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对直肠类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超声内镜指导选择符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指征的14例直肠类癌,病变直径0.5cm-1.5cm,标记切除范围、黏膜下注射、沿标记钩刀切开病灶周围黏膜、剥离病灶、处理创面及术后追踪。结果 14例直肠类癌均成功经内镜切除,ESD手术时间为25min-50min,5例术中创面出血,3例电凝后止血,2例钛夹止血。无术后大量出血,未发生皮下气肿或穿孔。4周-8周后复查超声内镜,创面愈合良好,未见肿瘤残留和复发,随访3月-38月,均无复发。结论 超声内镜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准确、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据其临床表现及经内镜超声检查结果确诊为SMT的患者22例,肿瘤直径0.5 ~3.0 cm,均行ESD治疗,术后进行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的随访及内镜复查.结果 22例SMT患者行ESD均一次性完整切除,基底和切缘均未见病变累及.病理学诊断:食管平滑肌瘤6例,早期食管癌2例,胃平滑肌瘤3例,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例,胃黏膜内癌2例,直肠腺瘤癌变4例,结肠脂肪瘤1例.手术时间(自进镜开始至完整剥离病变)35 ~ 116 min,平均53 min.22例患者均未出现皮下气肿、纵隔气肿、隔下游离气体等穿孔体征,无大出血及迟发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4~7d,平均5.5d.术后均随访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复查胃肠镜,均未见复发.结论 ESD是治疗SMT的一项简单有效、并发症少、费用低、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在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的同时还可以完整切除病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直肠类癌超声内镜下影像特征,探讨内镜下微创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分析29例直肠类癌超声内镜下影像特征,8例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观察并发症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8例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手术时间平均50min(35~85min),术后随访1年无一例复发转移。[结论]类癌在超声内镜下有其特征性表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安全,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实  朱舒文 《肿瘤学杂志》2012,18(9):704-707
食管癌的早期诊治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及生活质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于早期食管肿瘤是一个经济有效且微创的治疗方法.全文收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文献,并就食管早期肿瘤ESD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所用器械、治疗经过及注意事项、术后处理、并发症及病灶复发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T)的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行直肠ESD治疗、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为RNET的80例患者(91处病变)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所有病变均为完整切除病灶。有症状的患者术后3天~2月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标本切缘阳性率20.88%(19/91),切缘可疑阳性率35.16%(32/91)。切除标本最大长径20 mm。单因素分析中,肿瘤长径≥10 mm、肿瘤处于G2级与切缘可疑阳性及阳性相关(P<0.05)。肿瘤处于G2级为切缘可疑阳性及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仅有1例患者术前证实为RNET。中位随访时间34月,复发率4.40%(4/91)。结论ESD在治疗直径<20 mm的G1级和G2级的RNET患者中具有良好疗效。对于ESD术后显示切缘阳性及可疑阳性的RNET患者,可密切随访暂不实施其他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探讨内镜下结直肠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03月至2017年03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1例结直肠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特征、治疗、病理、免疫组化和随访情况.结果:4例结直肠神经鞘瘤位于乙状结肠、3例位于直肠、4例位于横结肠.11例神经鞘瘤患者结肠镜下表现为黏膜下肿物或表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早期直肠癌和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间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早期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情况、病灶情况及术后并发证。结果患者均完成内镜下黏膜剥离手术,其中2例因黏膜下注射抬举征阴性而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未见腹腔淋巴受侵犯。手术平均用时为(62.5±2.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20.5±3.9)ml,一次性病灶整块切除率为87.5%,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为97.5%。肿瘤平均直径为(1.8±0.8)cm,恶性肿瘤85例(70.8%),癌前病变35例(29.2%),术后穿孔2例(1.7%),延迟出血5例(4.2%),下腹轻度疼痛13例(10.8%)。结论应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效果良好,患者损伤小,病灶完整切除率较高,手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孙海青  张健  吕丹丹  宋淳 《癌症进展》2022,(22):2345-2348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早期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8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给予ESD。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3年生存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天,两组患者血清TNF-α、hs-CRP、IL-6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但观察组患者TNF-α、hs-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EORTC 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患者EORTC 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3年复发率、3年生存率比...  相似文献   

9.
陈振道  陈浩 《现代肿瘤医学》2016,(15):2415-2418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于结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至2015年广东化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 NENs 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病理特征、临床疗效、完整切除率、并发症预后等进行总结。结果:48例患者经 ESD 治疗后,肿瘤均得到切除,完整切除率为100%。手术时间为18~55min[平均(21.45±6.23) min],手术中出血量为(17~32)ml[平均(21.96±5.63)ml]。出血6例,穿孔1例,经治疗后情况均缓解,术后3至12个月后随访,无复发、残留的迹象。结论:ESD 对治疗未及固有肌层小于20mm 的结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有效安全,具有根治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早期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间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早期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应用EMR治疗的56例患者纳入EMR组,将应用ESD治疗的42例患者纳入ESD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整体切除率、术后远期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治疗费用均低于E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整体切除率、1年、2年和3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穿孔、迟发性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3个月后,两组患者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升高,且ESD组高于EM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期直肠癌患者应...  相似文献   

11.
金胜  丁汉琳 《实用癌症杂志》2018,(4):609-611,614
目的观察丙泊酚麻醉在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患者90例,根据不同麻醉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太尼联合维库溴铵麻醉,在对照组基础上研究组加用持续泵入丙泊酚。对两组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Ransay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检测两组血清中S100β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6 d,两组患者的Ransay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对照组患者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研究组(P<0.01)。研究组术后3 d认知障碍发生2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 h和6 h血清中S100β蛋白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结论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使用丙泊酚麻醉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起到保护作用,下调血清中S100β蛋白水平可能与之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丙泊酚麻醉在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胃癌患者共78例,依据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取维库溴铵和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持续泵入丙泊酚;两组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记录两组1个月随访期间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Ransay评分;检测两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9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 d,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Ran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 h和6 h,观察组血清HMGB1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应用丙泊酚麻醉,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粘膜下肿瘤的临床诊疗情况。方法收集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112例早期胃粘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效果、术后病理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11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8. 9±19. 4) min,治愈性切除率为91. 07%,病灶平均直径为(1. 4±0. 9) cm。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9例。术中穿孔6例,内镜下治疗成功。治愈性切除标本102例,术后病理确诊为分化型腺癌。非治愈性切除标本10例。术后病理提示浸润黏膜下中层者3例,其中2例为中分化腺癌、1例为低分化腺癌,均追加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外科治愈,腹腔未见淋巴结转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胃窦发病、合并溃疡是术中穿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灶大小是迟发性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粘膜下肿瘤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七氟醚麻醉应用于冠心病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有效性及对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心病胃癌患者66例,依据麻醉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芬大尼和维库溴铵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持续性吸入七氟醚.2组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及术后6d镇静和疼痛评分.检测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舒张早期/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值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CVP、SpO2、HR以及术后6d的Ransay和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c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而LVEF和E/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心病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应用七氟醚麻醉效果良好,且发挥了较好心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was originally developed for en bloc resection of large, flatgastrointestinal lesions. Compared with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 ESD is considered to be moretime consuming and have more co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of early esophageal carcinoma, such as bleeding,stenosis and perfora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SD and EMRfor such lesions. We searched databases, such as PubMed, EMBASE, Cochrane Library and Science CitationIndex updated to 2013 for related trials. In the meta-analysis, the main outcome measurements were the en blocresection rate, the histologically resection rate and the local recurrence rate. We also compared the operation timeand the incidences of procedure-related complications. Five trials were identified, and a total of 710 patients and795 lesions were included. The en bloc and histologically complete resection rates were higher in the ESD groupcompared with the EMR group (odds ratio (OR) 27.3; 95% CI, 11.5-64.8; OR 18.4; 95% CI, 8.82-38.59). The localrecurrence rate was lower in the ESD group (OR 0.13, 95 % CI 0.04-0.43). The meta-analysis also showed ESDwas more time consuming, but did not increase the complication rate (P=0.76). The results implied that comparedwith EMR, ESD showed better en bloc and histologically resection rates, and lower local recurrence, withoutincreasing the incidence of procedure-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esophagea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表浅型食管癌(SEC)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导致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14处SEC病变(207例患者)行食管ESD治疗的情况。共随访15~102月,中位随访时间48月。结果所有病例中,整块切除率89.25%(191/214),完全切除率80.84%(173/214),治愈性切除率70.09%(150/214),非治愈取切除率29.91%(64/214),切除标本最大长径110 mm。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肿瘤体积、术时病灶抬举情况和手术时间与术后导致非治愈性切除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肿瘤长径≥50 mm、术时病灶抬举欠佳是术后导致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在非治愈切除组中,ESD后无任何相关治疗的患者与接受开放手术的、放化疗的患者的无癌生存期、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一般状况差的、不愿行外科手术及放化疗的非治愈性切除患者,定期内镜检查亦不失为一个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丁汉琳  金胜 《实用癌症杂志》2018,(3):405-407,411
目的观察丙泊酚麻醉应用于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有效性以及对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食管癌患者89例,根据患者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维库溴铵和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持续静脉泵入丙泊酚;2组患者均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记录2组患者1个月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术后Ransay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检测2组血清中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观察组患者的Ran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6 h,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加用丙泊酚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性好,且可降低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  相似文献   

18.
19.
程璞  卢召  黄飞 《中国肿瘤》2020,29(5):396-400
[目的]探讨追加补救腹腔镜根治手术应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T1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完成的行补救腹腔镜根治手术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T1期结直肠癌患者(补救根治术组)122例和直接行腹腔镜根治手术的T1期结直肠癌(直接根治术组)1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体质指数、ASA分级、手术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手术方式、失血量、检出淋巴结数量、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日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尽管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补救根治术组吻合口瘘发生风险增高。补救根治术组中患者更年轻并且男性患者较多,首次进食时间较早,术后大体标本发现淋巴结转移风险也较高(均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不增加进行补救腹腔镜手术的困难程度。不过补救根治术组的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同时要密切关注补救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风险。但是对于非治愈性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的患者,补救手术是有益的并且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