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张仲景药物煮服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匮要略》、《伤寒论》的煮药服药方法进行了研究.1.在煮药方面:①要因病选用不同溶剂,计有泉水、甘澜水、潦水、浆水、酒、苦酒、蜜7种;②煮药方法要据药掌握,计有同煮、先煮、后下、去滓再煮、麻沸汤渍药5种,并列举适用药物及意义.2.在服药方面:①要据病把握服药次数,计有顿服、日服2次、日服3次、日服多次、日夜服、随病证变化而服等多种,比较灵活.②要依病选择服药时间,计有定时服、非定时服.3.在服药反应及调护方面:①要观察药后反应以把握用药尺度,计有视大小便变化,以判定邪去或药物所为;用汗吐下药,每中病即止;用乌头、附子,要见冒痹状则止.②注意药后将息,以提高用药效果,饮食上计有借饮食以助药力、服冷食以缓巴豆烈性、为保胃护正3种,不食生冷、腥臊酸辣食品;在起居上要慎起居、避风寒.  相似文献   

2.
郑志攀 《河南中医》2024,(5):655-658
汗法是太阳病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文中所载常见的误汗原因有:辨证失误,方证不符;病轻药重,耗伤气阴;病重药轻,病势难截;误治兼加,头绪繁杂;体质偏颇,变证叠出;火疗取汗,误治生变。为避免误汗,临证应注意方证相应,汗法主要适用于太阳伤寒及中风证,伤寒为表实证、中风为表虚证,表实证多用麻黄汤,表虚证多用桂枝汤。同时还需注意兼夹病证,随证治之。注意方药轻重缓急,发汗不及可更作服或温覆及啜热稀粥,若发汗太过,则可用温粉粉之。《伤寒论》中的发汗方法多指辛温发散法,另外还有温针、火灸等方法,临证应选择合适的发汗方式。注意因人制宜,酒客、咽喉干燥者、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汗家、虚寒者慎发汗,在选择麻黄汤、大青龙汤等发汗峻剂时,还要考虑到患者体质的强弱。  相似文献   

3.
临证辨证处方固属首务,煎药、服药方法亦不容疏虞。外感热病多为解表剂,方剂煎服宜"时时轻扬、频频温服"。时时轻扬之法肇自《内经》,完善于吴鞠通,吴鞠通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又恐病重药轻,取李东垣普济消毒饮之服法:时时服之,多备少服,中病即止。亦有学者认为药轻病重,贻误病机;温邪秽浊多从口鼻而入,初在上焦;芳香逐秽轻灵之药,久煮则药气耗散,失轻清宣散之效,过煮味厚入中焦矣;药量多则气味浓烈,刺激脾胃,药过重,则过病所,故宜轻扬。吴氏所言"轻扬"乃选药质地、用量、煎服,仅对上焦温病,非所有外感热病;时时服之,既能规避药轻病重,也不会药过病所,正是吴氏心思灵巧之创。仲景桂枝汤服法更为明确:"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轻":不宜久煎,一次服药剂量不宜太大、浓度不宜过浓;趁温多次频服,中病即止。"扬"即表解、表透;"时时"即常常,每时每刻,服药间隔短,连服。器具:砂锅最优器,亦可不锈钢锅替代,不可用铁、铝、铜等器皿;火候与时间:先武火,再文火,芳香性药物,则先煮沸再文火;次数控制:1剂药物,一般2~3次为宜;浸泡与用水:煎煮前需用水浸泡,30~60min为佳,水温25~30℃。外感热病传变迅速,宜打破一日一剂,水煎分两到三次服用习规,不宜超过两天量,随病情变化,跟换方阵,以应病势,热退身凉则弃余药不用,病势不减则加快服药速度,或改法拟方,此即医圣张仲景所言"周时观之"内涵所在。附成人外感、幼儿支气管炎(风寒闭表、痰热内蕴)验案。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第130条:“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不可余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伤寒论选读·词解》说:“不可余药:不可用其他的药。”笔者认为这样的解释是值得商榷的。一、伤寒表邪随经深入下焦,与瘀血互结而见小腹硬满疼痛,小便反利等症,乃蓄血证已成,治当破血逐瘀,故仲景云:“当下之”。本条蓄血证属病重而势缓,若用药太过迅猛,则恐气血伤而瘀血不能尽逐,故将水蛭、虻虫之量由30个减至20个,且改汤为丸,峻药缓  相似文献   

5.
通过方证分析,探讨并拓展经典名方下瘀血汤的适用范围。认为下瘀血汤证的病因为瘀血,病机源于瘀血胶锢下焦,当与一般瘀血作区别;其组方含义涵盖四点:非逐无以攻瘀,非破无以生新;升降有序,宣通络脉;刚柔并济,动静相宜,缓攻逐之峻;虫类药可搜深伏之邪。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6.
汤剂服法是辨证施治重要步骤,对提高服药质量,提升临床疗效,具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因病定剂:依疾病势态发展确定服药剂数,病情轻缓,病势不急,每日一剂;病程较长,不能急攻或药物具有烈性和毒性,易损伤正气,宜两日一剂;病情急重或病势凶猛,须截断扭转,缓和病势,或药剂轻清,不宜久煎,病势又须即时控制,则用同一处方,每日二剂或三剂以截病势;病情复杂,正虚邪实,攻之伤正,补之碍邪,攻补同用,病又难除,可双处方交替使用,既攻邪势,又扶正气。因病定次:病情急、邪势重,需急挫邪势,缓解病情,或药力集中,扭转病势,或轻药不得重用,或峻药慎用,顿服或日一服;病情不急,病势不凶,需药力接续,常日服二、三次;儿科病,起病急,发展快,服药较难,不易达到和维持血药浓度及有效剂量,宜小量多次服;需药物充分接触患处,饮之不及,宜含咽之法。因病定量:平均等量,适用于病情变化小,病势不急;药量渐增,以防不良反应,中病即止;集中服量,急救时立即服用,以求即刻扭转病势;视体质服量,防攻伐太过,损伤正气;试病服量,以防过剂给药;探病服量,以便确定治疗方案,依病严控,以知为度,中病即止,渐增渐减,积累获效。因病定服:病有寒热上下,药有温热寒凉,根据疾病性质、部位,"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胸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相似文献   

7.
晋钰丽 《河南中医》2011,31(5):454-455
奇方属阳而轻;偶方属阴而重;缓方气味薄而药力和缓;急方气味厚而药力峻烈.治疗疾病时,应根据疾病病情的轻重缓急、疾病的病位、疾病的复杂性,决定如何选用奇方、偶方、缓方、急方、:大方、小方,辨证制方、灵活运用,方可取效.  相似文献   

8.
慢性疑难病的病机关键在于邪实,治疗当以攻邪为大法,可用峻猛毒药,审病之轻重而缓攻或急攻。邪实而正气不伤者,当着重于速战速决,猛攻猛泄,以阻止病邪之深入,祛邪以扶正;邪方实而正已虚者,攻泄邪实当先略急攻后缓攻,首先略急攻以去邪实,以祛其大邪,其次,待邪势稍衰,当峻药缓投;邪实而正气已大虚者,当以峻药缓投之法。  相似文献   

9.
鄢圣英 《国医论坛》1997,12(1):11-12
辩证施护是《伤寒论》重要内容之一。在药物的煎服法方面,有用水量、用火、服药时间、药量、服药方式方法等不同。凡药质吸水性强、均服或具有清热生津作用的药物大多用水较多;药味较少,吸水性差,或顿服,或温里祛寒的方剂大多用水较少;且祛寒方药多用性温之水,清热方剂用性凉水煎,通阳活血方剂多加清酒。用火有武火、文火、微火及开水浸渍之别.服药大多一日三服,但对胃肠道疾病或病情较重者多昼夜服,下焦病证多饭前服,泻下逐水药多清晨空腹服等等.注重服药后的起居、饮食护理.始终贯穿扶正祛邪和助阳气、存津液思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伤寒杂病论》的服药频次,并将服药频次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类:"不拘时候以知为度"、顿服、日二服与日三服、日三服以上、昼夜服药、少少含咽之等。"不拘时候以知为度"主要用于汗剂、吐剂、下剂、止泻剂、止痛剂;"顿服"用于病情表浅,或病情危重以速挽危亡,或见于峻药缓用者;"日二服与日三服"多用于解表,和解,攻下,温里;"日三服以上"则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昼夜服法"的方剂多用于治疗气机升降逆乱之病;少少含咽之则意在使药力持续作用于局部。相对于现代中医临床普遍采用的一剂早晚两次分服,《伤寒杂病论》中丰富的服药频次,更能彰显中医的特色,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抵当汤出自《伤寒论》,由水蛭、虻虫、桃仁、大黄四味药物组成。方中水蛭直入血络,其作用与虻虫相似,逐恶血,行瘀攻结,通瘀破积,故两味常并施;桃仁亦破血行瘀,兼润燥滑肠,有祛瘀生新之功;大黄荡涤热邪,推陈致新,导瘀下行。四味共组成行血逐瘀之峻剂。仲景于《伤寒论》“太阳”、“阳明”两篇和《金匮·妇人杂病》篇都用此方,以证运用范围之广,据仲景所论,如其病机属瘀血内结,病深而重,全无下通之机,则不用重剂难起沉疴。四味相合,实有斩关夺隘之功,虽奇毒重疾,多能获效。对于病情较轻、不可不攻而又不可峻攻、其证势深而缓者,仲景灵活地减轻分量,改汤为丸而为缓攻之剂。由于其药物峻猛,医家慎用。兹将吾师周连三先生生前有关论述和  相似文献   

12.
在通常情况下,热症宜用凉开水送服,寒症宜用热开水或酒送服,合并症与混合症宜温开水送服,风病宜用骨汁汤送服,胆病宜用獐牙菜汤送服,痰病宜用芫荽子煎汤送服。服药时间:中午及午夜略早之时间服药,能杀胆病之热;上午及初更时服药,能培养增生胃火,克服寒痰;黎明及薄暮服药,则可抑制风势。根据疾病状况,应与药物、饮食相配合,计有如下10种:1、疾病增盛而病势甚剧者,要求服药有效,须在曙光将露,饮食未进前服药。2、治疗下泄风等之药物,宜于午餐前服药,药后再进饮食。3、治疗等火风之药物,宜于午饭半饱和服药,药后再继续进食。4、治疗遍行风所转…  相似文献   

13.
姚佳音 《江苏中医药》2021,53(11):72-75
《普济方·水病门》涵盖了多种与水肿相关的病证及其治法、方药,书中治疗水肿相关病证的主要原则为祛邪为先,以利为度,攻补兼施,调补善后.多采用发汗、利尿、逐水相结合,以祛除水邪为先;峻猛之剂采用少量频服或逐量递增的方法,徐徐轻取,以利为度;于峻药中配入温补药物,攻补兼施;使用峻药之后,正气受损,常以平和调补之方药善后.在治法及用药方面:注重理气活血,以使津液通利;配伍香药,开窍透络;合用风药,辛散宣通,畅达津液.此外,书中还记载了一些治疗水肿相关病证的外治法,如外洗、摩熨、脐疗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刘学勤教授退黄四法临床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疸的病因病机及病势缓急,可分为阳黄、阴黄、急黄。阳黄发病较急,病邪在表,属实属热,多见于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急黄为湿热夹毒,郁而化火,热毒炽盛所致,多见于亚急性肝坏死;阴黄起病较缓,病多在里,属虚属寒,多已发展到肝硬化或肝癌以及胆道慢性实质性病变等。临床所见,阳黄居多,刘学勤教授退黄多以清热、活血、利尿、化痰四法为治疗总则。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瘀水证治探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晋生 《四川中医》2004,22(8):24-25
瘀水互患和瘀水同源之理论源于《内经》,而瘀水同治之系列方药则见于《金匮要略》。本文总结归纳了仲景治疗瘀水证方药特点,即:化瘀与利水并举,并根据瘀水轻重不同治有所重,主次分明。或使瘀水从二窍而行,或使瘀水从前窍而出,或据邪正盛衰,伍以扶正之品,使瘀水除而正气不伤,或据病之轻重缓急,究因治本,分别以汤药荡涤及峻药缓用。  相似文献   

16.
产后须辨证使用生化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化汤是著名医家傅青主针对产后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这一病证特点而创制的一张名方,它有明确的病机针对性.但今人却背离了中医辨证论治的要求,将生化汤做为产后常规必服的药物来使用,尤其是不经辨证地运用生化汤的一些中成药制剂,这是重方轻理现象的一种反映,是有害无益的,应引起高度重视.使用生化汤要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经准确辨证,按照"不忘产后,也不拘于产后"的原则,不可一味盲从"产后宜温"、"产后首必通瘀",被产后的普遍生理特点和治法所困.要正确把握生化汤的适用病证,辨证使用生化汤.若药不对证,必然变证丛生,当令今人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17.
冯素珍  刘福昌 《陕西中医》2001,22(10):630-630
银翘散方出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 ,广泛应用于温病初起及外感风热表症 ,随症加减变化 ,其应用更为广泛。为确保疗效 ,临证施治之时既要辨证精确用药恰当 ,还须要注意给药方法。外感热病包括了现代医学多种急性传染病 ,多属急症范畴 ,因此 ,治疗亦应突出急病急治的特点 ,目前普遍采用的中药 1 d1剂水煎两次混合分次服的方法 ,对于急性热病显属不妥。《温病条辨》银翘散方后注明各药“杵为散 ,每服六钱 ,鲜芦根煎 ,香气大出即取服 ,勿过煎。肺药取轻清 ,过煎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 ,约两时一服 ,日 3服 ,夜 1服 ,日二服 ,夜一服 ,病不…  相似文献   

18.
薛武更 《河南中医》2020,40(7):973-977
《伤寒论》中,汗法不仅适用于表证,亦适用于经误治后表不解兼有他证和表里同病须解表者。若汗出不彻尚未转属阳明,病仍在太阳者,亦可用汗法。《伤寒论》中还用汗法治疗水气病、风湿外侵、溢饮、消渴等内伤杂病。汗为人体津液所化,误用汗法,易耗气、伤津、伤血,故《伤寒论》非常重视汗法使用禁忌。汗法的禁忌证有:邪非在表、阴虚、阳虚、阴阳两虚、气血亏虚、太阳温病、少阳病、里热、里虚寒、三阴病等。若表里同病,里证不急或病证在表,先治其表;若里证重且急,或者里证为主证时,先治其里;若表里同病,病势均不急,可表里同治。得汗的尺度以周身微汗为佳,防止汗出不彻或汗出太过,故需要合理服药,并在服药后配合适当护理,以达到最佳得汗效果。服药后一要啜热稀粥或饮暖水;二要温覆;三是服药期间要有饮食禁忌。汗后饮水要适量,饮食不可过饱,需避风寒外邪,不可接触冷水,不可汗出过多,若不慎汗出过多,则以"温粉扑之"。  相似文献   

19.
问题解答     
问:怎样按照瘀血病证的部位和特定疾患选用活血法瘀药?请举例说明。答:对瘀血证的辨证施治,亦包括辨部位和辨特定病证。临床按部位不同选用不同活血祛瘀药的,如头部用川芎,胸部用丹参、桃仁,腰部用地鳖虫、骨碎补,上肢用桂枝、姜黄,下肢用续断、牛膝等。这是指一般而言,尚有某些医者根据实践经验灵活选用药物者,则又当别论。  相似文献   

20.
牙周炎     
<正> 药物及用法:取白酒100毫升,鸡蛋1个,将白酒倒入瓷碗内,用火点燃白酒后,立即把鸡蛋打入酒中。不搅动,不放任何调料,待火熄蛋熟,晾冷后1次服下,1日2次。一般病轻只服1次,病重者服3次即能痊愈。疗效:治疗167例,治愈159例,无效8例。凡属实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