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温病养阴法在卫气营血辨证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伤是温病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病理结果,温邪伤人每易伤津耗液.化燥伤津贯穿温病发展终始,它的出现直接影响了疾病的发展、转归、预后.因此,保阴护津是温病治疗之关键,津液固存对温热病的治疗和预后有决定性作用.温病的发展阶段不同,养阴的方法也不同.本文对养阴法在卫气营血辨证中的运用规律进行浅要的分析,提出邪在卫表,辛凉甘润,禁汗护阴;邪入气分,清气逐郁;泄热保津;邪热入营,清营透热,滋阴生津;邪入血分,凉血散血,救阴增液.  相似文献   

2.
阴伤是温病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病理结果,温邪伤人每易伤津耗液。化燥伤津贯穿温病发展终始,它的出现直接影响了疾病的发展、转归、预后。因此,保阴护津是温病治疗之关键,津液固存对温热病的治疗和预后有决定性作用。温病的发展阶段不同,养阴的方法也不同。本文对养阴法在温病中的运用规律进行浅要的提出,邪在卫分或乍入气分宜护阴,热结阳明宜存阴,邪陷营血宜救阴,温病须时时顾护阴液。  相似文献   

3.
在温病发展过程中,温热与阴伤可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温病发展的阶段不同,养阴的方法也有所异,其方法及运用规律是邪在卫分宜辛凉清宣兼护阴,邪在气分宜清热兼保阴,邪在营分宜清营兼增阴,邪在血分宜凉血兼救阴。  相似文献   

4.
第一节清气分热按照清·叶天士以卫、气、营、血来区别温热病邪伤人致病的浅深,和“在卫汗之可也(此处的“汗”不是单指辛温发汗,而且主要是指辛凉解表),到气才可清气”的原则,邪在卫分应及时用“汗”而解,若当汗未汗,或者温热之邪直伤人之气分,以及由里透表  相似文献   

5.
外感温热之邪多由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各阶段逐层深入,因此在治疗上应采用"轻清宣透法"因势利导逐层托透温邪,再根据不同阶段的特性分而治之。卫分疏散表邪,气分透邪外解,营分透热转气,血分托邪外达,总以"轻清宣透法"贯彻始终。宣透邪气,疏畅气机,使邪有出路,契合温病的病机特点,故而贯穿温病证治的始终。  相似文献   

6.
浅析温病治疗中"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的内涵。认为"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是叶天士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温热与阴伤常互相影响,治疗时应以顾护津液为重,多汗者宜根据邪正消长以救阴,而救阴在于补益津液以化汗。  相似文献   

7.
温病治疗学中的透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透法是温病治疗学的方法之一,体现了中医治疗学的优势,温邪致病应以透邪之法为纲,邪在于卫分,应宣通气机,透邪于外;邪在气分,当调畅气机,寓清于透,透热于外;邪在营分则当"透热转气"使营分之邪转出气分而解;邪入血分则应以清营凉血,使邪热随斑出而向外透解。只有理解和应用好透法,才能更好的应用中医药治疗温热病。。  相似文献   

8.
陈玉霞 《吉林中医药》2009,29(10):833-834
温病是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其特点是热势较高,易化燥伤阴。温邪侵入人体,由浅入深,从卫分入气分再进入营血分,主要损伤人体的阴液,所以在温病各阶段的治疗中,清热养阴与顾护津液是非常重要的。叶天士在《温热论》中说:“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阐明了卫气营血病机的递进关系。根据邪气进入卫气营血的不同特点,在治疗中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把清热养阴和保护津液有机地结合起来,处处以顾护津液为重,不可滥用苦寒之药,使阴液更伤。  相似文献   

9.
<正> 流行性出血热属祖国医学温疫范畴,发病急骤,卫气营血传变迅速。笔者治疗本病,邪在卫分,提前清气凉营;气分邪炽,重在通腑养阴;疗效满意。兹举2例,以飨同道。 提前用清 清气凉营 流行性出血热系感受温疫热毒所致,起病急,变化快。临症所见,邪在卫分阶段甚为短暂,或表现为卫气同病,或在气分甚至在卫分,热毒已波及营血分。治疗当把握病机,“发于机先”,提前使用清气凉营法,遏制病势发展。笔者体会,病在卫分,用辛凉解表剂得汗后,恶寒症状有所改善,但发热不解或加剧;或者在恶寒同时伴见壮热、汗出、口渴、斑疹隐隐;此时不必拘泥邪尚在卫,当果断地投以重剂白虎汤,大清气分之热。石膏可用至60~90g,加赤芍、丹皮清营凉血,加银花、连翘轻宣泄热,使营分之邪转出气分而解。“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  相似文献   

10.
叶天士系清代名医,温热大师。其所创的卫气营血论治体系“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高度概括了温病不同发展阶段的治疗大法。本文仅就叶氏《临证指南医案》,中对温病卫气营血不同阶段治疗用药上具有“透”“散”的特点浅析如下。 1 温邪在表,汗以散邪温邪在表,侵犯肺卫,叶氏多以“汗之”为手段,以达到解表散邪的目的。所用药物均属辛凉、微苦、味薄之类,如连翘、薄荷、牛蒡子辛凉质轻,合以香豉增其解表散邪之力,佐  相似文献   

11.
叶天士提出的“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动血耗血,直须凉血散血”(以下简称“叶法”),长期以来,对温病卫气营血四期的治疗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可以看到,部分患者的病情仍得不到控制,说明叶法存在着不足,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l叶法含义分析“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是叶氏治疗卫分、气分证之大法。其意为温邪在卫表,用辛凉轻透之品微取其汗,宣肺透邪外出;邪入气分,表证已解,里热炽盛,用辛寒清气之品,透邪外达。在《温病学》五版教材里,将风温、湿温、暑温…  相似文献   

12.
“在卫汗之可也”出自叶天士《外感温热论》,历来被认为是温病卫分证的治法。笔者认为此不是治法,而是治疗卫分证的准则,并且不仅仅局限于卫分,适用于卫气营血四大证。本文就此问题试作初步探讨,谬误难免,敬请指正。一、“汗之”的含义叶氏根据温病卫分证证候性质和特点,提出“在卫汗之可也”之说。王孟英解释说:“邪在卫分,汗之宜辛凉轻解。”从字面上来看,“汗之”是使之汗出的意思。即以辛凉轻清宣透之法,清热解郁,调和营卫,疏散气机,自然微微汗出,邪热从汗而解。可见,  相似文献   

13.
14.如何理解叶香岩所说的“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并举例加以说明。答:这是叶氏根据温病发病过程中“卫气营血”证候的不同病理机转而确定的治法。换句话说,温病“卫、气、营、血”证候的治疗方法,原则上,卫分证,治宜辛凉解表,以透邪外出。因卫分证,病位浅,病情轻,属表证之故也;气分证,治宜清气泄热。因气分证为邪已入里,病势较重,里热蒸腾也;营分证,治应清营透热,以使邪热透出气分而解。因营分证,为邪已深入,病势更重,热灼营阴,心神被扰;血分证,治疗方法则须凉血散血。因血分证是较营分证更深一层,病势最为严重,此时热盛动血耗血也,故须凉血散血。  相似文献   

14.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营分证有热邪,又有阴份,无疑养阴清热为第一要旨。热入血分,致瘀几成必然,则凉血散血肯定是主要治法,但此并不禁忌加气药以透热。营分证、血分证、血分证均有气机不畅的表现,故保持气机在温病治疗中意义重大,而调气药的应用很讲技巧;营分证中,热易外散,在清热养阴基础上应果断加以轻清、香窜之品透达郁热。指出营分证对不可一味清热养阴,须时时注意保持气机通畅。热入血分,致瘀几成必然,则凉血散血是主要治法但应以凉血散血散血为主,调气药的应用应掌握好用量,忌用辛燥香窜,并非只用凉血散血,不能“透热”。  相似文献   

15.
“到气才可清气”是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对温病气分阶段提出的总的治疗原则。现将笔者对“到气才可清气”的认识简述于下: 一、“到气才可清气”的指导思想综观《外感温热篇》叶氏对温病的治疗,处处体现了“透邪达表”的精神,如温邪初入营,“犹可透营转气”;邪在气分流连,可“冀其战汗透邪”;邪留三焦,“犹可望其战汗之门户”;邪入膜原,应“急急透解”;邪虽入里,“热未伤津,犹可清热透表”等等。可以看出,叶氏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心肌炎从卫气营血辨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前邪在卫分时应治以轻剂祛邪外出;发病时邪入营分,在清营育阴的同时,需佐以透热转气之品,将已入营分之热邪透转至卫、气分而解;重症者表现为阴竭气脱,治宜益气救阴、敛汗固脱;恢复期可见余邪不解,在养阴的同时应注意透解余热。病毒性心肌炎如按温病卫气营血辨证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丁鑫  王乐平 《中医药学刊》2014,(9):2240-2242
运用频数分析方法,探析清透法在清代温病医案中温热类证候的用药特点及规律。结果显示:清透法贯穿于温病温热证卫气营血全过程。"透邪"药物首选的是味辛、性凉(寒)、质轻的药物;辛温/辛微温的药物在温病卫分证中根据邪气郁闭的程度和邪气性质及患者的体质等可与辛凉类药物相配伍,增强辛凉透表之功;"清法"的用药多注重脏腑和病位浅深,药物多归肺、胃、肝胆、心经。  相似文献   

18.
第二节逆传营血温病的病机进展,不按卫→气→营→血的由浅入深逐步“顺传”,而从卫分直接内陷营分,血分,出现营血症候,则为“逆传”。〔原文4〕前言辛凉散风,甘淡驱湿,若病仍不解,是渐欲入营也。营分受热,则血液受劫,心神不安,夜甚无寐,成斑点隐隐,即撤去气药,如从风热陷入者,用犀角、竹茹之属;如从湿热陷入者,用犀角、花露之品,掺入凉血清热方中。若烦躁,大便不通,金汁亦可加入;老年或平素有寒者,以人中黄代之,急急透斑为要。  相似文献   

19.
清代名医叶香岩十分重视运用“透法”与“泄法”以驱邪外达,是其治疗温病的突出特色。现据《外感温热篇》及有关资料,并结合个人学习体会,对叶氏透泄之法进行初步归纳,略介于下:一、透法叶氏运用透法,涉及温病卫、气、营、血的各个阶段。所谓透法,就是使邪由里达表透解而出的方法。1、辛凉透表:适用于邪在卫分阶段。温邪外袭,卫阳阻遏,肺气郁闭,以致发热、微恶寒、咳嗽、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等症,治宜辛凉解表、透邪外出。叶氏说:“若无汗恶寒,卫偏胜也,辛凉泄卫,透汗为要。”又说“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透风于热外。”辛凉轻剂透表,意取“其轻  相似文献   

20.
清透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透法,即清热透邪之法.温热病发展过程中,采用清透之法对于清除热邪,防邪内传,预防机体功能损伤有重要的意义.温邪所致皮肤病,势必引起卫气营血的功能失常,故从卫气营血来进行论治,往往能取得不错的疗效.根据皮肤病发展变化、温邪侵入的程度的不同,可将治疗方法分为邪犯卫表,疏卫透表;邪入气分,清热透表;热伤营阴,透热转气;热盛入血,凉血透斑.其用药特点也多性寒凉、味苦辛、质地轻、气芳香,又根据兼证不同,佐以养阴生津、通下泻俯、攻毒杀虫止痒.总之临床上治疗温热性皮肤病当以清透法作为总的治疗原则,根据病情变化,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