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瑞春,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陈老自幼(12岁)涉足医坛,在其家父、师长和友人的熏陶、教诲及指引下,步入《伤寒》之园.在这座神奇的庄园里,陈老辛勤地耕耘了近60年,始终坚持"读伤寒、写伤寒、用伤寒",以其毕生的经历体会到园里既充满了荆棘,也有香甜的果实.  相似文献   

2.
学用《伤寒杂病论》是历代医家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重点与难点,是诊治常见病与疑难病的向导,欲学好用活《伤寒杂病论》,若没有合适的参考用书作指导,则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与应用能力,《伤寒杂病论字词句大辞典》(130万字)的出版,则为深入学习、研究《伤寒杂病论》提供了参考用书。  相似文献   

3.
读伤寒写伤寒用伤寒─—谈我的治学之路陈瑞春关键词《伤寒论》,治学经验,陈瑞春,自传笔者自幼涉足医坛,至今已是40各个春秋。在家父的薰陶、师长的教诲、友人的帮助下,我时《伤寒论》(本文简称“伤寒”)由初识,到深读,到灵活运用,经历40多年的艰辛耕耘,今...  相似文献   

4.
《伤寒析疑》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中医药大学姜建国教授新著《伤寒析疑》(以下简称《析疑》)出版,余捧读之不忍释手,其形式的新颖性与内容的创见性,无论在科研、教学与临床应用方面,可称是一部难得的佳作,兹略陈于次。其一,编写体例虽仍以方证分类为主,但在六经纲目上必求得完整统一。如五版《伤寒论?..  相似文献   

5.
助读《伤寒杂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付 《中医药学刊》2006,24(5):799-799
学用《伤寒杂病论》是历代医家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重点与难点,是诊治常见病与疑难病的向导,欲学好用活《伤寒杂病论》,若没有合适的参考用书作指导,则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与应用能力,《伤寒杂病论字词句大辞典》(130万字)的出版,则为深入学习、研究《伤寒杂病论》提供了参考用书.  相似文献   

6.
《伤寒秘要》上卷,注明金陵董玹所纂.新安胡正心参补,胡正言校阅,会稽章泉(字恕堂)抄写。现藏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董玹,字橘斋,明末医家,精通运气学说.临床以擅治伤寒证候闻名。著有《五运六气详解》、《嗣产法论》(缺失),曾订正陈长卿所撰《伤寒五法》。(一说《伤寒秘要》亦为陈长卿所著,董玹所订),皆被收入胡正心于崇祯五年(1632)所编《十竹斋刊袖珍本医书十三种》。  相似文献   

7.
《伤寒要旨药方》始刊于1171年,上下二卷,上卷《伤寒药方》,下卷《伤寒要旨》。作者李柽,字与几,宋当涂(今安徽当涂县)姑孰人。北宋末宣和间(1119~1125)进士,南宋绍兴(1131~1149)间迁监察御史。曾仕尚书左司郎。因忤秦桧意,左迁信州,以饶州知州致仕。是书为南宋乾道七年所刻,但是有人以疑似之语怀疑可能为明刻者。通过考证认为,《伤寒要旨药方》从1171年至今,从未翻刻排印。  相似文献   

8.
文题所谓《伤寒》、《金匮》方之运用 ,并不是也不可能全面论述《伤寒》、《金匮》全部医方之临床应用。仅就个人及先公在运用该书中某些医方之典型性病例 ,结合个人体会 ,聊为介绍。1 伤寒类1 1 重证感冒用柴胡桂枝汤例 昔日吾治感冒 ,凡风寒外闭 ,高热无汗而无咽肿咳嗽者 ,概不用辛凉解表之剂 ,以其解表发汗之力不足 ,难以奏效 ,且易迁延时日 ,故必以辛温之法治之 ,重者 ,尤需遵《伤寒》论法 ,奏效较速。常可 1剂知 ,2、 3剂即解。196 0年春 ,诊一中年男子 ,因感冒风寒 ,高热不退(在 4 0°以上 ) ,恶寒甚 ,全身战栗 ,覆被而卧 ,无汗 ,…  相似文献   

9.
《伤寒明理论》选取了《伤寒论》中常见的50个症状以“定体、分形、析证”进行论述,所论条文不出《伤寒论》的范围,是单纯《伤寒论》的阐释之作。《伤寒明理续论》采用了《明理论》的编写体例,选取的症状有70余个,辨证时较注重温热病与伤寒的辨别,摆脱了单纯《伤寒论》的范围,所选的方剂不限于《伤寒论》中的方剂,采用了许多时方。  相似文献   

10.
朱肱最早撰著的伤寒类医书是《伤寒百问》三卷,此本已佚。现今存世的日本宝历三年书林涩川清右卫门刻本《伤寒百问》六卷、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收藏的元燕山活济堂刊本《伤寒百问经络图》九卷,或即源自《伤寒百问》三卷。日本静嘉堂文库收藏的《重校证活人书》十八卷,曾经朱肱生前亲自校定并刊行。但并未流行于世,现今仅有孤本存世。《伤寒百问》、《伤寒百问经络图》、《重校证活人书》三种医著,或是可能保存了《活人书》早期面貌,或是经朱肱生前亲自校定,书中的内容应当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朱肱医学思想和医学实践的演变轨迹。现今存世的《南阳活人书》、《类证活人书》一类书籍均经过后人加工,未必反映了朱肱医学思想和医学实践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为止 ,大多将伤寒的涵义分为广义和狭义 ,分别解释为“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和“感受寒邪 ,感而即发的外感病”。笔者于教学中 ,也多遵旨授业 ,不越雷池。然每于解惑之余 ,颇感确有细化的必要。《伤寒论》涉及“伤寒”二字的原文有 98处。其内涵既有广义、狭义的不同 ,又有泛指、特指的区别 ;既有专论病证者 ,又有兼论证候转变者。其不同层面的内涵 ,仅以广、狭区分 ,恐难明经旨。本文试从常规内涵和特殊指代的两个视角 ,做如下探讨 ,不当之处 ,望同道指正。1 常规内涵“伤寒”既有泛指一切外感疾病总称的广义内涵 ,又有专指感寒而发类外…  相似文献   

12.
试析《伤寒论》的体质思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伤寒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体质的概念和类型,但它蕴涵了丰富的体质思想和理论,有了初步的体质分类。伤寒六经病的发生即是不同的体质类型与病邪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六种病理表现,这种体质思想贯穿于三阴三阳病的整个辨证论治体系当中。《伤寒论》体现了体质与疾病传变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伤寒论》原序及汤证、病、证、症状的描述及条文的分析,认为它不是论治外感热性病的专书,也不是既论外感又论杂病,而是一本"疾病总论",是对一切疾病进行辨证论治的总则和大纲。  相似文献   

14.
陈鑫  滕晶 《中医药学报》2012,40(3):188-188,F0003
系统总结分析了张仲景《伤寒论》中微脉的特征及主治病机,从而阐明了微脉作为一种独特的脉象,反映了各种不同的病理变化,对以后临床疾病的诊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中关于"喘"的条文论述有17条,按照证候分类有无汗而喘,汗出而喘,喘而汗出,喘而胸满,腹满而喘,微喘,喘冒等;又对仲景关于治喘之禁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奠定了中医在理、法、方、药上的辨证论治特色。其类方,在辨证论治方面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的归类方式具有不同的研究特点和意义。伤寒类方归类方法主要有六经分类、以方类证分类、君药分类、主方分类、功效分类和疾病分类等分类方式,且类方归类的规律即重在类证。伤寒类方的归类方式多以"病、证、症、方、药、量、疗效"七者之一作为归类标准,来研究伤寒类方归类的规律性。通过伤寒类方分类的研究,认为建立相关数据库对伤寒类方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伤寒类方的学习和临床应用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伤寒论》针灸理论叙述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研究古典医籍《伤寒论》中针灸治疗的理论及临床论述。[结果]张仲景以六经辨证为基础指出:"伤寒三阳经病,实热证居多,宜用针法,三阴经病虚寒证居多,宜用灸法"的针灸施治原则。[结论]张仲景遵六经循辨证,确立了"三阳经病宜针,三阴经病宜灸"的原则对当今学习和运用针灸及至临床各科都仍具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药物简介、功效发微、配伍与剂量、现代药理等4个方面简要探析白术在《伤寒论》中的运用功效,并加以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更好的使用白术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经典著作。它从病因、病机、治疗等角度对痛证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其论述之精辟,辨证之准确,治疗用方之全面,为后世医家在疼痛的分型、治疗等方面奠定了基础。《伤寒论》中治疗痛证的方剂,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运用。总观《伤寒论》全篇,有397条,论及痛证的有67条,其中太阳篇38条;阳明篇7条;少阳篇1条;太阴篇3条;少阴篇11条;厥阴篇7条。另外有些条文,虽无疼痛二字,但也含有疼痛之意。其中太阳病、太阴病、厥阴病的辨证提纲中均有痛证的论述。在六经分证的前提下,《伤寒论》中痛证的部位…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水气"有不同的含义。水有形,气无形;水随气走,气附于水。《金匮要略》中水气即为水肿病,《伤寒论》中的水气为可流于身体各部的"水邪"、"湿邪",是有形的变动不居的实邪,类似于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古典医籍中多有提及水气,意义亦有不同。近现代医家认为既有水饮,也有寒气。水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水气包含单纯的水饮和水饮与寒、热气的结合;狭义的水气即为阴寒之水气。成因有素体虚弱、外感邪气、太阳病误治、少阴寒化、久病伤阳和病后体虚六个方面。水气致病繁多,特征为"循津液而流也","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以及温药和之、三焦分治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