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肺癌根治术的8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患者所行麻醉方式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单纯行全麻者42例归为对照组,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者42例纳入观察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影响的差异性。结果术后24 h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术后24 h相比对照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水平明显更高(P<0.05)。术后1周2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水平与术前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NK细胞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术后1周相比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NK细胞水平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纯全麻,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更小,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60例行择期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全麻组(Ⅰ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Ⅱ组)。分别于麻醉前、切皮后1 h、术毕、术后1 d、术后3 d和术后7 d晨采静脉血检测血清IL-6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同麻醉前相比,Ⅰ组术中及术后1 d和3 d血清IL-6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 Ⅱ组则无明显变化。两组切皮后1 h及术毕CD+3、CD+4和CD+4/CD+8均下降,与麻醉前比,P<0.05;术后1 d下降较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Ⅱ组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均已恢复至术前水平,同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T淋巴细胞亚群各组数据均已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 硬膜外阻滞可抑制全麻对胃癌患者围术期血清IL-6浓度的增加,减轻免疫功能的抑制,有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以及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患者术中接受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B组患者术中接受静脉全麻.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以及术后情况,分别评价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并进行分析,分别检测并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较B组显著缩短(P<0.05).术后3h及6 hA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术毕以及术后A组患者的CD4+以及CD4 +/CD8+明显比B组高(P<0.05);且手术结束后,A组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较B组低(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手术以及术后情况,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常规全麻与联合麻醉对胃癌合并高血压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胃癌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术前接受常规全麻,治疗组患者术前接受硬膜外麻醉联合常规全麻,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术中麻醉剂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肺部啰音、术中体动和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BP、DBP及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SBP、DBP及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麻醉诱导后、手术探查时、拔管时、拔管5 min的SBP、DBP及HR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中麻醉剂的应用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及肺部啰音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胃癌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联合麻醉相对于常规全麻可降低患者麻醉诱导后及术中的SBP、DBP及HR,降低麻醉剂的应用剂量,缩短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降低患者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及肺部啰音的发生率,对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超  周新华  罗伟 《现代肿瘤医学》2021,(22):3990-399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及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全身麻醉组及复合麻醉组。复合麻醉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经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诱导后吸入七氟醚;全身麻醉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吸入七氟醚,术后均采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1天、术后2天及术后3天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和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于术前、手术结束时、术后1天及术后3天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法测定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值。结果:复合麻醉组患者在术后1天及术后2天时VAS评分均低于全身麻醉组(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3天时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合麻醉组患者镇痛持续时间多于全身麻醉组患者(P<0.01);复合麻醉组患者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全身麻醉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术后1天及术后3天时CD3+、CD4+、CD4+/CD8+及NK细胞值均低于术前(P<0.05);复合麻醉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术后1天及术后3天时CD3+、CD4+、CD4+/CD8+及NK细胞值均高于全身麻醉组患者(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够提供更加显著的镇痛效果,对T淋巴细胞的抑制更少,同时能够保护NK细胞活性,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70例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5例.研究组给予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静脉恒速注射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期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等变化;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睁眼时间;两组患者停止给药后意识程度(OA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SBP、DBP、HR水平均较诱导前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诱导后SBP、DBP、HR分别为(98.4±10.1)mmHg、(59.1±9.2) mmHg、(82.5±5.4)次/分,对照组分别为(103.0±10.9) mmHg、(63.8±8.7) mmHg、(86.3±5.2)次/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分别为(11.24±4.25) min、(10.87±4.45) min,对照组分别为(15.44±4.40) min、(15.76±4.61) min,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停止给药时、停药30 min、停药60 min OAA/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情况,促进麻醉后恢复,缩短拔管及睁眼时间,降低感染、刺激呼吸道等危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治疗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功能以及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各免疫细胞(CD3+、CD4+、CD4+/CD8+和NK)的活性均较术前减弱(P<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患者各免疫细胞的活性与术前水平相近(P>0.05),对照组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和实验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的发热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含量分别为(25.2±5.8)g/L、(136.7±18.8)g/L和(25.5±6.0)g/L、(134.3±17.7)g/L,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实验组术后第7天前白蛋白及白蛋白含量分别为(172.5±22.8)g/L、(37.6±7.7)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45.5±20.5)g/L、(31.3±7.5)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前路腰方肌阻滞(QLB)复合全麻在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经腹直肠癌根治术的8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对照组(n=40),其中对照组给予全麻,观察组给予QLB复合全麻,对比两组不同时间段舒芬太尼消耗量、术后恢复情况、免疫功能(CD3+、CD4+、CD8+)及术后不同时刻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舒芬太尼消耗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晚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地佐辛补救镇痛率[17.50%(7/40)]低于对照组[37.50%(15/40)](P<0.05);T1、T2时两组CD3+、CD4+、CD8+水平均较T0降低,但T2时观察组CD3+、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同时刻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QLB复合全麻在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麻醉中可有效提高镇痛效果及舒适度,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促进术后免疫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肺癌根治术患者T细胞亚群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山东省临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行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全麻组与复合组,每组45例,全麻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组患者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T细胞亚群及苏醒质量。结果全麻组患者治疗后CD3+、CD4+和CD4+/CD8+分别为(720.31±40.56)μl、(310.22±100.98)μl和(1.40±0.92),复合组患者治疗后CD3+、CD4+和CD4+/CD8+分别为(685.29±90.11)μl、(340.19±88.98)μl和(1.52±0.98),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3+升高、CD4+及CD4+/CD8+水平均降低,且治疗后,全麻组CD3+较高,CD4+及CD4+/CD8+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min,全麻组的MAAS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院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全麻组治疗后30min与两组治疗后6h的MAAS评分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相比于全麻,对肺癌根治术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较小,提高了苏醒质量,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96例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给予相同的麻醉方法,术后镇痛观察组给予低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观察2组患者术前1 d、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的MMSE评分;术前1天(T0)、术后12 h(T1)、24 h(T2)、48 h(T3)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术前1天对比,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术后6 h、12 h、24 h的MMSE评分明显降低,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SE评分术后72 h恢复至术前.与T0时间点对比,对照组的CD3+、CD4+、CD4+/CD8+、NK细胞在T1、T2、T3点的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的CD3+、CD4+、CD4+/CD8+、NK细胞在T1、T2点均显著降低,T3点与T0点无差异.在T1、T2、T3点时,观察组的CD3+、CD4+、CD4+/CD8+、NK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的T1、T2、T3点的CD8+与T0对比,组内及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应用低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不增加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有利于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高龄肿瘤患者的麻醉处理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肿瘤患者手术的麻醉处理并评价其效果。方法:52例高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n=28)采用硬膜外麻醉,B组(n=24)采用全身麻醉。比较:(1)MBP、HR、RR、SpO2变化;(2)镇静镇痛、肌松情况、牵拉反射情况以及麻醉效果;(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MBP、HR、RR、SpO2明显比A组平稳;镇静镇痛、肌松情况及麻醉效果B组比A组优越;术后呼吸道感染B组发生较多。结论:高龄肿瘤患者的麻醉方法选择须谨慎进行,麻醉效果以全麻为好,但要注意防治呼吸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食管 气管导管 (Combitube)在中小手术麻醉全程中使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方法 :乳腺癌病人 38例 ,随机分入两组。Combitube组 (C组n =19) ,气管导管组 (T组n =19)。诱导后喉镜明视下C组食管插入Combitube ,T组经声门插入气管导管。麻醉中呼吸参数设定相同。使用Datex OhmedaS 5监测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通气功能及气道力学的变化 ,并随访术后并发症。结果 :插管前两组间的各种参数无差异 ,插管时两组间SBP、DBP、HR、SpO2 、ETCO2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C组吸气峰压 (Ppeak)明显高于T组 ;一秒率 (FEV 1.0 % )和肺顺应性 (CL)术中明显降低 ,且与T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C组FEV 1 0 %ETCO2 和CL在插管后 5 5分钟与插管后 5分钟比较有明显变化 (P <0 .0 5 )。手术后并发症两组间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Combi tube在中小手术麻醉的气道管理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2种麻醉方式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将80例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舒芬太尼+丙泊酚靶控注射,对照组舒芬太尼静脉恒定速度注射+丙泊酚靶控注射.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麻醉苏醒情况和麻醉停止后意识程度.结果 2组患者t1和t2时刻SBP、DBP、HR水平均明显低于同组t0时刻,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t3时刻SBP、DBP、HR水平与同组t0时刻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t0、t1、t2、t3时刻SBP、DBP、H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停止即刻、麻醉停止后30 min及麻醉停止后60 min OA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丙泊酚靶控注射麻醉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缩短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可作为优选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患者在异氟醚-ZEUS循环紧闭麻醉苏醒期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35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在全身麻醉下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应用ZEUS麻醉机的Autocontrol模式,吸入异氟醚-N2O-O2维持麻醉。记录异氟醚的吸入和呼出时间、睁眼时间,麻醉药的用量;记录在停药、自主呼吸恢复、呼之睁眼时的Narcotrend分级(NTS)、Narcotrend指数(NTI)、呼气末异氟醚浓度(EXP)、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随访有无术中知晓。结果与停药时相比,自主呼吸恢复、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显著[(108.1±13.4)mmHg(1mmHg=0.133kPa)、(66.3±12.1)mmHg、(84.3±12.5)mmHg、(69.8±12.5)次/min与(124.6±17.9)mmHg、(75.7±14.5)mmHg、(96.0±14.6)mmHg、(82.8±15.0)次/min与(128.0±16.3)mmHg、(77.1±15.0)mmHg、(99.8±15.3)mmHg、(85.2±18.5)次/min](t=-4.365、-2.951、-3.574、-3.921;t=-5.554、-3.309、-4.642、-4.085,均P〈0.01);NTI、EXP、MAC变化显著[50±7、(0.9±0.0)%、(1.2±0.1)%与74±12、(0.1±0.1)%、(0.2±0.2)%与(86±10)%、0、01(t=-9.382、z=-7.262、z=-7.186;t=-16.682、z=-7.835、z=-7.728,均P〈0.01)。术后随访无术中知晓。结论异氟醚适合ZEUS麻醉机低流量循环紧闭的麻醉方式,但患者意识恢复需要的时间长。  相似文献   

16.
崔光荣  张果 《实用癌症杂志》2017,(11):1845-184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不同麻醉处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直肠癌患者66例,全部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按照入院时间的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全身麻醉组以及硬膜外麻醉组与全身麻醉混合组,每组22例.观察3组患者的气腹时间、手术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同时记录在术中气腹后10 min和气腹后60 min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数据,以及术后发生恶心、肌肉松弛、躁动等不良反应症状.结果 混合组的苏醒时间短于硬膜外麻醉组与全身麻醉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10 min后以及60 min后混合组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 h内,混合组在肌肉松弛、躁动与恶心呕吐方面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硬膜外麻醉组与全身麻醉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采用全身与硬膜外混合麻醉的方式,能够使患者及时苏醒,在术中保持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等指标的平稳,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地麻醉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术前心理状态对妇科肿瘤切除术患者全麻镇静时间、苏醒时间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年龄在39~66岁,行择期妇科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05例,按照Zua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焦虑状态自评的分数,将10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和焦虑组(B组)两组.观察上述两组全麻镇静时间、苏醒时间和术后视觉模拟(VAS)评分情况.结果 焦虑组全麻镇静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焦虑组的术后VAS评分也明显大于正常组(P<0.01).结论 术前患者的焦虑心理状态对全麻效果有一定的影响,麻醉医师应重视术前访视患者.  相似文献   

18.
范昌桂 《实用癌症杂志》2014,(11):1431-1432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应用不同麻醉方式对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影响。方法选取实施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4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全麻方式,观察组采取复合麻醉方式。术后对2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对照并分析。结果采用复合麻醉方式的术后患者与全麻方式的术后患者相比,疼痛更少,效果明显。结论应用复合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止痛,临床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The majority of children under 3 years require anesthesia for radiotherapy.MethodsThis work reports the experience of Paul-Strauss Center over a 4-year period on 15 children and covering 386 general anesthesia.Results and conclusionThe rate of anesthesia-related complications was low (0.5%) subject to the experience of the anesthesiologists and follow-up recommendations.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Proton therapy is a newer modality of radiotherapy during which anesthesiologists face specific challenges related to the setup and duration of treatment sessions.

Purpose

Describe our anesthesia practice for children treated in a standalone proton therapy center, and report on complications encountered during anesthesia.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anesthetic records for patients ?18 years of age treated with proton therapy at our institution between January 2006 and April 2013 was performed.

Results

A total of 9328 anesthetics were administered to 340 children with a median age of 3.6 years (range, 0.4–14.2). The median daily anesthesia time was 47 min (range, 15–79). The average time between start of anesthesia to the start of radiotherapy was 7.2 min (range, 1–83 min). All patients received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TIVA) with spontaneous ventilation, with 96.7% receiving supplemental oxygen by non-invasive methods. None required daily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Two episodes of bradycardia, and one episode each of; seizure, laryngospasm and bronchospasm were identified for a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0.05%.

Conclusions

In this large series of children undergoing proton therapy at a freestanding center, TIVA without daily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provided a safe, efficient, and less invasive option of anesthetic c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