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非典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已有研究表明mTOR相关信号通路与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该信号通路在RCC细胞系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系统回顾和梳理,发现mTOR、S6K/p70S6K和4E-BP1磷酸化活化可引起RCC细胞系的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增强,并增强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使得RCC细胞系转移能力增强。mTOR相关信号通路的基因突变引起的mTORC1活性增高的RCC有着特定的组织形态学及临床预后特征,并对mTOR抑制剂治疗有良好的治疗反应,有望成为独特的新的RCC病理亚型。通过检测mTOR和(或)磷酸化mTOR(p-mTOR)的表达水平,有可能用于预测预后及新的靶向治疗药物开发。mTOR通路多靶点抑制剂联合靶向治疗以及mTOR抑制剂联合免疫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胃肠间质瘤危险性分级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传导通路中mTOR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胃肠间质瘤中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相关蛋白mTOR和p-mTOR的阳性表达率,分析其在不同危险程度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mTOR、p-mTOR蛋白在部分胃肠间质瘤呈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质。mTOR、p-mTOR在极低和低度危险组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中高度危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间质瘤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中mTOR和p-mTOR与其侵袭危险性有关,提示该信号传导通路在介导胃肠间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晟  张霄蓓  张瑾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4):2749-2754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PK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传导通路可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细胞生存、调节细胞周期,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以及侵袭与转移,在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近来研究发现此信号通路与乳腺癌的关系非常密切,使之成为乳腺癌新的治疗靶点及研究热点。临床前研究已经证实,PI3K抑制剂及mTOR抑制剂通过不同的作用靶点作用于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上,从而达到抗癌的作用。PI3K抑制剂中有些药物只作用于PI3K靶点,有些作用于PI3K和mTOR双靶点,且现阶段的研究更倾向于进行针对不同PI3K亚型的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以达到对PI3K通路的抑制作用更具有针对性和特异性的目的,其在临床上的作用和疗效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而mTOR抑制剂针对的作用靶点是mTORC1,是PI3K/AKT/mTOR通路中开发较为完善的分子靶向药物,雷帕霉素衍生物类药物已经在乳腺癌中进行Ⅱ/Ⅲ期临床试验,且该类药物在联合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或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治疗药物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三阴乳腺癌(TNBC)为乳腺癌重要亚型,因其三阴性特点导致分子靶向治疗效果较差,临床多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TNBC,但疗效一般,预后差。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及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在多种肿瘤中都出现异常激活状态,是抗肿瘤的重要靶点。本文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及ADAM17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相关靶点及TNBC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行汇总与分析,以期为多靶点联合治疗TNBC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钟晓刚  殷舞  黄顺荣  麦威  李雷  徐胜  韦斌  刘斐 《广东医学》2013,34(17):2620-2622
目的探讨结肠腺瘤恶性转化过程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分子表达谱的改变。方法采用表达谱PCR芯片技术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主要分子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分析其在结肠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大肠腺瘤恶性转化中发生多位点基因mRNA表达改变,以3条子通路PI3K亚基P85与细胞迁徙调节因子、AKT/PI3K家族及调节因子、mTOR信号途径多基因表达改变为主。其中结肠癌变过程c-FOS和PTEN可能为PI3K/AKT/mTOR通路中关键基因改变,在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分子在大肠腺瘤癌变过程中基因表达谱异常,该通路关键基因可望成为临床治疗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6.
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在胰腺癌中过度激活,可作为胰腺癌的靶向治疗的靶点。近年来研究显示,雷帕霉素及衍生物无论是单药使用还是和其他细胞毒性药物联合使用,都能明显抑制胰腺癌生长,mTOR抑制剂在胰腺癌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mTOR信号转导通路及mTOR抑制剂在胰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胶质瘤是一种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常见原发性颅内肿瘤。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特异分子靶向治疗成为胶质瘤治疗的热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年来,大量研究揭示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胶质瘤发生及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而针对该通路的靶向治疗表现出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着重针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胶质瘤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抑制剂药物的靶向治疗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进程和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人类肿瘤中常常发生mTOR信号通路的异常,使得mTOR通路成为抗肿瘤治疗的主要靶点。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微小RNA,microRNA)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的调控。miRNA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调控mTOR通路,使得mTOR信号也成为miRNA抗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是罕见的间质来源的肿瘤。基因突变在GIST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靶向治疗已成为GIST的主要辅助治疗手段。通过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药物耐药机制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将其中一些分子作为治疗靶点,推动TKI类药物的更新迭代,也为GIST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方法的选择,使部分GIST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本文对GIST的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王炜 《疑难病杂志》2012,11(2):151-154
<正>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进化上保守的蛋白激酶,被认为是细胞生长的中心调控因子。mTOR信号通路在细胞生存、生长与增殖中起着关键调控作用,该信号通路的异常与多种恶性肿瘤有关,已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mTOR的分子结构、相关信号途径及其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橄榄苦苷是在橄榄叶、果实和橄榄油中存在的主要生物活性酚类化合物.本文综述近年来橄榄苦苷治疗不同类型恶性肿瘤的分子靶点、信号通路,如MAPK、PI3 K/Akt/mTOR、p53等,为橄榄苦苷用于靶向治疗恶性肿瘤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PI3K/AKT/mTOR是近20年来研究比较广泛的信号通路之一。此通路可调控细胞内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学活动,包括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迁移与自噬等。在宫颈癌、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中均已发现PI3K/AKT/mTOR通路的激活,该通路的激活导致细胞异常增殖、侵袭及血管生成等重要生物过程的改变,均是可能造成恶性肿瘤发生的因素。因此本文将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在靶向治疗中提供一定的方向和思路,从而研制出更好的靶向妇科恶性肿瘤的药物,提高患者的晚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临床并非罕见。近年来病理特别是免疫组化发展及螺旋CT、MRI普及,胃肠道间质瘤报道越来越多。目前GIST治疗由既往手术治疗,发展以手术为主,分子靶向药物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个体化治疗,特别分子靶向药物有了很大发展。本文对近年来GIST病理、影像学诊断、手术及辅助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mTOR信号通路作为细胞内重要信号传导通路之一,通过影响下游多种效应分子的活化状态,在细胞内发挥着抑制凋亡、促进增殖的关键作用,它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mTOR信号通路的组成与功能、调节以及其抗肿瘤细胞凋亡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其抗细胞凋亡作用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作了评述,期待为以mTOR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为靶点的肿瘤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综述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查阅有关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的研究资料,对此加以分析和总结。结果和结论作为一种最常见的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和c-kit基因突变、fd Gfra基因突变有一定的关联性,好发部位集中在胃、小肠,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手术治疗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胃肠道间质瘤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王德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1):1523-1524,F0003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Akt/mTOR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Akt/mTOR信号通路的异常在多种常见肿瘤如肝癌、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以及El腔鳞状细胞癌等病变组织中发挥作用日益增强,将来可能会成为肿瘤治疗新靶点。本文就Akt/mTOR信号通路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吴松  虞桂平  薛涛 《中国医药导报》2015,(1):161-164,168
PI3K是一种脂质激酶,控制着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存活和血管生成,以及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促进肿瘤发展。哺乳动物mTOR的作用靶点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在细胞中广泛地表达,是一种治疗癌症的靶向目标。本文将主要论述癌症细胞系PI3K-mTOR信号通路的改变,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胰腺癌、肝癌等的作用机制。PI3K-mTOR是肿瘤治疗的有前途的靶向目标。多靶点抑制是肿瘤治疗最有效的方法,通过讨论临床试验中研究的PI3K-mTOR抑制剂药物,为将来临床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常表现为高耐放疗,主要取决于肿瘤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改变及其与肿瘤微环境的动态相互作用。本文综述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在HNSCC放射抵抗中的作用机制,总结HNSCC中联合放疗的靶向PI3K/AKT/mTOR研究及联合靶向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用于HNSCC放射增敏的研究。通过靶向或联合靶向PI3K/AKT/mTOR通路治疗放射抵抗的HNSCC有很好的临床前研究结果,各种单用或联合应用正在研究中,以期用于放射增敏。1 HNSCC的放疗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9.
目前,信号传导系统的缺陷和异常活化与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已成为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同时通过千预信号传导途径治疗肿瘤也成为生物治疗的新兴领域。Akt/mTOR信号通路是关键的细胞增殖相关信号通道之一,其活性的明显增强与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抑制该信号通路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食管间质瘤与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是平滑肌瘤,其次是神经鞘瘤、脂肪瘤及纤维组织细胞瘤等,但后几个肿瘤类型较罕见.随着免疫组化方法的广泛使用及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发生在食管等处的胃肠道外问质瘤的可能,特别是近来研究认为靶向治疗对胃肠道间质瘤有比较好的疗效后,正确认识食管间质瘤显得更有必要.本文就此对本院86例食管平滑肌瘤和间质瘤进行回顾性复习,对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结合免疫组化讨论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