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方对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肾性贫血(Renal Anemia,RA)大鼠的影响,并探讨该方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腺嘌呤灌胃的方法复制CKD-RA大鼠模型。将造模组大鼠分为模型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组,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尿素氮、肌酐、EPO、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留取肾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1)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和EPO组治疗后尿素、肌酐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后中药高、中剂量组显著低于模型组;中药中剂量组、EPO组治疗后TNF-α显著下降;中药高、中、低剂量组、EPO组血清EPO均较前显著升高;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EP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中药低剂量组血清EPO数值低于EP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和EPO组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8例患者单纯予西医基础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治疗组22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升高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效果。结果:治疗组22例患者显效5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18例患者显效2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55.5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能显著升高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组升高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方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CKD)4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CKD4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CKD基础治疗,治疗组予基础治疗联合自拟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方口服及中药通腑泄浊方灌肠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24h尿蛋白定量(UTP)、血红蛋白(Hb)、血钾(K)、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89%(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Scr、BUN、UA、UTP指标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P0.01);2组患者治疗后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方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CKD4期患者具有安全可靠的临床疗效,可延缓肾功能减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肾清利活血泄浊方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5月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慢性肾脏病5期(CKD5)的患者,收集患者CKD3~5期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基础治疗组(对照组,52例),基础治疗+中药组(观察组,56例),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记录两组患者CKD3期进入CKD5期的时间,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观察两组患者进入肾脏终点事件(CKD5期)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KD3~4期时间及CKD4~5期时间延长(P0.05),患者肾脏生存时间延长(P0.05),5年、10年生存率升高(P0.01,P0.05)。两组SCr、BUN、eGFR、HBG、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清利活血泄浊方能有效延缓CKD3~4期患者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配合治疗慢性肾脏病(CKD)2~3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CKD2~3期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采用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40例与对照组(仅采用西医基础治疗)40例,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肾功能(Scr、eGFR)、24h尿蛋白定量(Upr)、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肝功能(AST)等指标及中医症状、体征及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治疗后肾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呈好转趋势,对照组无明显疗效;(2)2组治疗后24hUpr与治疗前相比均呈下降趋势;(3)2组Alb、WBC、RBC、Hb、PLT、AST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4)治疗组能够明显改善各症状积分,且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可以有效改善早中期CKD患者的临床证候与肾功能状况,降低24h尿蛋白定量,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益肾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将5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予益肾泄浊方和别嘌呤醇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血清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尿酸(UA)及尿素氮(BUN)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Scr、UA水平显著下降(P0.05),eGFR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UA水平显著下降(P0.05),但Scr及eGFR未见明显改善(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Scr、e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泄浊方能够显著改善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肾功能,其升高eGFR的作用并非依赖UA的降低;对于GFR下降的患者,单独应用别嘌呤醇虽能降低UA水平,但并不能使患者的肾功能受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中国肾脏病大数据应用平台”数据,分析孙伟教授运用“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5月到2020年6月之间在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就诊的患者数据,其中慢性肾脏病3期随访超过48周患者107例,慢性肾脏病4-5期随访超过24周患者129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各项肾功能指标进展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8周后,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尿素氮(治疗前9.90±3.90 mmol·L-1,治疗后9.87±3.88 mmol·L-1)、血肌酐(治疗前137.78±25.76 μmol·L-1,治疗后135.40±27.23 μmol·L-1)、eGFR(治疗前44.87±7.97 mL·min-1,治疗后46.00±9.46 mL·min-1)等指标均保持稳定,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周后,慢性肾脏病4-5期患者肾功能指标尿素氮(治疗前17.59±5.82 mmol·L-1,治疗后19.30±6.47 mmol·L-1)、血肌酐(治疗前341.89±114.36 μmol·L-1,治疗后384.11±134.81 μmol·L-1)、eGFR(治疗前17.14±6.65 mL·min-1,治疗后15.05±6.47 mL·min-1)较治疗前略有进展,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方”在48周内能稳定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肾功能,并对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的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血钾、二氧化碳结合力、尿酸有一定的稳定作用,中药治疗能有效稳定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及电解质酸碱平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采用西药纠正引起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衰竭(A/C)病因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益肾和络泄浊法治疗A/C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MC患者共46例,治疗组30例(西药加中药治疗),对照组16例(单纯西药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Bun、Scr、Ccr)及主要中医证候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Bun、Ser、Ccr与治疗前相比均呈明显好转趋势,治疗组Scr、Ccr的变化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患者恶心呕吐、纳呆、舌苔腻等湿浊证候的消失数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益肾和络泄浊法有助于A/C患者肾功能的恢复,并能缓解中医临床湿浊证候.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王琳教授秉承陈以平教授学术思想,认为其发病的主要病机为脾肾两虚,湿热瘀结,治以益肾健脾、活血通络、化湿泄浊,施以益肾泄浊通络方,多获良效。该文分享益肾泄浊通络方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泄浊益肾方治疗湿浊中阻型慢性肾脏病的疗效及对中医证候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湿浊中阻型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泄浊益肾方治疗.疗程均为4周.评估两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及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尿酸(...  相似文献   

11.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发展到肾衰竭过程中出现的贫血,西医主要运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其中医病机复杂,常以虚实夹杂为主,肾虚精亏为其本,湿热瘀血为其标。在肾虚基础上,湿热瘀血相互为患进一步加重血虚,故孙师提出肾虚精亏为其本,且易兼夹瘀血、湿热之实邪阻遏气血之运行,故治疗上益其本并治其标。  相似文献   

12.
孙伟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肾脏病(CKD)起病隐匿,由于对早期防治和危险因素的控制重视不够,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慢性感染性疾病、营养不良性疾病的增多,使CKD及其引起的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治疗费用高、预后差,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导师孙伟教授从医20多年,擅长治疗各种CKD,经验丰富。近年来,孙教授据其临床经验,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以“益肾清利、和络泄浊”为法治疗CKD,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笔者现将孙师的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和络泄浊方对缺血性肾脏病大鼠血管紧张素Ⅱ及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探讨防治慢性缺血性肾脏病病变的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每组10只。采用单侧肾动脉不全结扎建立模型。实验第14天处死大鼠,取肾组织做光镜,观察各组大鼠肾脏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表达。结果 光镜下模型组和药物组大鼠的肾间质均有损伤。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药物组肾小球硬化指数评分及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而药物组较模型组低(P<0.05)。药物组、模型组α-SMA、Ang Ⅱ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且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α-SMA、Ang Ⅱ表达下降(P<0.05)。结论 和络泄浊方可以通过下调α-SMA、Ang Ⅱ表达减轻缺血性肾脏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于俊生教授在诊治慢性肾衰竭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从和解少阳、泄浊解毒;燮理升降、和中解毒;和络渗湿、泄浊解毒三个方面论治慢性肾衰竭,创立了以和络泄浊方作为和络渗湿、泄浊解毒的基础方,临床疗效显著。现通过列举于师运用和络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医案2则,来剖析此方的配伍特点,总结于师的临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肾泄浊通络方联合中药制剂外敷足三里、三阴交、肾俞穴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益肾泄浊通络方口服及中药穴位敷贴,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血红蛋白(Hb)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62.8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BUN、SCr、CCr与治疗前相比均有好转,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泄浊通络方联合穴位敷贴能有效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苏保林  李敬  黎志彬  汤水福 《新中医》2024,56(11):69-73
目的:观察泄浊通络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 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给予泄浊 通络方,对照组给予安慰剂,2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实验 室相关指标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钾(K+)、血肌酐(SCr)、血 清胱抑素C (CysC)、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尿蛋白定量、估算肾小球过滤 率(eGFR)]、生活质量评分[生理健康(PCS)、心理健康(MCS)、肾病负担(KDB)、肾病影响(KDE)、 症状影响(DRS)] 的变化。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60.9%,2组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7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后,2组BUN、SCr、CysC、ACR、尿蛋白定量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试验组 BUN、SCr、CysC、ACR、尿蛋白定量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eGFR指标值均较治疗前 升高(P<0.05),试验组eGFR指标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PCS、MCS、KDB、KDE、DRS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上述5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泄浊通络方治疗慢性肾脏 病3-4期效果较好,可改善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主要观察和络泄浊方对肾纤维化大鼠肾组织α-SMA、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探讨其抗肾纤维化作用的可能机制。1材料1·1动物健康Wistar大鼠48只,动物许可证号SCXK(鲁)20030010,雌雄各半,6~8周龄,体重180g~220g,平均体重200g,由青岛市动物研究所提供。于室温23℃,用  相似文献   

18.
肠-肾轴学说认为肠道菌群的紊乱能够引起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及全身微炎症反应,进而加重慢性肾脏病进程,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腑泄浊法是通过加强肠腑传化功能,使蓄积于肠道的湿浊毒邪从大便排出,进而调节脏腑气机,祛邪以扶正,与肠肾轴理论不谋而合。本文基于肠-肾轴理论,讨论通腑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应用,为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补肾和中泄浊法治疗肾性贫血7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从容 《河南中医》2003,23(8):21-22
肾性贫血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到肾功能衰竭阶段产生的血液系统损害 ,它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生成素 (EPO)分泌减少和红细胞破坏增多所致。为了提高肾性贫血的疗效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们采用补肾和中泄浊法 ,以自制中药复方口服液治疗 70例肾性贫血 ,结果显示该方可有效地改善贫血 ,延缓慢性肾衰病程进展 ,兹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病例选择本组 70例全部为连续治疗半年以上的慢性肾衰贫血患者。男 4 2例 ,女 2 8例 ;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 19岁 ,平均年龄4 6 .72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4 1例 ,占 5 8.5 7% ;慢性肾盂肾炎 15例 ,占 …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肾泄浊方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脾肾气(阳)虚兼瘀浊内阻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脾肾气(阳)虚兼瘀浊内阻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30例给予益肾泄浊方治疗,西药组30例给予前列地尔治疗,中西药组30例给予益肾泄浊方联合前列地尔治疗,3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3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和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肾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治疗后疾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药组和中西药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药组和中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泄浊方、前列地尔及益肾泄浊方联合前列地尔均能改善脾肾气(阳)虚兼瘀浊内阻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功能,单用益肾泄浊方及联合使用前列地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