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情志病条文的分析,指出张仲景对情志病病因、症状的认识,以及对情志病的治疗特点:(1)辨证论治重在调理气机;(2)实证不用重镇,虚证勿需大补。  相似文献   

3.
《伤寒杂病论》不仁证研讨王恒照解放军兰州高等医学专科学校中医教研室(730020)夫此所谓不仁者,即昔贤成无己(金)与尤在泾(清)释之为“寒热痛痒俱不觉知”,“肌体顽痹,痛痒不觉”者是也。笔者研读《伤寒杂病论》,审视仲景对斯证之辨治,见其立论述证咸以...  相似文献   

4.
免疫学(ImmunoIogy)最早概念“扶正祛邪”及使用“种人痘防天花”的人工免疫法,早在我国二千多年和一千多年前,就有明确阐述,并在实践中运用。《伤寒杂病论》(以下简称《本论》)其中有关扶正祛邪的论述与现代的免疫学思想十分相似。本文试就《本论》的免疫学思想作一浅析,以冀发掘《本论》中的科学精华,加快中医现代化步伐。  相似文献   

5.
遗尿一证,《内经》立论于前,《本经》载药于后。至仲景立说则遵经而不泥,经大量临床实践之后,认为其神志之衰,昏,脱,伤才是本证病变关键所在,故本文因此而将其分为肺虚神衰,胃热神昏,肾绝神脱,误下神伤之四端,至于其制方遣药,虽有甘草干姜汤与白虎汤之异,但本文认为,其要不外乎治本正神,举例而已,因本证既非表寒,又非里实,故本文又引证原文指出有禁汗,禁下之两点,并推断其预后吉凶于上术四端之中。  相似文献   

6.
《伤寒杂病论》是对《黄帝内经》的医经思维和《汤液经法》的经方思维继承与融合,其中"伤寒"之名及时间医学的观点均源于《黄帝内经》。但近代部分中医名家否定《伤寒杂病论》序文的真实性,继而否定《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的密切关系。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句仗、语法之争;(2)声韵、引文之辨;(3)浑说、详说之论;(4)余、我之论。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报》2017,(3):383-385
《伤寒杂病论》是对《黄帝内经》的医经思维和《汤液经法》的经方思维继承与融合,其中伤寒之名及时间医学的观点均源于《黄帝内经》。但近代部分中医名家否定《伤寒杂病论》序文的真实性,继而否定《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的密切关系。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句仗、语法之争;(2)声韵、引文之辨;(3)浑说、详说之论;(4)余、我之论。  相似文献   

8.
水肿的产生,在《内经》中已有论述,在《伤寒杂病论》中对于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通过自己学习《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以及近现代名中医治疗水肿的经验,对中医经典中水肿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以及自己的体会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10.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味辛甘而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解肌和营、温经通阳、助阳化气之功效.<伤寒杂病论>中共有方剂317首(<伤寒论>112首,<金匮要略>205首),其中用桂枝者近70余首方剂.纵观<伤寒杂病论>桂枝所主之证,如营卫不和、心阳不振、经脉痹阻、水饮潴留、瘀血内停及中阳不足、肾阳不足,其治法或调和营卫、或补益心阳、或通经宣痹、或活血化瘀、或化气利水、或补中治虚等,但究其作用机制,均是以其辛温宣通为基础,现就<伤寒杂病论>中桂枝作用特点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小建中汤是一张平补阴阳、益气养血的良方,能温中焦、健中气、调补脾胃。张仲景在原文中并没有明确说明“甘味之药”就是小建中汤。但后世医家通过对张仲景著作的分析、方剂的研究及临床实验研究,提出了以小建中汤为主的“甘药”防治肝病。其中,曹颖甫尤其重视用小建中汤防治肝病,其对《金匮要略》中有关小建中汤的条文有独到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衰老是自然规律,但有因可循。通过分析认为,气血衰是女性衰老的始动因素,而肾气衰是男性衰老多米诺骨牌效应中倒下的第一张牌。肾气缺乏后天气血之充养即会逐渐衰退,气血衰也是男子衰老的主因。  相似文献   

13.
“气”和“气化”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根本。“气化”不会无缘无故的发生,它需要动力,这就是所谓的“气化动力”问题。作为传统六经之首的《易经》,其解释变化的动力,主要有2个角度:①阴阳的对立与相互作用;②气与气的“感应”。前者强调阴阳的相互作用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后者则主要强调事物之间的同一性、和谐性。《黄帝内经》继承了《易经》的思想,既强调阴阳的相互作用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又注重气与气之间的感应。关于气化动力,《黄帝内经》中最有创新性的观点是“阳化气,阴成形”,它指出了“形”“气”转化的关键,有很大的科学潜容性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二里头文化含有"甲"字的两个铜器图案内涵与《素问·阴阳类论》"一阳为纪"有渊源关系。二里头文化之十字形"甲"字源于立表测景,《黄帝内经》与"甲"相配的胆经在人体中的作用也被比作立表测景样的作用——"一阳为游部";二里头文化中铜越图像内周布列6个甲字,举"甲"字以赅六十干支纪日之义,旨在强调干支纪日法必须与圭表结合才能准确厘定一年四季。《黄帝内经》以"甲六复而终岁"表示三百六十日干支纪日法与人体的四时五脏阴阳系统相对应,而三百六十日干支纪日法的四时五行对应的人体脏腑系统必须在具有如圭表测景一样功能的胆的配合下,才能精确反映一年的四时变化,故曰"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二里头圆形铜器图像每周各布13个"甲"字,象征闰年13个月,旨在强调立表测景定向是太阴历法与太阳历法和谐的关键。《黄帝内经》则以"十二脉应十二月",而能够让十二脉"积气余而盈闰"与四时相合相应,需要具有"推余于终"作用的中正之官的胆与具有立表测景一样功能的胆经的和调作用完成,故有"少阳主骨"之说。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气血理论出发,探讨高血压病的治疗。方法:系统复习文献,结合现代医学研究,阐明气血失调在高血压病变中的作用,并运用其指导高血压病的治疗。结果:肝之疏泄与藏血功能失常而致气血失调是高血压病病机的根本,热毒是其病机转变。调和气血是平稳降压的关键,清热解毒是平稳降压的保障。结论:从气血失调辨治高血压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眼科正宗原机启微》,是清代医家施世德对元末明初医家倪维德《原机启微》加以整理、发挥而编撰的一部眼科专著,是《原机启微》最值得重视的一个版本.施世德于《原机启微》上卷眼科“十八病”后,每病均加按语以阐发蕴意,还命其子施广编纂病因、证治、方药歌括100首于其后,并让其弟施世琦句读以理顺全文,以便记忆和传播.书成之后冠以“眼科正宗”,强调了《原机启微》的学术地位.《眼科正宗原机启微》的学术成就大致有四:眼科“十八病”为眼病辨证之纲领;施氏按语发挥倪氏理论精华;施广歌括助益倪氏理论之普及;倪氏“制方之宜”为眼病治疗之准绳.  相似文献   

17.
中医病位内涵,与现代医学在解剖学基础上建立的实体病位不同,主要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功能体系,是应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张仲景创立的六经辨证理论,金元时期形成的归经理论,明清时期的温病学说,乃至现代的活血化瘀理论、微观辨证,无不从空间及时间、宏观及微观等不同维度发展并完善中医病位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超声定位和毫针引导下取浅表非金属异物的经验和方法。[方法]选择1999年至2012年体表留有非金属异物的患者34例,均先用超声多角度扫描确定非金属异物位置、大小、数量、形态和异物周围组织反应情况,以异物体表投影点为毫针刺入点,在超声监测下逐步调整进针角度及深度,缓慢抵近并标定异物。固定毫针,以此针为引导,逐层切开,找到并取出异物。[结果]本组33例均能顺利找到并一次性取出非金属异物,1例分两次清除,无异物残留,未损伤重要组织,创面愈合均良好。非金属异物以玻璃、砂石、竹、木质为主。[结论]超声定位、毫针引导取浅表非金属异物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长期预后结果。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方法及评定工具,对1993年到1995年首次住入山西省太原精神病医院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随访。结果:直接随访的60例患者中,30例为结局较好或好。结论:结局好或较好患者,可能与近年来精神科新药物出现和治疗依从性提高有关,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仍须加强细化,坚持不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应用软壁式外耳道后壁重建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对术后干耳时间的影响.方法 对1037例(耳)行软壁式(软组织修复耳道后壁)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随访率为61.4%.术后干耳率为98.75%(1024例);术后听力提高平均为15dB;69例进行二次手术,其中5例为胆脂瘤复发,9例术腔感染,8例鼓膜穿孔,47例因术后听力提高不满意而再次手术.结论 软壁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在治疗慢性中耳炎可有效地获得干耳术腔,减少术后复诊并能保持较好的外耳道形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