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心包积液原因很多,如果积液进展快、积液量大,能导致心包填塞,危及生命。心包穿刺抽液是其诊断和治疗的必须操作。但反复心包穿刺会增加手术风险。我们采用心包腔内中心静脉压导管引流法治疗中、大量心包积液患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Seldinger技术指导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中至大量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中到大量心包积液48例,在超声心动图定位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心包腔并内置深静脉留置导管进行持续或间断引流心包积液。结果 48例患者均1次穿刺并留置导管引流成功.未出现因继发感染、出血、气胸、严重心律失常、心脏穿破及与心包穿刺置管导致的死亡。留置时间时间5~42(10.7±4.7)d,平均引流量为280~1750(590±160)ml。结论 采用Seldinger技术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中至大量心包积液,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可替代传统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3.
导管持续心包引流加白介素-2治疗恶性心包积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导管持续心包引流并白介素-2心包腔内注射对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5例恶性肿瘤转移引起的恶性心包积液行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后,心包腔内注射白细胞介素-2 100-200万U。结果 5例中,4便心包积液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除1例失去随访,4例心包积液未再生长。最长达11个月,结论 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安全、有效、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4.
Seldinger导管法心包穿刺引流心包积液3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Seldinger导管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8例心包积液患在心尖部、左侧第5-6肋间隙心浊音界内1.5-2cm处穿刺心包,置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观察患的心包积液引流及临床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完全置管引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所有患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1例并发感染。结论:Seldinger技术穿刺心包,置入单腔中静导管引流是安全、简便、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60例心包积液行纤维心包镜检查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60例心包积液患者均经纤维心包镜检查,结合心包积液检验及心包病理活检的结果,癌性心包积液占首位,在非癌性积液中以非特异性心包炎占首位。作者认为,为提高心包积液病因诊断水平,建议开展心包镜检查。  相似文献   

6.
心包介入法诊断和治疗肺癌合并心包转移王蓉吴建国董其克肺癌合并心包转移的诊断用心包穿刺后细胞学检查方法很难确定。心包液的病因诊断率仅为20%~25%。癌性积液生长迅速极易导致急性心包填塞,不及时处理很快死亡。我们从1994年2月应用超声监测经皮心包介入...  相似文献   

7.
自1988年我院对25例心包积液病人应用纤维心包镜(简称心包镜)检查,在光导下清晰地直观心包病变,于明视下咬切心包壁层活检,迅速解除心包填塞,可置管引流治疗,取得满意效果.为明确心包病因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心包留置导管引流对急性化脓性心包积液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急性化脓性心包积液7例,在全身用有效、足量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对其中6例中至大量心包积液者,进行心包腔穿刺留置导管引流术,5例心包腔内用冲洗液反复、彻底冲洗治疗后,未出现缩窄性心包炎,预后良好。1例只单纯心包腔穿刺留置管抽脓,未进行心包腔内反复冲洗;1例未行心包穿刺抽脓,在4周内均出现缩窄性心包炎,均经外科手术剥离心包,缩窄性心包炎表现才得到改善。作者认为,对于急性化脓性心包积液,一旦确诊,必须强调早期、反复、彻底行心包腔内冲洗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传统心包穿刺放液与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比较我院1996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两种心包穿刺法治疗中量至大量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穿刺成功率上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穿刺放液过程中一般并发症(胸痛)的发生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复穿病例数及发生率的比较上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心包穿刺法技术安全、明显减少了操作的危险性、反复穿刺的几率,是治疗中至大量心包积液的有效方法,可以替代传统心包穿刺。  相似文献   

10.
恶性心包积液通常采用反复心包穿刺抽液和外科心包开窗引流来解除心包填塞[1]。作者应用5F的中心静脉压监测导管(SAFE-DWELPLUS导管)经皮穿刺心包置管进行顺铂、丝裂霉素腔内注射,治疗11例癌症患者的大量心包积液,疗效满意。1对象和方法1.1对...  相似文献   

11.
张润起  王鹏  马磊  韩波  李超 《山东医药》2005,45(6):31-31
2000年9月至2003年4月,我科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加心包腔内间歇注入白介素-2(IL-2)100万U治疗癌性心包积液9例,并与同期采用单纯置管引流的8例癌性心包积液患者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讨论心包穿刺置管法在心包积液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经B超引导或定位在心尖部或剑突下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结果 40例心包积液患者全部安全有效置管成功,得到有效救治。8例心包填塞患者引流后症状迅速缓解。可长期保留(5~30天)。操作并发症少。结论 床边心包积液置管法简单、安全、有效、经济,便于l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采用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方法、引流液量控制和引流的体位。方法 患者半坐位或平卧位 ,根据超声心动图定位的穿刺点、穿刺深度及方向 ,1 6例采用剑突下进针 ,36例采取左侧胸壁进针 ,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心包腔内 ,连接无菌引流袋引流心包积液。结果  52例心包积液患者心包穿刺均获得成功 ,无明显并发症 ,52例患者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 1 4 .68± 4.66(8~ 48) d,平均引流量为 790±2 78(32 0~ 2 90 0 ) ml,心包穿刺引流后 ,心包填塞症状缓解或消失 ,心率显著减慢、收缩压和平均压明显升高 (P<0 .0 5)。结论 采用超声心动图定位 ,床边行心包穿刺 ,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中等量和大量心包积液安全可靠 ,引流彻底 ,疗效可靠 ,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60例心包积液临床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例心包积液临床病因分析湖北十堰东汽公司花果医院内科(42049)金卫国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10002)心内科李辉,李俭春,江时森心包积液的病因复杂,与治疗及预后关系密切,了解心包积液的病因组成,有助于正确诊断和针对性治疗(1)。本文对60例心包...  相似文献   

15.
导管法治疗心包积液3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来  杨军  马宗涛 《山东医药》2005,45(23):80-80
自1999年2月以来.我们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置人法治疗心包积液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72岁,平均38.5岁;其中结核性心包积液16例,心脏术后迟发性心包积液6例,化脓性心包积液3例,癌性心包积液1例,原因不明心包积液4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需要进行心包穿刺和引流的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指导该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并分析202例需要进行心包穿刺和引流的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及心包积液性质。结果:除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不及进行心包穿刺外,191例均成功进行心包穿刺和引流,漏出液12例,渗出液179例。渗出液中,肿瘤性77例,结核性62例,医源性18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结缔组织疾病10例。77例肿瘤性心包积液中,肺癌42例,乳腺癌7例,原发灶暂时不明确的转移性腺癌6例,淋巴瘤7例,肝癌4例,纵隔瘤3例,胃癌、膀胱癌、直肠癌、心包肉瘤、横纹肌肉瘤、黑色素瘤、恶性胸腺瘤和心脏血管瘤各1例。18例医源性心包积液中,心律失常导管消融者1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6例。心律失常导管消融并发医源性心包积液的比例女性高于男性、房颤患者高于非房颤患者。9例导管消融者行心包穿刺和引流即可,余9例医源性心包积液还需外科修补。15例急性心肌梗死者在住院期间均死亡。结论:需要进行心包穿刺和引流的心包积液多为渗出液及血性,肿瘤和结核为主要原因,注意识别和鉴别医源性心包积液和急性心肌梗死,积极心包穿刺和引流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16例中到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在X线下使用Seldinger法,经剑突下穿刺心包放置7F导鞘,心包造,定量抽液及压力测定。资料寒带的15例患者显示:心包腔内压力与心包积液疸无相关性。有心包填塞症状者,当抽液量达到150ml时,心包内压力下降曲线最为陡峭,幅度最大,而以后随积液量减少,压力下降徐缓。当抽液到240ml时心包腔舒张压在0.40kPa~-1.46kPa之间,大多数低于文献报道的右房舒张压。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包切开错位缝合引流技术在非特异性心包积液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颐分析2000年8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60例非特异性心包积液患者诊疗情况,所有患者均行心包切开错位缝合引流并配合相关药物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心包切开错位缝合引流的成功率100%,术后心脏压塞症状立即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6例患者出现切口处轻微感染征象,均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随访12个月,5例出现局限性心包增厚及心包黏连现象,所有患者均未再次出现心脏压塞表现。结论应用心包切开错位缝合引流技术治疗非特异性心包积液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心包增厚是缩窄性心包炎的基本诊断依据。有研究表明正常厚度的心包也存在缩窄性,该文通过回顾性研究来探讨因缩窄而行心包切除术的心包厚度正常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20.
<正>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累及人体各系统组织,心包为常见受累器官[1]。少量心包积液可无症状,大量心包积液可致死。北京佑安医院于2013年用心包穿刺引流方法治疗艾滋病并发心包积液2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性,23岁。有同性性接触史。因间断咳嗽、发热1个月,加重并喘憋1周入院。查体:面罩吸氧下血氧饱和度98%。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干、湿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