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产期精神障碍是妊娠期常见疾病之一,可能导致孕产妇及其子代出现不良结局。当前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孕产期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既往患有精神疾病的女性在妊娠期间也有复发风险。与此同时,针对围产期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又缺乏相应的临床指南,这使得临床医生面对更加严峻的工作挑战。本共识撰写组整合了国内外相关领域前沿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实践,共识内容涵盖围产期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评估、诊断、治疗及管理,可以为临床实际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本共识主张综合、全程、分级、多学科协作诊疗,旨在帮助临床一线医生尽早地对围产期女性进行筛查、合理评估、临床诊断,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干预和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围产期女性生殖系统细菌性阴道病(BV)发病情况及携带细菌的分布特征,为临床预防、治疗围产期母、婴相关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2011年1月~2011年10月期间504例门诊及住院围产期女性生殖道系统分泌物或羊水及新生儿耳试子标本的微生物学资料,使用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检测并鉴定细菌到种,并操作环磷酸腺苷(CAMP)试验确认B型链球菌.结果 10个月间围产期妇女宫颈分泌物或羊水及新生儿耳试子标本细菌阳性检测率为45.6%.分离的常见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20.2%、大肠埃希菌14.5%、鸟肠球菌4.8%及真菌3.4%.结论 围产期妇女生殖系统携带细菌阳性率较高,且常见的为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所以应对围产期女性进行细菌性阴道病的常规筛查,并根据患者情况指导高危人群的预防和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颅内出血110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晋辉  姚裕家 《四川医学》2005,26(4):449-450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及影像学检查,对新生儿ICH作出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和减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方法选取1999年6月至2004年3月间入院就诊并由影像学检查确诊的颅内出血新生儿110例,进行发病相关因素、临床及影像学分析。结果①ICH患儿多有围产期危险因素;②临床上多在生后72h内发病,主要有神经兴奋性及抑制性两类表现;③早期进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诊及定位。结论NICH发病与胎龄、产重及围产期因素有关。结合早期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可提高NICH的诊断率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芜湖市1993~2007年病残儿医学鉴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残儿的发病原因、疾病种类和发病规律。方法:对芜湖市1993~2007年参加病残儿医学鉴定者的保留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男性病残儿人数高于女性。②农村病残儿数量较高。③15年间病残儿病种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412例,构成比54.93%;遗传性疾病180例,构成比24%;意外伤害42例,构成比5.6%。结论:围产期高危因素是我市病残儿致残的主要原因,而开展有效干预措施是降低出生残疾儿发生率的关键。应进一步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力度,特别是对农村地区和重点病种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加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病原因。结果本组1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由围产期因素(主要有早产、剖宫产、围产期缺氧、母亲和新生儿用药影响等)所致者76例,占63.3%;13例病因为新生儿自身疾病,占10.8%,其中先天性甲减1例,红细胞增多症3例,新生儿溶血4例,G-6-PD缺乏症5例;其他因素20例,占16.7%;病因不明者11例,占9.2%。结论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为围产期因素,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关键是加强围产期保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周性脑积水的发病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05—06在我院儿科就诊的64例婴幼儿外周性脑积水患儿,分析患儿的围产期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发病原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围产期因素36例(56.25%),包括围产期窒息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和颅内出血19例,早产6例,高胆红素血症引起共6例,母亲围产期感染5例。非围产期因素16例(25.0%),其中以感染因素最多见,呼吸道感染8例,消化道感染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例,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引起2例。原因不明12例(18.75%)。大多数病例(62例)经治疗后无明显异常,仅2例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围产期因素是婴幼儿外周性脑积水的发病的主要因素,综合治疗效果较好,但少数因围产期缺氧引起的病例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探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临床表现特点,以有效控制惊厥的发作,早期干预减少后遗症。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的176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以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多见,发病时间多在生后3 d内;其次为低血钙和低血糖,发病时间多在生后1周;而感染多发生于1周后。结论早期发生惊厥者主要与围产期窒息有关,本组缺氧缺血性脑病占首位,其次是颅内出血,常在出生12~24 h发病,出生1周后发病者应考虑感染和电解质紊乱。因此强调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建立高危新生儿监护的重要性,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发病率、病死率及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于新英  袁文兰 《河北医学》2001,7(5):474-474
本文分析我院自 1984年 2月至 1997年 2月间收治 2 0 8例新生儿肺炎发病原因分析与围产期诸因素的相互关系 ,以便针对性地促进围产期保健工作。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病 ,死亡率高 ,多以弥漫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特点 ,生后 10d发病多 ,约占 53.84 % ,与围产期诸因素密切相关 ,如分娩过程中胎膜早破 ,过期产、难产产程延长、宫内窘迫、窒息、吸入污染羊水或阴道分泌物、早产、母体患有感染性疾病等均可致病。1 临床资料我院自 1984年共收治新生儿肺炎 2 0 8例 ,其中男性 12 3例占发病率的 59.13% ,女性 85例 ,占 4 9.87%。发…  相似文献   

9.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CVST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结果 CVST发病年龄多为20-45岁,常发生于围产期妇女,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症状以头痛、癫痫发作及肢体瘫痪为主;多伴有脑脊液压力升高;核磁共振成像静脉造影(MRV)及螺旋CT静脉成像(CTV)均可发现静脉窦不同程度的静脉闭塞、回流障碍.如能及时确诊并干预,预后较好.结论 对于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以颅内高压为突出表现,而无明显中枢感染迹象的中青年患者,尤其是围产期或长期口服避孕药的育龄女性,应考虑CVST的可能.CTV和MRV的确诊率高,安全无创,检查方便、快捷,是目前诊断CVST的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10.
<正> 本文报告我院1995—1999年共11例经临床及超声诊断围产期心肌病,评价超声在围产期心肌病中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本组11例,年龄23—32岁,平均年龄25岁,均为住院患者。发病均在妊娠晚期及产后5个月内。产后发病8例,产前发病3例。  相似文献   

11.
吴桂琴 《医学文选》1995,16(4):309-309
围产期窒息后脑损伤主要包括新生儿颅内出血和 缺氧缺血性脑病,两者常伴随发生,发病机理亦相互联 系。本文对30例新生儿窒息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1988~1993年收治围产期窒息的新生 儿30例,发生颅内出血1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4例。  相似文献   

12.
围产期心肌病主要发生于妊娠末期或产后5个月内,首次发病以累及心肌为主,是一种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的心肌病。现将我院1991~2002年住院的7例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且多发生于产前5个月为其特点的围产期心肌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特征,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我院出生的389例新生儿的病历资料。结果:本组共121例新生儿有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为31.1%。病因主要为感染因素、妊娠期疾病及围产期因素。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原因复杂,但主要以感染、妊娠期疾病和围产期因素为主,临床过程中应密切关注产妇及新生儿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产期心肌病(PPCM)的定义、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分析38例PPCM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PPCM定义混乱,病因不明,发病似与某种原因的感染有一定的关系,而与链球菌无关,贫血和围产期输液速度过快也是诱发和加重病情的原因之一,无特殊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和治疗与其它原因引起的左心功能衰竭相似.结论:准确判断围产期病人有无PPCM症状和NYHA心功能分级对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以便有效控制惊厥的发作,早期干预并减少后遗症。方法:对我院86例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多见,发病时间多在生后3d内,其次为低血钙和低血糖,发病时间多在生后1周,而感染多发生于出生1周后。结论:新生儿惊厥主要与围产期窒息、感染和电解质紊乱有关。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建立高危新生儿监护,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发病率,病死率及后遗症。  相似文献   

16.
女性更年期高血压主要病机为肾虚,治疗注重补肾;肝失疏泄、肝阳上亢、脾虚、痰湿内盛亦为其发病机理,治疗需疏肝、平肝、补脾、化痰湿;脉络瘀阻为其发病过程的重要病理表现,故治疗需配伍活血化瘀药;燥邪致病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意义重大,滋阴润燥为主要治疗大法。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机治疗均有其特点,从肝脾肾分脏腑论治体现了中医辨证的五脏一体观,瘀、燥作为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在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邱静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5):633-634
<正>围产期新生儿是指出生以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又称早期新生儿,是从胎儿转变为独立生活新生儿的适应阶段,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1]。围产期新生儿肺炎临床表现很不典型,病种亦有特殊性,病死率较高,是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于年月至年月收治围产期新生儿肺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日东 《海南医学》2007,18(11):123-123,134
目的 探讨引起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45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应激性溃疡为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窒息、感染、寒冷损伤、早产及低出生体重为主要诱因,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可有助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控制.结论 应尽早去除应激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做好围产期保健,降低早产儿的出生率,减少围产期窒息可明显减少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彝族居民的疾病负担.方法 以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DALY)作为疾病负担的测量指标.结果 彝族居民每千人口早死生命损失年(YLL)大部分年龄组是男性高于女性;精神神经疾病DALY负担汉族彝族均居首位;围产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对彝族造成的疾病负担比汉族严重,肿瘤反之.结论 应加强对彝族居民的精神神经疾病、围产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20.
张飞  罗莹 《华夏医学》2003,16(5):767-769
围产期窒息所致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是新生儿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HIBD的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方法各不相同,现就HIBD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