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Arch钢板系统与颈椎椎管成形术相结合治疗颈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对1997年3月至2011年10月诊治的21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基础上加用颈椎后路Arch钢板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1例患者随访3~15个月,术前JOA评分7.9,术后评分13.5。结论利用后路固定Arch钢板系统固定颈椎管扩大成形后椎管,能有效地防止再关门和减少轴性症状,从而减少再次手术的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方法,评价其在治疗颈椎管狭窄症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旁正中切口棘突重建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11例,根据JOA评分和术后CT判定改善率。结果术后随访9~17个月(平均14.3个月),应用JOA评分改善率均>75%,CT示处于良好开门状态,疗效满意。结论本改良术式较传统后正中切口入路手术并发症减少,但对手术者要求较高,应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微型钢板,通过对短期结果分析总结,评价其临床疗效和放射学结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从2007年1月到2011年4月18例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椎病9例,后纵韧带骨化症2例,发育性椎管狭窄症7例.手术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十微型钢板固定,所有病例随访均达6个月以上,最长达12个月.采用JOA(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系统评定神经功能.结果 所有病例在术后6个月JOA评分从术前平均9.0分恢复到术后15.3分,术后放射学结果显示无内固定失败,椎管容积得到良好维持.结论 微型钢板应用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能有效维持椎管容积,临床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不同手术方法探究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情况。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两组,锚钉悬吊固定组(AS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锚钉悬吊固定法;Arch钢板固定组(TP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Arch钢板固定法。每组各45例。通过两种方法分析AS组与TP组的神经功能、轴性症状、开门角度和门轴侧融合率的疗效及远期预后差异性。结果手术前AS组与TP组JOA评分无差异性,AS组与TP组手术后1年与手术前相比较JOA评分均明显升高;AS组与TP组相比较神经功能改善率无差异性;术后1年,TP组11例发生轴性症状,发生率为24.44%,AS组26例发生轴性症状,发生率为57.78%,经比较有明显差异。通过CT测量开门角度,术后1个月和1年,TP组与AS组相比较开门角度明显增大,两组术后1年与术后1个月相比较降低,但TP组仍大于AS组。结论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Arch钢板固定法优于锚钉悬吊固定法,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且一年内远期预后整体效果好,Arch钢板固定法好于锚钉悬吊固定法。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9,(3):371-372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通塞脉片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塞脉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VAS评分、 JOA评分、 NDI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 4周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 N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通塞脉片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可减轻其疼痛程度,改善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在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椎不稳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12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其中52例为存在节段性下颈椎不稳定患者,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同时行不稳定节段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侧块钢板内固定组);同期75例无节段性下颈椎不稳定患者,行单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开门组)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的综合情况及脊髓功能改善率进行比较.结果 随诊4~57个月,平均(20.46±13.21)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脊髓功能评分两组相近,手术后近期脊髓功能改善,侧块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6.54%(45/52),单开门组优良率为88.00%(66/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诊时远期脊髓功能改善,侧块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为100.00%(52/52),单开门组优良率为88.00%(6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结合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不稳的脊髓型颈椎病,能够保证植骨融合,维持颈椎稳定,防止术后畸形发生,有利于远期脊髓功能恢复,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林耀兵 《智慧健康》2022,(26):102-105
目的 探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用于寰枢椎脱位(AAD)合并下颈椎椎管狭窄(LCSS)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罗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AAD合并LCSS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了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寰齿前间隙(ADI)和下颈椎椎管矢状径(LCSD)评估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在术后12个月内均获得寰枢椎骨性融合、下颈椎椎管椎板稳定的效果,未发生“再关门”和寰枢椎再脱位现象。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的JOA评分、VAS评分、ADI和LCSD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JOA评分、VAS评分、ADI和LCSD均有所改善。结论 在AAD合并LCSS治疗中应用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影像学表现,对23例伴有颈椎退行性改变、椎管狭窄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均采用颈后路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结果本组23例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临床效果满意。结论采用颈后路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伴有颈椎管狭窄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操作不复杂,椎管减压充分,手术并发症出现少,是一种有效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椎间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或后路单、双开门减压椎管成形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结果经过平均15个月的观察随访,神经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2.5分,恢复到术后平均15.8分。术后6个月椎间植骨100%融合,无植骨块移位、钢板螺钉断裂现象,1例后路双开门棘突及棘突中间人工骨块可见融合,单开门未见再关门。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颈椎病手术的治疗原则,手术方案选择正确,术中彻底减压、充分植骨、适当应用内固定,就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椎管储备间隙减少的颈髓过伸性损伤的受伤特征和前路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骨外科于2004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MRI提示为原有椎管储备间隙减少,其中所有病例均有颈间盘突出,27例患者存在椎管狭窄,根据对25例对于致压物主要在间盘水平的病例,将病变间隙突出间盘切除,自体髂骨植骨块植骨或带有自体骨颗粒的钛网或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 对于27例存在明显椎管狭窄者,单纯间盘切除不能彻底减压,行椎体次全切除钛笼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对临床结果进行JOA评分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症状的改善及颈椎融合情况,比较手术前、术后随访时JOA评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49例患者获得随访,3例外地患者失访,时间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是10个月.按JOA评分术前患者JOA评分为(8.55±1.52)分,半年随访时JOA评分为(12.87±1.68)分,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术后随访时JOA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01,α=0.05),其中将手术改善率为(56.37±5.58)%.术后随访平均5个月X线片示椎体间骨性融合.结论 对于椎管储备间隙减少基础上造成的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患者,颈前路减压植骨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带线锚钉在颈椎单开门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86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锚钉组和对照组,每组43人,锚钉组行颈椎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型手术,使用带线锚钉进行门轴侧固定;对照组行单纯后路单开门手术。根据术后JOA评分,手术对生产生活质量的影响和影像学指标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比较。结果锚钉组患者在术中应用自制颈椎侧块锚钉固定时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平均JOA评分15.2,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改善效果明显,术后6个月仅3例仍有颈部轻度压痛,活动受限。影像学评估显示内固定牢靠,未见螺钉松动和再关门现象。结论在颈椎单开门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应用带线锚钉固定操作简单易行,临床效果非常良好,同时有效降低了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应用椎管减压、骨水泥加强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9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采用椎管减压、骨水泥加强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手术效果主观满意度调查;JOA评分系统进行症状评分.结果:均耐受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50min,平均失血量为480ml,根据JOA评分,本组优良率达到93﹪.内固定无断裂、移位,植骨融合良好.结论:应用椎管减压、骨水泥加强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骨质疏松,能够使腰椎管在充分减压后,脊柱稳定结构改变的情况下仍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减少内固定物松动脱出断裂的发生,同时患者可以早期下床活动,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微型钛板与侧块螺钉手术手术治疗多节段性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以找出较理想的治疗手段。方法选取医院骨科就诊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实施颈后路椎管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并评价其手术及术后神经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为123.5 min,对照组为157.5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24.0 m L,对照组为453.5 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颈椎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颈椎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颈椎活动度更佳。观察组手术后较手术前脊髓最狭窄处面积差为11.6 mm2,对照组为10.3 mm2;两组手术前后面积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JOA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改善率分别为观察组55.34%,对照组4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无骨折、脱位的颈髓损伤的主要原因,探讨其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08年月12月共96例颈椎管狭窄外伤后颈髓损伤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A级中5例进步至B级.6例进步至c级,5例进步至D级;B级中7例进步至c级,10例进步至D级,11进步至E级;C级中14例进步至D级,20例进步至E级;D级均进步至E级。结论颈椎管狭窄具有一定隐蔽性;是颈髓损伤的潜在高危因素之一;是无骨折、脱位的颈髓损伤的主要原因。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加关节突间植骨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外伤后颈髓损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的优点在于能广泛减压,充分扩大椎管:对颈椎的稳定性破坏不大,而且颈椎后路手术后再行前路减压也是必要和可行的。同时本术式操作简单、方便、安全.便于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无骨折、脱位的颈髓损伤的主要原因,探讨其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08年月12月共96例颈椎管狭窄外伤后颈髓损伤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A级中5例进步至B级,6例进步至C级,5例进步至D级;B级中7例进步至C级,10例进步至D级,11进步至E级;C级中14例进步至D级,20例进步至E级;D级均进步至E级。结论颈椎管狭窄具有一定隐蔽性;是颈髓损伤的潜在高危因素之一;是无骨折、脱位的颈髓损伤的主要原因。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加关节突间植骨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外伤后颈髓损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的优点在于能广泛减压,充分扩大椎管;对颈椎的稳定性破坏不大,而且颈椎后路手术后再行前路减压也是必要和可行的。同时本术式操作简单、方便、安全,便于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并神经根管扩大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实验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并神经根管扩大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全部顺利完成,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术后1周、 1个月及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并神经根管扩大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颈椎微型钛板固定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法,以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5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7例,行传统的丝线缝合固定术,研究组27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并使用微型钛板固定,对比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JOA评分、椎管活动度改善情况、颈椎轴性症发生率以及椎管矢状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间隔使用微型钛板固定,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具有非常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在颈椎管狭窄单开门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7-01在我院进行诊治的80例颈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并在术中应用带线锚钉系统,记录患者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记录患者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的颈椎功能改变。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7.23±7.60 min,平均手术出血量为197.23±25.75 ml,治疗后80例患者中显效32例(40.00%),有效42例(52.50%),无效6例(7.50%),总有效率为92.50%。治疗后,颈椎功能明显改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管狭窄单开门术中引入带线锚钉辅助治疗方法,能够确保患者获得较高的治疗有效性,操作简单,快捷。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颈椎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21例,对术前和术后JOA评分、椎管矢状径、颈椎生理曲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48个月,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CT提示铰链侧骨质愈合;末次随访根据JOA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优9例,良7例,可3例,差2例,末次随访JOA改善率达62.5%;颈椎管矢状径术前为(9.2±1.1)mm,术后1个月为(13.5±1.4)mm,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P〈0.01),术后各期无明显变化(P〉0.05);颈椎曲度术前为(12.6±14.7)。,末次随访为(17.1±12.4)。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P〈0.01),术后6个月内颈椎曲度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颈椎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治疗多节段颈椎病,能够有效的扩大并维持椎管矢状径,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改善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0.
前后路联合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前后路联合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于1995年3月-200年8月间应用该手术方式治疗的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38-72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盘爱行变突出25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发育合并后纵韧带钙化7例;术前和术后通过神经功能JOA评分,颈部轴性症状和颈椎动态侧位片,颈椎MRI进行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年龄58.9岁。平均随访24.3月。32例患者术后3月,6月,1年,3年,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58.1%,65.9%,69.1%,68.4%;优良率分别为71.9%,81.3%,78.1%,77.3%。颈部轴性症状减轻,随访时X线检查未见不稳,MRI示颈髓压迫解除。结论 前后路联合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是一种疗效好且稳定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