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背景:老年急性胰腺炎(AP)具有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早期识别和预测病情对及时诊治老年AP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Ranson、BISAP和APACHEⅡ评分系统对老年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以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2年7月—2016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318例老年AP患者,分别评估Ranson、BISAP、APACHEⅡ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不同评分系统对老年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在318例老年AP患者中,轻度AP患者221例,中度41例,重度56例。51例患者伴有局部并发症,64例伴有全身并发症。治疗总有效率为96. 2%。APACHEⅡ评分预测老年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全身并发症、疗效、ICU住院率、死亡率的AUC显著高于Ranson、BISAP评分,而三种评分系统预测局部并发症的AUC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APACHEⅡ评分对老年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全身并发症、疗效、ICU住院率和死亡率的预测能力最强,而在局部并发症的预测方面,三种评分系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P患者血清miR-148a-3p和miR-551b-5p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间儋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MAP组(70例)、MSAP组(40例)和SAP组(42例),SAP组又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成生存组(25例)和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比较早期急性胰腺炎(AP)应用临床评分和CT进行预测评估的价值.方法:抽取60例患者,调取时间为2019.01~2021.10范围,均确诊为AP,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组,其中40例为轻症AP(MAP)设为对比组,另20例为重症AP(SAP)设为分析组.2组均实施CT检查,评估腹部CT胰腺外炎症(EPIC)、Ba...  相似文献   

4.
背景: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肠黏膜屏障损伤引起继发感染是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动物模型研究发现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AP肠黏膜屏障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研究HMGB1与AP患者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关系。方法:纳入2007年12月~2009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1医院收治、确诊的AP患者80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8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42例,选取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HMGB1含量,分析其与AP病情严重程度、血清内毒素含量、二胺氧化酶(DAO)含量、尿液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的关系。结果:SAP组和MAP组血清HMGB1含量、内毒素含量、DAO含量和尿液L/M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患者血清HMGB1含量与血清内毒素含量、DAO含量、尿液L/M比值以及Ranson评分、24 h 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HMGB1含量可反映AP病情严重程度,并可作为判断AP患者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胰腺炎(AP)早期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因素.方法 确诊AP 286例,根据CT 分级分为轻症与重症两组,分析年龄、性别、病因及发病48 h内患者血氧分压、血清电解质、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CRP)、血淀粉酶变化与胰腺CT分级比较,判定影响AP早期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结果 两组性别相比较X2=0.086...  相似文献   

6.
背景:急性胰腺炎(AP)发病过程中常伴有胰腺微循环障碍、凝血和纤溶系统改变,血小板参数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目的:探讨老年AP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特点以及乌司他丁(UTI)治疗对血小板参数和病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年龄≥60岁的AP患者217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AP(MAP、MSAP和SAP)。比较、分析各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参数(PLT、MPV和PDW)以及常规治疗与UTI治疗组间血小板参数和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与MAP组相比,MSAP、SAP组入院时PLT较低(P0.01),MPV、PDW较高(P0.05);治疗1周后,MSAP、SAP组PLT显著增高(P0.01),MPV、PDW显著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相比,MSAP、SAP组UTI治疗后PLT显著增高(P0.01),MPV、PDW显著降低(P0.01),总有效率显著提高(MSAP:92.3%对81.2%,P0.01;SAP:90.0%对80.8%,P0.01)。结论:老年MSAP、SAP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变化与MAP患者明显不同,可反映其病情严重程度。UTI可有效降低血小板活性,对老年AP患者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病情恶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我国急性胰腺炎(AP)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死率居高不下,探索可用于判断AP病情严重程度的血液生化指标对AP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血清胰蛋白酶原-2(TAT-2)和血细胞比容(HCT)在AP病情严重程度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8年6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5例AP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MAP)组、中重度急性胰腺炎(MSAP)组、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TAT-2、HCT,并行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SAP的价值。结果:四组间TAT-2、HCT、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AP组TAT-2、HCT明显高于MAP组、MSAP组、对照组(P 0. 05),MSAP组TAT-2、HCT明显高于MAP组、对照组(P 0. 05),MAP组TAT-2、HCT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ROC曲线分析示,TAT-2、HCT以及两者联合预测SAP的敏感性分别为69. 7%、84. 7%、88. 5%,特异性分别为95. 3%、67. 8%、65. 1%,AUC分别为0. 858、0. 783、0. 875。结论:TAT-2、HCT可有效评估AP病情的严重程度,两者联合检测更有助于进一步预测SAP的发生,对于AP的治疗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叉头蛋白F1相邻非编码发育调控RNA(FENDRR)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就诊的123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AP组),另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52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法检测患者血清中lncRNA FENDRR的相对表达量。比较轻症AP(MAP)组与重症AP(SAP)组、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清中lncRNA FENDRR的相对表达量。分析lncRNA FENDRR与AP病情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AP组患者血清lncRNA FENDRR的相对表达量为4.47±1.87,低于对照组(6.66±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患者血清lncRNA FENDRR的相对表达量为3.14±1.22,低于MAP组(5.45±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ncRNA FENDRR诊断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95%CI:0.796~0.923),敏感度为71.15%,特异度为90.14%。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PL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清钙、乳酸和lncRNA FENDRR与AP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单指标评估AP患者预后结果指出,PLT的评估效能最大[AUC=0.813(95%CI:0.733~0.878)],其次为lncRNA FENDRR[AUC=0.784(95%CI:0.701~0.853)],乳酸的评估效能最小[AUC=0.673(95%CI:0.583~0.755)]。PLT、INR、血清钙、乳酸和lncRNA FENDRR联合检测评估AP患者预后的效能高于各项单独检测的效能。结论血清lncRNA FENDRR的表达水平越低,提示AP患者病情越严重,预后不良风险越高。lncRNA FENDRR可能是AP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穿透素(PTX)3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97例AP患者为研究组,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组(n=31)、中度组(n=32)和轻度组(n=34),另随机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检测对照组入院第1天和AP患者入院第1、4、7天血清中PTX3水平。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严重程度床边指数评分(BISAP)、Ranson评分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分析血清中PTX3水平与以上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入院第1天PTX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程度AP患者入院第1、4、7天组间PTX3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以重度组为最高,中度组次之,轻度组最低(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程度AP患者PTX3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入院第7天与第1天比较差异显著(P<0.05)。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TX3水平与APACHEⅡ评分、BISAP评分、Ranson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883、0.832、0.749,均P<0.05)。结论 PTX3水平可较好地反映AP患者病情进展,可作为AP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硫化氢(H_2S)、Apelin-36水平与血栓弹力图参数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AP患者8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45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35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血浆H_2S、Apelin-36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血栓弹力图参数,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SAP组血浆H_2S、Apelin-36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MAP组和对照组,且MAP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SAP组的最大振幅(MA)值、凝血块强度(G)值均高于MAP组和对照组,凝固角(α)较对照组大(均P0.05),MAP组的α角、MA值、G值较对照组大(均P0.05);AP患者血浆H_2S水平与血凝时间(R)值、血块成型时间(K)值、Apelin-36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与α角、MA值、G值、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浆Apelin-36水平与R值、K值、α角、MA值、G值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AP患者存在一定的凝血功能障碍,血浆H_2S、Apelin-36水平明显升高,并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中H_2S水平与血栓弹力图部分参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评估急性胰腺炎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8月至2008年1月AP患者82例,入院后2~3 d行多层螺旋CT(MSCT)胰腺灌注成像.另选取30名健康人群行腹部CT检查作对照.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利用CT自带软件PCT进行处理得到灌注参数,比较血流量(BF)、血容量(BV)、峰值时间(TTP)、表面通透性(PS)变化.结果 AP组平均BF、BV、TTP、PS分别为(110.57±60.04)ml·100 ml-1·min-1、(156.68±65.11)ml/L、(146.58±29.46)0.1 S、(110.73±62.66)0.5 ml·100 ml-1·min-1,与对照组相比BF、BV明显下降(P<0.05),而TTP、PS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患者胰腺血流灌注降低,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灌注参数BV、BF可用于评估AP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Kong H  Ding Z  Zhu XC  Gao XY  Sun SB  Wu J  Zhao G  Wang CY  Hou XH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2):1011-1013
目的 了解急性胰腺炎(AP)患者早期血浆D-二聚体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通过临床症状、血清酶学、影像学和病理学诊断的61例AP患者分为重症AP(30例)和轻症AP(31例)两组,另选择3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D-二聚体.记录患者入院后各项实验室指标、48 h Ranson和24 h APACHEⅡ评分,了解D-二聚体含量与各项实验室指标、评分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1)轻症AP和重症AP组血浆D-二聚体分别为(0.21±0.21)mg/L和(0.69±0.32)mg/L,与正常对照组(0.08±0.13)mg/L比较均显著升高(P值分别为0.029、0.000);重症AP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轻症AP组(P=0.000).(2)AP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48 h Ranson评分、24 hAPACHEⅡ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为0.000).(3)AP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白细胞计数、血糖、血肌酐、PT、APTT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红细胞压积、血白蛋白和血钙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AP患者血浆D-二聚体升高,D-二聚体含量和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3.
血浆降钙素原测定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胰腺炎(AP)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乏精确的预测疾病严重程度的标记物,而血浆降钙素原(PCT)作为一种新的检测严重细菌感染等疾病的实验指标,其升高程度与.AP患者病情感染程度呈正相关,对判断AP患者的轻重有良好的实用价值。本文对44例AP患者血浆PCT水平进行检测,并结合患者病情严重度、感染程度、病因和血钙,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PBLC)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明确诊断为AP的住院患者完整资料134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MAP)组(n=72)和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组(n=62)。再按发病原因分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A组,n=43)和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组,n=91)。收集所有患者入院与发病时间在24 h内且未经治疗的首次发病的血浆D-D、FIB及PBLC数据。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D-D、FIB以及PBLC对AP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与MAP组比较,SAP组患者血浆D-D和FIB水平升高(Z=-3.171,P=0.002;t=-2.339,P=0.021)。B组D-D水平高于A组(Z=-4.178,P0.001);B组FIB水平均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PBLC明显高于B组(t=2.466,P=0.015)。D-D、FIB及PBL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9、0.611、0.591,其中D-D对S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高于FIB和PBLC。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712。血浆D-D、FIB水平与AP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5、0.192,P值分别为0.001、0.026)。结论 D-D、FIB、PBLC对早期判断AP严重程度均具有重要价值,将三者联合检测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AP患者497例,纳入符合标准的60例.以三酰甘油(TG)>11.3 mmol/L或者TG在5.65~11.3 mmol/L之间,但血清呈乳状者为标准分为重度高脂血症组和轻度高脂血症组,另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分别观察其病因及临床特点.结果 重度高脂血症组13例,轻度高脂血症组47例.重度组5例(38.5%)有AP发作史,显著高于轻度组的10.6%(P<0.05);重度组病因以高脂血症为主,轻度组以胆源性为主.重度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为(8.17±2.76)mmol/L,TG为(13.47±4.12)mmol/L,显著高于轻度组的(4.97±1.67)mmol/L和(4.09±2.18)mmol/L(P<0.01).另一方面,SAP组血淀粉酶、血糖、TG、TC及腹痛缓解时间分别为(1396±2233)U/L、(14.17±8.37)mmol/L、(7.69 ±6.56)mmol/L、(5.39±3.58)mmol/L和(6.30±3.27)d,MAP组分别为(831±1348)U/L、(8.28±3.89)mmol/L、(5.55±3.92)mmol/L、(5.64±1.79)mmol/L和(4.29±2.62)d,两组比较,仅血糖水平和腹痛缓解时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重度高脂血症者AP的复发率高,高血脂程度与AP的发生关系密切,但与病情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6.
5-氟脲嘧啶治疗急性胰腺炎46例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分析我科1994年1月~2004年10月期间,用5-氟脲嘧啶(5-Fu)治疗急性胰腺炎(AP)46例,男性22例,女性24例,年龄19~83岁,平均49.3岁;以46例为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龄21~82岁,平均48.6岁。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上均无统计学差异,均符合AP诊断标准:(1)急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程早期即出现免疫功能紊乱。目的:探讨AP发病早期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其对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4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AP患者164例,其中轻度(MAP)、中度(MSAP)、重度AP(SAP)分别为103例、47例和14例,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发病24 h内确诊,并于48 h内采集血清标本,检测IgG、IgA、IgM、κ轻链和λ轻链水平。以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指标对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AP患者发病48 h内血清IgA、IgM、κ轻链和λ轻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IgM水平在MSAP组和SAP组中降低较MAP组更为明显(P 0. 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gM对于鉴别中、重度AP有一定意义(AUC=0. 723,95%CI:0. 634~0. 812),cut-off值取≤1. 055 g/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 806和0. 689。结论:AP早期即存在血清IgA、IgM、κ轻链和λ轻链水平降低,提示体液免疫功能受损。血清IgM可能用于AP严重程度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联合甘油三酯(TG)、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AP1-LC3)对急性胰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54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AP(MAP)组和重症AP(SAP)组,2组患者分别为82例和72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检查的5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MAP和SAP组患者BISAP评分进行比较,采用ELISA法检测3组血清TG和MAP1-LC3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SAP组BISAP评分显著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结局中,死亡患者BISAP评分显著高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胰腺坏死患者;SAP组血清TG和MAP1-LC3水平显著高于M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ISAP评分与血清TG、MAP1-LC3水平呈正相关;BISAP评分联合TG和MAP1-LC3预测死亡患者的准确度显著高于单独BISAP评分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AP评分、TG和MAP1-LC3是评估AP预后的重要指标,BISAP评分联合血清TG和MAP1-LC3能够有效预测AP预后,准确度高,具有重要的预后预测价值,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水平,探讨它们与AP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80例AP患者血标本,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8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 42例.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HMGB1水平,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分析它们与其他生化指标、AP病情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3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 结果 SAP组患者血清PCT及HMGB1水平分别为(8.18±3.24) μg/L和(11.79±3.98) μg/L,MAP组分别为(5.67±2.43) μg/L和(5.38 ±2.06)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1.85 ±0.86)μg/L和(1.87±1.47) μg/L(p值均<0.01) AP患者血清PCT水平与HMGB1水平呈正相关(r=0.276,P=0.014),且两者与 Ranson评分、24 h APACHE 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或<0.01).此外,器官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清HMGB1水平显著高于未出现器官功能不全者(P<0.05).结论 AP患者的血清PCT及HMGB1水平显著升高,且与 AP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PCT和HMGB1可作为评估AP严重程度潜在的血清指标.  相似文献   

20.
新CT评分系统预测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综合急性胰腺炎(AP)患者胰腺外炎症征象及胰腺坏死程度基础上,建立一种新CT评分系统--胰腺外炎症和胰腺坏死CT指数(EPIPN)评分系统.以初步探讨其预测AP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确诊的77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因、起病72 h C反应蛋白(CRP)水平、Ranson评分、人院48 h时APACHEⅡ评分,器官衰竭发生情况、腹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所有患者人院后2~3 d行增强CT检查,获得CT严重指数(CTSI)评分和EPIPN评分,CTSI≥7分为重症AP(SAP),EPIPN>5分为SAP.应用ROC曲线比较EPIPN和CTSI预测AP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效力,初步分析EPlPN和CTSI与AP临床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77例患者中男34例,女43例,平均年龄51.79岁(22~92岁).胆源性63例,高血脂6例,酒精性1例,原因不明7例.14例(18.2%)患者曾发生器官衰竭.EPIPN和CTSI预测SA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5%可信区间0.73~0.91)、0.72(95%可信区间0.59~0.86),CTSI≥7预测SAP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4%和55%,EPIPN>5预测SAP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3%和63%.EPIPN与AP患者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CRP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EPIPN可准确预测和评估AP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其诊断效力优于CTSI.EPIPN简便实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