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和病程对血脂的影响,并观察甲亢患者治疗后血脂谱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甲亢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分别在初诊和药物治疗2个月后检测各组甲状腺功能与血脂水平。通过病史回顾的方法估计病程时间。结果重度甲亢组和中度甲亢组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甲亢可引起血脂降低,随甲亢程度加重血脂降低明显,经治疗后,甲亢病情好转血脂逐渐恢复,血脂可先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在门诊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进行治疗的66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3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甲状腺球蛋白水平、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体重的变化情况以及他们进行饮食治疗的依从性、进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进行自我病情监测的依从性和进行运动治疗的依从性。结果:在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甲状腺球蛋白水平、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体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甲状腺球蛋白水平、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体重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甲状腺球蛋白水平、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体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中能够主动进行饮食治疗、药物治疗、自我病情监测和运动治疗的人数相比大体相当(P>0.05)。在治疗后,对照患者中能够主动进行饮食治疗、药物治疗、自我病情监测和运动治疗的人数无明显变化,而观察组患者中能够主动进行饮食治疗、药物治疗、自我病情监测和运动治疗的人数明显增多,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在门诊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疗的效果和治疗的依从性。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糖、血脂及甲状腺素的影响,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指导临床规范应用。方法 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按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差异分为Ⅰ利培酮组,Ⅱ氯氮平组,Ⅲ阿立哌唑组,每组各40例,各组患者给予相应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每组患者均观察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的变化情况。结果 (1)氯氮平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显著升高,但利培酮组、阿立哌唑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升高不明显。另一方面,治疗后氯氮平组患者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显著高于利培酮组、阿立哌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利培酮组、氯氮平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明显改变,阿立哌唑组没有明显改变。另一方面,治疗后阿立哌唑组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素(T4)明显高于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且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高于氯氮平组,促甲状腺素(TSH)低于氯氮平组。结论抗精神病药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甲状腺素的变化,且不同药物影响程度各有差异,影响程度大小分别为氯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应加强对患者用药后的血糖、血脂及甲状腺素监测,为抗精神病药物合理选择及调整用药提供依据,以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程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激素过多刺激肝脏合成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对脂蛋白代谢的主要影响是增加从循环中清除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导致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β-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下降。资料与方法本组40例甲亢患者,男性12例,女性28例。年龄16~61岁,平均为36岁。40例中除2例为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外,均为Graves病。其中初发25例,复发15例。病程2个月至8年,平均为4.5个月。全部患者均除外糖尿病,高血压和家族性高脂血症。治疗前测定血清总T_3、总T_4、总胆固醇、β-脂蛋白、甘油三脂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部患者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2个月左右,高代谢症群控制,总T_3  相似文献   

5.
甲亢患者药物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2例Graves病(GD)甲亢患者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2年后观察影响其疗效及预后的因素。测定血清FT3、FT4、TSH及血清促甲状腺受体抗体(TRAb)、胆固醇、总蛋白的含量。结果显示GD患者TRAb水平的升高以及血脂、总蛋白的恢复情况是影响ATD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前,抗甲状腺药物仍以其价廉、方便和对甲状腺损伤小等特点,在Graves病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其也存在治疗周期长及部分患者对药物反应较差、耐受性差、复发率高等问题。本文通过对112例Graves病患者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效果观察,探讨病情缓解停药患者的甲状腺体积和血清甲状腺刺激抗体(TSAb)水平等与停药后复发的关系,旨在制定个体化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周伟荣  李伟伟  姚琼 《当代医学》2011,17(23):96-97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初发及复发患者应用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措施。方法收集2000~2010年收治的甲亢应用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甲亢复发(5例)与初发(13例)患者应用抗甲状腺药物导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措施进行总结。结果两组临床特征和治疗措施相似,均极易发生在较大剂量的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30mg/d、丙硫氧嘧啶300mg/d)开始治疗的2~8周。结论甲亢复发患者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与初发患者相似,均可以导致粒细胞缺乏症,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甚至诱发甲状腺危象,临床上要高度重视,避免本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2002年6月~2003年6月,我们对36例血清胆固醇(TC)>5.98mmol/L的患者,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和肝、胆疾病所引起的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同时近2个月内未服用降脂药物,无长期酗酒史,应用多烯酸乙酯胶丸治疗,旨在评价其调脂作用,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谢小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6,(30):4311-4312
目的 探讨社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药物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随机选取我社区2013年3月-2015年12月间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50例,所有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均采用监测护理、教育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安全护理及休息睡眠护理等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对5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对社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药物治疗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地控制病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后脂代谢的变化。方法亚临床甲减患者60例,每天口服左旋甲状腺素钠12.5~50μg,观察治疗前后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临床症状。结果有甲减症状的部分患者症状缓解,血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可使亚临床甲减患者症状缓解,血脂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风心病房颤患者手术前后静脉、动脉、左心房和右心房血浆心钠素(pANP)的变化及相关因素。 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30例风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及30例风心病无房颤患者的血浆心钠素,并同时应用Swan-Ganz导管及左心房测压管测定心功能及各部位压力。 结果房颤患者pANP显著高于风心病无房颤组和正常对照组;手术后随心功能改善,心房压力下降pANP显著降低;不同时段动脉、静脉、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间均有明显差异,以右心房最高,各部位含量与CI、CO均呈负相关;左心房内pANP与左心房大小、LAP、PCWP、SVRI呈正相关;右心房内pANP与右心房大小、CVP、PVRI呈正相关。结论心房颤动是刺激pANP分泌的重要因素;pANP测定是判断心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RHD)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心房附壁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按是否合并心房附壁血栓分为两个组,对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AF患者左房血栓的危险因素有:单纯二尖瓣狭窄;联合瓣膜病;左室射血分数的下降。结论左室射血分数的下降是RHD合并AF患者左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单纯二尖瓣狭窄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存在使左房血栓形成的风险下降。  相似文献   

13.
李淼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1):44-4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老年血液净化患者远期心脏结构及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9月~2017年3月维持性血液净化治疗1年以上的老年慢性肾衰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透析组,各25例,治疗1年。观察两组治疗后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血液透析滤过组的左心房面积、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右心房面积、右心室前后径、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均小于血液透析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均较治疗前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升高,且血液透析滤过组心功能指标变化幅度大于血液透析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可有效改善老年血液净化患者的远期心脏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的安全性及与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榆林市第二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0例RH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将RHD患者分为并发症组和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比较并发症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影响RHD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分析心功能指标对RHD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 149例RHD患者中,15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0.07%。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程、心房纤颤发生率、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并发症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心房纤颤、LVEDD、LVMI均为RHD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VEDD和LVMI对RHD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RHD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其中病程长、合并有心房纤颤、LVEDD和LVMI较高的患者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15.
吴纲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8):1070-1073
目的分析新活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病人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心肌微循环、心功能、心脏损伤标志物水平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2021年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病人均行PCI手术治疗及强化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病人加用新活素进行治疗,对照组不给予新活素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心功能、心肌微循环、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病人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前后直径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的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分级、计帧值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的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发生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病人采取新活素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心肌微循环、心功能、心脏损伤标志物水平,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新发心房颤动(新发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368例,分为研究组(合并新发房颤,82例)和对照组(无新发房颤,286例),收集患者基本情况、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脏彩超等资料,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心脏彩超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2组的年龄、术前心功能Killip分级>1、再灌注时间>6h、前壁心肌梗死、二尖瓣反流及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吸烟、高血压和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径及左室收缩末径高于对照组,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及心力衰竭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新发房颤患者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加强新发房颤监测,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年及老年前期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2例45岁以上的风心病病人与同期53例14~44岁的风心病病人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及老年前期风心病起病隐袭,有风湿史者少,风湿活动少,病程长,合并症多,瓣膜病变重,发生二尖瓣钙化的病例多,左房增大明显,发生持续性心房纤颤例数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显著或非常显著。结论:了解老年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纤维化重构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风湿性心瓣膜病行二尖瓣置换术或先天性心脏病开胸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右心房组织标本,分为窦性心律组(RHD-SR组)、阵发性房颤组(RHD-pAF组)、持续性房颤组(RHD-cAF组),以行先天性心脏病开胸修补术且为窦性心律组(CHD-SR组).普通光镜下观察各组患者心房组织结构,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分析各组Ⅰ、Ⅲ型胶原容积分数(CVF)及Ⅰ/Ⅲ型CVF比值,Western blot及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TGF-β1的表达.结果 RHD-cAF组患者左心房内径(LAd)明显大于RHD-SR组(P<0.05),其余临床资料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提示胶原分布于心肌间质中,Ⅰ、Ⅲ型CVF及其比值在CHD-SR组、RHD-SR组、RHD-pAF组和RHD-cAF组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蛋白和mRNA的表达在CHD-SR组、RHD-SR组、RHD-pAF组和RHD-cAF逐渐增加.结论 心房组织纤维化重构是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房颤的重要机制,TGF-β1高表达可能参与心组织房纤维化重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的心房颤动与左心结构改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 12月于赣州市中医院进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6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将发生心房颤动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发生心房颤动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结构指标,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心房颤动与左心结构改变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房内径(left atrium diameter,LAD)、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降低及LVEDD、LVESD、LAD、IVST、LVPWT升高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发生心房颤动有关(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LVEDD、LVESD、LAD、LVEF、IVST、LVPWT诊断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4、0.708、0.760、0.761、0.762、0.758,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的心房颤动与左心结构改变有关,左心结构指标有助于辅助诊断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尼可地尔对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诊断为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加芪苈强心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细胞因子水平、心功能各项指标。随访1年患者心功能情况、细胞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1年后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降低,射血分数(EF)值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入院时基础BNP、细胞因子、超声心能指标(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1年后观察组IL-1β、IL-6、TNF-α、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EF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对照组共有7例发生终点事件,观察组共有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