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理节律是由内源性节律振荡器驱动的生理表现与行为的昼夜循环。这些循环由内生的能够适应器官生理需求的生物钟系统产生,包括生物钟基因参与的3个负性和1个正性转录、翻译及转录后事件环路。心血管参数随生理节律的波动而变化;不同类型的心血管事件具有因昼夜而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明确这种分子钟及其机制可能最终使人类更好的掌握在生理节律调控下的疾病及其有效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2.
生物钟是将个体节律与外部时间联系起来的重要机制,能预测并响应时间变化,决定睡眠—觉醒周期,参与调节摄食、体内激素水平等多种生理行为的昼夜节律。哺乳动物体内中枢生物钟能够调节肠道、肝脏、胰腺等外周生物钟,维持各器官稳态并同步运行,并能通过调控进食和睡眠等诱导肠道微生物结构、数量和定植行为的昼夜改变。肠道微生物是肠道微生态的核心部分,能够对包括大脑在内的多器官、多系统发挥调节作用,并被证明是宿主生物钟分子节律性表达以及多种昼夜节律活动的驱动因素。过去几年已经部分揭示了关于哺乳动物肠道微生态和生物钟之间的关联以及它们对疾病的影响,但仍需进一步探究它们在不同疾病背景下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本文综述了目前关于哺乳动物生物钟与肠道微生态间双向调控关系的研究以及所涉及的可能机制,以期未来能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干预措施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生物体均存在调控生命活动的近日节律(Circadian rhythm)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近日节律的产生是一系列生物钟基因的转录和转录后调控所引起的分子振荡。近日节律基因除了在产生生物节律方面使机体更适应外环境以外,还广泛影响着许多与近日节律无关的生命活动。实际上,很多看似与近日节律没有直接关系的生理病理现象,都受到近日节律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哺乳动物中,性激素水平呈昼夜节律性,且这种节律性由机体的生物钟?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控制,而生物钟的紊乱会导致机体内环境发生改变,性激素的昼夜节律亦被破坏,从而可能引发一些生殖系统疾病。此外,雌激素和雄激素等性激素对中枢和外周生物钟均有不同的影响,且通过对各生物钟基因的作用来影响机体的代谢和生殖等功能。文章通过探讨性激素和生物钟系统的相互作用,进一步了解生物钟影响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生物钟是生物体对环境长期适应而形成的自主计时机制。生物钟基因调节人体多项生理活动,比如睡眠-觉醒、激素分泌、细胞代谢和免疫调节等,其目标是使细胞、组织以及器官能够有序、协同作用,并呈现明显的节律。女性生殖功能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昼夜节律调控。由于外界因素引起的昼夜节律中断与女性各种生殖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有关,包括月经失调、流产和生育力下降等。本文旨在从月经周期中卵泡发育的调控、排卵、胚胎着床以及妊娠维持等多个方面介绍生物钟在女性生殖方面所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昼夜节律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生理现象,周期接近于24 h,以CLOCK、BMAL1、PER、CRY等核心生物钟基因的节律性表达为分子基础.大量研究表明,生物钟基因与睡眠关系密切,视交叉上核(SCN)作为中枢时钟启动节律后,形成一系列表达生物钟基因的转录翻译反馈环路(TTFL)调控机体的昼夜节律震荡,在睡眠稳态系统和生物...  相似文献   

7.
中医养生学是我国古代医家对人的一生随着四季变化、昼夜变化身体的适应性及生理变化规律的理论与经验学说。 有关“生物钟”理论 生物钟是指生物调解自身的周期性活动并使之按既定程序进行的机制,也称生物节律。由于生物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界,故每种生物、每个周期性的节律各不相同,按各种节律所持续的不同时间,可分别称为“目钟”、“月钟”、“年钟”等。  相似文献   

8.
miRNA是近几年来发现的一类小RNA,它们在调节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小RNA(-22nt)与3′端的非翻译区(3′-UTRs)结合,从而导致靶mRNA的降解、抑制蛋白质的表达。miRNAs在发育和正常的细胞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最新研究发现miRNA可能是近日节律的重要调节因子,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解调控生物钟的层面。本文对miRNA在近日节律调节中的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生物钟指导服药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人与自然界相处的过程中,随着自然界的变化机体的机能状态也相应地发生规律的变化,后来有人将其命名为生物钟(Blochrometer),它是生物体内能支配各方面受时间影响而发生节律周期性变化的一种自体记时装置。目前,临床给药考虑到生物钟的因素而制定治疗方案,不仅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且减少不良反应。鉴于此,结合文献分别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贺平  项道满 《广东医学》2022,43(1):121-126
近视是危害青少年视力的主要原因,尽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关于眼球的生长发育和近视诱发机制尚不明确。而关于青少年近视与生物钟紊乱的研究相对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昼夜节律变化与屈光不正的发展有关。在人类及动物中,眼球的解剖及生理参数都会产生昼夜节律变化。这种节律是由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主生物钟”产生的,该主时钟是以光敏性视黑素为神经递质,作用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传递信号。此外,视网膜还存在内源性的生物钟及外周生物钟。越来越多的研究昼夜节律变化会影响青少年屈光的发育。多巴胺作为视网膜的一种重要神经递质,可以使视网膜感知昼夜明暗差别带来的节律变化,同时影响眼球屈光的发育。研究表明生物钟通过对“时钟基因”转录的调控进一步影响屈光不正的发展。现代社会中环境照明的特性和昼夜节律失调所导致屈光不正的机制尚待研究。这篇论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青少年近视与昼夜节律生物学相互作用的研究进行回顾,增加对青少年屈光不正病因的理解,为改善青少年近视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1.
自然界的生物为了适应自然环境,产生了与自然界变动节律同步的自身运动切节律。生物体本身有生物周期,一天之内有昼夜节律性变化,对此我国古籍中有“子午流注”之说,现代医学称之为生物钟。生物钟理论就是研究“时间因素”对生物体影响的一门科学,如人的睡眠与觉醒是生物周期的明显例子;一日之中人的正常体温也在一定范围内呈现有规律的波动,下午最高,夜间最低,24h内通常有1℃的差异变化;血浆中生长激素则白天处于低水平而夜间升得很高。人的正常血压在24h中有两个峰值(10:00及18:00)和两个谷值(14:00及3:00)。还有人的呼吸、血胞计数、血糖的含量,脉搏的快慢、各种酶的活性、激素的分泌以及人对疾病的耐受性、对致病因子的感受性、对药物的敏感性等等,均随着昼夜的变化而呈现出周期性的切律波动。因此,运用生物钟理论指导临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物钟是身体内部的时钟,通过控制能量、生长、情绪和衰老的影响来调节器官和活动、休息周期.昼夜节律是内在产生的节律,大约24 h为一个周期,昼夜节律定时系统调节生理和行为的昼夜节律,促进机体预期环境中节律改变并且做出重要的适应机制.而且,昼夜节律使机体能够达到最理想的能量利用和再生.事实上几乎所有人类生理活动(睡眠-觉醒周期、体温、激素分泌等)都遵从24 h节律.然而,现代生活方式可能扰乱昼夜节律.这种昼夜节律钟的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很多临床症状包括睡眠障碍、胃肠道疾病、代谢综合征、感染甚至癌症发生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本文就节律系统在胃肠道中的作用以及破坏这个系统的临床后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筛选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心脏与主动脉内膜中可能受到生物钟调控的动脉粥样硬化基因,并研究其表达情况。方法采用apo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以同品系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使用动脉粥样硬化基因芯片检测在ZT0与ZT12处死的两种小鼠心脏与主动脉内膜中113个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应用Real-time PCR检测在心脏与主动脉内膜中表达均发生改变的ACE与MMP3的昼夜表达节律。结果饲以高脂膳食(含0.15%的胆固醇和21%的脂肪)4周的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清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C57BL/6J小鼠,高密度脂蛋白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基因芯片结果显示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与C57BL/6J小鼠心脏与主动脉内膜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表达有较大差异,apoE-/-小鼠心脏与主动脉内膜分别有6个及10个基因在两个时间点表达均下调,此外,心脏与主动脉内膜中分别有15及12个原本在C57BL/6J小鼠表达随时间改变的基因在apoE-/-小鼠中不再随时间改变;Real-time PCR结果显示ACE与MMP3在对照组C57BL/6J小鼠心脏中具有昼夜节律,但在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中,这种表达节律消失,且表达水平降低。结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表达节律发生改变,这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其机制的研究对我们更好地认识这种心血管疾病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我们人体有生物钟,它的活动是有一定规律的,即周期节律性。正常人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激素分泌等所呈现的昼夜周期节律性变化,都与此有关。如能熟练掌握此规律,正确的因时给药,则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现介绍几种病的最佳给药时间。  相似文献   

16.
生物钟广泛存在于生物体,调节生物的生长发育。随着生物钟分子机制的逐步明确,学者发现生物钟基因Rev-erbROR参与许多生理过程,并在抗炎及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该类受体的靶向研究可用于调控机体免疫。该文重点介绍生物钟基因Rev-erbROR在抗炎及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包括该受体的相关作用机制及针对该受体的配体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最佳的用药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的生理功能,在一天二十四小时中有周期的节律性变化,这种变化被称为人体的“生物钟”。在生物钟的控制协调下,人的基础代谢、体温变化、血糖含量和激素分泌等功能都具有节律性和高低值。就药物的药效而言也与生物钟有着微妙的关系。随着时辰药理学广泛应用,可以使药物产生最大效力,又可避免和减少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笔者参考有关文献并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将一些临床常用的一些药物的最佳用药时间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医护人员由于其特殊的职业性质,不可避免地需要轮班工作,且极易出现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现象,快节奏的夜班轮换使医护人员的睡眠节律、饮食以及作息,使机体长期处于睡眠剥夺、生物钟紊乱状态,明显干扰了身体功能,降低工作效率。频繁的夜班轮转,亦可导致肠道应激综合征,血压的昼夜值及节律改变,甚至代谢紊乱、功能性肠胃失调,血糖、三酰甘油和胆固醇亦明显增高,从而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及胰岛素抵抗的风险,这些疾病在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单独发生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这对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忽略的影响,应得到医院管理人员及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昼夜颠倒,作息不规律会影响生物钟节奏,引发失眠。但你知道夜晚受强光照射也会使生物钟混乱,身体机能下降吗?  相似文献   

20.
昼夜节律,又称生物节律或生物钟,是生命以约24 h为周期的节律性活动.西医学以基因、蛋白质等阐释生物节律的分子机制,中医自古以阴阳转化、卫气入阴出阳等理论阐述睡眠-觉醒机制.通过对太极图、重阴转阳、重阳转阴、卫气昼夜调节运行理论的还原与重构,阐释新的昼夜节律的阴阳机制,发现两种机制的阴阳消长与基因振荡、对立统一与负反馈调节、卫气运行与生物钟定位等有互通互用之处.深入探索昼夜节律对了解生命的原理、解决健康问题意义重大,具有未知的神秘和广阔的前景,学习与研究中医药数千年的智慧可为今人指点迷津,带来灵感与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