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微血管浸润 (MVI) 后的复发率等, 探讨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的临床分期早中期肝细胞癌患者590例, 进行肝切除术治疗并进行随访,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方法, 患者均分4组.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4组术后RFS和OS的发生率, 并采用Log-rank分析方法确定显著差异.结果 肝细胞癌患者中, 经TACE和无TACE 2组间性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AFP、HBV-DNA、最大肿瘤直径、包膜、手术类型、肝门阻断、Child-Pugh分级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年龄、肝硬化结节、肿瘤细胞异型性、BCLC等在无微血管浸润组中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脾功能亢进、复发率等在微血管浸润组中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 AFP (>400 ng/m L) 、肿瘤直径、包膜完整性、MVI、肝大部分切除等与总体生存率有相关 (P<0.05) , AFP (>400ng/m L) 、Child-Pugh分级B、肿瘤直径、肝细胞癌异型程度、包膜完整性、MVI等与无瘤生存率有相关 (P<0.05) .多个逻辑回归确定血清AFP水平>400 ng/L, 肿瘤大小>5 cm, 和不完整的肿瘤包膜是独立的相关因子 (P<0.05) .在存在微血管浸润的肝细胞癌患者中, 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相较于未进行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有明显的改善 (P<0.05) , 而不存在微血管浸润的肝细胞癌患者中无显著影响 (P>0.05) .结论微血管浸润与肝细胞癌复发率和生存率存在一定相关性, 利用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的方法有助于降低复发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才袁  刘洵祺  李国军  胡曼莉  黄湘荣 《西部医学》2023,35(11):1652-165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75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HBV感染分为感染组(n=44)及未感染组(n=31)。收集临床基本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表达水平,分析微血管密度变化。分析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HBV感染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BV感染与肝细胞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HBV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VEGF、CD34、微血管密度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EGF表达阴性组对比,VEGF表达阳性组微血管密度水平明显升高(P<0.05)。HBV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在不同年龄、性别、甲胎蛋白、肿瘤直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HBeAg表达、TNM分期、包膜浸润、Edmondson分级、侵袭转移及术后复发转移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3.
李芳  陈潇  齐信王  张坤  汤力宇  肖扬锐  刘烨鼎  王祖飞  李炳荣 《浙江医学》2022,44(14):1501-1505,151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v2017(简称CEUSv2017)对MRLI-RADSv2018(简称MRv2018)中LR-3类病灶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间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74例肝细胞癌(HCC)高危风险患者超声增强造影与MR影像资料;对59个被MRv2018评估为LR-3的病灶[33个HCC,2个其他肝脏恶性肿瘤(OM),24个良性病变]再行CEUSv2017评估,采用χ2检验比较两套系统的评估结果差异。结果有43个LR-3(MRv2018)病灶在CEUSv2017再次评估中出现LR类别变化,最终被CEUSv2017归类为LR-M、LR-3、LR-4、LR-5者分别为5、16、22、16个,无LR-1和LR-2者。33个被MRv2018归为LR-3的HCC在CEUSv2017中被归类为LR-M、LR-3、LR-4、LR-5的个数分别为3、4、12、14个;2个被MRv2018归为LR-3的OM在CEUSv2017中均被归类为LR-5;24个被MRv2018归为LR-3的良性病变在CEUSv2017中被归类为LR-M、LR-3、LR-4、LR-5的个数分别为2、12、10、0个。MRv2018与CEUSv2017在LR-3类病变中HCC、OM与良性病变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EUSv2017的再评估结果中符合LR-5者有很大的概率是HCC,而符合LR-3者有很大的概率是良性病变;但被CEUSv2017评估为LR-4者可能仍难以区分良恶性。  相似文献   

4.
张国建 《中外医疗》2012,31(36):184+186-184,186
目的探讨CTA成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1年11月间该院内科收治的27例(肝细胞癌组)肝细胞癌患者CTA表现,与同期在该院行健康体检的15例(正常组)的CTA影像结果相对照。结果图像分析结果显示,肝细胞癌组腹腔血管显示率(83.3%)明显低与正常组(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组腹腔各级动脉轴位、MIP、VP血管受侵例数、级数三者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IP受侵例数、级数最显著,VP次之,轴位血管受侵不容忽视;正常组腹腔各级动脉轴位、MIP、VP血管显示良好,三者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成像对肝细胞癌肿瘤供血动脉具有较高敏感度与特异度,能提供大量有关肝细胞癌肿瘤供血动脉与门静脉受侵信息,并能清晰显示小血管结构及较小肿瘤病灶,可为肝病变的程度、范围提供准确诊断依据,是肝细胞癌治疗前进行综合评价的有效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CC趋化因子受体7(CCR7)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肝细胞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的CCR7表达水平进行测定,以及对CCR7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52例患者肝细胞癌组织中,CCR7阳性率高于配对癌旁组织(65.38%vs.26.92%)(P<0.05)。②CCR7表达与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肝硬化及乙肝病史无关(P>0.05),而与甲胎蛋白(AFP)水平、包膜完整有关(P<0.05)。③CCR7高表达组中1年生存率及无复发率低于低表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R7高表达组3年生存率及无复发率低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R7的表达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明显升高,与AFP水平、包膜完整密切相关,其对患者3年生存率及复发率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MPT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危险因素,为MPTC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21年6月在许昌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1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SPTC)129例和MPTC 51例。结果:在性别、癌灶最大径及CLNM方面,MPTC组与SPT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PTC易发生于年龄≥45周岁,合并有内分泌疾病、其他肿瘤或其他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出现包膜浸润可能性更大(P<0.05);与单侧组MPTC相比,双侧组MPTC的癌灶数目≥3个,癌灶最大径>1.0cm,出现包膜浸润和CLNM的可能性更大(P<0.05);癌灶最大径>1cm和包膜浸润与MPTC发生CLNM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两者均为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PTC易出现包膜浸润及CLNM,侵袭性强,建议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恶性肝脏肿瘤与良性病变患者肝包膜退缩征表现与意义。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医院CT检查出现病灶邻近肝包膜退缩征的患者70例,良性病灶21例,纳入良性组,恶性病灶49例,纳入恶性组。结果恶性组回缩征宽度、深度、差值高于良性组,恶性组回缩征宽度、深度比值低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边缘毛糙比重、向心性延迟强化、肝内胆管扩张比重高于良性组,恶性组环壁完整、环内低密度比重低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量少或无回缩征宽度、深度低于纤维量中或多者,低分化者回缩征宽度、回缩征深度高于中高分化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肝肿瘤邻近肝包膜退缩征可反映恶性肿瘤患者分化程度,与伴邻近肝包膜退缩征者相比,伴随CT表现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CT影像亚实性结节对浸润性肺腺癌型别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SSN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25例原位癌(AIS),29例微浸润性腺癌(MIA)和34例浸润性腺癌(IPA)。所有患者均经螺旋CT机扫描,比较四组患者的病变部位、密度、大小、各CT影像征象和CT定量特征。结果 四组患者的发病部位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MIA组与IPA组患者的密度大于AAH组和AIS组,IPA组患者的最大轴位长径大于MIA组、AAH组和AI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的血管“集束”征和类圆形的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病理级别的升高,支气管改变、分叶、瘤-肺界面(粗糙)、棘突、毛刺、“空泡”征、胸膜凹陷的出现率增加,实性成分增加,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病理级别的升高,CT影像WNLW、SCT、SCLW、SCMW水平逐渐升高,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诊断浸润性肺腺癌良恶性价值大,对AAH、AIS、MIA、IPA的鉴别有重要意义,病变密度、大小、支气管改变、分叶、瘤-肺界面(粗糙)、棘突、毛刺、“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均可帮助鉴别浸润前病变、微浸润病变和浸润性病变。  相似文献   

9.
李志贵  邱钧  吴鹏飞 《安徽医学》2017,38(12):1537-1540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乙状结肠癌切除手术的65例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等资料.根据外科术式,6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乙状结肠癌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安全性指标、切除标本的测量指标及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输白蛋白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除肠管长度长于对照组,清扫淋巴结总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肿瘤浸润肠管环周宽度、肿瘤浸润肠管长度及清扫肠旁组阳性淋巴结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患者累计生存率和累计无瘤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乙状结肠癌切除术相比,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手术时间长,但手术安全性良好,能有效地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比较肝细胞癌(HCC)假包膜完整性的MRI表现与其生物学特征[病理分级、门静脉癌栓(PVTT)、术前肝内转移、术后复发、术后肝内转移]之间的关系,从而评估假包膜MRI表现预测HCC临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HCC病例,且术后随访时间大于半年的53例HCC患者。分析患者术前MRI检查图像,根据有无假包膜及假包膜的完整性分为完整假包膜、部分及无假包膜,并评价HCC假包膜完整性与病理分级、PVTT、术前肝内转移、术后复发、术后肝内转移的相关性差异。结果 53例HCC患者共54个肿瘤病灶。在MRI上具有完整假包膜20例(37.0%)中,合并PVTT 2例(10.0%),术前肝内转移4例(20.0%),术后复发4例(20.0%),术后肝内转移2例(10.0%)。部分及无假包膜为34例(63.0%)中,PVTT 12例(35.3%),术前肝内转移10例(29.4%),术后复发18例(52.9%),术后肝内转移21例(61.8%)。HCC包膜完整性与门静脉有无癌栓、术后复发、术后肝内转移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肝内转移率差异不明显(P>0.05)。根据病理分级,高分化10例,中分化37例,低分化7例。高、中、低三型HCC完整假包膜比率分别为50.0%、35.1%、28.6%,部分及无假包膜病例所占比率分别为50%、64.9%、71.4%,尽管随着肝癌病理分型降低,HCC假包膜的完整率有降低趋势,但三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609)。结论 HCC肿瘤假包膜完整性的MRI表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其临床预后,但尚不能作为判断其病理分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CD44与肝细胞癌的分化和血管浸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与瘤组织的分化和血管浸润的关系。CD44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例人体肝67癌组织做和检测,其中例伴肝内血管浸润,例伴癌旁非癌肝组织。CD44sCD44v61547结果:例肝癌组织阳性14CD44s(,),与癌旁肝组织(,)无显著差异(14/6720.90%5/4710.64%P>)。例肝癌组织阳性(,0.0518CD44v618/67),与癌旁肝组织()有明显差异(26.87%0/47P<)。二者表达均与肿瘤分化和血管浸润无关(0.01P>)。0.05结论:肝细胞癌的高表达较有意义。两者与肿瘤的分化和肝内血管浸润无关。CD44v6CD44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胰腺内分泌肿瘤( PETs)与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SPTP)的多层螺旋 CT ( MSCT)表现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 18 例 PETs 患者与 11 例 SPTP 患者的 MSCT 特征. 结果 13 例功能性 PETs 的长径明显短于 SPTP ( P<0.05);无功能PETs与SPTP长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ETs与SPTP的强化程度及强化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s岛征比例明显低于SPTP(P<0.05). 结论 PETs与SPTP在肿瘤是否形成完整包膜、实性部分的强化程度及强化模式、强化特征形态、钙化位置等方面具有重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s Pt)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s Pt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包膜完整组与无完整包膜组两组,每组患者1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目前无肿瘤复发情况。在肿瘤扩大切除术中各术式的选择和肿瘤的部位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包膜是不是完整和患者的病程(P0.05)、术中冰冻判断有恶性细胞(P0.05)、肿瘤的大小(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患者肿瘤包膜是不是完整的判断结果会对所采取的手术方式有直接的影响(P0.05)。结论 s Pt的有效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微血管密度(MVD)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判断病程及预后、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其中包膜完整者12例,不完整者29例;无癌栓者13例,有癌栓者28例;病理分级Ⅰ Ⅱ级者17例,Ⅲ Ⅳ级者24例)和5例正常肝组织中bFGF和MVD的表达.结果:5例正常肝组织中bFGF和MVD均无表达.HCC组织中bFGF阳性率为70.7%,bFGF表达与肝癌分化程度、有无癌栓、包膜是否完整有关(P<0.05),HCC组织中MVD为21.02±9.57.bFGF表达与MVD值有关(P<0.01).在高侵袭转移组与低侵袭转移组间,bFGF阳性率分别为86.4%和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VD值分别为24.62±9.98,16.79±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CC组织中bFGF呈高表达,与HCC肿瘤血管生成有关,检测bFGF、MVD有助于判断肿瘤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MR v2018)与超声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EUSv2017)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效能差异。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间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53例HCC高危风险患者(173例病灶)的超声增强造影和磁共振增强检查资料,评估肝内病灶的影像特征和CEUS v2017与MR v2018类别,以病理或临床诊断为标准将病灶分为HCC组(119例)、其他肝脏恶性肿瘤(OM)组(20例)、良性病变组(34例)。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比较MR v2018与CEUS v2017的LIRADS分类结果差异,χ2检验比较MR v2018与CEUS v2017分类标准诊断HCC或OM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差异。结果:MR v2018与CEUS v2017 评估中HCC与OM的LI-RADS分类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 =-0.363、-1.705,P =0.717、0.088)。MR v2018与CEUS v2017中以LR-5标准诊断HCC的灵敏度均为63.9%(76/119),特异度分别为98.1%(53/54)和92.6%(50/54),准确度分别为74.6%(129/173)和72.8%(126/173);以LR-4联合LR-5(LR-4/5)标准诊断HCC的灵敏度分别为74.8%(89/119)和84.9%(101/119),特异度分别为94.4%(51/54)和70.4%(38/54),准确度分别为80.9%(140/173)和80.3%(139/173);以LR-M标准诊断OM的灵敏度分别为90.0%(18/20)和70.0%(14/20),特异度分别为87.6%(134/153)和90.8%(139/153),准确度分别 为87.9%(152/173)和88.4%(153/173);两套系统在LR-4/5标准的特异度对比中MR v2018要显著高于CEUSv2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MR v2018与CEUS v2017的LR-5 标准诊断HCC、LR-M标准诊断OM均具有相近的诊断效能;而LR-4/5标准在诊断HCC的特异度方面MR v2018要高于CEUS v2017。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德尔法淋巴结转移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CD34、ESM-1表达的关系。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进行治疗的20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德尔法淋巴结阳性患者35例,德尔发淋巴结阴性患者17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CD34、ESM-1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研究DLN阳性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肿瘤直径、多灶性、桥本氏甲状腺炎、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N阳性组患者的颈部侧区淋巴结清扫数目、颈部侧区淋巴结转移数目显著低于DLN阴性组,DLN阳性组患者被膜侵犯率以及中央肿瘤位置率显著高于DLN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N阳性组患者的CD34、ESM-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DLN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s多因素分析,被膜侵犯、肿瘤位置为中央、较低的颈部侧区淋巴结清扫数目、颈部侧区淋巴结转移数目均是造成患者DLN阳性的危险因素。结论 被膜侵犯、肿瘤位置为中央、较低的颈部侧区淋巴结清扫数目、颈部侧区淋巴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及MRI在肝癌介入术后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采用肝癌介入术治疗患者120例,在介入术后2个月复查,均进行DSA、CT及MRI检测,以DSA为金标准,比较CT及MRI对术后患者病灶残留及病灶肿瘤包膜检出率,比较两种检测方式对动脉期感兴趣区评分情况,及对术后患者病灶供血来源及诊断门静脉内癌栓的准确性。结果 MRI对病灶残留及肿瘤包膜检出率明显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动脉期强化区评分及最长、短径上与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判断门静脉内癌栓准确率及病灶供血来源上与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残留病灶及肿瘤包膜检出率高于CT,在显示病灶血供、门脉癌栓方面与CT相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肌钙蛋白I(cTnI)水平轻度升高伴CK-MB-mass正常冠心病(CHD)患者的冠脉影像特点。方法 cTnI水平轻度升高伴CK-MB-mass正常的CHD患者62例为研究组,在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同时以cTnI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患者76例和cTnI、CK-MB-mass均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78例为对照,比较3组患者的冠脉影像特点。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冠脉影像多表现为严重狭窄病变、复杂病变、多支病变,累及的LAD、RCA、LCX、LM病变率与AMI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UAP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史多于UAP组患者(P<0.05),而与AMI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nI水平轻度升高伴CK-MB-mass正常的CHD患者冠脉影像特点多为严重狭窄病变、复杂性病变、多支病变及慢性闭塞性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与肝细胞癌MRI特征.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1年7月本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其中肝细胞癌患者30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3 d内接受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肝细胞癌与FNH大小及分布情况,比较肝细胞癌与FNH影像学特征,包括MR平扫特征、动态增强扫描特征等.结果:(1)肝细胞癌及FNH均以肝右叶多见,比例分别为63.33%和70.00%,其最大径线分别为(5.4±2.2)cm和(4.7±2.1)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NH位于肝包膜下的比例(50%)显著高于肝细胞癌(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平扫特征:肝细胞癌及FNH均表现为略长T1、略长T2信号,FS T2WI呈略高信号,FNH中心显示星芒状更长T1、更长T2信号区.肝细胞癌及FNH动态增强扫描均呈快进快出强化,中心星芒状瘢痕区呈延迟强化.FNH存在中心瘢痕的比例显著高于肝细胞癌,肝细胞癌伴有门静脉癌栓及肝硬化的比例显著高于FN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可以清晰显示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与肝细胞癌特征,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术后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首次行TACE治疗的56例HCC患者临床资料,均于术后3个月行DSA、MSCT、MRI检查,比较术后肿瘤残余或复发情况及肿瘤包膜情况。结果 MSCT扫描与DSA标准组在有无肿瘤残余或复发的显示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扫描与DSA标准组在有无肿瘤残余或复发的显示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与MRI扫描判定TACE术后肿瘤残余或复发的准确性及敏感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与MRI显示TACE术后肿瘤包膜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扫描对HCC患者经TACE治疗术后肿瘤残余或复发的诊断准确性及敏感性更高,可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