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甘温除热法 ,顾名思义 ,就是用甘温之剂治疗发热证。这种治疗法则是东垣脾胃内伤学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其代表方是补中益气汤及其加味方和升阳散火汤。甘入脾胃 ,温益阳气 ,甘温剂者 ,即温补脾气之剂也。人以胃气为本 ,脾胃之气无所伤 ,方能元气充足。甘温之剂能通过对脾胃阳气的补养 ,对升降出入的调整 ,使人体元气充沛 ,增强抵抗力。甘温除热法是以扶正达邪以协调阴阳 ,治虚实夹杂之证 ,虚为中焦阳气虚 ,实为各种致热之病邪。脾气 (阳 )不足 ,脾胃升降出入功能就会发生紊乱 ,从而可出现以下 3种气虚与发热并存的可能 :①脾气虚弱 ,清阳下…  相似文献   

2.
甘温除热法验案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学玉 《山西中医》2000,16(6):32-32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创立甘温除热法 ,并自拟补中益气汤 ,治疗因饮食劳倦致脾胃虚弱进而出现一系列热性表现的证候。其立足点着眼于脾胃气虚 ,而外在的热性表现是由于“脾胃气衰 ,元气不足 ,而心火独盛”,或由于“脾胃气虚 ,则下流于肾 ,阴火得以乘其土位”所致。并指出此阴火“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 ,甘寒以泻其火。”笔者根据这一理论治疗许多发热性疾病 ,取得一定的疗效 ,现举例如下。1 低热孙某某 ,女 ,1999年 9月 8日收住入院。反复低热 3月余 ,入院查血沉 10 0 m m/ h,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骨…  相似文献   

3.
冯一 《吉林中医药》2009,29(10):834-835
甘温除热,就是运用甘温性质的方药治疗发热,它隶属于热因热用之反治,补中益气汤是其代表方剂。其时,病人正气已虚,扶正是治疗的主要手段,祛邪则处于从属地位。人以胃气为本,“脾胃一虚,则肺气先绝”,脾胃之气无所伤,方能元气充足。甘温之剂通过对脾胃阳气的补养,对升降出入的调整,使人体元气充沛,增强抵抗力,即所谓“泻火热而补脾胃中元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温药有一定抗菌消炎功能。  相似文献   

4.
补中益气汤之甘温除热验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温除热是指用甘温之剂治疗内伤发热的治法。由名医李东垣最早创立,受《素问·调经论篇》“阴虚生内热,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等启发,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他在《脾胃论》中首次提出,补中益气汤为其代表方剂。指出:①脾胃为元气之本;②脾胃为精气升降出入之枢纽。揭示了内伤脾胃的病因病机,提出了内伤发热的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5.
甘温除热法是应用性味甘温的方药,治疗脾胃阳虚,中气下陷,元阳不振,后天水火升降失调或气虚,气血两虚,体虚(气虚,阳虚),外感等所致的阳损及阴出现发热表现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病本在阳,故用甘温之法补益脾胃,益气升阳,且甘养温运,补而不腻,温而不燥,使脾胃气复,则枢机运转,清升浊降,亦即气旺则能生血,达到补阳配阴以治其本,使阳生阴长,阴阳相维而虚热自退。  相似文献   

6.
<正>甘温除热法是以性味甘温的药物益气升阳,治疗因脾气不足或气血亏虚所致的内伤发热及虚人外感发热的疗法,补中益气汤为代表方。吾师薛晓红将本法用治乳腺病术后发热,获效良好,现举验案2则如下:1粉刺性乳痈术后发热曹某,女,34岁。2018年4月24日初诊。主诉:发现左乳肿痛10天。患者10天前因左乳  相似文献   

7.
8.
董振华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30余载,熟谙经典,学验俱丰,善治疑难杂病,屡获良效。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兹将导师运用甘温除热法辨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验案1则介绍如下,以飧同道。  相似文献   

9.
计小清  于见 《中医药学刊》2005,23(6):1066-1066
中医认为在机体阴阳失调时,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这是说明阴阳与寒热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普遍适用理论原则,治疗上当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之法。但亦有气虚发热、阳虚发热之说,实热可泻,虚热宜补,此因虚致热,需用甘温之品治其气虚、阳虚之本而达到除其标热。此法即为甘温除热法。  相似文献   

10.
莫静 《四川中医》2012,(9):30-31
从甘温除热法的立法依据、组方原则,探讨甘温除热法的临床运用,临证中不论发热的高低,只要是因虚损劳倦所引起,均可应用,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甘温除热法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元.李东垣“甘温除热”之理论进行研究。发掘祖国医学理论精髓,源古不泥古。方法:通过用补中益气汤及其变方——清暑益气汤的,临床应用,随症化裁治疗脾胃虚症患者。结果:病情各异的患者根据不同情况,权衡缓急,适当配伍,使邪去而脾胃之气得复。结论:根据“甘温除热”的理论,密切结合临床,审症求因,灵活组方,每能收到疗效。  相似文献   

12.
甘温除热法是治疗内伤发热的重要方法之一,由李杲首创。其代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在临床广为应用,为后世治疗内伤热中开辟了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甘温除热法为金元四大家李东垣应用辛甘温之剂治疗虚性发热的疗法,其疗法于《内经》中亦有论述,由李东垣先生创立代表方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于各科临床虚性发热均有良效,另有报道六君子汤、小建中汤等,未见应用参附汤的报道,周绍华主任应用补中益气汤联合参附汤治疗多系统萎缩顽固性高热1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中医认为在机体阴阳失调时,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这是说明阴阳与寒热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普遍适用理论原则,治疗上当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之法.但亦有气虚发热、阳虚发热之说,实热可泻,虚热宜补,此因虚致热,需用甘温之品治其气虚、阳虚之本而达到除其标热.此法即为甘温除热法.  相似文献   

17.
对甘温除热的中医治法进行了理论探讨。首先提出疑问,然后逐层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甘温除热法适用于体虚者(气虚阳虚)外感发热,用甘温之品补气升阳,则热自止病自痊。  相似文献   

18.
甘温除大热机理及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温除大热的理论源于金元医学家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中的补中益气汤的应用之后。李氏创立甘温除热法是依据《素问·调经论篇》“有所劳倦 ,形气衰少 ,谷气不盛 ,上焦不行 ,下脘不通 ,胃气热 ,热气熏胸中 ,故内热”之说和继承汉代医家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之“虚劳里急 ,悸、衄、腹中痛 ,梦失精 ,四肢酸疼 ,手足烦热 ,咽干口燥 ,小建中汤主之”之法。李氏在《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指出“脾胃气衰 ,元气不足” ,会导致阴火内生 ,并提出“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 ,甘寒以泻其火”的治疗原则 ,拟定补中益气…  相似文献   

19.
20.
金元时期李东垣创补中益气汤甘温除热法,应用性味甘温之品治疗虚损劳倦引起的发热.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补中益气汤甘温除热治疗发热疗效较好,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