDK10)在食管鳞癌中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 PCR 检测 CDK10基因启动子在55例食管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食管鳞癌组织中 CDK10甲基化阳性率(69.1%,38/55)显著高于癌旁对照组织(9.1%,5/55)(P <0.01)。CDK10甲基化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 <0.05)。结论:CDK10基因甲基化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Ets1和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Ets1和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1)Ets1和VEGF蛋白在乳腺IDC组织中高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1);癌组织中Ets1蛋白表达高于VEGF,且两者呈正相关(r为0.8827,P<005); Ets1和VEGF蛋白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2)Ets1 mRNA、VEGF mRNA在乳腺IDC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1);Ets1mRNA水平明显高于VEGF mRNA (P<0.01),且两者正相关(r=0.984,P<001); Ets1 mRNA、VEGF mRNA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ts1和VEGF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表达,两者表达间均呈正相关;两者表达均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RMS1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Trizol提取组织总RNA,将mRNA转录成cDNA,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FQ-PCR)技术检测乳腺组织BRMS1mRNA表达,以BRMS1mRNA和GAPDHmRNA含量的比值表示BRMS1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RMS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也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0.01),BRMR1mRNA低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0.01),而与患者年龄、癌肿大小、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BRMS1mRNA的低表达与乳腺癌的发展与转移有关,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转移的一个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s 78,GRP78)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取自2007年10月至2008年11月在山东大学附属济南中心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的新鲜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59例及距癌组织5 cm以上的手术远端切缘的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20例,RTPCR检测GRP78 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GRP78蛋白的表达,并从mRNA和蛋白水平分析GRP78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淋巴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RP78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组织(均P<0.01)。GRP78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深度(P<0.05或P<0.01)、分化程度(P<0.05或P<0.01)、病理分期(pTMN, P<0.01)及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0.01),而与患者性别及肿瘤长径无关(P>0.05)。结论: GRP78参与了人类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表达水平随着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其可作为衡量食管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的一种有潜在价值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VEGF-C、VEGFR-3、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LVD)及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肝细胞癌组织标本6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20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析其中VEGF-C及VEGFR-3 mRNA 的表达,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癌MVD及LVD,并分析四者与肝癌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 肝癌组织VEGF-C、VEGFR-3 mRNA表达、MVD及LVD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肝癌组织中,VEGF-C与VEGFR-3表达、MVD及LVD均呈正相关(P<0.01),VEGF-C及VEGFR-3表达与肝癌肝内转移、门静脉癌栓形成及淋巴转移相关(P<0.01),MVD与肝癌肝内转移、门静脉癌栓形成相关(P<0.01),LVD与淋巴转移相关(P<0.01)。结论 肝细胞癌组织中VEGF-C及VEGFR-3表达增多,可能通过参与血管、淋巴管生成促进肿瘤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组织及宫颈癌细胞系中miR-135a-5p、GATA3和STAT3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各宫颈组织及细胞中miR-135a-5p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SP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宫颈组织和细胞中GATA3和STAT3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35a-5p与GATA3 3’UTR间的作用,分析miR-135a-5p和GATA3 mRNA的表达结果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miR-135a-5p在宫颈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均上调(均P<0.05)。GATA3 mRNA的表达水平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增加而降低(P<0.05);STAT3mRNA表达水平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增加而升高(P<0.05)。miR-1 3 5 a - 5 p 可靶向作用于GATA3 3 ’UTR。宫颈癌组织中miR-135a-5p与GATA3(r=-0.6656)、GATA3和STAT3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4534)。在宫颈癌中miR-135a-5p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GATA3mRN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结论 宫颈癌中miR-135a-5p和STAT3表达上调,GATA3表达下调,三者可能通过相互作用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趋化因子受体CcR5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经结肠癌根治术切除且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结肠癌组织标本94例,选取50例距离肿瘤边缘>5 cm,且经病理学检查为正常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癌旁组织中CcR5的mRNA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CcR5 mRNA水平和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癌旁组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cR5 mRNA表达水平和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肝转移、TNM分期均有关,肿瘤大小>5 cm、出现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Ⅲ~Ⅳ期结肠癌患者CcR5的mRNA表达水平和阳性表达率均相应高于肿瘤大小≤5 cm、未发生转移、Ⅰ~Ⅱ期患者(P<0.05).LMVD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肝转移、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cR5的mRNA表达水平与LMVD呈明显正相关(γ=0.9176,P=0.0099).结论 趋化因子受体CcR5的高表达与结肠癌发生、转移均有关,检测CcR5对于结肠癌的诊断和预测转移情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5(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5,MEK5)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06月至2017年06月本院收治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术中收集入组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qRT-PCR法、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EK5表达;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MEK5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性;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MEK5 mRNA对患者预后不良预测价值。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MEK5 mRNA表达水平及MEK5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高级别、T_(2)-T_(4) TNM分期、浸润性及淋巴结转移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癌组织中MEK5蛋白高表达率明显高于低级别、T_(a)-T_(1) TNM分期、非浸润性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MEK5蛋白高表达患者中无复发生存16例,无复发生存率为31.37%;MEK5蛋白低表达患者中无复发生存28例,无复发生存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低级别、T_(2)-T_(4) TNM分期、淋巴结转移、MEK5高表达是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MEK5呈高表达,与患者TNM分期、病理分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可能作为临床评估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 associated gene 1,MTA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至2013年期间在我院经病理科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10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MTA1蛋白和mRNA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 结果:在101例结肠癌组织中MT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相应癌旁组织(P<0.01);MTA1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淋巴管浸润、神经浸润呈正相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在19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TA1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其癌旁组织(P<0.05)。结论:MTA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相对高表达,其表达量的高低可影响患者预后,在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微淋巴管密度(LMVD)的表达、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50例结直肠癌和50例癌旁结直肠组织中Id-1和MMP-9的表达,并以D-240为标志物,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内LMVD值。结果 Id-1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0%和78.00%,而在结直肠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4.00%和2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直肠癌中的LMVD值为(15.18±2.16),显著高于结直肠癌旁组织(5.24±1.09)(P<0.01);Id-1和MMP-9的表达及LMVD值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等均具有相关性(均P<0.01);癌组织中Id-1阳性表达组L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癌组织中MMP-9阳性组L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且结直肠癌组织中I d - 1 与MMP- 9 呈明显正相关性(P<0.01)。结论 Id-1和MMP-9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两者表达上调可能是诱导结直肠癌微淋巴管生成及淋巴道转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KAI1/CD8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对69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区域淋巴结组织中KAI1 mRNA和CD82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在69例原发性乳腺癌中,癌旁组织中KAI1基因在区域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和区域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癌组织和区域淋巴结组织中KAI1基因在区域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和区域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mRNA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CD82表达与临床病理类型以及PR表达无相关性(P>0.05),而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ER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KAI1/CD82的表达与乳腺癌的转移及某些临床病理因素有关,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域5(HMGN5)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眉山市人民医院2005年4月至2010年10月手术切除的176例结直肠癌组织和78例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以上组织中HMGN5的表达水平,比较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HMGN5阳性表达率,分析结直肠癌组织HMGN5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病理分级、TNM分期和肿瘤大小)的关系,根据随访资料分析不同HMGN5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的HMGN5阳性表达率为6875%(121/176),高于癌旁组织的2692%(2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HMGN5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病理分级和肿瘤大小均无关,与TNM分期有关,其中Ⅲ、Ⅳ期组织的HMGN5阳性表达率为8105%(77/95),高于Ⅰ、Ⅱ期的5432%(4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N5阴性表达者的中位生存期为560个月,长于阳性表达者的370个月(P<005)。 结论HMGN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且阳性表达者的预后较差、TNM分期较晚,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在结直肠癌诊断及病情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宫颈癌组织中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和RASSF1A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0例宫颈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采用巢式特异性甲基化方法检测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宫颈癌和癌旁组织中RASSF1A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mRNA表达水平(0.26±0.05)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28±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P=0.026);宫颈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率(0.71%±0.0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66%±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P=0.000);RASSF1A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病理分化程度(t=3.31,P=0.002)、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分期(t=2.13,P=0.040)、淋巴结转移(t=2.56,P=0.015)、浸润深度(t=2.93,P=0.006)有关;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与病理分化程度(t=2.08,P=0.045)、FIGO分期(t=2.66,P=0.011)、淋巴转移(t=2.22,P=0.033)、浸润深度(t=2.12,P=0.041)有关.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RASSF1A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恶性程度相关,RASSF1A基因甲基化水平有望成为宫颈癌转移风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