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林  黄穗平 《中医杂志》2013,(5):449-450
温病学是以叶天士所著的《温热论》为代表,为中医温病学说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叶天士首先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论点,概括了温病的发展和传变的途径,成为认识外感温病的总纲;然而民国名医彭子益运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重新阐述了《黄帝内经》对温病的认识,提出了不少宝贵的见解,同时列出了不同温病时期所采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出版后,笔者勤学不辍,细心体会,反复验之于临床,其效桴鼓相应。诚如本书主校李可老先生所言:我读彭子遗书,深感其不仅是医病之书,更是一册“医医病之书”,久历临床者读之,更如醍醐灌顶,格外亲切。犹如长者在侧,耳提面命,反思一生医事之成败,顿觉今是而昨非!以下病例是自己读彭子遗书的一点体会,以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正>《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将人体与宇宙看作一个整体,由二十四节气、热的降沉升浮,认识了人体十二经、热的降沉升浮,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破解中医学的千古奥秘。《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认识到中医学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要想以正确的方法去研究中医,必定要了解中医本身,就是宇宙自然的变化规律。笔者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所阐述的圆运动经方理论,切实应用于临床实践。印证了"天人相应"、"中医学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的中医思想,取得了特殊的疗效,现报道经治病案如下,与中医同道共研。  相似文献   

4.
<正>清末民国年间著名白族医学家彭子益(1871-1949)所著《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发遑古义,融会新知。书中所言:"人身之气,乃升降运动息息皆圆之体。"人身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中医之法,运轴以行轮之法,运轮以复轴之法,轴轮并运之法而已。"凡病愈的结果,在四维升降,而中气复原。中气复原,生命乃能复原。古方  相似文献   

5.
史周薇 《江西中医药》2022,(12):18-22+25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认为人体阳气的运动与宇宙热量的运动一致,并构造出以太阳辐射为核心、以土地为中心环节、四季热量在土中升降浮沉的宇宙模型,借以论说人体阴阳在生理与病理状态下的变化机制。《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自问世以来褒贬不一,作为说理工具的“宇宙模型”也引起颇多争论。基于对该模型与事实一致性的怀疑,借助华北地区气温、地温、水温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证明该模型有重大缺陷,与自然事实相违背。但圆运动学说对人体生理与病理状态的论述与事实较为一致,应将其与“宇宙模型”剥离,不能因该说理工具的缺陷否认圆运动学说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小儿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需要早期诊断和急症处理。目前对于中医药疗法联合现代医学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研究不断深入,挖掘出了中医药在小儿临床治疗方面的独特优势,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脾胃中枢理论可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防治过程中发挥极大的优势。笔者以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脾胃中枢”理论为中心,探讨中医疗法与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疗关系,为中医药防治该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运用彭子益先生的气机圆运动理论,由自然界以观人体,对人身胆经的生理病理状态及胆经不降的原因、症状、治疗思路及治疗时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探究分析,并着重于胆经不降原因的探析。胆经不降的原因主要分为中虚不运、湿气阻隔、肝阳不足、金气不足4种,在治疗上也注重于此4点而遣方用药,并发现胆经不降与相火的异常状态密切相关,故在治疗上除应用运中气、去湿阻、温补肝阳及补益金气的方法,亦应用降相火之法以降胆经,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多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8.
汪剑 《西部中医药》2021,34(2):67-69
从中医学中气的生成与意义、调摄中气的治法方药、学术源流等方面探讨彭子益医学圆运动学说中脾胃中气学说的内涵与临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运明 《中医杂志》2012,53(24):2157-2158
研究李东垣的四部主要著作:《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密藏》、《东垣试效方》所载的方剂,从中找出常用的药物、组方规律和临床应用规律.并从“圆运动”的角度探讨其方剂和临证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广东省名中医杨志敏教授使用民国彭子益倡导的气机圆运动的中医学理论解析失眠,对其多样化的病机特点及中医证型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寻找新的中医系统调治法则.  相似文献   

11.
民国彭子益所著《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通过宇宙大气热的升浮降沉圆运动之理来阐释中医学的生理、病理及医理,构建了人身生理病理的动态模型,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试以人体圆运动理论来解析《伤寒论》中调和营卫法治疗阳虚汗证实质内涵,以期对目前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有所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米雪  刘文琼 《光明中医》2023,(2):335-338
古中医学的圆运动理论以“中气运旋,四维升降”为核心,围绕着气机的升、降、沉、浮,来论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特征以及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月经后期为妊娠期妇女的常见疾病,古今医家提出的病因病机、证候分型和治则治法颇多,无外乎气血痰湿,此文将从古中医学的圆运动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述,以期为此病探索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从圆运动角度浅析中药药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璐阳  林日阳 《新中医》2022,54(1):210-212
从圆运动角度分析理解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理论来源,加深中医学对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的认识,并思考其意义,有助于更好理解用药精髓,扩宽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理论的应用范围,以指导中药的临床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泄泻的基本病机是脾虚湿盛,从圆运动角度探析,其脾虚可能与五行生克制化失常有关,或本脏不足,斡旋无力而温运失健;或他脏亏虚,或克伐太过,升降轮转失常,影响中气运行致运动不圆。临床上,泄泻以脾虚肝旺证、脾肾阳虚证、寒湿内盛证、中气下陷证较为常见,故治疗采用补脾柔肝、益火补土、解表化湿、健脾升阳等法,以运轴行轮,运轮行轴及轴轮并转使运动“复圆”,将健脾燥湿之法贯穿治疗始终。该文基于圆运动理论探讨泄泻的临床辨治。  相似文献   

15.
吉贤  张小燕 《新中医》2016,48(11):191-193
侯氏黑散为《金匮要略》收录之方,善用者鲜也。阐释者主要有:一者,以经解经,敷衍搪塞(从略);二者,填塞孔窍说,以喻嘉言为代表;三者,全盘否定说,以张山雷为代表。终使此方边缘化,冷僻化。作者根据《神农本草经》《五运六气三十二讲》《本草纲目》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等理论,结合临床,以圆运动升降规律略陈管见,认为侯氏黑散方药组成井然有序,是仲圣博采众方所得,凉温并用。其病机错综复杂:寒热虚实并见,上盛下虚。  相似文献   

16.
探讨“气-阴阳-五行”及“四节-八气-七十二候”大气圆运动的数学本质。时间和空间的卷曲形成了四维空间曲面和时间曲线,从而形成阴阳在四维空间的“螺旋”式圆运动。曲线运动具有普遍性,而直线运动只是特例,故圆运动曲线是四维空间的最效曲线。地球自转和绕日公转形成了大气圆运螺旋环,阴阳在四维空间的圆运动轨迹称为圆运曲线,用正弦函数描述,阳:f(x)=sin(x),阴:f(x)=sin(x+π),两者相距半个周期(π);阳气变化的加速度a=cos(x),总是阻碍阳气速度V=sin(x)的变化,并促使阴阳转化,加速度的力来自中土的守中作用。基于圆运动“气-阴阳-五行”物质系统“阳气密度”,提出彭子益圆运动二十四节气数学模型,以“阳气密度”阐释自然界气机升降沉浮的本质,由此揭示大气圆运动能量盛衰-传递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孙子兵法》与中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兵法》其军事思想对历代医家的理论思维和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如与中医养生学、攻邪理论、立法遣药、药物归经说等皆不无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火分君相的临床意义。方法:查阅文献,并结合《伤寒论》条文,论述火分君相的临床意义,以及"火"病的治疗要点。结果:五行之中,唯"火"一分为二,曰"君火""相火",二者乃火行中的一对阴阳,且相火有胜于君火;火性炎上,炎上不及则为君火不明,炎上太过则为相火不位,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君火之用在于气能浮越温煦,相火之用在于气能浮极而降,君火之升与相火之降又有赖于中气的枢转斡旋。结论:火分君相理论可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古中医学通过外观宇宙自然,内照人体育化,将自然万物的变化规律简化为阴阳对流图,并映射于人身,反映人体内的具体生理活动。在这个圆运动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体的基本运动方式——阳升阴降,即以中焦脾胃为斡旋中心,带动其他四极(肝、心、肺、肾)的运动,如车轮生生不息前行。该模式之雏形可回溯至《黄帝内经》,在其多篇章节中提出类似于圆运动思想的观点,为后世提出与完善圆运动的相关理论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20.
傅文录 《河南中医》2010,30(1):33-35
清末民初著名医家彭子益先生,从太阳与24节气之变化,阐明24节气之中,均是阳气运动变化与降升出入所形成的,由于阳气降升圆运动而导出阳气的主导作用,体悟出阳主阴从学术思想。并且认为中土脾胃为轴,升降运动而产生中气。脾胃升降运动之根本,则是阳气的主导作用而形成的。由此推论出自然界生生不息之动力源泉,是来源于太阳之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