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府逐瘀汤"方出《医林改错》,用于胸中瘀血、阻碍气机兼肝郁气滞之瘀血证,本方不仅可行血分之瘀滞,又可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使"血府"之瘀逐去而气机畅通,从而诸证悉除,故名"血府逐瘀汤"。笔者尝移用此方加减  相似文献   

2.
林洁 《世界中医药》2011,6(5):410-410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医林改错》中载:“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证”。本方从桃红四物汤化裁而来,不仅可行血分之瘀滞,又可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使“血府”之瘀逐去而气机畅通,从而诸证悉除,故名血府逐瘀汤。  相似文献   

3.
林洁  梁慧秋 《光明中医》2011,26(7):1455-1455
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创立的一首逐瘀名方,由桃仁、当归、红花、赤芍、牛膝、川芎、柴胡、桔梗、枳壳、生地黄、甘草组成。《医林改错》中载:"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证"。本方不仅可行血分之瘀滞,又可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  相似文献   

4.
对于因瘀血阻滞导致的头痛、呃逆、心悸、不寐等症,采用清代医家王清任据"血府"可以产生"血瘀"的理论所创立的血府逐瘀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本方不仅可行血分之瘀滞,又可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使瘀去气机畅通,诸症悉除。  相似文献   

5.
血府逐瘀汤源于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乃活血化瘀代表方剂,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调节情志。丹毒因兼感湿邪,瘀蒸血分,经久缠绵不愈实属湿热过盛成毒,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不寐为瘀血内阻,气血不能上奉,心神失养,肝魂失敛,血府逐瘀汤消瘀固神,畅通经脉;月经不调为瘀血内停而致气血不和、经络不通,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温经止痛;心悸为气血亏虚,血脉瘀阻,心失所养;血府逐瘀汤活血通络,益气宽胸。《伤寒论》各篇皆标明"病脉证治",病者本也,体也;证者标也,象也;有病始有证,辨证方能识病,识病然后施治;女性与月经相关的疾病,如月经后期甚至闭经、月经色暗、有血块、痛经等,病机关键在血瘀兼气滞,故活血化瘀,辅以疏肝理气,辨证论治须与专方专药结合,血府逐瘀汤针对气滞血瘀证常能获效。方剂辨证是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运用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6.
赵小敏 《北京中医药》2005,24(6):380-381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方由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生地、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组成.主治胸中瘀血、阻碍气机升降,兼见肝郁气滞之血证.方中四逆散疏肝解郁,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配伍桔梗、牛膝理气活血,调和升降.本方不仅行血分瘀滞,又能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合而用之,使瘀祛气行,则诸症可愈.  相似文献   

7.
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小敏 《北京中医》2005,24(6):380-381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方由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生地、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组成。主治胸中瘀血、阻碍气机升降,兼见肝郁气滞之血证。方中四逆散疏肝解郁,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配伍桔梗、牛膝理气活血,调和升降。本方不仅行血分瘀滞,又能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合而用之,使瘀祛气行,则诸症可愈。  相似文献   

8.
崔培秀 《北京中医药》2006,25(2):127-128
血府逐瘀胶囊源自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之血府逐瘀汤,此方既能行血分瘀滞,又能解气分之瘀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功效确切.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证属血瘀气滞的诸多病证,均能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临床应用治验2则.  相似文献   

9.
邵国荣 《北京中医》2009,(5):376-377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甘草组成。具有活血祛瘀、开胸止痛、疏肝行气之功,主治气血瘀阻、头痛胸痛、内热烦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呃逆干呕、急躁善怒等症,是治疗气滞血瘀病症的良方,临床应用甚广。本方不仅能行血分之瘀,又善解气分之滞,不论是由血瘀导致的气滞,或是由气滞导致的血瘀,对于气血同病,均可加减应用本方治疗,因此是治疗气血同病的方剂。笔者抓住“气滞血瘀”这一辨证要点.以本方治疗多种疾病,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王清任所创名方,具有理气活血化瘀之功效。李海聪教授系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其临证中充分体现中医学"异病同治"的思想,善于一方治多病,用药加减灵活,临床经验丰富。李海聪教授尤善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临证把握"抓主证"思路,总结出凡病见心烦、焦急、易怒等主证,并舌脉符合气滞血瘀表现者,均可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之,疗效显著。文章对李海聪教授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疾病经验做总结介绍。  相似文献   

11.
崔培秀 《北京中医》2006,25(2):127-128
血府逐瘀胶囊源自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之血府逐瘀汤,此方既能行血分瘀滞,又能解气分之瘀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功效确切。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证属血瘀气滞的诸多病证,均能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临床应用治验2则。  相似文献   

12.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为主治血府血瘀证而设.全方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补血调肝之功,活血不耗血、理气不伤阴、调和气血之良剂.笔者在多年临床应用中,师古不泥古,只要辨证准确,抓住气滞血瘀这一病机,运用得当,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之病机总属本虚标实,郭义教授认为瘀血为各标证之首,治疗时尤重气血,将畅气机、化瘀血贯穿始终,以调理气血为本病治疗之中轴,气血并治,以致调和;将本病辨证分为痰浊痹阻证、气血两虚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和而不同,“和”方而治;并主张以人为本,因人制宜,重视患者的情志调理,是郭义教授同病异治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血府逐瘀汤为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名方,该方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在中医方剂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临床沿用至今。从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角度出发,在临床治疗实践中拓宽血府逐瘀汤的治疗思路,将其用于气滞血瘀证,而又不限于"胸中""血府"病位的诸多系统杂病,皆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综述近年来王清任五种逐瘀汤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情况。"五逐瘀汤"在月经失调、妊娠病、产后病、杂病中均有应用,其中血府逐瘀汤可治疗多种妇科气滞、瘀血病,通窍活血汤善治头部损伤致月经失调病症,少腹逐瘀汤善治寒凝血瘀型妇科病,膈下逐瘀汤善治气滞血瘀型痛经。  相似文献   

16.
认为气滞血瘀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机,治宜行气化瘀、升清通络。手法可调整颈椎力学平衡,减轻对椎动脉及周围神经丛的刺激,能活血通络,缓急止痛,改善局部血运。血府逐瘀汤配合手法,优于仅能扩张血管,缓解血管痉挛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气血津液构成人体三大基本物质,由于三者郁滞形成了气滞、血瘀、痰凝三大致病因素,通过三者之间比较瘀血尤为突出·故对此创立治瘀十法.瘀血之记载,始于<内经>如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根据瘀血之寒热虚实兼气兼水及轻重缓急,对其病机证治深入阐述,创立了具体治瘀十法,以供临床应用.在临床对瘀血病证的辨证,分清瘀血之症时兼见寒凝经脉者,血热瘀者,气滞血瘀者,水血互结者,瘀滞不行者,瘀血湿停者,瘀血日久积而症者,瘀血出血不止者,瘀血兼风者,疫者入致血者.  相似文献   

18.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著名医学手清任所制订经验方之一,通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瘀所引起的疾患。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本方加减用于气滞血瘀而致的怔忡、低热、头痛眩晕等病证,效果甚好。  相似文献   

19.
王邦才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顽固性失眠、郁证、癥瘕、灯笼病等,取得较好的疗效。在不破坏血府逐瘀汤格局的前提下,疏调气血,或活血而不耗血,行气又无伤阴;或通气而不滞,活血而不瘀;或化成形之瘀血于无形。疏其气血,令其调达,气通血活,而致和平。  相似文献   

20.
周蓓  梁艳菊 《辽宁中医杂志》2011,(12):2338-2339
周岱翰教授擅长运用下瘀血汤辨治消化道肿瘤,极大拓展了下瘀血汤原有的应用范围。脾胃气机失调,气滞血瘀、脉络不通是其共同病机,治当以"通利"为要。遣方用药,灵活配伍毋忘扶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