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论》和解表里的主方,谓“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笔者用其治疗多种疾病,疗效较好,介绍如下。病例:张某,女,39岁,1989年3月6日初诊。产后便秘10多年,5~6天1次,伴胸闷、纳呆、腹胀,面红消瘦,恶心欲吐,倦怠乏力,尿黄,舌苔白腻,脉弦。曾服用果导片、黄连上清丸等,效果不佳。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泡参、大枣各15 g,黄芩、半夏、当归、川芎、白芍各10 g,生地2 0 g,甘草6 g。2剂,…  相似文献   

2.
范喜军 《陕西中医》2004,25(3):274-274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作用和解少阳。笔者采用本方加味治疗乙型肝炎辨证属少阳证者 ,疗效显著 ,现举例介绍如下。1 默默不欲饮食案 魏某 ,男 ,2 4岁。 2 0 0 1年 7月 9日初诊。默默不欲饮食伴口苦、恶心、胁痛 1个月。诊见 :舌质淡红、苔薄白 ,脉弦细。彩超肝胆脾未见异常。肝功能正常 ,HBs Ag( ) ,HBc Ab( )。中医诊断 :胁痛 ,肝气郁结型。西医诊断 :乙型肝炎。治以和解少阳。方用小柴胡汤加味。处方 :柴胡、半夏、人参、黄芩、鲜姜、苦参、川芎各1 0 g,丹参 30 g,甘草 6g,大枣 4枚。日 1剂 ,水煎日2次 ,取汁 40 0 mi,每次 2 0…  相似文献   

3.
高社光 《中医杂志》2007,48(7):592-594
小柴胡汤源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长期以来,在论及小柴胡汤证时,多认为本方用于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是治疗少阳病的专方,而忽视甚至否认它对太阳、阳明、厥阴病以及杂病的治疗作用。《伤寒论》教材将其列为少阳病主方,方剂学教材无一例外地将其归入和解剂中,并作为少阳病的首方加以介绍,似乎对小柴胡汤如此论定已尽其意,这有违张仲景之原意,更有碍于小柴胡汤诸多功用之发挥。王琦教授曾指出:“《伤寒论》是‘因证立方’,而非‘因经设方’。有人不明此点,一讲麻黄汤、桂枝汤就是治太阳病,承气、白虎汤就治阳明病,小柴胡汤就治少阳病,…  相似文献   

4.
何鸽 《河南中医》2012,32(12):1596-1596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胁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胁痛患者予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药用柴胡、潞党参、黄芩、半夏、甘草、枳壳、郁金、桔梗、旋复花、豆蔻、三七粉等.结果:服药2周后,62例中,49例治愈,11例显效,2例无效.结论: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胁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李庭喜  赵刚 《河南中医》2013,33(8):1217-1218
肝与前阴密切相关,故肝之功能正常,则气血旺盛,宗筋得养,用事自如,反之则病阳痿.应用小柴胡汤治疗少阳病变所致阳痿可转枢开都,推动气机而使六腑通畅,五脏安和,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故功效甚捷.  相似文献   

6.
何丽英 《河南中医》2022,(12):1811-1814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上饶市广丰区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结肠炎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性因子、代谢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54%,治疗组有效率为95.2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降低,IL-10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春梅 《河南中医》2012,32(12):1597-1597
产后郁冒多因新产失血较多,气随血脱,营卫虚不能固护肌表,寒邪乘虚袭表,腠理闭塞,卫气郁不得上宣外达,故而郁冒发热.崔玉衡主任医师治疗该病应用和解少阳,和胃降逆之小柴胡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小柴胡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全方由柴胡、人参、半夏、黄芩、甘草、大枣、生姜组成,具有宣通内外、通达上下、和解枢机、疏利肝胆、调和脾胃等功效,笔者用其治疗多种疾病效果较好,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春柳  胡玉英  高晓 《河南中医》2019,39(6):860-862
胡玉英教授认为情志不遂,气机郁滞等为郁证发生的主要病机,少阳的枢机运动失常、脏腑生理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等可导致郁证的产生,出现各种临床症状,故以和解少阳枢机,疏肝利胆、通达表里及调畅气血等为治疗原则。以小柴胡汤加减为主方辨证论治,可兼顾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在和解少阳枢机不利的同时,又兼顾调畅脏腑。  相似文献   

10.
冯斌  曾远强  梁建明 《河南中医》2016,(11):1880-1882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在服用降糖药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以小柴胡汤为基础,随证加减治疗1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水平以及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期间,患者血糖控制良好,中医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有效率为93.3%。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小柴胡汤配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配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给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钠片联合小柴胡汤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1.0%,观察组有效率为9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咳嗽缓解、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配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疗效显著,且不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古今医家运用大承气汤的选方思路。方法:查阅2010年前出版的医案及临床经验集622种、期刊150余种,收集大承气汤古今医案500例,建立医案信息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加以分析。结果:500例大承气汤医案中,频数居前3位的中医病证是:腹痛128例、阳明腑实证32例、中风病25例;西医疾病是:肠梗阻78例、脑血管病症25例、细菌性痢疾17例;居前3位的高频主症是:大便秘结332次、腹痛192次、发热134次;常见舌象为舌质红苔黄,或干、或腻、或厚;常见脉象有滑数、弦数、弦滑。结论:大便秘结、腹痛、发热是古今医家选用大承气汤的常见主症,其中,便秘最为多见,腹痛以胀痛多见,发热以壮热多见,常见舌象是舌红苔黄,其脉滑数、弦数或弦滑。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的内涵及辨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柴瑞震  陈业兴 《河南中医》2012,32(4):397-399
《伤寒论》中三阴三阳是对外感病的阴阳划分,分为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若只见三阴三阳就视为"六经脉",不见后面的"病"字,是错拿三阴三阳六个概念硬套经脉。"六经"并不等于《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不能强加"六经"于《伤寒论》。应该使用"三阴三阳六病辨证"或简称"六病辨证",才符合《伤寒论》的原义。  相似文献   

14.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11,(2):107-107
清代名医徐大椿曾写了一篇著名的医论《用药如用兵论》,他在文中说:圣人用来全保全人民生命的方法,是把谷物作为养料,用果品作为补助的食品,用畜类作为滋补的食物,用蔬菜作为补充食品,而药物则用它来治病。因此,即使是甘草、人参,滥用也会招致祸害,都是有毒药物一类的东西。喜好服食丹药的古人,必然会生大病,  相似文献   

15.
柴瑞震 《河南中医》2011,31(2):105-107
浮脉是太阳表讧之主脉,一般主表证。但在《伤寒论》里却不尽然,浮脉还可主阳、主温热,主水热互结之蓄水证,主结胸病、脏结病,主少阳病,主病在上焦,主痞证等,只有做到脉证合参,才能准确辨证,使投方用药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6.
柴瑞震 《河南中医》2011,31(10):1085-1087
真武汤的主要功能是温阳化水,而阳虚水泛之为灾者,可谓泛滥无涯,遍及周身诸经诸脏,其或心下悸,或头目眩,或腹中痛,或咳喘,或下利,或小便不利,或遍身烂肿如泥,或身体动不能自持,或四肢沉重疼痛,其症虽不同,然病因病机一也,皆因阳虚水气内乱为患,故用而取效。  相似文献   

17.
曹正同  李楠  林昌松  姜玉宝 《河南中医》2016,(12):2051-2053
《伤寒论》条文也正是疾病病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立法、立方。考虑到张仲景所处的时代,想要在书中穷尽对一切疾病的记录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张仲景通过有限的条文,向世人展示人体的生命规律,所以研究《伤寒论》最终一定要落实在对病机的理解上。初学者可以从方证对应入手,待到深入以后还是要在病机上下功夫。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的研究莫不是从病机入手,或以经解经,或错简重订,最终还是通过对病机的理解对伤寒论六经辨证思想进行阐释。上文对黄芩汤演变的总结,条文的顺序不是重点,关键要对条文背后所讲的中医理论、人体规律,对疾病在变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迹象,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更好的见病之源,不被条文所束缚。所以对病机的重视当成为日后研究伤寒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柴瑞震  陈业兴 《河南中医》2012,32(11):1419-1420
《伤寒论》是以病立论,以病统证,以证统方,以方统药,先辨病,后辨证,才用方药治疗.《伤寒论》六病即六大类型疾病的简称,包括了人体脏腑病、经脉病、络脉病、六淫病、营卫病、气血病、津液病等,可见《伤寒论》所论不只限于六经病.而近现代《伤寒论》研究中,概念的混淆使用已经影响了对《伤寒论》理论的正确表述,因此应该及时纠正误解概念,才能重新阐释《伤寒论》.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对小便状态的辨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瑞震 《河南中医》2009,29(4):315-317
《伤寒论》对小便状态的辨证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从小便的颜色,辨病之在表在里及病变的寒热虚实;从小便调与不调辨表里、先后、缓急、治法;从小便利与不利,辨蓄血与蓄水证;从小便量的多少,辨水气内停之部位;从小便之利与不利、数与不数及尿量之多少,判断大便之软硬或阳明腑实的燥结程度;从小便之利与不利,辨发黄与不发黄;从小便的有与无、利与不利,辨疾病的吉凶转归。  相似文献   

20.
通过《伤寒论》有关“食”的论述,从“辨能食与不能食”、“辨欲食与不欲食”、“辨进食后反应”、“辨食物在体内的停留”4个方面概括了仲景对“食”的辨证论治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