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苦参汤外敷结合激素外用与单纯激素外用治疗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苦参汤外敷联合复方曲安奈德乳膏外用治疗和单用复方曲安奈德乳膏外用治疗,1 w为1个疗程。在第2个疗程和第4个疗程结束后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2个疗程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疗程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汤外敷结合激素外用治疗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患者疗效确切,从远期疗效来看苦参汤外敷结合激素外用疗效优于单一外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2.
湿疹是一种具有渗出倾向,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1]。其特点为剧烈瘙痒,皮疹多形性,对称分布,反复发作。现将近几年经中医辨证施治的85例湿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纪青山教授针灸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青山教授认为,血虚风燥型湿疹多由日久伤阴耗血,使肌肤失去濡养所致,遂以辨病、辨证、辨经理论为指导,依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观点治疗.治疗选穴时避繁就简,依据病在皮肤、多有瘙痒之特点选定6个基本穴.为达到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和扶正祛邪的作用,采用艾灸、刺络放血配合拔罐、梅花针等特色疗法,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林清;叶文珍;陈梦学;林秀敏;吴云燕;王如;肖学敏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4,(2):125-127
目的 研究当归饮子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均外用紫草膏,观察组口服当归饮子,对照组口服依巴斯汀,比较两组疗效及血清细胞因子等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白三烯B4(LTB4)、神经递质P物质(S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γ干扰素(INF-γ)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63、11.907、9.529、57.160、9.256、10.835、17.461、2.488、2.096,均P<0.05);湿疹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35,P<0.05)。结论 当归饮子能调节体内相关细胞因子,改善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的免疫状态和临床症状,降低湿疹的复发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蛇床汤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慢性湿疹门诊患者50例,采用随机单盲、自身配对的研究原则,选取每一个患者左右对称的四肢靶皮损各一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蛇床汤热熨,对照组采用康酸莫米松乳膏外涂,2次/d,治疗4周。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瘙痒程度VAS评分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靶皮损EAS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随着疗程增加,2组上述评分每周逐渐降低,且治疗组EASI、VAS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优于对照组的84.0%(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蛇床汤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老年血虚风燥型湿疹发病的过敏原影响背景与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光疗联合复方参柏洗剂熏洗的疗效。方法 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B-UVB+中药组32例予NB-UVB照射,同时联合复方参柏洗剂熏洗;NB-UVB组32例予单纯NB-UVB照射;中药组32例予单纯复方参柏洗剂熏洗。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96例患者血清过敏原进行检测。结果 NB-UVB+中药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NB-UVB组和中药组(P〈0.05或P〈0.01);NB-UVB+中药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该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前血清过敏原检测结果显示,吸入过敏原以屋尘(32/96)为最高,其次为尘螨(21/96)、多价霉菌(14/96);食用过敏原以牛羊肉(27/96)为最高,其后依次是蛋类(21/96)和牛奶(15/96)等。共有35例血清过敏原反应阳性,阳性率为36.5%;其中26例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过敏原呈阳性反应者,占阳性反应者74.3%,说明多数过敏原阳性患者在病程中皮损反复时具有多种过敏原致敏背景,可能是其病程迁延、反复的原因之一。结论老年血虚风燥型湿疹具有较明显过敏原影响背景,NB-UVB联合中药复方参柏洗剂疗效优于单独使用NB-UVB组或中药复方参柏洗剂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当归饮子内服联合自拟润燥止痒方煎汤熏洗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20例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当归饮子内服联合自拟润燥止痒方煎汤熏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皮损面积、瘙痒与睡眠质量、皮损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当归饮子内服联合自拟润燥止痒方煎汤熏洗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效果显著,结合了中药内治与外治两方面的优势,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对湿疹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63例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血虚风燥证、湿热浸淫证、脾虚湿蕴证3个证型并采用自拟祛风养血汤、止痒汤以及健脾除湿汤进行治疗。结果治愈19例(30.2%),显效25例(39.7%),有效14例(22.2%),无效5例(7.9%),总有效率达92.8%。结论对湿疹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采用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费用低,毒副作用少,疗效可靠,值得,『名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康医学》2019,(15)
目的:观察祛风活血洗剂、乳膏外涂、健脾补血颗粒三联治疗慢性手部湿疹血虚风燥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慢性手部湿疹血虚风燥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健脾补血颗粒联合乳膏外涂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祛风活血洗剂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手部湿疹严重指数(HECS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HEC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3.33%(4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8%(3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健脾补血颗粒联合乳膏外涂的基础上加用祛风活血洗剂治疗慢性手部湿疹血虚风燥证患者的效果更显著,可有效减轻手部湿疹严重指数。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观察青黛散联合复方苦参汤外用治疗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108名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8名,对照组50名。观察组采用复方苦参汤坐浴外洗、青黛散外用扑敷肛周。对照组采用派瑞松软膏肛周局部外涂患处,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有效率观察组94.82%,对照组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青黛散联合复方苦参汤治疗肛周湿疹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副作用少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复方氟米松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的效果。方法于该院收治的掌跖角化性湿疹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外用氟米松治疗,观察组40例使用NB-UVB联合复方氟米松治疗,对比不同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治疗效果、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UVB联合复方氟米松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临床采用三棱针、梅花针、火针、自血穴位注射的刺血疗法配合艾灸、拔罐及中药在治疗湿疹上取得了较好疗效,通过对刺血疗法治疗湿疹的综述,发现刺血疗法治疗湿疹疗效确定,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且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9月~2009年5月诊治的72例慢性湿疹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咪唑斯汀片、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77.8%,组间有显著性差异(χ2=4.1807,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5.6%,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2149,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可获得满意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湿疹外洗方治疗湿热蕴肤型小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湿疹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脱落3例,治疗组脱落2例),治疗组采用湿疹外洗方治疗,对照组采用炉甘石洗剂治疗,连续用药2周,治疗前后对皮损面积、湿疹面积和严重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EASI)、湿热蕴肤证积分、瘙痒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基于EASI的疗效、湿热蕴肤证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瘙痒评分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皮损面积和湿热蕴肤证积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湿疹外洗方可以较好地缩小湿疹皮损面积,改善中医证候和瘙痒程度。 相似文献
18.
中药润肤洗剂治疗慢性手足部湿疹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中药润肤洗剂治疗慢性手足部湿疹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 1 78例慢性手足部湿疹患者随机分入中药治疗组 ( 90例 )和皮康霜对照组 ( 88例 ) ,治疗 3 0d为 1个疗程并判定疗效。结果 中药洗剂对手足部慢性湿疹的疗效均优于相应部位对照组的疗效 (P <0 .0 5 ) ,润肤洗剂组总疗效优于皮康霜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中药润肤洗剂能有效地治疗慢性手足部湿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合六一散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客观评价其治疗湿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湿疹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将12()例急性湿疹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刚例,口服龙胆泻肝汤合六一散;对照组40例,口服氯雷他定分散片,两组同时外用炉甘石洗剂,以7d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91.25%,对照组总有效77、5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4.363,P=0.037〈0.05)。,②未发生和试验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龙胆泻肝汤合六一散治疗急性湿疹有显著疗效,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皮肤损害,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湿疹的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20.
李如意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5):184-185
目的:研究采用中西医内外兼治方法结合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收集门诊自2009年1月—2010年6月慢性湿疹患者86例,采用口服四物消风饮加减并结合抗组胺药及药物外涂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98.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改善症状,缩短疗程,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