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针灸专家陈太羲教授于1996年10月在郑州考察时无疾而终。陈教授身中医临床、科研、教育工作达55年之久,生前曾历任台湾中国医药学院教授、中国医学研究所所长、针灸研究中心主任、附设医院中医副院长等要职,他的去世,实为台湾中医界的损失。不久前,笔者收到陈教授的门生庄宏达先生寄赠陈太羲编著的《集合观解剖图稿》(以下简称《图稿》,和《陈太羲教授中医药论文集》(以下简称《论文集》)两部论著。《图稿》共有156幅图,以彩绘揭橥(即主张)两千两百年前中国整体整合人形解剖的伟绩;《论文集》收藏了陈氏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和学术研讨会上…  相似文献   

2.
台湾著名针灸专家陈太羲教授于1996年10月在郑州考察时无疾而终,他献身中医临床、科研、教育工作达55年之久,生前曾历任台湾中国医药学院教授、中国医学研究所所长、针灸研究中心主任、附设医院中医副院长等要职,他的去世,实为台湾中医界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张仁,1945年生。1983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针灸系,并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上海中医药情报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中医文献杂志》主编,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上海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欧洲中医针灸进修培训中心(荷兰)客座教授。从事针灸临床和文献研究30多年,主编出版《急症针灸》、《难病针灸》、《实用中国针灸临床系列丛书》、《中国针刺麻醉发展史》、《165种病症最新针灸治疗》、《中医治疗现代难病集成》等中医针灸专著30余部;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1989年至1997年,先后3次应邀赴比利时欧洲中医大学和荷兰…  相似文献   

4.
海峡两岸第二届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议于1991年9月23~26日在中国厦门国际中医培训交流中心召开,来自海内外中医药界的百余名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共为岐黄春秋谱写新篇。本届交流大会的主题是:多方位、多层次开展海峡两岸交往,争取实现双向交流,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努力。大会收到海内外学者送来的论文206篇。台湾中国医学学院董事长、90高龄的陈立夫先生寄来了《中医的中和位育原理一一新的医学如何产生》新论。送来医研成果和学术论著的还有两岸著名中医专家陈太羲、陈可冀、干祖望、盛国荣等。他们从中医古典奥义的新解、临床经验的总结、手法改进  相似文献   

5.
卞嵩京(1939-),系原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上海市中医脾胃病协作中心委员,现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特聘研究员。近代沪上名医四川刘民叔(1897—1960年)先生的嫡传弟子。主要著作有《伤寒如是读》《金匮要略绎义》《神农本草经读后》《述评陈修园医学三字经》《述评章太炎猝病新论》等专著,发表《刘民叔先生学术思想》《刘民叔用药特色》《张机仲景考》等学术论文数十篇。  相似文献   

6.
诞生于民国时期的澄江针灸学派,在"中医科学化"思潮的影响下,进行了一系列针灸科学化实践,不仅创办了中国针灸学研究社、中国针灸讲习所、中国针灸医学专门学校、针灸疗养院等科研、教学和医疗机构,还创办《针灸杂志》、出版《中国针灸治疗学》《中国针灸学讲义》等学术专著和教材,尤其培养了大批根植于临床、兼具现代科学素养的针灸人才,对现代针灸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杨达夫治疗温病经验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达夫(1897-1966),名焕之,江苏省泰兴县人。杨氏自幼随父学医,1915年就读于山西大学,1924年始在太原行医,医名渐著,曾任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理事。1928年执业于天津,自1930年起先后整理刊行其父遗著如《灵素气化新论》、《温病讲义》、《医学新论》等书。  相似文献   

8.
赵尔康     
1913年生于江苏省江阴县,1932年随承淡安学习,1935年任中国针灸医学专门学校教务主任、中国针灸研究社社员,1948年主办中国针灸研究社,1952年创办《现代针灸》杂志,1959年负责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理论研究室工作,1972年任《新医药学杂志》编审,1978年任《针灸学辞典》、《中国医学百科全书·针灸学》编委,1979年任中华全国针灸学会常务委员兼秘书。现任《中医杂志》社编审,中国中医研究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医史文献分会成员,中医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腧穴研究会顾问,香港中国针灸协会顾问.  相似文献   

9.
我省已故针灸名家承淡安先生(1898—1957),一名澹盦,原系江阴县人,少时随父习医,学通外、儿、针灸,悬壶后因临床深感针灸疗效之卓著,即矢志攻研针灸之道,以复兴针灸事业为己任,举办针灸函授学习班,编著针灸学讲义,竭力为发扬祖国医学贡献力量。建国后,曾任江苏省中医学校校长,平生著有《中国针灸学》、《伤寒论新注》、《中国针灸治疗学讲义》,翻译日人《经络之研究》等书。  相似文献   

10.
于致顺     
1931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1949年毕业于大连医学院,1956年至1958年于天津中医研究班第一届西学中班结业。现任黑龙江中医学院针灸系主任、主任医师、教授、腧穴教研室主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研究会理事,东北针灸经络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振兴针灸函授学院顾问。毕业后分配到黑龙江中医学院从事针灸教学、科研和医疗工作,为本科生、研究生和西医医生讲授《腧穴学》、《针灸配方学》、《时间针法》、《五运六气》等课程,并编写了《针灸配方学讲义》、《腧穴学》、《简明时间针法》等著作,参加了《医学百  相似文献   

11.
严健民先生的新著《论原始中医学》(下简称《原始》)出版了[1] 。它是继《中国医学起源新论》(下简称《新论》)的姊妹篇。[2 ] 这两本书是关于医学起源及中医理论起源、演绎问题的专著。医学起源的讨论始终是个疑云丛生和难成定论的难题。严先生力作的出版成为医学起源研究的里  相似文献   

12.
裘沛然,出生于1916年1月,浙江慈溪人。1934年从旧上海中药学院毕业后悬壶于慈溪、宁波、上海。1958年应聘任教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文史馆馆员,辞海编辑委员会副主编兼中医学科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兼职教授,浙江中医学院学术顾问。主持编写的著作有《经络学说》、《针灸治疗学》、《腧穴学》、《简明中医辞典》、《中国医学大成》等。主编《中国医籍大辞典》、《中医名言词典》、《中医历代各家学说》、《中医历代名方集成》、《中国中…  相似文献   

13.
由东京的“日中医学社”主办的《新中医研究》月刊于去年下半年在日本创刊。中国医学是东方医学的代表。在日本,从事东方医学,药学研究的人年年递增。他们看到中国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论文,但是大多数都还没有向世人介绍出去。于是他们创办了这家杂志,力图把中国的研究成果介绍到日本去。创刊号为妇产科中医特集,刊登了《中药·针灸排卵法》、《由皮下针灸  相似文献   

14.
魏稼     
1933年生于江西省都冒县,1947年学习中医针灸,1952年开业行医,1954年至1959年先后结业于江西、南京中医学院。现任江西中医学院教授,教务科研处处长,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文献研究会理事长,江西省针灸学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江西省自然科学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英国福生针灸药物学院名誉顾问,天津针灸函授学院顾问,《北京中医》杂志兼职编审,江西南昌中西医结合医院  相似文献   

15.
编辑先生:鄙人乃中医初习者,请问《中医函授通讯》有否合订本,如何订阅? 台湾宜兰县罗东民主路74号许必荣编辑先生:鄙人是祖国医学爱好者,订阅贵刊近二年。我非常想购买贵刊往年刊物,请告之如何邮购。台湾台北县新庄市新树路501号曾顺腾编辑先生:吾是海外新加坡的华侨,对中医药很感兴趣,故欲订《中医函授通讯》。请编辑先生告之订阅办法为盼。  相似文献   

16.
正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CN 31-1908/R,ISSN 1672-3597)创刊于2003年,旨在介绍针灸和推拿临床医学、推广中医针灸和推拿文化、促进国际交流。该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ESCI数据库、德国Springer数据库、WHO西太区医学检索(WPRIM)、波兰《哥白尼索引》、SCImago、SCOPUS、Google Scholar、EMCar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   

17.
郑魁山(1918-),男,出生于针灸世家。16岁随父著名针灸专家郑毓琳先生学医,20岁学成。1951年协助创办北京中医学会针灸研究班和针灸门诊部。1955年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从事传统针法研究,并受聘于政务院医务室,为中央首长诊疗,且在外国专家班、国际班任教。1970年下放到甘肃成县医院,1982年调入甘肃中医学院,主持筹建针灸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500位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之一。现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研究会顾问,郑氏针法研究会会长,日本后藤学园、英国东方医学院客座教授。发表学术论文66篇,著有《针灸集锦》《、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针灸补泻手法》《、郑氏针灸全集》等14部著作。  相似文献   

18.
蔺云桂     
1929年生于山东省博兴县,1947年随鲁之俊、朱琏学习,1952年毕业于中央卫生部针灸班,1957年任山东省人民医院针灸科副主任,1959年任福建省中医研究所针灸经络研究室主任,1960年任福建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中医委员、《北京中医》杂志特约编辑,1982年任福建省针灸学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地区针灸联合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任福建省中医药研究所针灸气功研究室主任医师,福建中医学院针灸中心研究室主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针灸学会  相似文献   

19.
<正>诸国本主任医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1935年12月出生,江苏无锡人。1957年9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直接分配至青海省卫生部门工作,先后从事卫生防疫工作10年,中医、针灸临床10年,中医药行政管理20年。其中1957至1986年,在青海工作,计30年。1969-1978在西宁市大堡子卫生院当中医、针灸医师期间,参与了青海省中草药资源调查。1978年调入青海省卫生厅。1982年以后任中医处处长,卫生厅副厅长。1986年调北京,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1997年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有较好的文科功底。在长期的卫生工作实践中,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史、中医各家学说、本草学和民族医学颇有研究。在西宁市卫生防疫站和西宁市大堡子卫生院工作时,先后参加过西宁市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西宁市基础内科进修班学习两年,并在青海医学院进修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两门课程,从而为中西医的沟通打下了基础。1985年,应邀在青海医学院中医系讲授《中医各家学说》课程。著有《西宁中草药》、《医门清议》、《医道与文采》等著作,编辑过《中国的民族医学》汇编两册,并与崔月犁先生合编出版了《中医沉思录》。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医籍考》《中国医籍通考》《中国分省医籍考》《中国针灸荟萃·现存针灸医籍》《江苏省志》《江苏历代医人志》《中医人物词典》《中医人名辞典》《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等为依据,梳理出明清江苏针灸医籍36部,其中既有对医论经典的解读,也有个人临证经验的总结。代表性医籍如《经络全书》《经络考》《经穴指掌图书》《针灸逢源》《考正穴法》。通过研究,将明清时期江苏针灸的学术特点总结为:承前启后,由博返约;针灸歌赋,由盛而衰;医学繁荣,苏南居首;儒医吴医,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