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结合上田法在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61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26例。在理学疗法基础上,前者采用上田法和A型肉毒毒素治疗,后者采用Bobath法治疗。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评定,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肌痉挛均明显降低,但两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疗效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配合上田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能明显改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局部肌肉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将83例痉挛型脑性瘫痪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BTX-A局部肌肉注射、推拿和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肉毒毒素注射和推拿治疗,以改良阿氏量表(MAS)评定肌张力,以运动评价量表(PRS)评定运动功能。对比分析治疗前、治疗后4周的肌张力、PRS评分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肌张力、P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局部肌肉注射BTX-A结合推拿、康复训练能够更有效地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改善步态、提高行走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A,BTX-A)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对脑性瘫痪儿童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60例脑性瘫痪下肢痉挛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下肢痉挛肌注射BTX-A后3d进行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后3d、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等级量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下肢功能改善起效时间为注射后3d,高峰1~2周,在注射后3个月时仍能维持疗效.对照组治疗后2周,痉挛评分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至3个月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GMFM-88评分均有提高,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X-A注射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可快速缓解脑瘫患儿下肢痉挛,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针灸配合上田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针灸配合上田法在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 (脑瘫 )中的疗效。方法  71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观察组 4 3例 ,运用针灸及上田法治疗 ;对照组 2 8例 ,采用上田法进行治疗 ,效果应用马若飞标准评定。结果 经 90d治疗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5 .3 4 %和 71.4 3 %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 =6.72 ,P <0 .0 1) ,且两组治疗后综合评估分值对比差异有显著性 (t=2 .2 3 ,P <0 .0 5 )。结论 针灸配合上田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 ,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合并膝反张疗效。方法选择63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①BTX-A注射结合康复治疗组(BTX-A组,33例);②单纯康复治疗组(30例)。患儿入选后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2周、1、2、3、6个月进行以下评定:①改良Ashworth量表(MAS)②,PRS量表评定运动功能③膝关节最大伸直度。结果两组患儿改良阿氏肌张力评价量表(MAS)、PRS量表评定运动功能得分、膝关节最大伸直度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周、1、2、3、6个月组内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改良阿氏肌张力评价量表(MAS)、PRS量表评定运动功能得分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膝关节最大伸直度治疗后1、2、3,6个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TX-A注射结合康复治疗较单纯康复治疗能更好地缓解脑瘫患儿下肢肌群痉挛及膝反张,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吴洪云 《海南医学》2004,15(9):138-138
我们自 2 0 0 1 - 2 0 0 3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 2 0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2 0例中 ,男 1 2例 ,女 8例。年龄最大 8周岁 ,最小 1 5月。按脑性瘫痪分型 ,其中痉挛型 1 0例 ,手足徐动型 7例 ,共济失调型 3例。 2 0例患  相似文献   

7.
50例脑性瘫痪下肢痉挛患儿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茂群  肖农  任永平  李帮惠  陈思源 《重庆医学》2009,38(22):2798-2799
目的 探讨电刺激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脑性瘫痪儿童下肢痉挛肌的疗效.方法 50例脑性瘫痪下肢痉挛患儿,采用电刺激定位下多位点注射治疗.注射前给予摄相,测量关节角度,评定肌张力,分别于注射后3、7d和1、2、3个月进行摄相,关节角度测量,肌张力评定.注射后72h开始进行痉挛肌牵拉及功能训练,1周配戴矫形鞋,并强化康复训练.结果 摄相显示下肢功能改善起效时间为注射后3d,高峰1~2周,疗效维持时间3个月.下肢关节角度改善为注射后3d开始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2周达高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至3个月变小,但未回复到注射前.痉挛肌改良Ashworth分级与关节活动度变化规律一致.粗大运动评分1个月后显著改善,并在随后观察中持续性改善.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后配合矫形器及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性瘫痪后下肢痉挛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李永梅 《中原医刊》2004,31(23):F002-F002
目的 :探讨 1岁以内小儿脑性瘫痪儿康复训练临床疗效。方法 :对 12 6例小儿脑性瘫痪随机分组 ,即对照组63例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 ;治疗组 63例加用康复训练 (Bobath技术 ) ,3次 /日 ,3 0min/次。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6% ,对照组总有效率 3 1% ,P <0 0 0 1。结论 :对 1岁以内小儿脑性瘫痪在药物治疗同时施行早期康复训练 ,疗效显著。Bo bath技术安全、可靠 ,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痉挛肌治疗仪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30例。在综合康复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痉挛肌治疗仪治疗。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GMFM)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肌痉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而治疗后两组比较,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痉挛肌治疗仪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能更加明显改善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维生素B1、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效果。方法:选取柘城县人民医院小儿康复科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穴位注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苷肌肽、维生素B1、维生素B12进行穴位注射,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间隔10 d。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对患儿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结果: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92.3%(24/26),对照组为73.1%(19/26),穴位注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脑苷肌肽、维生素B1、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不同稀释度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栋  赵永波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5):1428-1429
目的 观察不同稀释度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偏侧面肌痉挛(HFS)的疗效.方法 65例HFS患者随机分为A组(33例)和B组(32例),分别采用25 U/ml和50 U/ml稀释度BTX-A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的BTX-A用量、治疗效果、疗效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注射点数为(12±2)点、BTX-A用量为(25±7) U,B组注射点数为(10±1)点、BTX-A用量为(42±9) U,两组注射点数和BTX-A用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疗效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共有7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1%;B组共有13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6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P<0.05).结论 使用25 U/ml稀释度BTX-A注射治疗HFS与使用50 U/ml稀释度的疗效相似,但可显著减少BTX-A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外周神经电刺激引导下低浓度A型肉毒毒素(BTX-A)局部多点注射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1~6月收治的75例顽固性面肌痉挛患者,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低浓度组37例给予低浓度(25 U/mL) BTX-A局部多点注射治疗,高浓度组38例给予高浓度(50 U/mL) BTX-A局部多点注射治疗。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进行面肌痉挛强度评级,根据评级评价疗效,同时记录患者注射点数、起效时间、疗效持续时间和治疗次数。结果两组患者的注射点数、药物起效时间、末次注射疗效持续时间、治疗次数、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51%,明显低于高浓度组的44.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神经电刺激引导下BTX-A局部多点注射可精确定位痉挛肌注射点,低浓度可达到显著疗效,从而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脑源性痉挛患者用康复干预联合BTX-A肉毒毒素治疗后对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经延安市人民医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40例脑源性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单纯用BTX-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注射治疗,观察组用BTX-A型肉毒毒素注射1周后启用康复干预。应用多伦多痉挛性斜颈量表(Toronto spastic torticollis scale,TWSTRS)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BTX-A注射1周后与BTX-A注射8周后进行评价。疗效评价采用Tsui量表,日常生活质量的改变应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实施康复干预联合BTX-A注射8周后TWSTRS量表评分显示,躯体疼痛(3.9±1.7)分、病情严重程度(9.7±2.8)分、患者残疾程度(6.1±4.3)分,Tsui量表评分为(3.4±1.8)分,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8周后SF-36量表各项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干预联合BTX-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源性痉挛后不仅可有效地减轻疼痛程度,还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尹芙蓉 《河北医学》2004,10(3):211-213
目的:观察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剂量A型肉毒杆菌毒素局部多点注射治疗36例面肌痉挛患者。结果:36例面肌痉挛患者完全缓解32例,占88.89%;明显缓解3例,占8.33%;部分缓解1例,占2.78%。药效作用时间9周-32周.平均14.2周。无全身反应,局部并发症轻微、短暂。可重复注射。结论:局部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面肌痉挛为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Epo低、中、高剂量组和缺血再灌注组,4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血流2 h再灌注24 h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开始时Epo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Epo 1000 U/kg、3000U/kg、5000U/kg,缺血再灌注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再灌注24 h后断头取脑,制作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Epo各剂量组凋亡细胞均少,Bcl-2表达较高,Bax表达较少,Bcl-2/Bax比值变大.Epo各剂量组间Bax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Epo组对Bcl-2表达和Bcl-2/Bax比值影响最大;中剂量Epo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最为显著;低剂量Epo对Bcl-2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最小,对Bcl-2/Bax比值的影响与中剂量相同.结论:不同剂量的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不完全相同,3000 U/kg可能最接近最佳应用剂量.  相似文献   

16.
冉雄  王航雁  徐庆玲 《重庆医学》2005,34(5):674-675
目的研究大小剂量和/或功能训练对痉挛型小儿脑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比60例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在4个治疗组:A大剂量肉毒毒素B大剂量肉毒毒素 功能训练C小剂量肉毒毒素 功能训练D运动疗法中肌张力、下肢运动月龄随治疗时间15d、3、6、12个月的变化.结果肌张力:A、B、C 3组在15d、1、3、6个月明显下降,在12个月都回升,A组最明显;下肢运动月龄:在12个月,C组最高,B组次之,D组再次,A组最低.结论肉毒毒素仅能在一段时间内改善肌张力,必须结合功能训练才能最终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向红卫  尹彦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7):168-170,18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与徒手注射肉毒毒素对脑瘫患儿痉挛的疗效差别。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2014年3月~2016年9月的98例脑瘫患儿进行注射肉毒毒素治疗,根据注射的方式不同分为超声引导组和徒手组各49例,分别进行超声指导引导注射肉毒毒素和徒手注射肉毒毒素,两组患儿的注射剂量均为3U/kg,采用改良Ashworth痉孪量表评定患儿治疗前后的肌痉孪程度,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量表(GMFM量表评分)评价患儿治疗前后的运动能力,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超声引导组的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徒手组(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Ashworth评分和GMFM量表评分均明显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的Ashworth评分和GMFM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徒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肉毒毒素治疗脑瘫患儿可以有效的改善痉挛问题,采用超声引导下注射肉毒毒素治疗脑瘫患儿的疗效要好于徒手注射肉毒毒素。  相似文献   

18.
背景 肉毒毒素治疗腋臭,已有一定时日。临床证实,其疗效相对比较可靠,不良反应小。但是,肉毒毒素的配制方案,尚无统一标准,甚至肉毒毒素生产厂家也未能给出确切方案。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稀释度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臭疗效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门诊收治的腋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每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59例,B组61例。A组以0.9%氯化钠溶液稀释A型肉毒毒素为50 U/1 ml,B组以0.9%氯化钠溶液稀释A型肉毒毒素为50 U/2 ml,皮丘式注射。注射后随访14 d,记录患者起效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显示,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第3天开始有患者认为有效,到第14天,全部起效。A组平均起效时间为(7.3±2.0)d,B组平均起效时间为(6.5±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9,P=0.045)。A组患者无效8例,有效26例,显效25例;B组患者无效5例,有效29例,显效27例,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492,P=0.622)。结论 两种不同稀释度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臭疗效相近,但低浓度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大鼠背根神经节A型肉毒毒素注射对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活性及相关肌肉运动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B组、C组、D组。于实验前1天对各组大鼠进行H反射检测及运动功能评价,后以10%水合氯醛0.3 mL/kg腹腔注射进行麻醉,无菌条件下行左侧L4、L5、L6限制性椎板部分切除后暴露背根神经节。A组、B组分别以A型肉毒毒素背根神经节注射,C组注射等容积(6μL)0.9%氯化钠注射液,D组不干预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于注射后1,3,7,14 d进行H反射及运动功能评定。结果 (1)H反射测定: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各观察时间点,A组大鼠左后肢H反射潜伏期、波幅较注射前均明显延长、降低(P<0.05,P<0.01);B、C、D 3组大鼠注射后各观察时间点与注射前比较H反射潜伏期及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大鼠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各观察时间点H反射潜伏期及波幅较B、C、D组的相应观察时间点明显延长(P<0.05)和降低(P<0.01);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各观察时间点B组与C组,B组与D组,C组与D组组间两两比较,H反射潜伏期及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改良Rivlin斜板实验:A组大鼠,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各观察时间点,斜板度数均较注射前为低(P<0.05);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第7天,第14天,A组斜板度数显著低于B、C、D组(P<0.05,P<0.01,P<0.01);注射后不同时间点B组与C组,B组与D组,C组与D组斜板度数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根神经节A型肉毒毒素注射具有抑制脊髓反射环路,降低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