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仲新 《山西中医》2003,19(5):40-40
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84例,随机分为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组与单纯针刺治疗对照组各42例,疗程10天。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95%CI=80.9%~99.9%);对照组治愈20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6.2%(95%CI=63.3%~89.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H=2.1431,P=0.0323);治疗组发生无效患者的危险性明显降低(0R=0.16,95%CI=0.03~0.78);治疗组每治疗5人,可较对照组减少1例无效患者(NNT=5,95%CI=2.94~24.51)。  相似文献   

2.
王魁  ;佟春媛 《河南中医》2014,(9):1719-1721
目的:观察夹脊温针、穴位注射配合高压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配合药物治疗,治疗组用夹脊温针、穴位注射配合高压氧治疗,两组均以7次为1个疗程,休息1 d,继续下1个疗程,3个疗程后由专人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8.9%,治疗组有效率为9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A、R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阻力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温针、穴位注射配合高压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温针灸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各43例,两组同取百会、夹脊穴C3-C5、风池、天柱、足三里、内关,普通针刺对照组不加温针灸。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为76.74%,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8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温针灸督脉与阳经穴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8例,临床治愈率51.3%,总有效率为94.9%,说明通过温调上注于头部的诸阳经和督脉穴位,可使脉道通利,清阳上升,则椎动脉型颈椎病伴随的头痛、眩晕症状自止。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温针灸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普通针刺配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功能评分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1),而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取颈夹脊穴温针灸和穴位注射,对照组只采用颈夹脊穴电针法,10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d,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加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推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牵引相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治疗机理。方法:将12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1.7%,对照组为45.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1)。结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穴位注射加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痛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机理。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加针刺组和单纯针刺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椎动脉血流情况及血管变化。结果:①两组均能有效地改善椎动脉血流量、血流速度以及椎动脉形态;②穴位注射加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确切的改善椎动脉供血及形态的作用,其椎动脉供血及形态的改善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相一致,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采取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及功能评分。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痊愈率为76.67%,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痊愈率为45.OO%,总有效率为81.67%。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眩晕、恶心呕吐、肩颈痛症状,旋颈试验,日常生活、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性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工作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刺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颈椎牵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治疗价值和治疗机理。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颈牵组和药物颈牵组,治疗15天。观察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以及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变化。结果:(1)两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增加,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2)针刺颈牵组治疗后椎动脉(VA)内径增大和最大血流速度(MAX)增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配合颈椎牵引能够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增大椎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1.
熊震坤  薛明新 《吉林中医药》2011,31(11):1138-1140
近年来,中医采用针灸与推拿相结合的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风池、供血、颈椎旁三针等穴,进行单一针刺治疗,也可针灸结推拿治疗,对风池穴、风府穴及斜方肌、胸锁乳突肌等穴位和肌肉在针刺后进行按摩以提高疗效,还可采用针刺加拔罐等综合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临床中选取颈夹脊穴配合百会穴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笔者对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进行观察,并与单纯针刺治疗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好发于中老年人。笔者运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补气活血法配合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1月收治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中医组患者接受补气活血法配合温针灸治疗,西医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评价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中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西医组的76.67%(...  相似文献   

16.
所谓三联疗法是指同一患者应用针刺、推拿和牵引三种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较单纯针刺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针灸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朝霞 《山西中医》2010,26(3):35-36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4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采用针灸配合牵引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单纯牵引治疗,对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痊愈48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6%。对照组痊愈38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8.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比单纯疗法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牵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数患者因患病得不到正确的诊治而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痛苦和不便,笔者采用颈椎牵引配合复方丹参、维生素B12分别注入天柱、颈百劳、大杼,颈部上、中、下三个重要穴位,取得非常好的疗效,总有效率96.3%,故此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操作简便、经济、疗效肯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一种常见的颈椎病,主要是由颈椎骨质增生引起椎间孔变窄,使其穿过的椎动脉受压或刺激而发生痉挛,造成瞬间或长时间血管腔变窄,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椎动脉血流受阻而引起的。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本病94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观察常规取穴与在常规取穴的基础上加用合谷、太冲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将10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取穴针刺;观察组行常规取穴加合谷、太冲针刺,3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38例(76%),好转10例(20%),未愈2例(4%),总有效率96%;对照组痊愈22例(44%),好转24例(48%),未愈4例(8%),总有效率92%。2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常规取穴的基础上加用合谷、太冲针刺治疗CSA较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