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乳腺癌仍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近年来,有关乳腺癌治疗的经皮给药系统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利用微乳、脂质体、水凝胶和微针等新的经皮给药策略,不仅可以使药物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而且无痛、自给药的治疗方法也使患者更易接受。故本文将对经皮给药治疗乳腺癌的给药系统的特点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经皮治疗乳腺癌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经皮给药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式之一,但存在皮肤渗透率低、药效持续时间短、生物利用率低等局限性。为提高临床疗效,增加患者依从性,应用于经皮给药的脂质纳米给药系统开发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笔者对用于经皮给药系统的脂质纳米给药系统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经皮给药制剂的临床应用与脂质纳米给药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经皮给药系统是目前国内外药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也是目前国内新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主要从经皮给药系统的特点及优势、经皮给药制剂及促渗方法的研究和进展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经皮给药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说明经皮给药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有利于实现我国的中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由于眼部存在诸多给药屏障,使得许多药物对眼部疾病的防治效果欠佳。为了使药物更好地发挥药效,许多新的给药方法和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对近年来国内外眼部给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经皮给药系统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近况,综述了经皮给药制剂在新型高分子辅料、新促渗剂、促渗新方法和技术、新剂型开发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总结和评价了国内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研究现存的问题,以期为我国经皮给药制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经皮给药系统促透方法及其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经皮给药系统的文献,介绍纳米载体和物理促透法的作用机制,及各种促透方法联用研究进展。透皮促透方法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改善了药物的皮肤渗透性差,克服了皮肤角质层屏障等问题。而且几种促透方法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使促透效果更佳,推动了经皮给药系统的发展。经皮给药系统具有无首过效应、血药浓度稳定、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近年来多种促透新方法和新技术被用于经皮给药系统,提高药物的渗透能力,使得大部分药物经皮制剂的开发成为可能,今后应加强对透皮促透方法联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有望推动经皮给药制剂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纳米药物是以尺寸在1~100nm 间的纳米级高分子微粒或微球、微囊为载体,以一定方式与药物结合在一起后制成的药物[1] ,也可以是直接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的纳米粒,具有缓释、靶向功能,稳定性好、副作用较少、对胃肠刺激小、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2] .经皮给药制剂系指通过皮肤用药,药物在皮肤局部起作用或经过皮肤吸收后进入皮肤下各层组织或全身血液循环后起作用的一类制剂[3] .  相似文献   

8.
正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e System,TTS)是药剂学中常见给药方式之一。药物应用于皮肤表面,通过角质层及真皮层扩散后,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从而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的目的,这一过程被称为"经皮吸收"或"透皮吸收"[1]。经皮给药系统具有增加释药时间、减少给药次数、维持血药浓度平稳、减少副反应发生等特点,并具有在毒副反应发生时及时中断给药,提高用药安全性、避免首过效应,提高药效等优势。但皮肤致密的角质层结构  相似文献   

9.
新型眼科用药给药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新型眼用给药系统是近年来医药市场研究和开发的热点。未来的眼科用药需要新型的给药系统,其优势是:能长时间平稳地释放治疗浓度的药物,可减少给药次数,方便给药;消减峰谷现象,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药物流失,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给药剂量等。因此在局部给药系统中具有独特性。现将新型眼用给药系统的特性、新剂型和新技术、研发现状及趋势情况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0.
对一种新型经皮给药载体——醇质体进行综述研究分析.根据近10年国内外文献,总结醇质体的制备方法、性质、促透机制及应用进展.醇质体性质稳定,制备简单,包封率高,适用于各种性质的药物,与普通脂质体相比,显著提高了透皮速率,能传递药物至皮肤深层,增加药物在皮肤深层的滞留量.醇质体的制备工艺简单,可以包载各种类型的药物(包括水溶性、脂溶性、两亲性以及蛋白多肽类),并能达到较高的包封率.与普通脂质体相比,醇质体可以携带药物到达皮肤深层,并提高其经皮吸收速率;与传递体相比,醇质体更稳定;醇质体还可制成凝胶、贴剂、乳膏等方便临床用药的制剂,因而在局部用药和药物经皮吸收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新型给药系统及其在中药制剂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2000年以来的新型给药系统——缓控释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黏附给药系统、无针粉末喷射给药系统、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等在中药制剂中的研究应用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国际上应用前景良好的最新给药系统——药物涂层支架、基因治疗载体系统、生物芯片、分子马达、纳米陷阱等。希望能对中药剂型改革与中药现代化提供参考。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新型给药系统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研究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改变中药粗放生产的现状及中药现代化进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的研究应用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有待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将新型给药系统用于中药剂型改革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7,(9):1319-1320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经皮给药系统的文献,介绍了多种促渗技术与载体的研究进展,促渗技术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药物的皮肤渗透性,而且几种促渗方法的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使其促渗效果更佳。经皮给药系统具有安全性强、控释、无首过效应、毒副作用小、血药浓度稳定等优点,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从经皮给药系统的促渗技术和载体两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目前经皮给药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分子材料以其结构的多层次性和性能多样性,在药物制剂的发展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分子材料可提高药物制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合理性和精密性。现代制剂工业,从简单制剂到复杂给药系统的制备及包装都依赖于高分子材料,可以说没有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就没有新剂型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向燕  龙宇  谭裕君  李楠 《中成药》2020,(4):991-995
近年来,脑部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庭生活质量。传统给药途径因血-脑屏障、血-脑脊液屏障、肝首过效应等障碍的存在,药物难以到达脑部发挥疗效。鼻腔和脑位置的特殊性,以及鼻腔内丰富的鼻黏膜都为药物经鼻入脑发挥作用奠定基础,但鼻腔体积有限,为了使药物可靶向脑部发挥作用,新技术和新剂型可发挥其独特优势。中药在治疗脑部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故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对可应用于鼻脑靶向给药的中药有效成分进行概述,以期为脑部疾病相关药物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经皮给药系统的体内分析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90年代以来经皮给药系统研究的体内分析方法进行综述。方法:根据文献分类综述,内容包括样品处理和分析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GC-MS)、放射免疫分析法(RIA)等,并对微量透析法被引入经皮给药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作了介绍。结果与结论:经皮给药系统的体内分析方法仍需检测方法和手段上不断发展,以进一步促进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艳  苗明三  张家铭 《中医药学刊》2004,22(11):2062-2063
目的:总结近几年来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对国内外发表的有关文献加以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经皮给药系统利用皮肤作为药物输入体循环的门户,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是对传统皮肤用药观念的重要突破,临床证明其优点较多,如可以不通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破坏,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等,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医药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主要体现在新型促进渗透剂的寻找、促渗方法的探讨、经皮给药系统与中医穴位的结合以及经皮给药的体内分析方法上。经皮给药系统将为临床治疗开辟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近几年来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对国内外发表的有关文献加以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经皮给药系统利用皮肤作为药物输入体循环的门户,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是对传统皮肤用药观念的重要突破,临床证明其优点较多,如可以不通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破坏,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等,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医药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主要体现在新型促进渗透剂的寻找、促渗方法的探讨、经皮给药系统与中医穴位的结合以及经皮给药的体内分析方法上.经皮给药系统将为临床治疗开辟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包家立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2):881-886
 目的综述经皮给药电穿孔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脉冲形态、脉冲电压、脉冲时间、脉冲数、脉冲能量等是促进药物经皮渗透的主要因素。电脉冲促进药物经皮渗透的机制主要是依赖新孔道假设理论,脉冲能量转移到皮肤,皮肤出现局部转运区(LTR s)结构变化可能是促进药物经皮渗透的直接原因,但还缺乏皮肤结构动态观察的直接证据,复合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促渗率。结论安全性、起效时间、药物渗透剂量是该技术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郭林  王红  韩俊泉  刘斌  曲鹏飞 《山西中医》2011,27(12):48-49
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的药物剂型,它们对给药方式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等传统方式给药,已不能充分达到治疗疾病的功效。而透过皮肤输送药物成为替代传统给药方式的一个比较有效的途径。通过皮肤输送药物,不仅可以避免因口服给药而产生的肠胃内消化酶对药物的分解、破坏作用和肝脏的首过效应,而且还可以避免因静脉注射引起的痛楚和感染,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控制药剂输送的速率,产生持续恒定的血药浓度,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口腔给药系统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口腔给药特点、药物在口腔的吸收、口腔给药的新剂型等方面,综述近年来口腔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医药中的应用,以期为中药新剂型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