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白细胞介素-17(IL-17)、γ-干扰素(IFN-γ)、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0年9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259例AA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将AA患者纳入试验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1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探讨血清IFN-γ、IL-17、EPO、TPO在AA中诊断价值。结果:试验组IFN-γ、IL-17、EPO、TPO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重型患者血清IFN-γ、IL-17、EPO、TPO水平均显著高于非重型、重型患者,重型患者血清IFN-γ、IL-17、EPO、TPO水平高于非重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继发性两组血清IFN-γ、IL-17、EPO、TP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IFN-γ、IL-17、EPO、TPO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FN-γ、IL-17、EPO、TPO在预后评估中均具有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补肾益精方联合环孢素A、雄激素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将7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补肾益精方内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象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两组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联合组血象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联合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1%)显著低于对照组(27.78%)。结论:中药补肾益精方联合环孢素A、雄激素能显著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象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促进造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环孢素A联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环孢素A(CsA)联合雄激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环孢素A(CsA)联合雄激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AA12例,其中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8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2例,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2例。结果12例患者治愈3例,缓解4例,进步5例,治愈率25%,有效率100%,不良反应轻微、可逆。结论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和EPO治疗AA安全有效,尤其对(PRCA)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雾化吸入γ-干扰素(IFN-γ)对免疫低下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醋酸考的松皮下注射并气管内注射白色念珠菌复制大鼠免疫低下肺感染模型,检测雾化吸入IFN-γ1、3、7d的免疫低下大鼠和对照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培养上清中TNF- α活性和IL-1β、IL-6水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IFN-γ、TNF-α活性,肺组织IFN-γ、TNF-α活性,肺组织IFN-γ、TNF-α、TNF-1β、IL-6表达,以及血清IFN-γ活性和IL-1β、IL-6水平,结果 吸入IFN-γ组大鼠AM培养上清中TNF-α的活性和IL-1β、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吸入IFN-γ组大鼠BALF中IFN-γ、TNF-α活性高于对照组大鼠(第7天TNF-α除外),吸入IFN-γ组大鼠血清IFN-γ活性和IL-1β的表达高于对照组,TNF-α表达低于对照组,IL-6表达二组无显著差异,吸入IFN-γ组大鼠血清IFN-γ活性和IL-1β、IL-6水平,除第3天IL-1β外,与免疫低下大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 雾化吸入IFN-γ可明显提高肺内IFN-γ、TFN-α、IL-1β、IL-6水平,但对相应血清细胞因子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及血小板数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8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及28例健康人血清EPO、TPO,同时检测其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数。结果恶性血液病病人血清EPO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增高,各组病人血清EPO水平均与Hb、RBC呈负相关。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淋巴瘤血清TPO水平高于正常组,多发性骨髓瘤血清TPO水平低于对照组;急性白血病、淋巴瘤TPO水平与PLT呈负相关,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TPO水平与PLT数不相关。结论恶性血液病血清EPO、TPO水平较正常明显增高,且与Hb,PLT呈负相关。对于某些恶性血液病病人的贫血、血小板减少,使用rhEPO、rhTPO治疗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升血灵胶囊联合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LG)/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环孢素A(CSA)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入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2017年7月-2019年6月收治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每组40例,对联合治疗组实施升血灵胶囊联合ALG/ATG和CSA治疗,常规治疗组予ALG/ATG和CSA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红蛋白(HGB)及血小板(PLT)计数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白细胞(WBC)、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低于常规治疗组,而CD4~+、粒-巨噬细胞集落(CFUGM)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采用升血灵胶囊联合ALG/ATG及CSA进行治疗可提高HGB、WBC和PLT水平,改善造血微环境,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江淮  陈伟  丁琼  肖蓓 《安徽医学》2010,31(7):736-738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系统性红斑狼疮和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SLE)发病的关系。方法根据SLEDAI评分法,将54例SLE患者分为活动组和静止组,应用ELISA方法测定54例SLE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组血清TGF-β、IFN-γ、IL-10水平。结果 SLE患者血清中TGF-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FN-γ、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GF-β的表达量与血红蛋白量、血小板量和红细胞数成正相关;IFN-γ的表达量与补体C3、C4成负相关,与抗C1q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免疫球蛋白IgG成正相关;IL-10的表达量与抗核小体抗体、免疫球蛋白IgG成正相关。结论 Th1型及Th2型细胞因子均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联合检测SLE患者血清TGF-β、IFN-γ、IL-10水平,对指导治疗及病情的评估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两种免疫抑制疗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阳城县人民医院自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环孢素A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3(IL-3)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IL-8、TNF-α及INF-γ水平更低,IL-3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联合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可促进细胞因子改善,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4例慢性AA患者的外周血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3(IL-3)、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 AA患者肾阴虚型和肾阳虚型与细胞分子的关系分析,IL-2在肾阳虚组中明显升高,在肾阴虚证中明显降低(P=0.008)。中医证型与观察指标分层讨论中显示,肾阳虚型和肾阴虚型在细胞因子的变化上有明显不同,这可能进一步说明包括IFN-γ、TNF-α、IL-2、IL-3、IL-10和TGF-β在内的多种细因子与中医辨证的内在关系,虽然不是所有的一一对等,但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医证型与IFN-γ、TNF-α、IL-2、IL-3、IL-10和TGF-β存在明显相关性,IFN-γ、TNF-α、IL-2、IL-3、IL-10和TGF-β可能作为中医辨证的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雷  柯斯奇 《疑难病杂志》2012,11(7):517-519
目的观察维生素C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60例MHD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EPO治疗,观察组采用EPO联合维生素C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微炎性反应指标(CRP、IL-6、TNF-α)、氧化应激反应指标(MDA)及贫血指标(SF、Hb、Hct、RBC)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CRP、IL-6、TNF-α、MDA均无显著改善(P>0.05),Hb、Hct、RBC得到一定程度改善(P<0.05,P<0.01),而观察组CRP、IL-6、MDA、Hb、Hct、RB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且CRP、IL-6、Hb、Hct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P<0.01)。结论 MHD患者微炎性反应状态是影响EPO疗效的重要因素,而维生素C可一定程度上改善微炎性反应状态,从而提高EPO疗效,可作为治疗肾性贫血的辅助药物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用接触致敏剂二苯基环丙烯酮治疗重型斑秃的疗效.方法 对15例重型斑秃患者进行二苯基环丙烯酮治疗,详细记录其临床资料、治疗反应、副作用.ELISA检测正常对照组及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5水平.结果 有效率为60%,疗效与年龄、发病年龄、病程、维持治疗浓度、脱发面积、甲改变等无明显相关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5例斑秃患者血清IFN-y水平显著增高,IL-5水平显著降低(P<0.05).经3个月治疗后,斑秃患者血清IFN-y水平显著减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对持平(P=0.342).血清IL-5水平显著增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二苯基环丙烯酮作为一种接触致敏剂,可能是通过引发了迟发型变态反应,降低Th1型细胞因子表达,改变了局部免疫反应类型,而使毛囊周期进入生长期,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2.
阮力  向群  闻维 《右江医学》2014,42(4):457-459
目的 观察羟基脲(HU)联合干扰素α-2b序贯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确诊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18例患者依据其意愿分为羟基脲联合干扰素α-2b(IFN-α-2b)序贯治疗组(A组)8例及单用羟基脲组(B组)10例,以治疗5个月为近期观察时限,观察两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WBC)、血小板(PLT)以及脾脏大小等指标变化;以治疗2年以上为远期观察时限,比较两组远期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5个月后RBC、Hb、HCT、WBC、PLT以及脾脏大小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P<0.01),但治疗后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2年内未发生复发病例,8例均持续完全缓解(CR),B组2年内持续缓解6例(其中CR3例),HU减量过程中复发4例.两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流感样症状,经口服非甾体消炎药可控制,病人可耐受.结论 羟基脲联合干扰素a-2b序贯治疗PV能使血细胞持续稳定在正常范围,安全性较好,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该文从血小板计数和细胞因子考察ITP的发病机制以及紫癜颗粒对ITP小鼠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造模法,建立慢性ITP模型。空白组、模型组按0.3 mL/20 g体重剂量胃饲蒸馏水,各给药组分别按12 g/kg体重剂量分别胃饲中药对照药、西药对照药和紫癜颗粒,每日1次,连续给药14 d。血细胞计数仪测定小鼠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骨髓白介素3(IL-3)、白介素6(IL-6)、白介素11(IL-1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小板生成素(TPO)浓度。结果:各给药组药物均能提高ITP小鼠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IL-3浓度明显降低,IL-6浓度明显降低,IL-11浓度明显降低,中药对照组和治疗组TGF-β1浓度明显降低,中药对照组和治疗组TPO浓度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各给药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其他给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对照药、西药对照药和紫癜颗粒均能够治疗ITP小鼠,以紫癜颗粒效果最优。紫癜颗粒能够升高ITP小鼠外周血小板计数,降低IL-3、IL-6、IL-11浓度和TGF-β1浓度,升高TPO浓度。  相似文献   

14.
影响野生型Canton S果蝇睡眠时间的相关生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评价常规给药应激对大鼠和小鼠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建立经口灌胃、腹腔注射、肌肉注射应激模型,测定外周WBC和WSCR,以及血清IL-2、IL-4、IFN-γ水平,并计算IFN-γ/IL-4比值;采用ICR小鼠建立经口灌胃应激、腹腔注射应激模型,测定外周WBC、WSCR和血清IL-2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分析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所有应激大鼠血清IL-2和外周WBC降低,IFN-γ和IFN-γ/IL-4升高,腹腔注射应激和肌肉注射应激大鼠WSCR升高;所有应激小鼠血清IL-2降低,灌胃应激小鼠WBC和WSCR均降低,腹腔注射应激小鼠WBC升高。结论经口灌胃、腹腔注射、肌肉注射操作所引起的应激均可导致大鼠、小鼠的免疫部分指标发生变化,其主要特点是IL-2和WBC降低、IFN-γ升高以及Th1极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血、尿IFN-γ、IL-13、TGF-β1水平的变化及黄芪的干预作用。方法 46例PNS患儿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Ⅰ组,n=24),PNS对照组(Ⅱ组,n=22),观察用药前后血清及尿液IFN-γ、IL-13、TGF-β1水平及临床转归。健康儿童20例为正常对照组(Ⅲ组)。结果血清IFN-γ、IL-13水平,入院时Ⅰ、Ⅱ组均显著高于Ⅲ组(P均〈0.01);缓解后其水平均虽显著下降(P均〈0.01),但I组的下降明显高于Ⅱ组(P均〈0.01),与Ⅲ组比较已无显著差异(P均〉0.05),而Ⅱ组仍显著高于Ⅲ组(P均〉0.05)。血清TGF-β1水平入院时Ⅰ、Ⅱ组均显著高于Ⅲ组(P均〈0.01);缓解后均显著下降,与Ⅲ组比均已无显著差别(P均〉0.05),Ⅰ组与Ⅱ组比较亦无显著差别(P〉0.05)。尿液IFN-γ、IL-13、TGF-β1水平与血清IFN-γ、IL-13、TGF-β1水平一样用药前后也发生相同的变化。继发感染率和反复或复发率Ⅰ组均显著低于Ⅱ组(分别为50%比81.8%和33.3%比63.6%,分别2χ=5.123,4.224,P均〈0.05)。感染后治愈天数Ⅰ组显著少于Ⅱ组(5.0±1.6天比8.0±2天,t=3.066,P〈0.005)。结论 IFN-γ、IL-13、TGF-β1各细胞因子可能均参与PNS的发病;黄芪对血、尿IFN-γ、IL-13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黄芪在佐治SNS中具有预防和降低感染、减少和预防反复或复发、避免反复大量应用激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洪燕 《现代医学》2014,(8):909-912
目的:比较咪唑斯汀和西替利嗪对湿疹的疗效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湿疹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湿疹患者96例,随机分为咪唑斯汀组和西替利嗪组,各48例,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咪唑斯汀组口服咪唑斯汀10 mg·次-1,1次·d-1;西替利嗪组口服西替利嗪10 mg·次-1,1次·d-1。治疗3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4、IL-5、TNF-α、IFN-γ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IL-4、IL-5、IFN-γ水平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4、IL-5、IFN-γ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咪唑斯汀组患者血清IL-4、IL-5水平明显低于西替利嗪组(P〈0.05),咪唑斯汀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替利嗪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湿疹的治疗应优先选择那些对Th1/Th2失衡改善作用明显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纤愈方联合γ-干扰素(Gamma-Interferon,IFN-γ)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80只大鼠,设正常对照组10只,余70只大鼠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致肝纤维化后,取大鼠10只处死验证造模成功。余6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联合用药组、纤愈方治疗组、IFN-γ治疗组),连续用药12周,观察肝功能、肝组织病理、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肝组织切片中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Receptor,TβR-Ⅰ)、Smad2/3的表达。[结果]①肝组织病理:各治疗组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显著改善,联合用药组纤维化程度较IFN-γ治疗组轻,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但纤愈方治疗组与IFN-γ治疗组之间以及联合治疗组与纤愈方治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②肝纤维化指标(HA、TGF-β1):各治疗组大鼠HA较模型组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联合用药组较纤愈方治疗组与IFN-γ治疗组低,纤愈方治疗组和IFN-γ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治疗组大鼠TGF-β1较模型组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纤愈方治疗组、IFN-γ治疗组及联合用药组TGF-β1均无显著性意义。③TGF-β1/Smad基因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肝脏中TGF-β1、TβR-Ⅰ和Smad2/3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弱。联合用药组TGF-β1、TβR-Ⅰ、Smad2/3蛋白表达的面积和强度较纤愈方治疗组和IFN-γ治疗组均减弱,纤愈方组和IFN-γ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联合用药组具有显著抗肝纤维化作用,对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可能为其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18(IL-18)、白介素-6(IL-6)和干扰素-γ( IFN-γ)浓度的变化,了解IL-18、IL-6、IFN-γ与HIE的关系。方法收集98例HIE患儿(轻度40例,中度32例,重度26例)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42名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清IL-18、IL-6和IFN-γ浓度,并对HIE患儿治疗前IL-18与IL-6、IFN-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轻度、中度、重度HIE患儿治疗前血清IL-18、IL-6和IFN-γ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HIE病情分度越重,血清IL-18、IL-6和IFN-γ浓度增加越明显(P〈0.05);HIE患儿治疗前IL-18与IL-6、IFN-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HIE患儿治疗后血清IL-18、IL-6和IFN-γ浓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IL-18、IL-6、IFN-γ可能参与HIE发病过程,血清IL-18、IL-8、IFN-γ水平可作为HIE病情判断及疗效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