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是在明视下将阿霉素注射在三叉神经干上,手术方法较为简单,损伤小,过程仅30min左右,术后几日内可出院,易被患接受。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新方法以求提高疗效。方法:对3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手术方法游离出三叉神经周围支,将神经干切断后对近中枢段行阿霉素注射,对远中枢段采用神经撕脱术。结果:33例患者中32例于术后7d内三叉神经病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1例于术后2周疼痛消失,近期疗效满意。结论:对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神经干近中枢段阿霉素注射及远中枢段撕脱术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联合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手术方法游离出三叉神经周围支,将神经干切断后对近中枢段行阿霉素注射,对远中枢段采用神经撕脱术。结果26例患者中25例于术后7d内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1例于术后2周疼痛消失,近期疗效满意。结论对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联合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是在明视下将阿霉素注射在三叉神经干上,手术方法较为简单,损伤小,过程仅30min左右,术后几日内可出院,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与评价阿霉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男女之比为1.08:1,平均年龄52岁,根据神经轴浆逆行传递原理,在手术显诺相关神经末梢的基础上,用0.5%阿霉素溶液进行神经干内多次、多点注射治疗,每支神经干的注射量为0.2~O.4mL。结果:8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24-72h后,三叉神经痛症状基本消失。随访至术后2年,总有效73例,总有效率90.1%;2年复发率7.5%。结论: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对神经组织的破坏是可逆性的。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1],1993年胡永升等[2]报道采用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观察经皮外周神经注入阿霉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旨在探讨一种更为简单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特点是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目前临床上主要以药物治疗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为主。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镇痛科2004年2月~2005年2月采用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4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吴红  梁翠风 《现代护理》2002,8(7):568-568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 ,患病率高达182 .8/10万[1] ,以中老年人多见。本病治疗方法很多 ,但至今仍无根治方法。我院自 1990年 7月至今应用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控温热凝术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治疗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5 5 0例病人中 ,男 2 6 7例 ,女 2 83例。发病年龄 2 3~ 84岁 ,平均 5 5 .2岁 ;病程最长 32年 ,最短 1月 ,平均 7.5年。1.2 方法 应用国产BR II型射频治疗仪 ,采用侧位进入法 ,即经患侧口角外 2 .5~ 3cm处穿刺入卵圆孔到达半月神经节。用 10赫兹方波测试 …  相似文献   

10.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特点是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目前临床上主要以药物治疗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为主。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镇痛科2004年2月~2005年2月采用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4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38~80岁,平均56岁;右侧16例、左侧8例,病程6个月~5年,平均3年。本组病例均曾行药物或其他方法治疗,但效果不佳。1.2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颈后置一小枕,头轻度后仰,先选…  相似文献   

11.
何郑莲 《临床医学》2004,24(9):F004-F004
我科自1984年开始采用射频温控热凝术(简称射频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由于其位置及该区解剖位置复杂等因素,不但给手术带来较大困难,也给手术前后护理提出新的要求,现将1984~1990年以来3000余例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了,临床上尚缺乏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本研究观察采用不同剂量阿霉素神经干阻滞的方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旨在探讨一种更为简单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及阿霉素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CT引导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80例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在CT引导射频热凝术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后进行并发症的预防及健康指导。结果 96%-100%患者疼痛消失。结论做好术前的心理护理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对提高手术的成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联合阿霉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5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RFT组(n=75):行单纯射频热凝术;RFT+A组(n=75):同RFT组方法行射频热凝后注射阿霉素3毫克.观察两种方法的疗效、复发率及副反应.结果:两种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均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RFT+A组副反应多于RFT组,RFT+A组远期复发率低于RFT组.结论:射频热凝联合阿霉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远期效果优于单纯射频热凝术.阿霉素可暂时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病机理不明,目前大多认为是三叉神经被微血管压迫所致,但是常常找不到微血管压迫的客观依据。根据三叉神经解剖,临床上常经卵圆孔穿刺入颅行半月神经节的物理或化学毁损,往往风险较大。我院疼痛科自2007年1月~2008年IO月采用DSA介导下,经蝶腭窝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治疗19例三叉神经痛病人,特别对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三叉神经痛老年病人,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梁华玉 《全科护理》2012,10(9):790-790
[目的]探讨CT定位选择性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对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疼痛消失18例,疼痛减轻5例,无缓解1例。[结论]CT定位选择性三叉神经半月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对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减轻病人的疼痛,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7.
阿霉素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卢民  于尚伟  郑宝森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1):2445-2446
目的:观察应用阿霉素药理机制又称“自杀性运输”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三叉神经痛的不同分支,选择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眶上孔、眶下孔应用利多卡因定位,阿霉素、曲安奈德一次性神经阻滞,疼痛消失不彻底者,1周后给第二次阻滞。结果:优良者82%,好转11%,无效7%。结论:阿霉素使感觉神经元发生永久性毁损,且具有轴浆逆流特性,在外周神经干内或其分布区域注射阿霉素,这样阿霉素便会通过神经末梢吸收并逆行运输至相应的神经元细胞引起神经元细胞坏死,从而达到长期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经皮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治疗,是一项较成熟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已常规开展。射频治疗技术的疼痛缓解率高,缓解时间长,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少,适合于老年以及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射频治疗也有一些并发症,常见有面部麻木、感觉迟钝、咀嚼肌力减退、角膜反射迟钝等。有些并发症如感觉缺失性疼痛,角膜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治疗是具有广阔前景的一种治疗方法,临床医生在治疗时应该兼顾缓解疼痛与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以面部发作性剧痛为特征的一组常见的临床疾病综合征,确切的病因仍不清楚[1]。我院于2006年1月~2006年7月收治三叉神经痛患者50例,均采用CT扫描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就此项治疗技术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1治疗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患者50例,男18例,女32例,年龄37~87岁,平均63岁。病程1~27年,平均8.8年。右侧25例,左侧20例,双侧5例。疼痛分布:单纯Ⅰ支1例;Ⅰ、Ⅱ支同时受累5例;Ⅱ、Ⅲ支同时受累39例;Ⅰ、Ⅱ、Ⅲ同时受累5例。合并同侧舌咽神经痛2例。本组病例术前均使用药物治疗4年以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实施射频热凝术的患者术前进行充分评估和护理,术中有效配合,术后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精心护理。结果:术后效果优43例(86%),良好6例(12%),差1例(2%),优良率为98%。结论:重视术前护理,术中有效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健康指导是必要而有效的,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