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点式改良连续埋线重睑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琳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2):1379-1380,I0006
美容重睑术是美容外科目前开展最多的一项手术,其方法各种各样,但都应根据求美者年龄、性别、职业及上睑的类型,眼裂的大小,是否有内眦赘皮及手术当中的具体情况而灵活运用,以期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在2001~2005年,我们采用改良的个性化多点连续埋线重睑术施术,术后获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五年来可随访到的400例临床经验与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蒙喜永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9):1344-1345
目的:探讨改良埋线结扎重睑术的方法。方法:在重睑线中点设计一微小切口,经此切口去除少许眼轮匝肌及切口中、外部分眶隔脂肪。然后采用埋线结扎法形成重睑:在上睑标记进出针点,形成4针结扎线,5天后拆除缝线。结果:102例患者术后58例随访6个月~2年,均形态自然,切口无明显瘢痕,获得满意效果。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损伤小,恢复快,术后弧线流畅自然、美观。  相似文献   

3.
上睑皮肤松弛一般需采用切开或埋线重睑术进行矫正。上睑皮肤松弛采用常规埋线法,一般为3~7个点行重睑术。作者于2002-2005年,在运用连续埋线法重睑术的基础上加密埋线改进,应用于上睑皮肤松弛1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外段一点埋线术治疗原有重睑线的中青年上睑松弛的手术方法。方法:在患者原有重睑线中外1/3交界处上方2mm的位置标记手术埋线的部位,应用6-0无损伤缝合线行真皮与眶隔或睑板之间埋线。结果:2008年6月~2009年12月治疗原有重睑线的中青年上睑松弛患者32例,术后重睑线形态良好,上睑均无明显红肿。29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1年,上睑明显年轻化。结论:外段一点埋线术是治疗原有重睑线的中青年上睑松弛的一种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连续埋线法重睑术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连续埋线法重睑术的适应证和手术要点.方法 手术在局部麻醉下施行,从外眦向内眦沿睑板上缘作连续缝合,然后折返,外眦缝合口打结.结果 本组132例患者术后随访形成良好重睑者为121例,占92%;两侧重睑皱襞高低不一的7例,占5%;重睑消失的4例,占3%,后两者均补充埋线法或者切开法重睑术修复.结论 连续埋线法重睑术除适用于上睑皮肤较薄的年轻患者,也可扩大到中等以下程度的上睑皮肤松弛患者,以及以外侧为主的上睑臃肿者.  相似文献   

6.
杨红岩  李生  晏晓青  由磊  徐军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0):1385-1386
在重睑成形术中,埋线法术式操作相对比较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无明显手术痕迹,就医者易于接受;但是其具体方法多种多样,且各具优缺点,因  相似文献   

7.
改良连续埋线重睑成形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为了提高埋线法重睑术疗效的稳定性、减轻术后肿胀。方法:重睑线大部单重连续埋线,两端环扎打结固定。结果:本组共48例(96只眼),术后24h轻度肿胀,术后72h肿胀基本消退,外观自然。3只眼在术后1-2周重睑线一夜间消失,乃 因固定线结松脱所致。结论:本术式保留了鸠尾氏双重连续埋线法疗效恒定的优点,又避免了因其组织创伤大、对静脉和淋巴回流影响多所致肿胀明显、消退期长的缺点。只要缝线两端固定确切,重睑形成恒定。  相似文献   

8.
改良连续埋线法重睑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埋线法重睑成形术因无手术痕迹.形态自然逼真.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作者自2000年9月至2004年1月对66例美容就医行用改良的连续埋线法重睑成形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改良三点式重睑术与传统重睑术治疗上睑皮肤松弛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上睑皮肤松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三点式重睑术方法,对患者重睑处眼轮匝肌进行切口处理,具体为内、中、外三个部分;对照组采用传统重睑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上睑皮肤松弛临床疗效、并发症和患者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上睑皮肤松弛症状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效果更自然,恢复时间短,观察组满意率为90.0%,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三点式重睑术治疗上睑皮肤松弛满意率高,比传统重睑术治疗方法更具有临床应用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埋线法重睑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选择及术后效果。方法对219例428眼单睑者(双眼209例、单眼10例)施行改良埋线法重睑术。选择上眼睑较薄者,术前设计因人而异,睑皱褶线中央设计高度5~9mm。结果术后观察半年以上,最长达15年,1次手术满意者202例(394眼),重睑变小者11例(22眼),重睑完全消失者6例(12眼),经手行切开法术均达满意。结论改良埋线法操作简单易掌握,术后无疤痕,重睑效果更自然美观。  相似文献   

11.
埋线重睑术的并发症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目的:探讨埋线重睑术并发症的成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该中心8年间共行埋线重睑术的2022例受术者中出现并发症的297例(占埋线垂睑术的14%)患者,进行总结回顾,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讨论了方法,结果:297例患者产生的并发症主要有:垂睑线变浅或消失;线结外露;上睑肾缩及异物感;皮下异物性结节;表皮样囊肿;重睑线不对称;上睑下垂。经重新手术修整,效果满意。结论:埋线重睑术虽术式简单,操作容易,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出现,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微创去脂在埋线法重睑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俊华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2):1380-1380
重睑术是美容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目前年轻人群流行采用埋线法重睑成形术,该法简单、安全、有效。但有部分单睑者上睑臃肿,单纯埋线重睑成形手术无法取得较满意的效果。自2005年1月起,我们采用微创去脂在埋线法重睑成形术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改良法重睑成形术。根据临床例经验证明此手术方法具有简单易学,效果满意等优点,并对此常见的几种重睑成形术加以分析与比较,作者认为此种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和采用。  相似文献   

14.
埋线重睑术的适应证及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介绍了埋线重睑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并通过700余例手术后效果的总结,了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改良埋线法重睑术564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萍  刘荣清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0):1431-1432
东方人单眼皮出现的概率远比西方人高[1],在我国重睑术是最为常见的美容整形手术。多年来,整形美容医师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改进重睑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改良三点式重睑术治疗上睑皮肤松弛的短期预后及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上睑皮肤松弛患者7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传统重睑手术(埋线法、切开法或缝线法),实验组应用改良三点式重睑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术后恢复时间(35.23±6.56 d)明显低于对照组(79.81±13.24 d)(P〈0.05),而两组Ⅰ期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满意度调查结果示,实验组满意度(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78.38%)(P〈0.05)。结论 改良三点式重睑术治疗上睑皮肤松弛,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重睑术,安全指数高,术后恢复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分析在埋线法重睑术后修复中应用切开法重睑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 6月于我院行重睑术术后修复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修复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 例。参照组实施常规修复方法,试验组实施切开法重睑术,比较两组修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 度及美观度评分。结果 试验组修复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参照组的72.00%(P <0.05);两组并发症发 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满意度及美观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 <0.05)。结论 在埋线法重睑术后修复中采用切开法重睑术可提升修复效果,提高眼睑美观度和患者满意度,且修复后并 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提高“埋线法”的远期效果,使之成为一种稳定持久可靠的重睑术。方法对14年来62580例“埋线法”重睑术进行总结,并与“切开法”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延长“埋线法”(超过5年)效果的措施有: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高质量缝线;防止并发症;准确、紧密、稳定的连接;必要时的皮肤附加切口。结论“埋线法”的远期效果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切除上睑松弛皮肤加埋线法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老年人上睑皮肤松垂主要表现为中外侧皮肤的松弛下垂,形成多层重睑或遮盖重睑线、睑缘,形成三角眼外观,影响患者的视野,给生活带来不便.自2006年7月至2009年10月,我们对176例中老年患者根据上睑皮肤松弛的情况适当地切除松弛的皮肤,并在切口下唇缘的皮下组织行埋线法重睑成形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