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福州市2016年登革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防控效果,探讨有效控制登革热的策略.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16年登革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流行因素及特征.布雷图指数为蚊媒蚴虫密度监测的主要指标,采用自制防逃逸捕虫网进行成蚊密度监测.结果 福州市2016年共报告907例本土登革热病例,疫情涉及7个县(市)区,8-9月为发病高峰,期间报告病例798例(87.98%);闽侯县、仓山区、长乐县共报告801例(88.31%)本地病例;907例病例中,男性426例,女性481例,男女比0.89∶1.病例最小9岁,最大91岁,患者年龄中位数为54岁;发病人群以家务及待业为主281例(30.98%);88.75%的病例体温超过38℃.近半数的的病例有头痛、肌肉痛;以家庭为单位的本土登革热聚集性事件共发生55起,涉及118人.10月下旬,闽侯县平均布雷图指数下降到4.99,长乐市平均布雷图指数下降到0.87,11月下旬仓山区平均布雷图指数下降到3.43.福州市共搜索592 279例病例,通过主动搜索发现了476例登革热确诊病例.2016年福州市本地登革热疫情系II型登革病毒引起.结论 加强蚊媒监测与病例搜索,多部门联动,在疫情早期采用综合防控措施,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海龙街步涪村2006年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各医院报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病例血样作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对疫点进行蚊媒调查,在疫点周围开展病例搜索。结果步涪村2006年共报告登革热病例74例,罹患率为2.65%,无死亡病例;疫情流行历时14天,高峰在8月26日至8月31日期间;病毒为登革I型;男女性别比1.47:1;发病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3岁,以青壮年为主,20~39岁33例,占44.59%。疫情发生时布雷图指数93.4,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结论快速杀灭成蚊和清除蚊媒孳生地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今后要加强疫情预测预报,加快城中村的改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7—2020年南通市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水痘防控措施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收集2017—2020年南通市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资料,利用Excel 2019和SPSS 23.0对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17—2020年南通市全市上报水痘暴发疫情69起,累及病例3 346例,平均罹患率1.92%,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暴发疫情在时间上呈双峰分布;以城镇小学为主要暴发场所,其次为幼儿园和中学;男女病例比例介于1.03~1.19;年龄中位数(median age,M)=8岁,四分位数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 IQR)6~10岁。1 381例病例明确接种或未接种过疫苗,其中771例符合突破病例标准,构成比为55.83%,全部接种1剂次疫苗,97.92%的突破病例接种至发病的时间超过5年。使用Python语言提取发病原因,以卫生习惯不良、首发病例未及时隔离等多见。结论 关注2017—2020年南通市水痘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加强高峰期学校的日常监测和疫情处置,建议尽早推进2剂次水痘疫苗免疫。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深圳市南山区2014年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得本地登革热疫情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登记调查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深圳市南山区2014年报告登革热患者104例,其中实验室诊断登革热103例,临床诊断登革热1例。输入性登革热患者46例,本地登革热患者57例,不明感染原因的登革热患者1例,发病率为9.29/10万,无死亡病例。流行季节在7月下旬至12月下旬,高峰在10月。全区各个街道均出现登革热患者,以蛇口街道居多。输入性登革热的输入来源地主要以东南亚国家为主。结论 2014年深圳市南山区登革热发病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输入性登革热和本地感染登革热并存。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2002年登革热爆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2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登革热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市建立和完善登革热疫情报告、监测和媒介监测网络;访视报告的每个病例或可疑病例,并在疫点周围展开病例搜索;采集登革热病例、疑似病例、疫点部分人群血作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对非疫点、疫点蚊媒进行凋查。结果:广州市2002年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423例,发病率为20.14/10万,无死亡病例。疫情以城市居民区为主,随后向城郊、农村扩散,最后涉及全市12个区、县级市,共102个行政街(镇)。以街(镇)为单位计算,最高的发病率达212.4/10万。流行季节为5月中旬~11月下旬,高峰为7~9月;3~12月份全市平均布雷图指数为5.0~19.8;病毒为登革Ⅰ型;潜伏期为2~8d;爆发疫点人群隐性感染率达17%;各年龄组人群均易感,但低年龄组发病率略低。结论:2002年广州市发生登革热大流行,其持续时间、波及范围为广州市历史之最.总体流行态势处于半自然状态。早期病例未及时诊断,疫情发现迟,疫情控制不力是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广州市存在有利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因素;近3年连续流行同一型别病毒,登革热是否有本地化趋势应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2013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各医院报告的荔湾区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病例血液样本开展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并划定疫点进行蚊媒调查和病例搜索。结果广州市荔湾区2013年报告本地登革热病例781例,发病率为86.95/10万,无死亡病例;流行季节为7月下旬至11月下旬,高峰为9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男女性别比1∶1.14;发病年龄最大92岁,最小2岁,以中青年为主。全区疫情以城乡结合部为主,随后向老城区扩散,最后波及21个行政街,有8个较大暴发点;病毒型别主要为登革Ⅰ型。结论2013年荔湾区发生登革热大流行,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疫情主要发生在城乡结合部。病媒控制不理想是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荔湾区存在不利于登革热防控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东莞市首起登革热社区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了解疫情波及范围、病例分布情况及可能传播来源;采用ELISA法进行登革热IgM抗体检测。结果:2010年7月22日~10月26日,东莞市兴塘社区发生了一起登革热社区暴发疫情,共报告病例40例,其中确诊病例24例,可疑病例16例;病例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92.50%)、头痛(82.50%),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分别占57.50%和52.50%;病例表现为首发病例住家200米范围内的聚集性;首发病例发病前有东南亚国家旅游史。结论:症状不典型输入性病例容易引起本土疫情,人员的高流动性易造成登革热疫情的扩散;控制疫情的关键是开展灭蚊和清除蚊虫孳生地的工作并在短时间内将布雷图指数降至5以下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扬州市2016—2022年流感暴发疫情数据,了解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搜集扬州市2016—2022年流感和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暴发疫情资料,对疫情概况、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发生场所、规模和病原学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扬州市2016—2022年共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84起,经实验室检测,80起为流感暴发疫情,主要为乙型B(Victoria)型流感病毒(43.75%)和混合型流感病毒(21.25%)。流感暴发疫情学校罹患率为0.24%~9.56%。疫情主要集中在3月和12月。广陵区报告起数最多,报告24起,占30.00%(24/80);其次是邗江区,报告15起,占18.75%(15/80)。流感暴发疫情发生场所主要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小学最多,占疫情总数的93.75%。流感暴发疫情规模以10~29例为主,占疫情总数的55.00%。扬州市2016—2019年、2022年流感暴发疫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3.92%、36.04%、21.21%、66.31%、66.23%...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广州增城市2006年一起输入性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以及在暴发疫情中进行索源调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回顾性病例搜索,对该起登革热疫情调查分析;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病例血清进行登革热抗体检测;用布雷图指数(BI)进行蚊媒密度调查。结果病例刘某为实验室确诊病例,无外出史;索源调查发现的病例黄某及其侄子血清登革热IgM、IgG均阳性,有疫区活动史,发病时间与刘某发病在一个潜伏期内。结论该病例为增城市2006年首例报告登革热确诊的本地感染病例,感染来源为区外输入性;早期被误诊,传染源未被及时发现是导致本次疫情的重要原因;迅速灭蚊和消除伊蚊孳生地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多部门参与、组织专业队及时扑救疫情是迅速控制登革热流行的幸兽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2007年广东省珠海市登革热病例进行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方法收集2007年8~10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珠海市的125例登革热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病年龄以20~39岁年龄组最多,发病高峰在9月上旬,主要爆发点1个,共有病例75例,占全部病例的60.0%。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0%)、头痛(56.0%)、头晕(91.2%)、全身肌痛(63.2%)、疲乏(74.4%)、食欲减退(73.6%)、皮疹(68.8%)。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分别占94.4%和93.6%,肝功能和心脏损害较明显。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此次流行主要为登革1型病毒。结论珠海市2007年流行的DF为登革1型病毒所致,病例符合典型DF的临床表现。经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10—2020年海口市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为海口市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0—2020年海口市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核酸检测资料,应用Excel 2010和SPSS 20.0软件整理数据和分析,描述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0—2020年海口市共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确诊病例72例,其中境外输入53例(73.61%),国内输入19例(26.39%),均为轻症;2017—2019年较2010—2016年年均输入病例数增长了1321.68%;病例集中在主城区(97.22%),主要分布在主城区街道;病例输入高峰出现在8—11月,其中国内输入病例集中在9—10月;男女比为2.27∶1,平均年龄(34.93±1.55)岁;国内输入病例以务工、经商和探亲为主(84.22%),境外输入病例以务工、经商和旅游为主(77.78%),国内与境外输入病例外出原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0,P<0.05);输入来源中,东南亚占境外输入病例数的94.34%,广东省占国内输入病例数的57.89%;发病到诊断时间间隔的中位数为3 d,首诊诊断率为77.78%(56/72),入境前已发病人群的排查率为28.57%;感染的登革病毒以Ⅰ型和Ⅱ型居多,为84.72%。结论海口市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由散在发生逐步转向快速增长;强化海口市主城区外出务工、经商、旅游和探亲人员的登革热宣传教育,提高防病和就诊意识,加强对东南亚国家入境人员的检验检疫和医学排查以及对基层医疗机构登革热诊疗培训,可有效减少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引发的本地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广州市2011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州市疫情监测与报告信息系统和实验室监测信息系统,以及相关的现场调查报告、疫情简报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广州市2011年报告登革热病例51例,本地感染33例,输入性病例18例,累计发病率0.4/10万,无死亡病例,输人性病例占全年报告病例的35.29%。除1、2、7月外,其余月份均有病例;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起,为海珠区龙凤街登革热暴发疫情(16例)。实验室监测表明,2011年广州市病毒流行株为登革I型病毒。结论2011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处于散发流行状态,输人性病例或异地来广州就诊的登革热病例对广州市登革热流行存在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3—2021年长沙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特点,为制定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长沙市2013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资料,对疫情的规模、发生时间、地区、场所和病原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3—2021年长沙市共报告163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发病病例8 504例,平均罹患率为2.60%(8 504/326 872)。2019年报告数量最多,共81起(49.69%)。2013—2021年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11月—12月和1月、3月),构成比为85.89%,浏阳市和长沙县病例数构成比分别为39.26%和23.93%。疫情暴发病例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共151起(92.64%)。检测病原学标本1 265份,阳性率为67.19%。2013—2021年流感阳性疫情154起,仅1种型别单独流行的年份为2015年的A(H3N2)型和2021年的B(Victoria)型,其他有流感疫情报告的年份均为A、B型别交替混合感染。结论 2013—2021年长沙市冬春季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4年深圳市福田区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各医院报告的福田区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病例血液样本开展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并划定疫点进行蚊媒调查和病例搜索.结果 深圳市福田区2014年报告登革热病例87例,发病率6.52/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高峰出现在10月份,当月气温徘徊在25~30℃,适宜白纹伊蚊生长;男女性别比为1:0.47;发病年龄最小13岁,最大67岁,以青壮年为主.全区有2个暴发点,病毒型别主要为登革热Ⅰ型.疫情发生时布雷图指数最高达140.结论 深圳市福田区存在登革热流行的基本条件,疫情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人群对登革热普遍易感等特征.有效控制疾病传播媒介白纹伊蚊是控制疫情的根本措施,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也是有效控制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岑溪市2020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为该地区制定防控登革热疫情的公共卫生措施提供指导和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对岑溪市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特征进行分析描述。结果 该研究共收集岑溪市2020年报告登革热367例,其中男性病例180例,女性病例187例,男女病例比为0.96∶1,性别患病情况差别不大;病例全部为当地轻症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9月16日—10月1日为发病高峰期,发病人群涉及各年龄组,30~49岁人群发病最集中,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岑城镇,其中岑城镇城厢社区和甘冲社区为高高相邻发病区域及一类聚集区。结论 岑溪市2020年登革热疫情在地区、年龄、职业之间的分布均有集中趋势,其中岑城镇作为具有发病高风险的地区,应该针对性制定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会宁县2006-2008年麻疹流行情况,为有效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现将会宁县2006年-2008年麻疹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南宁市献血人群中登革热病毒(DENV)的感染状况,评估登革热病毒对南宁市血液安全的影响.方法 从南宁中心血站的不同采血点中随机选择1 712例经过健康征询合格及血液初筛检测合格的献血者,抽取5~6 mL静脉血于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管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的DENV NS1抗原、IgM抗体和IgG抗体.结果 DENV NS1抗原、IgM抗体、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1.1%(18/1 712)、0.2%(4/1 712)、7.1%(121/1 712),其中NS1抗原和IgM抗体及NS1抗原和IgG抗体的双重阳性率均是0.1%(1/1 712).IgM与性别之间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男性IgM阳性率更高;IgG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30岁以上的人群IgG阳性率更高.结论 南宁市献血者中既有曾经受DENV感染者也有正在受感染者,应当重视DENV对血液安全性的影响,适时调整献血者的血液筛查策略. 相似文献
18.
《医学动物防制》2016,(8)
目的分析德宏州2006-2014年登革热流行特征,为制定登革热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德宏州2006-2014年登革热疫情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德宏州2006-2014年报告登革热病例637例,其中本地感染291例(45.68%)、境外输入346例(54.32%)。各县市均有病例分布,瑞丽市病例占90.74%。流行季节8~10月为高峰,并有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以20~49岁组为主,占65.62%;职业以商业服务、农民、学生居多,占68.76%。结论德宏州登革热在境外输入造成流行后,本地感染病例逐年增多,加强监测和落实防控措施是有效控制疫情流行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海南省2011-2015年度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5年度全省报告的流感暴发疫情资料,对暴发的时间、地区、场所、规模、病毒型别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度全省共报告流感暴发疫情21起,累计报告发病791例,平均罹患率3.17%,无死亡病例.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每年的3月和5月,占总起数的76.19%,疫情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校,共20起(占总起数的95.24%).农村地区报告疫情起数最多,占总起数的71.43%.暴发的优势循环株先后为B型流感,甲型H1N1流感,甲型H3N2亚型和B型流感.结论 海南省流感暴发疫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是高发季节,中小学校是流感暴发的高发场所,应加强农村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监测,优势循环株变化频繁,应密切关注病原学变化.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东山区2002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明确东山区登革热流行因素,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各医院收治病例的报告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 2002年5~11月东山区发生了Ⅰ型登革热疫情暴发流行,本区常住人口发病共314例,发病率51.43/10万,无死亡病例。疫情波及10条行政街,有多个暴发点,其发病年龄最大87岁,最小2岁,男性143例,女性17l例,血清学检查登革热抗体阳性277例。结论 本次登革热流行是继1995年以来发病率最高、暴发点多、夹杂家庭聚集、流行时间长的一次发病,且传染源未明,预防控制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要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