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小雪  张福利 《河南中医》2022,(11):1648-1652
彭子益认为,相火乃人身生命之根本,逆伤不降,则根本气伤。温病、小儿麻疹、时令病之暑热病等,根本为相火不能敛降内收。熬夜阴伤、湿热、情志郁郁者阴伤无以封藏而阳气浮越,有形之病理产物阻碍升降之路,乙木郁而不升从而影响甲乙两木之圆运动,圆运动不圆,相火不降。表现为右寸脉或寸关之间鼓动上冲,多见头痛、眠差、嗳气等,多用郁金、黄芩清降,白芍敛降,益智仁、砂仁温潜,龙骨、牡蛎重镇潜降;左不升者,视患者体质,配伍少量桂枝,以升发肝气;阴伤者,以增液汤为基础,加白芍、麦冬、玄参等,根据阴伤程度,选用即可;湿热者配以半夏、白术等运转枢轴兼以燥湿,竹叶等去湿热。  相似文献   

2.
小建中汤后世多认为其主治中焦虚寒,但是通过《伤寒论》《金匮要略》相关条文中的提示症状、病机,以及对仲景用药的分析上可以发现中焦虚寒理论并不完美,在有些地方是解释不通或者与原文相矛盾的。从经络循行升降及六经的运气角度,围绕足厥阴肝经风木之气及足少阳相火之气,可以从另一种思路来解读小建中汤证的症状、病机及用药。小建中汤之病机应为太阴脾虚,厥阴不升,少阳不降。太阴脾虚则厥阴风木郁而不升,少阳相火郁而不降,故用胶饴、甘、枣补脾,复气机升降,腹痛乃肝木克土所致,故倍用芍药平肝止痛兼清少阳。  相似文献   

3.
小建中湯证治推论此方重用芍药名建中者,中气生于相火、相火降于甲木故也。相火降則中气运,中气运則相火降,交相为用,其机至速。芍药专降甲木而斂相火。性寒味苦,如不与飴糖姜枣桂枝甘溫之味同用,将苦寒之性化合,必伤土气而敗相火。降甲木以斂相火,为治虛劳之大法,为建中气之关鍵。虛劳用芍药,一要用辛溫之药和其苦味,二要有干燥煩热之証。否則减輕用。三要右手关上,胜过它脉。关上乃脾胃脉。冬至后夏至前,不善用之,最敗火土。中伏后最易见功。  相似文献   

4.
张锡纯认为胃气以降为顺,胃气不降导致胃痞发生,而胃气不降之关键在于五脏功能失常,即心肺阳虚、肝脾失调、肾虚冲逆皆可引起胃气不降而致胃痞。据此,张锡纯认为应从五脏论治胃痞,提出通降胃气、宣通心肺、行气利湿、升肝扶脾、纳肾降冲等治法,并自拟理饮汤、升降汤、理痰汤等方,灵活运用生赭石、厚朴、清半夏、桂枝、茵陈、生麦芽、白术等药物,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5.
陆喜荣  陶鸣浩 《河南中医》2011,31(4):318-319
胆汁反流性胃炎主因脾胃失调,脾气当升不升,胃气当降不降,肝不随脾升,胆不随胃降,胆胃不和,胆气上逆而见胆汁反流入胃.脾虚为致病之本,肝郁为致病之标,肝睥不和为病机关键,治疗时当辨别不同证型,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6.
“水寒土湿木郁”是黄元御辨治疾病的核心病机,为明确该病机内涵,以《四圣心源》为基础,围绕水、土、木生理病理联系、病症辨治、用药法度等多角度探析该学术思想。生理病理方面,肾水易寒,脾土易湿,肝木易郁,故形成“水寒土湿木郁”病机理论;辨治方面,广泛应用于惊悸、血证、痛证,妇人杂病等诸多疾病辨治;用药方面,黄师药专而精,核心用药用法为甘草、茯苓、干姜除湿培中,附子、干姜暖土温肾,桂枝、芍药、牡丹皮疏木郁,润风燥。  相似文献   

7.
升降汤治疗56例,维酶素片及西药对症治疗32例,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89.3%和75%,p<0.05;而且治疗组病变程度显著减轻。认为本病乃土虚木克,升降失常,治应健脾益气,疏肝解郁,恢复脾胃升降之功,即选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升降汤。方中党参、白术、黄芪补脾胃,同桂枝、柴胡合用能助脾气之升,同陈皮、厚朴合用能助胃气之降,清升浊降痞满胀痛自去。白芍、乌梅抑肝气上升或随之而升的胆火,且防党参、白术、黄芪、桂枝之燥,又酸甘缓急止痛;桂枝、川芎疏肝气而止痛;  相似文献   

8.
土有阴阳 ,阳土为胃属戊土 ,阴土为脾属己土。土性敦厚 ,有生化、承载、受纳的特性。故曰 :“土者 ,生万物而法天地。”木有甲乙 ,胆为清净之府 ,属甲木 ,肝为刚脏 ,属乙木 ,木性可曲可直 ,有生发、条达舒畅的特性。这里脾土应是润泽之土 ,而非干燥之土 ,胃土为阳燥之土 ,而非湿润之土 ,肝木为阳刚之木 ,而非阴柔之木 ,胆为生发之木 ,有条达舒畅之功。肝胆和脾胃在生理上相连 ,病理上相关 ,如常见的土虚木乘。脾胃气虚、木邪乘胃症 ;胃阴不足而出现的木邪横逆症等 ,在临床上两者的病情是互为相关转化的。在食物的消化及精微的输布过程中各司…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是临床常见双心疾病,发病率较高,焦虑抑郁作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可严重影响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冠心病反复发作又可加重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临床治疗此类疾病多形神共调,双心同治。基于清代名医黄元御“人体气水循环以中气为轴,脾胃为升降之枢”的“枢轴运动”理论体系,认为中气衰弱,枢轴不运为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发病的根本原因,从胃土不降,金水收藏失司,君相之火生炎所致阴虚、太阴不升,阳明不降所致气滞、水寒土湿,木郁下陷所致血瘀、土湿阳衰,水气不归正化所致痰饮等角度阐述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病机制。临证之时以健运中土,行中气轮转之机,复脾胃清浊之位为主要制方思路,病于阴虚者,治以健运中土,敛金降逆以复其阴精之源;病于气滞者,治以斡旋中土,疏肝肃肺以畅气行之路;病于血瘀者,治以燥土暖水,升木达郁以除血瘀之弊;病于痰饮者,治以燥土泄湿,利气行郁以绝痰饮之根,以期为其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天人合一,天地一气升浮降沉,人身应之,气机先降后升,降入土下水阴中,降的越深,阳气越足,水中有火则元气生。故西方阳明燥金之气顺降则人身一气周流,循环无端,生生不息。小儿肿瘤属下焦元阳不足,寒湿内生,甚或成冰凝状态,其多存在阳明逆气、相火离位所致的火热燥症,临证处方从敛降西方阳明燥金着手,多获良效。本文根据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立足气一元论,探讨从恢复"阳明降机"角度论治小儿肿瘤的效用。  相似文献   

11.
黄元御认为咳喘之发病责之肺胃,肺胃不降是其病机关键,扶中气、降肺气是治疗咳喘的最基本方法。黄元御重视以温阳补土为大法,"泻水补火,抑阴扶阳,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力倡温中补土,多用温阳燥湿,忌用清凉滋润。对于内伤杂病,立法重在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疏肝理气,用药多选茯苓、甘草、半夏、芍药、桂枝、人参、附子、干姜等,通过调整脾胃,维持人体阴阳平和。  相似文献   

12.
乌梅论选     
肺主气,气平则降,所以下气;肝属木,木枯火炎,逆于胸中,则热而烦满,乌梅味酸,能收浮热,吸气下行,所以止烦满也。心者火也,木之子,味酸气平,能平肝木,木和心自安也。肢体属脾,脾为土,肝木克土则痛,味酸则敛,所以止痛。肝藏血,血枯则偏枯不仁死肌矣,味酸益肝血,血和则润,不仁死肌愈也。去青黑痣,及蚀恶肉,酸收之味外治,能消痣与肉也。——清·叶天士《本草经解》乌梅,味酸,性涩,入足厥阴肝经,下冲气而止呕,敛风木而杀蛔。《伤寒》乌梅丸,乌梅三百个,干姜十两,细辛六两,人参六两,桂枝六两,当归四两,川椒四两,附子六两,黄连一斤,黄柏六两。  相似文献   

13.
介绍张佩江教授从相火论治不寐的临床经验。张佩江教授认为,相火妄动而失其位则成贼火,邪 火上扰心神,即成不寐之患。临床常见分型有相火妄动、相火郁遏、君相火旺、相火虚衰等,宜辨证施治。相 火妄动者,宜引火归元,常以引火汤、封髓丹、补中益气汤加减施治;相火郁遏者,治当滋肾水、泻相火、升 肝气,使心火下交于肾,可选二仙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施治;君相火旺者,治当清心火、敛相火、滋肾阴,方 选当归六黄汤加减施治,若火热日久炼液成痰,可选黄连温胆汤加减用之;相火虚衰者,治当温肾助阳、养心 安神,可选金匮肾气丸加减施治。  相似文献   

14.
朱老积数十年经验,自制协和汤一方,治疗不和症,颇觉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本方组成:白术13克,白芍13克,防风7克,柴胡7克,川芎7克。自制方之旨,以白术、白芍为核心,白术燥湿健脾,白芍柔润养胃。脾胃者中央戊己土,胃为戊土属阳,喜湿而恶燥,宜降则和,白芍堪当此任;脾为己土属阴,喜燥恶湿,宜升则健,白术首选最宜。白术与白芍相伍,燥润相合,刚柔相济,升降相固,阴阳相和,则中州自安。以柴胡配白芍疏肝柔肝,升脾降胃,得木来疏土,条畅气机之宜;以防风配白术理脾健脾,疏肝理气,获培土荣木,鼓舞生气之功;佐川芎之走而不守,通达气血而活泼生机,使土得木而疏,木得土而荣,两相协和不致悖逆相刑,故名曰“协和汤”。临证加减则视木旺为主者抑木为先,当倍  相似文献   

15.
肝藏诸经之血,肺司百脉之气。水弱肝虚,火载血上。肺虚不能下荫于肾,肾虚子窃母于肺。下损于上,痰嗽带血。相火内寄于肝,君火动则相火随之。心有所思,神有所归,则梦遗之病见矣。有情精血易损,培以无情草木,声势必难相应,宜速摒除尘伴,恬淡虚无,水升、火降,方克有济。熟地丹皮泽泻山药茯苓白芍麦冬川贝血余金水亏残,龙雷震荡,载血妄行,上溢消道。土损、金鸣为咳,肾虚、水泛为痰。营卫乖违,往来寒热。脉来  相似文献   

16.
周明霞  孙志广 《吉林中医药》2009,29(10):841-842
根据临床特征,反流性食管炎属于中医“吞酸”“嘈杂”“呕吐”“胸痹”等范畴。类似此病的文献记载,最早见《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医学心法·吞酸》认为肝气郁滞是发病的关键。《四圣心源》指出“肝气宜升,胆火宜降,然非脾气之上升,则肝气不升,然非胃气之不降,则胆火不降”,认为脾胃升降失调是本病的关键。《素问玄机原病式》所述:“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而酸”。说明反流性食管炎与肺脏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继端 《中医药导报》2011,17(10):79-80
从龙汤为近代名医张锡纯之名方[1],始为"治外感痰喘,服小青龙汤,病未全愈,或愈而复发者,继服此汤。"而设。此方用龙骨、牡蛎敛肝气之逆,半夏、苏子降肝阳之升,白芍养肝阴之亏,牛蒡子舒肝经之滞,或加石膏清肝郁之火。实为治疗肝气升而不降,肝火浮而不潜之佳方。笔者临床应用从龙  相似文献   

18.
<正> 本文着重论述张氏在肝郁论治中,疏肝注重调理中焦脾胃,时刻注意顾护元气,慎施平肝伐肝,善用柔肝和肝之法及在遣方用药方面的特色。疏肝注重调中调中有助疏肝张氏治疗肝郁之证,非常注意调理中焦脾胃。他根据《内经》:“厥阴不治,求之阳明”;《金匮要略》:“见肝之病,当先实脾”;黄坤载:“肝气宜升,胆火宜降,然非脾气之上行,则肝气不升,非胃气之下行,则胆火不降”之见,认为治疗肝郁之证,当以调理中焦脾胃为主,脾升胃降则肝气自和平。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李士懋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李士懋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结果:李士懋教授治疗冠心病常用药以频次大小前15味药依次为桂枝、制附子、半夏、茯苓、干姜、炙甘草、蒲黄、细辛、黄连、枳实、石菖蒲、白术、丹参、白芍、瓜蒌;使用最多为活血药,其次为温里药,再次为化痰、补气、解表、清热、平肝药;常用药物组合有:桂枝、制附子,炙甘草、桂枝,茯苓、桂枝,干姜、制附子,干姜、桂枝、制附子,细辛、桂枝,干姜、细辛,白术、茯苓,茯苓、制附子,白术、桂枝,干姜、细辛、桂枝,白术、茯苓、桂枝,半夏、茯苓,茯苓、桂枝、制附子等。结论:李士懋教授临床重解表和温里,喜用附子、桂枝、半夏、茯苓、干姜等药。  相似文献   

20.
<医学求是>一书认为"脾升胃降"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血证的病理变化关键在于"脾土湿郁,胃气不降".吴氏以维护"脾气升举,胃气降行"为治疗原则,以"渗脾、降胃、达木、敛金"为治疗大法,以"淡以渗其脾湿,辛以降其胃浊,疏肝木以清风,逐瘀滞以通络"为组方原则,并列举了不同血证的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