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富琴 《中原医刊》2009,(17):51-52
目的分析我院10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围生儿死亡率,指导临床合理掌握剖宫产。方法对1998牟至2007年6024例剖宫产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结果剖宫产率明显升高,后5年显著高于前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指征顺位发生了明显变化,“社会因素”由前5年的第四位上升至后5年第二位;剖宫产产后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机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围生儿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剖宫产率的进一步上升以后,围生儿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由于手术均存在意外及风险,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分析近8年来(2000-2007)我院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对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的变化,剖析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0-2007年我院足月分娩76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顺位发生明显变化,头位难产取代胎儿窘迫占首位,社会因素明显增多。单因素指征行剖宫产的比例逐年增多,而多因素指征行剖宫产的比例逐年下降。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但剖宫产率上升到时,围生儿死亡率不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选择分析10年间在平罗县妇幼保健所行剖宫产病例资料。结果,10年间我所产科分娩总数8281例,剖宫产2822例,平均剖宫产率34.08%;围生儿死亡98例,围生儿死亡率11.83‰。1997-2002年难产占首位;2003年以后稍有下降,据第2位,胎儿窘位居第1位;2002年以后社会因素逐渐上升,至2003年位居第3位。显示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明显上升,围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随着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12年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对围产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12年间剖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在剖宫产指征中,妊娠并发症、始终处于第1位,社会因素上升为第2位,难产为第3位,胎儿窘迫为第4位;(3)围产儿死亡率逐年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但随着剖宫率的进一步升高,围生儿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与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与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关系。方法 对我院近10年产科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及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结果 1993-1997年(A组)剖宫产率25.77%,而1998-2002年(B组)剖宫产率48.62%,B组明显高于A组(P<0.01)。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剖宫产从A组第6位升到B组第2位,从5.83%上升到26.30%,而难产、胎儿窘迫及疤痕子宫指征相对下降。两组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升高的重要原因;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上升,围生儿的病死率并未相应降低;必须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普及产科知识,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12年间剖宫产指征和剖宫产率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吕玉珍  多运莲 《中国医刊》2003,38(10):52-53
目的 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与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12年间剖宫产病例720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各数据和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围生儿病死率下降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剖宫产指征中1990—1993年以胎儿窘迫占首位,1998-2001年难产因素占第l位,社会因素的比例逐年上升。结论 剖宫产率上升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病死率,随着剖宫产率的继续上升,围生儿病死率并未继续下降,严格又不失时机地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选择分析10年间在平罗县妇幼保健所行剖宫产病例资料。结果,10年间我所产科分娩总数8281例,剖宫产2822例,平均剖宫产率34.08%;围生儿死亡98例,围生儿死亡率11.83‰。1997—2002年难产占首位;2003年以后稍有下降,据第2位,胎儿窘位居第1位;2002年以后社会因素逐渐上升,至2003年位居第3位。显示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明显上升,围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随着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8年间剖宫产病例(480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各项相关数据和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第1第2位,社会因素占第3位,并显示逐年上升,围生儿病死率逐年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病死率,但剖宫产率升高到20%以上时,围生儿病死率并不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近年剖宫产率的变化及其原因,及各项手术指征的合理性,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1992年7月~2002年7月10年间我院3 132例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难产、胎儿窘迫、社会因素为前3位主要指征,且社会因素有逐渐上升趋势;③围产儿病死率逐年趋于稳定,但不再随剖宫产率的上升而下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病死率,但随着剖宫产率进一步升高,围生儿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所以,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产科手术     
021313刮宫严率及剖宫产指征14年变化研究/杨雪峰…//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一2002,18(1).一45一46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4年间剖宫产病例820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各项相关数据和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第1、2位,社会因素占第3位,并显示逐年升高;③围生儿病死率逐年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病死率,但剖宫产率升高到20%以上时,围生儿病死率并不随之下降。表2参4(原文摘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产妇入院时是否临产对剖宫产率的影响并分析原因。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产科住院的足月分娩初产妇932例资料。依据入院时是否临产分为临产组(516例)和待产组(416例)。对两组进行常规监测和相应的医疗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结果待产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临产组(P〈0.05)。影响剖宫产率的主要指征是无指征的产妇要求和胎儿宫内窘迫。结论产妇临产时入院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吴坚  莫捷 《华夏医学》2002,15(6):741-743
目的:探讨1992年初至2001年末剖宫产指征的掌握情况,方法:对1322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1)我院剖宫产率趋于相对稳定。(2)引产方法及促宫缩药物的使用与剖宫产率有关。(3)臀位剖宫产逐年上升。(4)剖宫产率高,产后大出血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上升与剖宫产指征的关系。方法:对2005~2008年剖宫产304例进行回顾分析,将2005~2006年分为第一阶段,2007~2008年分为第二阶段。结果:第二阶段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第一阶段,差异非常显著(P〈0.005).胎儿窘迫、臀位、羊水过少、相对头盆不称、社会因素、剖宫产史、巨大儿为剖宫产主要指征。结论:不断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剖宫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晓军  熊鸿燕 《重庆医学》2007,36(19):1999-2000
目的 分析助产机构剖宫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方法 对重庆市2003~2006 年产科质量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开展剖宫产术的助产机构逐年增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同等级和地域的助产机构的剖宫产率不一样;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随剖宫产率的升高而降低(P<0.01),但围产儿死亡率并没有随之降低,反而升高(P<0.01).结论 剖宫产率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但过高并不能相应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因此,应通过多种干预措施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徐筱琳  高爽 《重庆医学》2006,35(12):1106-1107
目的观察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1990~1992年与2003~2005年我院剖宫产病例,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1990~1992年剖宫产率19.9%,2003~2005年剖宫产率42.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上升到首位。结论提高对剖宫产的认识,鼓励产妇阴道分娩,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庄树侠  高翠宁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863-286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指征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 年-2011 年10 年间我院剖宫产率变动趋势及发生剖宫产的指征顺位变化.结果 我院剖宫产率呈缓慢上升趋势,平均22%.导致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指征是难产、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近3 年来,随着临床质控力度的提高,难产及胎儿窘迫明显下降,瘢痕子宫及社会因素呈上升趋势.结论 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7.
浅析六年间剖宫产指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择更有利于母婴安全的分娩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995年至2000年本院分娩总数、剖宫产数、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其中胎儿宫内窘迫,相对头盆不对称、臀位、已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社会因素指征明显增加.结论: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包括医疗和社会两方面的因素,提高医疗质量,开展无痛分娩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近4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02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升高,2002年为41.9%,2005年为61.04%,显著高于who提出的目标,2002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1位,而近2年社会因素占第1位。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  相似文献   

19.
10年剖宫产率,指征及围产儿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指征及围产儿死亡率的变化。方法:对10年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增高,而围产儿死亡率未相应下降。剖宫产指征变化以社会因素所占比例逐年增高为主。结论:围产儿死亡率进一步降低不能依靠剖宫产率的提高,而有待于围产保健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0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方法:对安庆市三家二甲以上医院2001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住院产妇足月分娩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前5年平均剖宫产率为59.40%,后5年平均剖宫产率为71.38%,趋势χ2=382.431,P<0.01,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②社会因素在剖宫产指征比例中最低占28.23%,最高达46.93%而成为主要因素。结论: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因素,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