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并观察针灸治疗对于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择取7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作为本研究选取的病例资料,将选取的全部病例通过随机方式分为针刺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针刺组选取百会穴、四神聪穴、神门穴、内关穴、心俞穴、脾俞穴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对照组选取西药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全部患者的睡眠质量变化及副反应的情况。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针刺组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理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副反应量表及症状积分均有改善,组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针刺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副反应量表指标均较对照组理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确切,对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择时针刺配伍悬灸隐白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70例受试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择时针刺配伍悬灸隐白穴干预失眠,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失眠,均治疗2个疗程,分别收集治疗前、治疗20 d后2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对比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PSQI评分、并对2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的PSQI评分均下降且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且PSQI差值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愈显率为77.1%(27/35),优于愈显率为62.9%(22/35)的对照组(P <0.05)。结论 择时针刺配伍悬灸“隐白”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对失眠的疗效改善明显,且显著优于常规针刺组。  相似文献   

3.
柳士博  王艳霞 《光明中医》2016,(23):3435-3437
目的观察复脉汤对心脾两虚型室性早搏患者的症状疗效及动态心电图疗效。方法采用平行对照研究将60例心脾两虚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复脉汤,对照组服用心律平,两组进行对照观察,疗程为6周。结果两组症状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为53.3%,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显效率为40%,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复脉汤对心脾两虚型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刘龙 《陕西中医》2015,(1):89-91
目的:评价冲击波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名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冲击波针灸治疗组31例,传统针刺对照组31例,中药对照组31例,分别于治疗2个疗程后,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前后比较。结果:治疗前后PSQI积分及睡眠质量分级水平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冲击波针灸治疗组对其改善程度与传统针刺对照组相当(P0.05),优于中药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冲击波针灸治疗组为90.32%,传统针刺对照组为87.10%,中药对照组为80.65%。结论:冲击波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前PSQI评分(14.6±2.0)分,治疗后(7.5±1.7)分,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前PSQI评分(14.3±2.2)分,治疗后(9.6±1.9)分,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愈12例,占40.0%;显效10例,占33.3%;有效7例,占23.3%;无效1例,占3.3%;观察组治愈7例,占23.3%;显效6例,占20.0%;有效13例,占43.3%;无效4例,占13.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立穴位埋线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治疗地位。方法:对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病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30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睡眠率、中医症状疗效指数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均能有效降低评分(PSQI总分及各项目P〈0.01或P〈0.05);治疗后埋线组在改善患者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日间功能优于针刺组(P〈0.01),其余五项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但埋线组改善中医症状优于针刺组(P〈0.01);通过疗效指数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显效率则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埋线组更能取得明显疗效。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优于单纯针刺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五志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符合诊断的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五志穴"(魂门、神堂、意舍、魄户、志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穴位(百会、安眠、内关、神门、三阴交)针刺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表(PSQI)积分的前后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五志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综合疗效优于针刺常规穴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与隔盐灸治疗心脾两虚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龙门县中医医院门诊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失眠心脾两虚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行针刺与隔盐灸治疗,对照组行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26例)与对照组83.3%(25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SQI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与隔盐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与西药治疗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针刺与隔盐灸结合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赵氏雷火灸结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雷火灸及针刺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8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4%;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11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结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口服归脾汤加味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治愈24例,显效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临床治愈17例,显效2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总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总睡眠时间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总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心悸症状改善明显(P〈0.05)。结论:归脾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神阙隔物灸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予神阙隔物灸法治疗,对照组口服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睡眠质量,治疗前后PSQI评分。结果: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总有效率、睡眠质量评定总有效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SQI量表各维度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阙隔物灸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背俞穴联合推拿足太阳膀胱经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91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针刺五脏背俞穴联合推拿足太阳膀胱经治疗,对照组睡前口服舒乐安定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优于对照组的82.2%;治疗组痊愈率为67.4%,优于对照组的40.0%。结论:针刺五脏背俞穴联合推拿足太阳膀胱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显著,优于采用口服舒乐安定治疗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50例,两组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组加用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00%,观察组7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刺五加注射液结合针剂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9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配合针剂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刺五加注射液和针剂配合治疗,对照组为单纯针刺组,疗程均为45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5.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和针刺治疗配合,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疗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中医症状评分对两组进行比较,并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总分、焦虑抑郁总分、中医症状总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PSQI总分、焦虑抑郁总分、中医症状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遆逸辰 《光明中医》2020,(15):2359-2362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俞加膈俞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五脏俞加膈俞,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2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8.58±2.98)低于对照组(9.68±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16.48±4.82)低于对照组(19.64±4.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86.0%)高于对照组(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脾两虚证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五脏俞加膈俞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归脾汤配合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归脾汤(人参、白术、黄芪、甘草、远志、枣仁、龙眼肉、当归、木香)配合针刺穴位(脾俞、心俞、神门、三阴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62例,并设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安定、维生素B_1、谷维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8.7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归脾汤配合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能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养心助眠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20例。对照1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2组采用养心助眠膏治疗,对照3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养心助眠膏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4组的综合疗效、睡眠时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 0%,高于对照1组的90. 0%、对照2组的85. 0%、对照3组的70. 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4组睡眠时间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或P 0. 05)。不良反应率治疗组与对照1、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刺配合养心助眠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收治的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64例,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百会、四神聪、内关、神门、心俞、脾俞,三阴交、足三里),30 min/次,1次/d;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治疗(神门、心、脾、肾、内分泌、交感),3~5次/d。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75%(30/32);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5.00%(24/3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方面,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调肝法联合归脾汤治疗睡眠维持困难型失眠(心脾两虚)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睡眠维持困难型失眠(心脾两虚)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归脾汤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调肝法联合归脾汤口服治疗,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1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PSQI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调肝法联合归脾汤治疗睡眠维持困难型失眠(心脾两虚)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且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归脾汤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